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
- 成立時間:1936年6月1日
- 簡稱:紅大
- 成立地點:陝北瓦窯堡
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簡稱“紅大”,“抗大”的前身,1936年6月1日在陝北瓦窯堡創立。第一批學員編為3個科,共1063人。歷史沿革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簡稱“紅大”,“抗大”的前身。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陝北...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簡稱抗大八分校),是新四軍第二師在皖東抗日根據地創辦的一所培養抗戰建國人才的軍政幹部學校。學校簡介 1941年5月在原江北指揮部軍政幹校的基礎上成立。校址先後設在天長張公鋪、龍崗、葛家巷。校長張雲...
1936年6月1日,抗日軍政大學前身紅軍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在保全縣建立。主要幹部由毛澤東從紅一方面軍抽調,包括校長林彪,教育長羅瑞卿,訓練部長劉亞樓,校務部長楊至成。副校長劉伯承不久調任援西軍司令員,並沒有負責抗大...
簡稱抗大。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為培養抗日幹部而設立的學校。其前身為紅軍大學。1936年6月在陝西瓦窯堡成立,不久後遷往陝西保全。最初名為中國抗日紅軍大學,1937年1月,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校址遷往陝西...
1937年1月20日,紅大隨中央機關遷至延安,改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毛澤東任抗大教育委員會主席,林彪任校長﹐羅瑞卿任副校長。抗大的教育方針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毛澤東...
1937年1月,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改稱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1937年11月,為激勵學員努力學習,肩負起抗日救國的責任,毛澤東讓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人凱豐為抗大譜寫一首新的校歌,以取代原來的《紅大校歌》。凱豐受...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簡稱抗大一分校。1938年12月,創辦於陝北延長縣,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所屬12所分校中歷史最長、規模最大、行軍轉移和參加戰鬥最多的一個分校。1939年11月初,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決定抗大一分校東遷山東...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舊址位於延安城內二道街。抗大的前身是1933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大學,1936年6月恢復開學後,更名為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校址設在瓦窯堡,後遷至保全,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介 抗大開辦第五期時...
由於地處中原地區,瀕臨長江和武漢,經常遭到日、偽軍的襲擊和進攻,因此一直處在游擊戰爭的環境之中,流動性十分明顯,被稱為“背包大學”。學校的主要負責人,先後有李先念、肖運久、鄭紹文、楊煥民等。基本經驗 簡要 正 中國人民抗日軍事...
1936年6月,抗大在陝北瓦窯堡成立,當時叫“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後又經保全於1937年1月遷到延安,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毛澤東親自擔任抗大教育委員會主席。校長是林彪,教育長為羅瑞卿,校務部長為周昆,訓練部長為...
該校後併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1929年春,湘鄂西紅4軍在鄂西建陽創辦學生隊(又稱特務隊),由董朗負責。以後,學生隊先後改名為洪湖教導隊和紅4軍教導大隊,廖卓然任大隊長,張一鳴任黨代表。1930年2月,紅6軍在湖北省監利成立教導...
《抗戰大學》刊行之初,定位為“新型的抗戰綜合雜誌”,其刊發與抗戰大學的建立緊密相連。抗戰大學,創辦於1936年,前身為西北抗日紅軍大學,1937年1月20日遷至延安並改稱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辦的培養...
1936年12月,他被選調到延安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學習。鐵軍英豪 1937年9月,黨中央從延安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選調一批經過長征考驗,具有良好軍政素質的營、團級幹部參加新四軍組建工作。雲龍同志被選派到新四軍軍部任偵察參謀,後到新四軍...
保全革命舊址有毛澤東舊居、周恩來舊居、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室和中國工農紅軍大學舊址等。毛澤東舊居,系一排5孔石窯,依山開鑿,坐東面西。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室舊址,系1孔坐東面西的石窯洞,依山開鑿。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舊址保留有校長...
1936 年,中國工農紅軍大學遷至陝北瓦窯堡,改名為抗日紅軍大學。1937 年,抗日紅軍大學再遷至延安,並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日軍政大學。抗日軍政大學的組織機構基本上仿照部隊編制,對學生生活實行軍事化管理。設有政治部...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在瓦窯堡米糧山東南麓成立。1964年,瓦窯堡革命舊址成立。1966年,子長縣成立瓦窯堡革命舊址管理所,負責保護和管理工作。2008年,瓦窯堡革命舊址紀念館正式開放。遺址特色 布局 瓦窯堡...
6月1日是公曆一年中的第152天(閏年第153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13天。節日有世界牛奶日、國際兒童節。1936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創立。重大事件 193年——羅馬皇帝迪迪烏斯·朱利安努斯遇刺身亡。352年——冉魏皇帝冉閔被殺。1204...
中共中央為適應抗戰形勢的需要,於1936年6月1日,將創辦於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改稱“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1937年遷至延安,改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此後,中共中央根據敵我鬥爭形勢,適時作出了抗大總校挺進敵後,在...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貫重視陸軍院校的建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辦了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紅軍大學、紅軍特科(炮兵、工兵、重機槍)學校、彭楊步兵學校、公略步兵學校、通信學校和衛生學校。1937年1月,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改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
1936年6月1日,創立了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大學。管理所現有33孔舊窯洞。其建築風格均為陝北常見土磚窯洞形式。藏品珍藏 瓦窯堡革命舊址管理所現有藏品270餘件。中國共產黨與工農紅軍文物70餘件,其中有周恩來用過的飯盒,陝甘寧邊區米票,...
1936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在陝北瓦窯堡建立。校長林彪,政委毛澤東兼,副校長劉伯承,教育長羅瑞卿,訓練部長劉亞樓。張震球奉調任紅大三科一期一營分支書記,營主任教員。1936年7月,紅大隨中央遷往保全,三科遷駐甘肅環縣本缽...
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永豐縣獨立團二連斑長,獨立第五師排長,國家政治保衛局區隊長,毛澤東警衛員 ,中央軍委警衛連指導員,中央軍委二局政治指導員,紅二方面軍政治部政治協理員,陝甘獨立團政治委員,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一期學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