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縣

昌吉縣

謹按本境自三代以及漢初均為西匈奴遊牧之地,漢武帝平定西域始通中國,即漢時三十六國中之移支國也。然漢雖設西域都護,屯田車師西北,時地未列版圖。厥後回紇、突厥諸部叛服不常,故建置均不可考。 我朝平定準、回兩部,始設寧邊城。巡檢築城一座三里五分,高一丈五尺。四門東曰文同,西曰武定、南曰諧邇,北曰燮遐。乾隆四十二年改設昌吉縣。知縣一員,訓導一員,典史一員,隸迪化直隸州管轄。移寧邊城巡檢,分駐呼圖壁城,並設左營游擊、守備、千把等官,駐兵六百以資屯防。復於城西三十里蘆草溝巢堡一座,設防禦千總一員,就近徵收屯糧,今堡廢官裁,而遺址尚在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昌吉縣
  • 地理位置:西域
  • 物產:產煤
  • 民族:漢、回、纏
政績錄,耆舊錄,人類,輿地,道路,山,水,物產,貨運,

政績錄


王哲、江蘇人。乾隆間兩任昌邑,廉明果敢,世無巨細必躬親之。到任後適戶民因水爭訟,積年不息。該員親赴河乾查明情形,嚴定章程,由下而上按時按戶輪流澆灌,不準土豪把持,積年宿畢一清。又於城西四十里開玉堂河一道,至今民賴其利。至親身赴鄉捕賊,捐廉創建義學,善政居多,不能盡述。昌人思慕,至今猶能言之。
李凌漢,湖南人。光緒十八年到任。剛正清廉,積明果敢,兩任昌邑,門無私謁。凡遇紳民爭訟,秉公剖斷,不稍租護,下車之日,查征糧冊,有戶民舊欠額糧五百餘石,比年追比,實系無力還繳。該員於秋後捐廉采糧,代民賠邀。造報人前任因本境地多糧少,按戶科派驟加二百餘戶。戶民無力還糧,歷年逃亡。該員查明一律報罷。

耆舊錄


李延舉,邑之援貢也。道光、鹹豐間,歷任陝西扶風訓導。善書工詩,兼精醫理,秉性剛正,言語不苟,生平以忠孝誠敬教人。事母至孝,母歿廬墓三年,水漿不入口者數曰。同治三年罵賊,不屈被害。今其子成章已武舉於鄉,亦剛正有文風雲。
趙中合,本境耆老也。生平忠厚和平,待人以寬。幼失父母,撫養諸弟,備細勞苦,亂後歸里,合族以居,凡族中貧窮不能自存者,量力賜助。無論賢愚親疏,必使成人自立而後已。人能由近及遠之,左右數十里無窮苦逃亡者,皆其周濟所致也。其歿也,遠近赴吊者幾千人云。

人類


本境戶口惟漢、回、纏三者而已。漢民貿易耕種者計九百五十一戶,尚安本分。回民在城耕種貿易者五百四十四戶,其在大軍戶河州工一帶承戶耕種者二百餘家。俗奉天方教,其性強悍狡詐,慣作盜賊者頗多,惟勤儉耐勞不嗜菸酒。邇來習氣漸移,亦日甚一日矣。纏民在城廂內外貿易安家者亦一百五戶,其教與回相似,惟性柔膽小,為非者少,亦能耐勞苦,只以舍夫謀小之故,富少貧多耳。

輿地


本境在省治西九十里,東界迪化,西界呼圖壁,南抵南山,北通科布多、阿爾泰山等處,轄境約五百餘里。其城內文武衙署倉廒兵房俱全。西有城隍廟,北有娘娘廟,東則舊有萬壽宮,現已改建行台矣。南關外有武廟、火神廟。去二里許有大校場,均系兵燹後創修。所有纏回漢商貿易悉聚城南關。東西北三門外邊城均系莊田。其四鄉莊田向分元、亨、利、貞四大莊,每莊又分上元。下元,南亨、北亨,東利,西利,各小莊,民房四鄉里星散向,無大堡耳。

道路


本境東達省治,西通綏來。出城東行十里至頭屯河,闊里許,冬春水小冰結,夏秋亦水淺可涉,盛暑雪消河水暴漲。再三十五里名小地窩堡,有戶民十餘家,過此即迪化界。又頭屯河折東北有小道經迪化之安寧渠、梧桐窩,直達阜康,沿路偏系民地,樹木稀疏,此東北之道也。出城西行未遠為兵湖渠,有橋。又五里至三屯河。亦水淺可涉,濱河創建龍王廟。過此三十里即蘆草溝,舊有土堡,設防禦千總一員,現裁撤。再行十五里即榆樹溝,有戶民十餘家,此乃昌、呼交界所也。沿路亦系片田,惟近城三十里林木蔚然。其南經北,近則民地,遠則戈壁,渺無人煙,隨處可通,惟無大道耳。


本境東西北三面無山,惟正南八十餘里有山產煤。漸進三十餘里有小山俗呼掃虎達坂。又二十餘里有土山名土圈子。又二百餘里一峰聳出,春冬積雪,即大雪山也,人跡罕到,鳥獸不至。過此復行二百餘里,又一大山虎踞,名天格達坂,雲雪空橫,惟通鳥道,蒙古獵戶亦有梯躡之者。逾此則屬喀喇沙爾蒙古境矣。此山西接呼圖壁之石梯子山,東達迪化之南山,即天山之一脈雲。


本境有河二道,源均出南山大雪山之下。此山春冬積雪,值盛夏炎熱,雲際雪消,溶溶四注,又有源泉飛瀑匯而南流,里許折北,分而為二:一名頭屯河,由城東十里而過,一名三屯河,由城西五里而過。全境戶民沿河決口析為支渠,導灌莊地,所以流漸而小。頭屯河北流二百里至新渠,漫入蔡家湖,三屯河北流三百餘里折西北至呼圖壁之芳草湖,綏來之北沙山一帶,浸入沙中矣。

物產


本境物產頗饒。城南八十餘里有山產煤,山口有煤窯兩處,俗所云頭屯煤窯也。若動物則馬、牛六畜外,野有鹿、虎、狐、兔、山雞。植物則稻、麥五穀外,另產松樹、榆樹、葡萄、雜果及各項藥材,小民亦間或採取耳。故動物惟牛羊皮、鹿茸稍足取用,植物惟高梁酒、葫麻油、扁頭粉、庠谷糧頗知製造,然亦祇足以供一境之用焉。

貨運


本境物產雖雜,可以轉運出境者究少。惟大米、小麥、豌豆運售省垣,每歲不過數千石。煤炭車馱運往東而各處,每歲約數百萬斤。此四者實為本境一大利源。至各色雜種,暨洋藥、梨果、菸葉雖各鄉皆產,除供本境外所余無幾。邇來纏商始以牛羊運赴伊、塔等處,每歲約五六千張,其獲利如此而已。若夫入境之貨,則布棉、茶葉,每歲約需萬金之譜。其零星雜貨雖日用所必需,然民人無多銷路少,商務之未興,職是故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