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科普體系構建研究》是2016年氣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李忠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氣象科普體系構建研究
- 作者:李忠明
-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21日
- 頁數:19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2963521
《中國氣象科普體系構建研究》是2016年氣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李忠明。
《中國氣象科普體系構建研究》是2016年氣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李忠明。內容簡介氣象科普是一門研究氣象科學技術普及活動的理論及現象的套用科學,它內含豐富,外延寬闊,具有鮮明的特色。建立完善的氣象科普學科建設體系對...
2019年7月,由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與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正式成立。主要職責 (一)為機關提供支撐保障的職能 1.負責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宣傳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重大戰略任務的舉措和氣象事業發展成就,承擔...
推進WMO(世界氣象組織)百年氣象站、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保護和氣象台站的文化建設,豐富台站氣象文化內涵。《若干措施》強調,最佳化氣象文化供給,加強氣象文化研究和對外交流。加強氣象文化場館建設,善於運用網路智慧型技術,建成一批智慧氣象科普館。辦好“世界氣象日”“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等活動,形成一批優秀科普品牌...
創建省和國家氣象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南京氣象百年台站站史館。製作符合本地實際的氣象科普作品。將氣象災害防禦科普納入各級綜合科普體系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融入中國小義務教育體系,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至少接受一次氣象防災減災科普教育。(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市規劃資源局、市水務局、市發改委、市建委、市...
2024年5月25日,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氣象與醫療建康專業委員會成立。組織體系 機構設定 最高權力機構 會員代表大會是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其職權是:(一)制定和修改章程;(二)決定協會的工作目標和發展規劃;(三)制定和修改會員代表、理事、常務理事、負責人產生辦法,報黨建領導機關備案;(四)選舉和罷免理事、...
一是加快健全精密化氣象監測體系。強化國家氣象觀測站網、相控陣天氣雷達網、垂直觀測系統建設。推進“三連一陽”地區X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網立項建設。加快村村通自動氣象觀測站(雨量站)建設。加快完善太陽能、風能、溫室氣體等觀測網。統籌建設農業、水利、水文、交通、旅遊、生態環境、北江航運等高影響行業氣象觀測網。
基本建成了國家氣候監測網、國家天氣觀測網、國家專業氣象觀測網、國家生態系統網路和中國二氧化碳通量觀測網等大型觀測網路體系;陸續組建了一批可供全球變化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部門重點開放實驗室;自主研發和通過國際合作引進了一批氣候變化研究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三)人才培養和科技機構建設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
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氣象科技創新體系、觀測體系、預報體系、服務體系和治理體系,加快形成我省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為服務保障國家戰略和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提供一流氣象...
《中國科普文選:氣象新事》是2009年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出版背景 《氣象新事》內容為:世紀之交,《中國科普文選》——一套匯集國內科普佳作、旨在向廣大青少年傳播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科普叢書面世。數載耕耘,結出累累碩果,幾年來,該叢書在社會上反響良好,得到了市場以及廣大讀者的充分肯定,並被列為中宣部...
創新生態氣象服務供給,永德創建成為“中國氣候恆春縣”國家氣候標誌。建成市、縣兩級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平台,全市氣象預警信息決策群組人數達到5000餘人,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得到加強,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充分發揮。(三)氣象保障能力和氣象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氣象信息服務及時有效。密切跟蹤監視天氣變化,...
氣象服務有效供給不足,氣象服務機制有待最佳化,公共氣象服務沒有完全納入各級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以氣象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亟待健全。二、發展藍圖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
雖然這一問題早已引起國內氣象學者和專家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已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且漸顯規模,然而不可否認,在已有的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業務套用中,尚沒有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體系和通用方法,很多科研和工作還在探索之中,還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部現實需求。如何科學定量地開展對氣象服務所產生的社會、經濟...
一、“十三五”氣象事業主要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十三五”期間,西雙版納州氣象事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氣象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豐碩,事業發展成效顯著。(一)氣象發展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十三五”期間,中國氣象局累計投入3986萬元,地方財政投入1429萬元,有力保障了雲南西雙版納(...
圍繞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成立雄安新區氣象局,推動省部聯合印發河北雄安新區智慧氣象發展規劃。圍繞籌辦2022年冬奧會,建成了站點布設多、氣象觀測要素全的雪上項目賽場綜合氣象觀測系統,賽事精細化預報與智慧服務系統投入業務套用。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凸顯。構建了嚴密、高效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氣象災害風險防範應對...
2.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日益完善 實現省級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鄉鎮全覆蓋,建成省級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村(社區)93個,氣象災害防禦全國標準化鄉鎮2個。氣象工作納入鄉鎮(街道)“三定”方案,基層氣象防災減災職能基本明確、隊伍健全,氣象鄉鎮(街道)協理員、村(社區)信息員、部門聯絡員和重點單位聯繫人隊伍500餘人。氣象...
“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現代氣候學、微氣象學基礎 省部級精品教材和精品課程:農業氣象學、氣候資源學、微氣象學、套用氣象學方法 局校共建精品教材:氣象信息格線化原理與方法、城市微氣候 局校共建項目資助精品教材:大氣科學概論 教學成果 學生成績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中國氣象...
世界範圍內有諸多雨林和沙漠的形成都與山脈對水汽輸送的影響有關,山地氣象學的發展增進了對這些地區氣象狀態的認知。山地也是氣象災害的多發地區,強風、山火、雪崩和大氣污染都會對山區居民或登山者造成威脅,山地氣象學研究為上述災害的預警提供了重要幫助。學科關係 在大氣科學的學科體系中,山地氣象學是天氣學的分支...
2003年,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召開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 2009年11月,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2015年7月12日,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成都召開。 2020年12月5日,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組織體系 機構設定 最高權力機構 該學會的最高權力...
構建青藏高原氣候資源服務系統、提升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修復氣象保障能力等任務,增強支撐綠色發展的保障能力。《方案》還提出提升青藏高原大氣科學野外試驗研究能力、加強高原氣候變化關鍵科學問題研究、提升青藏高原天氣氣候數值預報模擬能力等任務,強化科技創新、成果套用,加強氣候變化應對科普宣傳。
新時代新發展,要求氣象工作更緊密融入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要求氣象提供更多、更優質、更現代化的氣象服務保障。2.新時代全面提高災害防禦能力的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全面提高災害防禦能力,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把重大工程建設、重要基礎設施補短板、城市內澇治理、加強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等納入...
助力紅河州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繼續完善常態化人工增雨作業體系,對50個人工影響天氣固定作業點進行標準化改造,健全完善了作業空域申報系統和遠程指揮系統,積極開展大氣污染防治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深化與環保部門協同配合,聯合開展大氣污染有關課題研究,強化不利污染物擴散氣象條件監測預報預警和應急聯動,為大氣污染...
空氣品質預報時效延伸至72小時,推出“上海預警發布”微信公眾號和“上海知天氣”APP,上海氣象博物館入選“全國十大氣象科普基地”。成功保障ARJ21地面側風試驗、C919首飛和中航工業飛機自然結冰試驗,試驗效率刷新國內紀錄。針對航運、公路交通、軌道交通,建立了氣象風險指數體系和專業服務平台,探索開展了農業氣象...
同時,中國政府大力培養科學技術人才,建立科研機構。在短短的時期里,中國初步形成了由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國務院各部門研究單位、各地方科研單位、國防科研單位五路科研大軍組成的科技體系。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時年1月,中國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科學技術事業開始進入了一個...
《河南省防雷減災實施辦法》3部政府規章組成的地方氣象法規體系,制修訂標準37項。創建一批國家氣象科普基地、全國氣象科普示範學校、綜合減災示範社區。雙重計畫財務體制進一步落實,國家、地方氣象事業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二)“十四五”時期面臨的形勢。“十四五”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
CiInaFLUX是以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為依託,以微氣象學的渦度相關法和箱式法為主要技術手段,進行典型陸地生態系統和大氣間二氧化碳、水熱通量的長期觀測研究。CHinaFLUX是在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中國陸地和近海生態系統碳收支研究CBTSEC,KZCX1-SW-01),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中國陸地...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牽引下,本次評估為今後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我國參與全球氣候合作與氣候治理體系構建提供了科學數據支持,為推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掀起 全民“雙碳”科普高潮 2022年,社會各界為實現全民“雙碳”科普做出了積極貢獻。教育部印發《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
德育工作也開拓了新天地,學校加入了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研究與實驗》,成為實驗學校之一,江蘇省教科所、南京當代教育研究所於3月底假座白蒲中學召開了蘇中片實驗學校座談會,我校與泰興、丹陽、鹽城、海安、邗江、靖江、如東的二十多位代表進行了坦誠的交流,通過科研促進德育工作上新台階。在深化...
各級氣象部門一般都有現成的整編過的資料為用戶提供。然而,為了研究氣候變化,尤其是為了研究極端氣候事件及其變化的需要,原有的常規觀測項目中所能簡單獲取的極端氣候指標,往往不敷需要。不但要從整體上增加項目的覆蓋面,而且更應深刻揭示其內涵。指標體系 近年來由ETCCDMI所提供的極端氣候指標體系的各種指數,總計...
“學習場”——校園內布局了流動圖書館、朗讀吧、科普站(氣象觀測站、污水處理治理站和光伏發電站)和研學角(涉及數學、物理和化學)等學習場。社團——開設了32個社團。科技創新社團:Sky Dream 航模社、信息編程社、橋牌社、3D列印社、“星•落”天文社等。能力拓展社團:商社*學生公司、法律社、推理社、...
”(中國國家氣象局 評)風雲一號A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氣象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中國衛星和地面系統建設從無到有的重要節點。從此,中國告別了完全依賴外國氣象衛星數據的歷史,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衛星體系。在風雲一號A星研發過程中,中國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面套用系統,為後續改良和創新打牢基礎;形成了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