《人類的認知 : 思維的信息加工理論》是198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司馬賀。
基本介紹
- 書名:人類的認知 : 思維的信息加工理論
- 作者:司馬賀
- 類別:生物學、心理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6年11月
- 書號:130313330
《人類的認知 : 思維的信息加工理論》是198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司馬賀。
《人類的認知 : 思維的信息加工理論》是198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司馬賀。1內容簡介本書作者司馬賀(Herbert A.Simon)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認知心理學和人工智慧的創始人之一,曾榮獲1978年諾貝爾...
信息加工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認知心理學基本理論。從機能上,即從行為水平上將人腦與計算機進行類比,把人腦看作類似於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認為人的認知過程就是對信息的加工過程,力圖建立心理活動的計算機模型;涉及人如何注意、選擇和接收信息,如何對信息進行編碼、內在化和組織,以及如何利用這些...
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套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人的認知能力與人的認識過程是密切相關的,...
認知科學,就是關於心智研究的理論和學說。1975年,由於美國著名的斯隆基金的投入,美國學者將哲學、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計算機科學和神經科學6大學科整合在一起,研究“在認識過程中信息是如何傳遞的”,這個研究計畫的結果產生了一個新興學科——認知科學。當前國際公認的認知科學學科結構如右圖1所示。認知科學的...
認知理論(theories of cognition)是關於有機體學習的內部加工過程,如信息、知識及經驗的獲得和記憶、達到頓悟、使觀念和概念相互聯繫以及問題解決的各種心理學理論。持學習的認知觀的理論家有德國格式塔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瑞士的皮亞傑、美國的布魯納與奧蘇伯爾。儘管他們彼此間存在很大差別,但在學習問題的觀點上有...
不同的心理學派對思維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其中符茨堡學派強調無意象思維;構造主義者強調錶象的作用;機能主義者強調適應目的;早期行為主義者強調肌肉活動的作用;皮亞傑強調運算和概念。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將思維分為許多類別。其中包括經驗思維與理論思維,直覺思維與分析思維(邏輯思維),常規(習慣)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
認知學習理論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來探索學習規律的學習理論。主要觀點包括人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學習;人類獲取信息的過程是感知、注意、記憶、理解、問題解決的信息交換過程;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選擇性的;學習的質量取決於效果。背景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複雜行為是建立在條件聯繫上的複合反應。一般認為...
信息加工理論者認為,學習實質上是由獲得信息和使用信息構成的,而人的行為是由有機體內部的信息流程決定的。因而他們關注兩個問題:人類記憶系統的性質;記憶系統中知識表征和貯存的方式。1、人類記憶的性質 長期以來,人們從各個角度對人類記憶系統作了研究,認為記憶系統是一個有複雜結構的系統,它加工和組織一個人...
信息加工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都以某種方式相互聯繫著。而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展,這種序列加工觀越來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論和認知神經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的挑戰。研究特點 認知心理學家關心的是作為人類行為基礎的心理機制,其核心是輸入和輸出之間發生的內部心理過程。但是人們不能直接觀察內部心理過程,只能通過觀察輸入和輸出...
ACT思維模型,關於認知系統的整合理論與人腦如何進行信息加工活動的理論模型。簡稱ACT模型。由美國心理學家J.安德森於1976年提出,至1983年發展完善。原意為“思維的適應性控制”。沿革 由美國心理學家J.安德森於1976年提出,至1983年發展完善。原意為“思維的適應性控制”。安德森將人類聯想記憶模型(HAM)與產生式系統...
將行為主義學習論與認知主義學習論相結合的代表,從兩大理論中汲取合理的成分,並且在20世紀70年代之後,引進現代資訊理論的觀點和方法,從而成為認知學習理論流派中強調信息加工模型的代表人物。學習過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過程,學習是主體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個體的先前的學習導致個體的智慧日益發展。"教學上主張給...
理論上說,分類越詳盡越好。但有些思維方式在訓練與套用的過程中並不需要嚴格區分,一是很多思維方式總是共同起作用,二是有些思維方式統一在某種思維方式之中。形式性 感性具象思維:在直接接觸外界事物時感官直接感覺到的具體。抽象邏輯思維:以抽象概念為形式的思維。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斷和推理進行思維,是人類最...
認知心理學指導思想都來自於西方實證科學的思維模式,其對事物分解推理的研究方法必然面臨著不確定性原理的限定:對認知分解的越具體,其實就離認知的事實越來越遠。認知模型 認知心理學也面臨著很多挑戰,認知心理學“人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系統,認知就是信息加工”的觀點從根本上否認了“我”的作用,從而在面對“自由...
信息加工理論認為,記憶過程就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存儲和提取過程。只有經過編碼的信息才能被記住,編碼就是對已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改造的過程,編碼是整個記憶過程的關鍵階段。過程 識記 識記是指通過對事物的特徵進行區分、認識並在頭腦中留下一定印象的過程。對事物的識記有些通過一次感知後就能達到,而大部分內容...
這些理論和方法包括視知覺的神經基礎;中國人自我意識的神經基礎研究和方法;腦與語言認知的理論與方法;心理健康與認知心理治療;情緒與認知;兒童語言習得與認知的理論與方法;語言、思維與認知的相互關係研究;漢語認知加工的實證研究;認知邏輯的基本理論和學科框架;心理一邏輯的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先天邏輯能力”的...
信息加工心理學是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過程。概要 當代認知心理學是一個內容廣泛的學科領域,其研究涉及到人的認知的所有方面,而且其概念和理論也滲透到幾乎心理學的所有分支領域。有趣的是,在第二次認知革命中崛起的聯結主義研究並沒有使以計算機類比為主要特徵的...
資源有限性理論認為,個體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大腦在對信息進行加工時要進行自動的選擇。這種選擇主要表現在注意選擇性上。布雷德本特(Broadbent)和特瑞斯曼(Treisman)都認為,來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是人的神經系統高級中樞的加工能力極其有限,只能有一部分被識別或反映。三)從表征的方法來看 1.圖式理論 圖式...
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重視研究心理的內部機制,強調從整體上對信息的輸入、加工和輸出進行模擬研究,這一點深受格式塔心理學的影響。其次是對廣義的認知心理學的貢獻,如知覺心理學和學習心理學等。格式塔心理學的知覺研究推動了知覺心理學脫離感覺心理學而成為一個獨立的分支。同樣,格式塔的頓悟學習理論也成為人類歷史上...
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為了促進學生最佳地學習,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這些信息本身並不是學習的目的,學習應該超越所給的信息。這一觀點來源於他的歸類理論。因為在他看來,所有認知活動都涉及類別的問題。布魯納認為,人類世界是由大量可辨別的不同物體、事件和人物組成的。據估計,光是可分辨...
第1章主要介紹設計學科的研究方向;第2章引入了設計認知,闡述由認知科學知識嫁接到設計學的研究思路,明確了設計認知的涵義和體系;第3章介紹了感知覺、注意、記憶等認知理論的知識結構,並闡述了在設計中如何套用等問題;第4章通過視覺搜尋模型、視覺信息的認知加工逐步構建設計認知理論,揭開認知行為與設計因素的關聯...
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於1976年提出,至1983年發展完善的關於認知系統的整合理論與人腦如何進行信息加工活動的理論模型,簡稱ACT理論。原意為“思維的適應性控制”。安德森將人類聯想記憶模型(HAM)與產生式系統的結構相結合,模擬人類高級認知過程的產生式系統,在人工智慧的研究中有重要意義。ACT理論著重強調高級思維的控制過程...
反應時研究法也是一種會聚性證明法。認知心理學家使用較多的是選擇反應時,而不是簡單眼應時。因為選擇反應時可以提供更多的有關內部狀態的信息。計算機模擬和類比是認知心理學家採用的一種特殊方法。要使計算機像人那樣進行思維,計算機的程式就應當符合人類認知活動的機制,即符合某種認知理論或模型。把某種認知理論...
理論介紹 20世紀60年代,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統治地位被認知心理學所代替,認知學習理論得到快速發展。其中,皮亞傑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信息加工的學習理論等都有很大影響。在環境與個體的關係上,認知學習理論認為,是個體作用於環境而不是環境引起人的行為。環境中的...
心理學派是美國人類學、民族學流派之一。反映心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側面是各學派的出現和演變。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後,圍繞著心理學的對象,任務,方法展開了爭論,出現學派林立,理論紛紜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十大派。從本世紀50年代開始,該局面演變為學派減少,相互吸收,互補並存的勢態,這也是心理學趨向成熟的...
無論在理論爭鳴上或研究成果上,現代兒童心理學都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在西方,法國的瓦隆提出了一些較新的發展理論和觀點。瑞士的皮亞傑、美國的布魯納分別提出了獨具風格的實驗方法和理論概括。一些兒童心理學家還企圖把認知理論和信息加工理論結合起來。與此同時,新行為主義者如斯金納、比喬和貝爾,新精神分析的代表...
加拿大心理學家戴斯及他人於1990年提出PASS智力模型。他們把信息加工理論、認知研究的新方法與智力研究的因素分析方法相結合,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探討了智力活動中的信息加工過程,並以前蘇聯心理學家魯利亞的大腦三級功能區學說為理論基礎,提出了人類智慧型活動的三級認知功能系統的智力模型,即計畫—注意—同時—繼時加工...
PASS模型是加拿大心理學家戴斯(J.P Das)、納格利爾里、柯爾比等人在“必須把智力視作認知過程來重構智力概念”的思想指導下,經過多年的理論和試驗的研究論證而提出的。最初它只是作為一種信息加工模型;隨後又被描述為一種信息整合模型。直到1988年,才被肯定為是認知評價模型。發展沿革 到90年代初,納格利爾里...
心理學家和認知科學家研究神經網路的目的在於探索人腦加工、儲存和搜尋信息的機制,弄清人腦功能的機理,建立人類認知過程的微結構理論。生物學、醫學、腦科學專家試圖通過神經網路的研究推動腦科學向定量、精確和理論化體系發展,同時也寄希望於臨床醫學的新突破;信息處理和計算機科學家研究這一問題的目的在於尋求新的...
美國心理學家J.安德森於1976年提出,至1983年發展完善的關於認知系統的整合理論與人腦如何進行信息加工活動的理論模型,簡稱ACT理論。原意為“思維的適應性控制”。安德森將人類聯想記憶模型(HAM)與產生式系統的結構相結合,模擬人類高級認知過程的產生式系統,在人工智慧的研究中有重要意義。主要內容 工作記憶包括從陳述性...
由於研究對象的特點,它與許多學科有密切關係,除心理學和語言學外,還有信息論、人類學等。在方法上,它主要採用實驗心理學的方法。簡介 心理語言學有兩個主要的研究方向:行為主義的研究方向和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在50年代,心理語言學主要受行為主義心理學和描寫主義語言學理論的影響,當時的心理語言學家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