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機制研究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機制研究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機制研究》是葉鵬創作的管理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2年4月。

該書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以建檔保護為切入點,結合中國內外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的分析研究,探討具有普適價值的保護機制及實現策略。該書是作者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化與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機制及實現研究”的系統總結,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和套用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機制研究
  • 作者:葉鵬
  • 類別:管理學著作
  • 字數:274千字
  • 首版時間:2022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對文化與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機制進行系統研究,分別從形成基礎、訴求發掘、機制構建、策略研討和平台設計五個方面,提出以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為主管、以科技管理部門為主導、以檔案管理部門為支撐、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的機制體系,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較為可行的舉措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國內外非遺建檔式保護機制的形成與訴求
第三章 文化與科技融合背景下非遺建檔式保護機制的構建方式
第四章 文化與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式保護機制的模式構建
第五章 文化與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式保護機制的實現策略
第六章 文化與科技融合背景下非遺建檔式數位化融合保護平台的設計與運行
第七章 文化與科技融合背景下非遺建檔式保護機制的實現保障
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現中華民族綿延曆史的生動載體,是奠定中華民族共同價值和民族情感的文化基礎,更是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石,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延續文明成果、堅定文化自信、傳播中華文化、建設文明強國具有重要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高度重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此多次做出重要指示。2021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了“開展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完善檔案制度,加強檔案數位化建設,妥善保存相關實物、資料”的工作要求,同時明確了“加強對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整合共享,進一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依法向社會開放,進一步加強檔案和記錄成果的社會利用”的實施目標,由此標誌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事業進入了深化發展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機制研究》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就的。

作品鑑賞

該書研究具有創新性。全書以多學科理論為背景,從“融合創新”出發,構建文化與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機制模型,綜合運用元數據技術、圖譜技術等新興技術,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位化融合保護平台為載體,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的驅動機制、管理機制、創新機制和參與機制,研究和闡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保護的新機制,推動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的深化與發展。此外,全書基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科技支撐,從含義、特點、模型、內容等方面提出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原真保存、長期保管、有效傳輸和社會利用的機制方法,其系統化成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數位化與信息化提供了一條具有意義的可行路徑。
該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於現階段缺乏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機制,限制了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保護工作的深入推進和非遺檔案質量的不斷提升。為此,全書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科技融合出發,構建以“一個平台、五種技術、七個模組”為內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位化融合保護平台,在利用現有數位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信息挖掘和可視化保存,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信息的完整性、可讀性和兼容性。此外,通過平台實施打通保護需求和行政管理的隔閡,從政府主導、融合創新、需求導向和社會保護的角度,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保護的拓新發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機制研究》
2022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27-0053-3

作者簡介

葉鵬,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檔案保護和文化遺產保護;已完成博士論文1篇,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獨撰專著2部,主編、副主編各類教材5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