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五家渠市)

五家渠

五家渠市一般指本詞條

五家渠,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東南部,與昌吉市、烏魯木齊市相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北坡經濟腹心地帶,也是從烏魯木齊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最近的綠色通道。

清末民初有楊、馮、杜等5戶人家,為種地從老龍河引出一條水渠,人稱“五家渠”。“五家渠”被作為自然鎮名稱沿用到2001年。2002年9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縣級五家渠市,市名沿用鎮名。2004年1月19日,正式掛牌,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師部所在地,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面積742平方千米。

五家渠市的城市發展定位為:中國西部綠色經濟文化產業城市,烏魯木齊城市圈園林化生態城市,烏魯木齊近郊具有軍墾特色的現代化衛星城市,六師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8年11月,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地層,氣候,自然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光熱資源,人口民族,交通,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教事業,衛生事業,環境保護,惠民工程,社會保障,社區建設,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西漢以前,今五家渠一帶先後為塞種大月氏的遊牧之地,西漢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匈奴西擊月氏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區,屬匈奴。西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漢在西域設使者校尉,為在此建立地方政權奠定基礎,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漢朝在烏壘設西域都護府匈奴日逐王先賢撣率眾降於漢,西域含今市境一帶正式納入漢朝版圖。
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魏賜車師後部王“壹多雜守魏侍中”,號大都尉,天山以北皆為車師後部管轄。
前涼建興二十三年(335年),西域悉歸前涼統治,本區由前涼西胡校尉楊宣管轄。
東晉安帝元興元年(402年),柔然大破西北部的匈奴遺部,吞併諸部,本地區屬柔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高車反抗柔然,西遷至車師西北部,本地區一帶受高車控制。
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柔然大敗高車,重又控制本區。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突厥取代柔然雄踞漠北,突厥木桿可汗繼位,準噶爾盆地南部的鐵勒諸部歸其統治。
唐朝平定高昌,統一西域後,設定伊、西、庭3州。庭州設定於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轄金滿、蒲類、西海、輪台4縣,今五家渠地域在輪台境內。武后長安二年(702年),設北庭都護府,同時置輪台都督府。今市境北部殘留數十千米古道,稱“唐朝路”,為“絲綢之路”新北道碎葉路(庭州到碎葉)遺蹟。唐武宗會昌年間(841~846年),回鶻部眾大舉外遷,其中一支進入北庭,史稱“高昌回鶻”,庭州範圍屬其管轄。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遼王朝耶律大石占據北庭,西州回鶻臣屬西遼,庭州屬西遼。
蒙古成吉思汗四年(1209年),臣屬於西遼的高昌回鶻改向蒙古稱臣,憲宗蒙哥元年(1257年),蒙古在西域設別失八里行尚書省,今市境一帶為其彰八里城轄地。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重設北庭都護府。至元二十年(1283年),設定別失八里等地宣慰司,直接統轄天山以北軍政事務。元順帝至正六年(1346年),東察合台汗國建立後,又為其領地。
永樂十六年至宣德三年(1418~1428年),瓦剌勢力西進,控制了天山北路地區。明末清初,瓦剌(又稱衛拉特、厄魯特)分為四部,今市境先屬和碩特,後屬準噶爾部的垂木伯爾遊牧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歷經康、雍、乾三朝,歷時68年的平定準噶爾叛亂以清廷的勝利而告終。次年,在烏魯木齊設都統,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改為迪化直隸州,今市域為其所轄。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設省;次年,迪化州升為府,同時增設迪化、昌吉等6縣,本地為迪化縣、昌吉縣所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定乾德縣,本地地域屬迪化道(後為專區)管轄的乾德縣、昌吉縣的一部分。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六軍十七師進駐迪化專區各縣,幫助地方建黨建政,並開荒生產建立軍墾農場。
1950年6月,王震陪同彭德懷到此考察。
1951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六軍十七師冬耕隊到此開荒。
1952年3月,十七師師長程稅長率隊勘察修築水庫,“五家渠”開始被作為地名使用。
1953年11月,十七師更名為農六師,師部由迪化遷至五家渠。五家渠當時為三五戶人家的自然村落。農六師所屬的猛進農場在五家渠南北一帶開荒生產,八一農場在乾德縣梧桐窩子一帶開荒生產,十六團農場在蔡家湖一帶開荒生產(地跨乾德、昌吉兩縣)。
1954年2月,乾德縣更名為米泉縣,同年7月昌吉回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改為昌吉回族自治州),本地地域屬昌吉回族自治區(州)管轄的米泉縣和昌吉縣。1983年和1997年昌吉、米泉分別撤縣設市,本地地域仍屬兩市管轄。
2002年9月17日,農六師所屬的101(全部)、102(大部)、103(大部)3個團場和師直五家渠(全部)的地域從原米泉市昌吉市析出,成立五家渠市。五家渠市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
2004年1月19日,五家渠市正式掛牌,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師部所在地,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新疆解放前,五家渠、梧桐窩子、蔡家湖為僅有數十戶人家的自然村落,分屬米泉和昌吉兩縣的區、鄉管轄,當地未設行政機構。
五家渠(五家渠市)
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猛進、八一、十六團3個軍墾農場和農六師師部五家渠,行政區劃仍屬米泉、昌吉兩縣,工商稅務等由兩縣派出機構管理,其他司法、行政事務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師、團場管理。1975年,農六師建制撤銷後,團場歸屬昌吉回族自治州。1978年後,由昌吉回族自治州政府在五家渠分別設立工商、稅務、物價監督、質量技術監督等機構,管理五家渠和一○一、一○二、一○三3個團場的上述行政事務。1982年,兵團和農六師建制恢復後,團場復歸農六師。師部五家渠成為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和地方政府通過工商、稅務等機構行使政府部分職能的特殊行政區劃單位。
2004年,五家渠市掛牌成立後,五家渠市轄五家渠鎮、梧桐鎮蔡家湖鎮3個鎮。農六師與五家渠市黨、政機構合一,人大、政協按相應法律程式設定,3鎮分別與團場機構合一。市區設軍墾路街道青湖路街道人民路街道3個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2013年,五家渠市轄3個街道,3個團場:軍墾路街道青湖路街道人民路街道、101團(擬設鐵牛鎮)、102(梧桐鎮)、103團(蔡家湖鎮),共有20個社區。
軍墾路街道轄7個社區:軍墾南路社區、振興街社區、前進西街社區、軍墾北路社區向陽路社區、西林路社區、天山北路社區。
青湖路街道轄4個社區:天山南路社區、友誼路社區、猛進社區、龍河灣社區。
人民路街道轄3個社區:青湖南路社區、東城社區、龍泉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家渠市位於天山山脈博格達峰北麓,準噶爾盆地南部,東、東南、南依次以八一東乾排洪溝、八一水庫浸沒線、八一分支外排溝接南大渠、老龍河、猛進水庫東壩保護帶、猛進水庫浸沒線、場界溝為界,與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接壤,南端突出部分東以場界溝、南以和平渠東一支渠、西以和平渠為界,與烏魯木齊市為鄰,西南、西、北依次以烏五公路路南、師直引水渠、頭屯河、二屯枯溝、鄧家大溝、望桿子至北沙窩到白家海子南端、沿青草嶺至黃家梁到老龍河的昌吉與米東區的界點為界,與昌吉市相連。南北長75千米,東西寬29千米,地理坐標處於北緯43°59′25″~44°39′00″,東經87°17′42″~87°43′15″之間。城區南距烏魯木齊市33千米,西距昌吉23千米,東距阜康55千米,至烏魯木齊國際機場30千米。
五家渠

地貌

五家渠轄區在天山山脈河流沖積形成的沖積、洪積平原中下游,沉積厚度大於400米,大致分為沖積洪積平原和北部沙漠兩大地貌單元地貌形態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傾斜坡降0.5‰~2.5‰,海拔420~530米。

地層

五家渠城區位於天山山前凹陷帶範圍的第四系。地層為岩性次黏性土,粉細沙互層。地表層為亞沙土,淡黃色、鬆散,厚19.56米;第二層為亞黏土,厚9.43米;三層為亞沙土,厚46.92米;第四層為亞黏土,厚8.93米;第五層為沙礫,厚8.90米。地基承載壓力1.2~1.5千克/平方厘米。地下水位1.2~3米。地表水資源1.264億立方米,主要引自烏魯木齊河、老龍河、頭屯河,通過猛進水庫、八一水庫、沙山子水庫調蓄。

氣候

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6℃~7℃,最高氣溫40℃~42℃,最低氣溫-38℃~-40℃;1月平均氣溫-17.5℃,7月平均氣溫246℃。無霜期158天,日照為2800~30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190毫米。年平均降雪初始日為10月22日,年平均降雪終止日為4月14日。年均積雪深度為17.5厘米,最大29厘米,最小9厘米。穩定積雪103天,最多138天,最少30天。年蒸發力為2000毫米左右,冬半年蒸發力為220毫米,冬季蒸發力為30毫米,夏季蒸發力為1050毫米。年平均風速為2米/秒,冬半年平均風速為1.5米/秒,冬季平均風速為1.2米/秒。極端最大風速為28米/秒,冬季極端最大風速為16米/秒。最多風向頻率為東風和東北風;次多為西風和西南風。冬季東風及東偏北風出現頻率較大;春季東風及東偏北風、西風及西偏南風、西北風的出現頻率較大;夏季西風及西偏南風的出現頻率較大。年靜風率20%,其中冬季30%,春季13%。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五家渠轄區沙漠有鵝喉羚、沙雞、野驢等珍稀動物。

水資源

地下水位於烏魯木齊河沖積扇泉水溢出帶以北,山前礫石帶河床滲漏,沖積扇地區河道地區洪水滲透,上游灌溉及渠系輸水滲漏,灌區內水庫、渠系滲漏是灌區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源,可開採量1800萬立方米。地下水流向東南至西北,水位坡降0.6%,總儲量2.3億立方米,動儲量1.5億立方米,潛水層水位埋深大於2米,厚度19~23米。300米以下有5個承壓含水層,含水總厚度101.33米,水質PH7.5-7.9,總鹽量0.322~0.34克/升,總硬度7.132~17.433(德國度),屬HCO3SO4Ca N a型水。

土地資源

全區可耕地面積53867公頃,宜農地25933公頃,占48.1%;宜林面積1113公頃,占2.06%;宜牧地447公頃,占0.83%;難利用地13200公頃,占24.5%;水域5153公頃,占24.5%;常耕地25933公頃。

礦產資源

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芒硝石英砂。北沙窩子一帶芒硝儲量較為豐富。

光熱資源

全年太陽總輻射量140.0千卡/平方厘米。歷年平均日照時數2955.2~3128.8小時,日照率為66%。

人口民族

2008年,全市常住單位總人口9.27萬人,比2007年增長0.1%,其中,男性 4.66萬人,占總人口的50.3%;女性4.61萬人,占總人口49.7%。人口出生率3.9‰,人口死亡率4.38‰,人口自然增長-0.48‰。
2015年末市總人口12.56萬人,比上年增長3.2%,其中,男性6.43萬人,女性6.13萬人。性別比為105:100(女=100)。全年出生人口552人,出生率為4.46‰;死亡人口533人,死亡率為4.3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5‰。
全市共有24個民族:漢族、回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蒙古族、滿族、東鄉族、壯族、土家族、土族、苗族、柯爾克孜族俄羅斯族畲族錫伯族撒拉族、瑤族、朝鮮族、藏族、侗族、烏孜別克族布依族、彝族、哈尼族等。

交通

航空:距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40公里。
鐵路:距烏魯木齊站45公里。
公路:南有烏五公路、昌五公路及烏奎高速公路、吐烏大高等級公路;北有省道甘莫公路橫穿市轄區。
口岸:西距阿拉山口口岸460公里,霍爾果斯口岸579公里,距市所轄北塔山牧場烏拉斯台口岸440公里。

經濟

綜述

2013年,五家渠實現生產總值120億元,增長25.6%,完成計畫的100%;實現固定資產投資238.9億元,增長57.8%,完成計畫的10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0元,增長20%,農牧工家庭人均純收入14520元,增長19%;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4.08億元,增長3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64億元,增長36.8%,完成預算的111.4%。

第一產業

2013年,五家渠農業實現增加值8.5億元,增長6%。畜牧業實現總產值4.3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9%,提高4.14個百分點。支持職工組建養殖合作社17家,扶持鑫寶科技等畜牧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畜牧業新建項目5個,總投資6.4億元。建成日光溫室大棚1430座,設施農業和城郊特色農業進一步發展,榮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稱號。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加到78家,註冊農工專業合作社40個,農產品加工率90%,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0.8︰1。農業標準化水平提高,新增省級以上名牌產品3個。
五家渠(五家渠市)

第二產業

2013年,五家渠工業實現增加值62億元,增長37.8%,占全師工業的77.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3.3億元,增長43.1%。圍繞構建金屬加工、煤電煤化工、先進制造業、農副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一批企業快速成長,其中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4家,產值超百億的企業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47.4億元,增長41%。新增自治區工業名牌產品3個、自治區級產學研示範企業2個,引進新產品和新技術超過10項。加大企業節能降耗工作,在冶金、煤化工等重點耗能行業中開展能效對標活動,對招商項目開展節能評估審查,取得了新成效。
2013年,五家渠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2.5億元,增長12.4 %。完成建築施工面積245.6萬平方米,增長13.2%,其中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96.4萬平方米,增長15.2%。新增本地建築企業3家,提升建築資質企業3家。

第三產業

2013年,五家渠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7億元,增長2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3億元,增長95.6%。亞歐汽車城、地王企業總部、金科家具世博匯、海寧皮革城等項目開工建設,恆大“1+10”城市綜合體、君豪商業綜合體、青湖御園、恆尚馬業等續建項目順利實施。啟動科教文化產業園建設,產業及園區規劃正在編制,其中“一城三館一園”項目策劃得到文化部、兵團及有關專家的認可,招商工作同步進行,與深圳華強等國內知名文化企業合作進展順利。全年接待遊客92.1萬人次,增長39.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73億元,增長58.7%。完成旅客周轉7.8億人公里、貨物周轉30.3億噸公里,實現運輸業營運收入16.5億元。完成房屋銷售面積30.8萬平方米,增長142.5%。

社會事業

文教事業

2013年,五家渠市有普通高等學校2所,全年招收本專科生843人。在校學生3397人,畢業生1005人,教職工人數318人,其中專職教師208人。年末,全師擁有中等職業學校1個,教職工88人,在校學生1889人,其中,新招生706人,畢業生611人。普通中學6所,在校學生8484人。國小校6所,在校學生7621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畢業升入普通中學升學率75.8%。幼稚園10所,在園人數2079人。
高等院校
院校名稱學校類型主管部門辦學層次
綜合類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本科,獨立學院
政法類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高職專科
理工類
新疆教育廳
高職專科

衛生事業

2013年,五家渠市有醫療衛生機構106所。其中:二級醫院1所,一級醫院3所,民營醫院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6所,個體醫療機構28個,連隊衛生室41個,學校及廠礦衛生室16個,門診4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4個。執業(助理)醫師320人(不含疾控機構),註冊護士324人。

環境保護

2013年,五家渠市新增造林9600畝,管護國家級公益林12.8萬畝,鞏固退耕還林2000畝。實施東城區綠化、公共綠地建設,綠地率33.49%,綠化覆蓋率37.31%。濱河生態公園三期基本完工。

惠民工程

2013年,五家渠市投資1821萬元完成了供水改擴建工程;投資2814萬元實施濱河環境改造三期工程;投資308萬元完成了皮革廠、郵局、機械廠和一小等4個片區供熱二次管網改造,解決了486戶居民冬季供暖問題;投資192萬元完成了新華路給水管網改造工程;投資789萬元完成了101團幼稚園建設;投資63.4萬元為學校購置了學生安全飲水裝置;投資3398萬元完成了博物館裝修及內部布展;投資254萬元完成了103團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投資530萬元完成了西林路社區服務站及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投資573.02萬元完成了平安城市指揮中心機房建設。
五家渠荷花節五家渠荷花節

社會保障

2013年,五家渠市開發就業崗位7799個,新增就業7193人,轉移富餘勞動力2828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引進疆外勞動力3100人,培訓人員7280人次,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199萬元、就業專項補貼5132萬元和救助資金927萬元。基本養老保險新增6247人,基本醫療保險實現應保盡保。老年活動中心正式投入運營。殯葬改革工作穩步推進。

社區建設

2013年,五家渠市落實社區專項工作經費及社區維修資金。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完成2個社區的新建和3個社區的改擴建,加快社區“三有一化”工作的落實。1個社區獲得國家級科普示範社區、2個社區獲兵團第三批社區服務品牌榮譽稱號。
五家渠五家渠

風景名勝

五家渠地處古絲綢之路北道,郊區有“唐朝路”、“新渠故城”、“烽火台”等古蹟。鄰近有天池、北庭故城等名勝景點;有矽化木、風剝岩等地質奇觀;墾區有具觀光價值的大條田、大噴灌、機械化綠洲大農業。轄區內有平原水庫4座,水面30餘平方千米,具有兵團軍墾特色的青格達湖景區。
北庭沙漠生態風景區
國家AAA級景區,北靠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西距首府烏魯木齊市170公里、南距歷史著名古城北庭都府27公里,距五彩灣溫泉80公里。與北庭西大寺、車師古道、五彩灣、天池、恐龍溝、矽化木群等國際著名旅遊區形成一個遊覽群。景區占地34.8公頃,以景區內東西向道路沿線為景觀游賞主軸,沙漠外的農田和防護林以及連綿的沙丘、梭梭、檉柳、胡楊、沙拐棗等沙生林木資源,黃羊、野兔、狼、沙蜥蜴、金雕、獵隼等野生動物。
北庭沙漠生態風景區北庭沙漠生態風景區
青格達湖景區
青格達湖風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兵團自然保護區。位於五家渠市南郊3公里,南距烏魯木齊市32公里,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占地36平方公里,有17平方公里水面、10平方公里的濕地,青格達湖蒙語的意思是“神靈之水”,背靠天山、碧水連天。特別是10平方公里的濕地每年秋季有數以萬計的候鳥在這裡生棲。近些年來,六師五家渠政府已在青格達湖景區成功舉辦鬱金香節和冰雪風情節,荷花節和觀鳥節,形成“春有鬱金香節、夏有荷花節、秋有觀鳥節、冬有冰雪節”季季有節,尤其是株鬱金香節已經成為城市旅遊品牌。
一萬泉景區
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新疆兵團農六師奇台中心團場以南天山萬泉峰下,距離烏魯木齊250公里。景區占地面積4平方公里。具有歐式建築風格多功能綜合樓一棟和賓館樓兩棟,其中萬泉酒店為國家三星級酒店,內含豪華套房58間,建有民族風情蒙古包17個,彩板房別墅7個,一次可接納1200名遊客,是集娛樂餐飲、避暑度假、會議培訓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