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人物生平,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共和國成立,“文化大革命”時期,“文革”後,海軍司令員時期,中央軍委委員時期,中央軍委副主席時期,晚年時期,軍旅事跡,孤軍長征,太行歲月,夢牽航母,人物評價,自我評價,中央政府評價,新華社評價,國外媒體評價,“布衣將軍”,劉亞洲對劉華清晚年評價,李傑大校的評價,楊毅少將的評價,人物家庭,
人物履歷
劉華清1916年10月1日出生於湖北省
黃安縣(今
紅安縣)
二程區
花橋鄉劉家院子村(今屬
大悟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8歲入私塾,10歲在村辦新學堂學習,開始接觸進步思想。
1927年黃麻起義後,黃安縣農民政府和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先後成立,他成為紅色小交通員和本村兒童團長。
1929年10月加入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革命工作,任村團支部書記,1935年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1年參加
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任鄂東遊擊總司令部科長。1934年任第二十五軍政治部科長。參加
鄂豫皖蘇區歷次反“圍剿”戰役,並參加
長征;後任第十五軍團政治部科長、第三十一軍司令部科長等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司令部秘書主任、政治部宣傳科科長。1941年後任
冀南軍區和
冀魯豫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六軍分區副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
晉冀魯豫軍區第二縱隊第6旅政治委員。1949年1月任
第二野戰軍第十一軍政治部主任。後任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政治部副主任,西南軍區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第十軍副政治委員,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兼副政治委員等職。
1954年7月至1958年進入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歷任海軍
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兼旅順基地司令員,國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長,
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海軍副參謀長,國防科委副主任,總參謀長助理,副總參謀長,海軍司令員,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副秘書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
任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1985、1987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2年當選為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1997年,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1998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卸任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後退休。
2011年1月14日6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人物生平
土地革命時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5月起,劉華清同志任少共黃安二程區委書記、游擊武裝中隊長。同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陂安南縣軍區指揮部少共團委書記,紅安中心縣軍區指揮部團委書記兼少共縣委書記,中共鄂東北道委會秘書及鄂東北游擊總司令部交通隊政治指導員、秘書科科長,在極其困難的游擊歲月里堅持鄂豫皖邊區武裝鬥爭。1934年11月,他參加了紅25軍
長征。先後任軍政治部組織、宣傳、文印科科長,刻印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先遣隊北上抗日宣言》。他作戰英勇,不畏艱險,在獨樹鎮戰鬥中腿部負重傷,憑著堅定的信念,拉著馬尾巴堅持行軍。在創建鄂豫陝根據地的鬥爭中,他負責編輯和刻印軍政治部《戰士報》、起草檔案、刻印布告等,有力地配合了反“圍剿”鬥爭。1935年9月,紅25軍長徵到達陝北後,任紅15軍團政治部敵工部科長,紅78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紅31軍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紅軍援西軍機要科科長,參加了陝甘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和勞山、榆林橋、
直羅鎮、東征、西征、山城堡等戰役戰鬥。宣傳工作中,他和有關同志一起,採用鄂豫皖地區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譜,將紅軍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改成歌曲,傳唱至今。西征中,他受命單身策馬到敵軍圍寨下喊話,宣講紅軍的抗日主張,成功爭取和談,避免了紅軍傷亡,受到紅軍西方野戰軍司令員
彭德懷同志的表揚。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劉華清同志先後任
八路軍129師386旅幹部大隊大隊長兼政治委員,129師司令部秘書主任,參加了七亘村、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並受命護送
鄧小平同志由八路軍總部到129師赴任。1938年8月,任129師政治部宣教科科長。1939年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黨總支書記。同年9月任129師供給部政治部主任。1940年在威震中外的
百團大戰中,他帶領供給部夜以繼日地生產和調運軍需物資,有力保障了前方部隊作戰。同年11月起任冀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在日本侵略軍不斷殘酷“掃蕩”、合圍的艱苦歲月里和大家頑強堅持鬥爭。1944年任平原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945年2月,任冀魯豫軍區第6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率部參加對日偽軍的攻勢作戰,收復了夏津、高唐縣城。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1月,劉華清同志任
晉冀魯豫軍區第2縱隊6旅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上黨、邯鄲、出擊隴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縣、豫皖邊戰役和豫北反攻作戰。1947年6月,率部隨晉冀魯豫野戰軍
挺進大別山。羊山集戰役中,在友鄰部隊進攻受挫、戰場態勢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他冷靜觀察、判明敵情、正確指揮、大膽建議,率部英勇戰鬥,迅速擊破敵軍陣地,所部榮立
大功一次。1948年率部參加淮海戰役,轉戰桐柏、江漢地區,牽制敵黃維、張淦兵團,配合北線野戰軍主力作戰。他運用靈活多樣的作戰樣式,率部協同友鄰部隊阻擊黃維兵團,後奉命阻擊李延年兵團,為淮海戰役勝利作出了貢獻。1949年春,任第二野戰軍11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
渡江戰役。同年6月起任
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校黨委委員,為解放和建設大西南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軍政幹部。
共和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華清同志先後任
西南軍區軍政大學黨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52年5月,任大連海軍學校副政治委員、校黨委書記。1953年3月,任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兼副政治委員,主持學校日常工作。1954年8月,赴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海軍專業理論和高級指揮學。1958年回國後,相繼任海軍旅順基地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兼旅順基地司令員。他組織基地部隊參加旅大海岸防禦戰役演習,主持編寫修改海軍40餘種條令、訓練大綱和教材,提出並組建了基地核心戰鬥部隊。1961年8月,任國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長。他帶領全院人員白手起家,艱苦創業,開展新型艦艇的自主研究設計。經過4年努力,初步形成了艦艇科研設計體系。1965年任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部黨委成員兼第七研究院院長。在部院合併、廠所合併中,他堅持正確意見,使七院各配套專業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確保了人心不散、力量不散、研究不斷線。
“文化大革命”時期
“
文化大革命”中,劉華清同志受到迫害。他敢于堅持原則,同林彪、“四人幫”集團進行堅決鬥爭。同時頂住逆流,努力為科學研究工作的恢復和開展創造有利條件。1966年10月,任國防科委副主任,協助聶榮臻同志組織全軍裝備科研工作,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促成遠洋測量船和
飛彈驅逐艦、
飛彈護衛艦、新型
常規動力潛艇的上馬,組織展開
核潛艇研製工作,組織研製和改進高炮系統、地空飛彈、反坦克武器以及高空高速殲擊機。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號”研製中,他敢於負責,積極支持技術人員大膽工作,保證了研製工作順利進行。1970年12月,任
海軍副參謀長。1975年9月,他向鄧小平同志專門寫了《關於海軍裝備問題的匯報》,受到鄧小平同志的關注和重視。同年10月任
中國科學院黨的核心領導小組成員,促成了一批重要工程上馬。
“文革”後
1977年底,劉華清同志任國防科委副主任。1979年2月,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助理。1980年1月,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主管裝備、軍務和動員工作。他直接參與和組織制定了國防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創造性地組織擬定了全軍常規武器裝備體制等檔案,對明確軍隊武器裝備和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保證了軍隊武器裝備研製、生產、採購、保障等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和體系化。他推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加強軍隊裝備維護和管理,提高了裝備完好率。他領導總參軍務部起草軍隊精簡整編方案,為軍隊精簡整編提供了依據。他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部隊管理教育特點規律,推動頒發《貫徹共同條令檢查標準》。積極推動民兵組織調整改革、修改兵役法、建立退伍軍人預備役登記制度、改進民兵軍事訓練和戰時動員工作。1981年5月,任軍委戰略武器定型委員會主任,領導定型和生產了20多項常規和戰略武器。
海軍司令員時期
1982年8月,劉華清同志任海軍司令員、黨委副書記。他與海軍黨委一班人在海軍進行全面整頓,果斷處理了歷史上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消除派性,增進團結,使海軍面貌發生重大變化。他著眼建設強大海軍,強調增強海洋意識、維護海洋權益、經略海洋,提出並確立了中國海軍戰略理論,提出了海軍作戰方針和海軍裝備發展方針。組織擬制了《海軍2000年前發展構想和"七五"建設規劃》、《2000年的海軍》、海軍裝備發展規劃。他領導進行海軍軍事訓練、院校教育、裝備管理、編制體制、後勤保障、戰場建設等各方面的改革,開創了海軍建設新局面。他領導制定和頒發了《海軍師以上首長機關訓練大綱》,領導組織首次西太平洋海域遠航合成訓練、首次驅逐艦編隊出訪南亞三國、首次南極考察等,在海軍訓練史上寫下了嶄新的一頁。他高度重視海軍裝備建設,參與領導了飛彈驅逐艦等一大批新型艦艇、飛機、飛彈武器裝備的發展決策和研製生產,組織指揮了水下發射運載火箭,使海軍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他積極推動建立海軍裝備論證中心、海軍學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領導大力開展與外國海軍代表團及編隊互訪,並率中國海軍代表團訪問了英、美、法等多個國家,促進了與各國海軍的友好往來與學習交流。
中央軍委委員時期
1987年11月,劉華清同志任中央軍委委員、副秘書長。1988年初,他組織力量自主研製
空中加油機,歷經6年努力通過了定型審查,結束了國產飛機不能空中加油的歷史,為海空軍的空中遠程作戰提供了保障。為建設
永興島機場,他三赴西沙調研。為適應軍隊建設的戰略性轉變,他參與領導調研論證加快和深化軍隊改革工作,組織擬制了《加快和深化軍隊改革的工作綱要》,經中央軍委批准後頒發。1988年6月,任中央軍委國防科技裝備體制改革小組組長,提出加強武器裝備集中統管的建議和方案。他負責主持制定加快空軍建設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對一些需要儘快攻關的重大關鍵技術難點和久拖不決的問題大膽拍板,勇於負責。1989年8月,他根據當時的國際環境及時向中央提出獨立自主加快武器裝備發展的建議。
中央軍委副主席時期
1989年11月,劉華清同志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90年4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任軍委軍隊建設“八五”計畫和十年規劃領導小組組長,組織制定了《中央軍委關於“八五”期間軍隊建設計畫綱要(草案)》。
1992年10月在黨的十四屆一中全會上,劉華清同志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進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繼續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協助軍委主席
江澤民同志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決貫徹
毛澤東軍事思想、
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積極推進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堅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發揚老紅軍優良傳統,強調加強軍隊黨的自身建設和軍隊宗旨教育,保證人民軍隊建設的正確方向;積極研擬和堅決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著眼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提高解放軍在現代化條件下的防衛能力;堅持把教育訓練擺到戰略位置,從難從嚴訓練部隊,加強院校建設,培養和造就大批現代化軍事人才;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堅持精兵合成、提高效能、平戰結合的原則,不斷最佳化軍隊的編制體制,強化軍隊質量建設;重視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堅持公道正派地培養、選拔和使用幹部,狠剎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保證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幹部得到提升使用;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科學管理部隊,發揚尊乾愛兵的優良傳統;堅持艱苦奮鬥、勤儉建軍,充分挖掘現有物質條件的潛力,努力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堅持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他不顧年事已高,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和解決部隊建設中的問題。劉華清同志非常重視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建設,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裝備和技術,在對外軍事技術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快了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步伐。他針對現代戰爭的特點和世界軍事技術的發展趨勢,根據經濟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增強的實際,堅決貫徹科技強軍戰略,跟蹤世界水平,著眼長遠發展,著重規劃和組織研製了一系列高新武器裝備。他幾乎走遍了國防科研一線廠、所、院校、試驗基地,直接了解情況,解決問題。他積極推進陸軍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推動發展新型飛機、艦艇、飛彈、電子裝備等一系列重大武器裝備,推動實施衛星、
載人航天工程,為軍隊裝備現代化、為
國防工業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劉華清同志積極推動對外軍事交流與合作,多次率領軍事代表團出國訪問和接待外國軍事代表團來訪,參與決策參加國際軍事觀察、軍備軍控談判、軍事維和等涉外工作,增進了解放軍與外軍的了解和友誼,提升了解放軍的國際地位,開創了中國軍事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劉華清同志十分重視做好
香港回歸的有關工作,堅決執行中央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一系列重大方針原則,認真謀劃了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的籌建和進駐準備工作,先後三次到駐香港部隊調研視察,現場解決實際問題,指導駐香港部隊全面做好進駐香港履行防務的各項準備,為駐香港部隊順利進駐香港履行防務職責奠定了基礎。
劉華清同志作為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員,參與了黨、國家和軍隊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參與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等重要檔案的討論,並認真推動貫徹落實。他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以及廣大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晚年時期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閉幕後,劉華清同志退出領導崗位,但他仍然關心黨和國家的事業,關注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關注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關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關心人民民眾的疾苦,關心革命老區的發展,關心香港、澳門的繁榮與穩定,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表現出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赤誠與忠貞。 2011年1月14日6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2011年1月24日,劉華清同志的遺體在北京
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軍旅事跡
孤軍長征
1934年11月16日,在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3000餘名紅二十五軍將士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先遣隊”的旗幟,踏上長征之路。這支部隊的長征很特殊,自從撤離鄂豫皖蘇區,就一直和黨中央失去了聯繫,連
遵義會議都不知道,成了一支獨立作戰的孤軍。直到1935年7月,才得知中央紅軍的訊息。長征中,劉華清被編入軍政治部機關,任組織科長,後又當宣傳科長。
獨樹鎮負傷
1934年11月25日,劉華清所在紅二十五軍進入
獨樹鎮。26日,寒流氣溫陡降,雨雪交加,25軍突然遭遇了襲擊,軍政委
吳煥先帶領225團與敵展開白刃戰。劉華清在戰鬥中左腿踝骨上側中彈。戰後,劉華清拒絕組織就地安置,堅持負傷上路,“就是死也要死在紅軍隊伍里”。政治部主任戴季英知道後,送給劉華清一匹小馬,讓其隨部隊一起轉移。
創辦《戰士報》
紅二十五軍長征分兩個階段,中途有一次停頓,創建了鄂豫陝新蘇區。期間,軍政治部創辦了《
戰士報》,當時劉華清為宣傳科長,負責報紙的籌稿、編輯、刻印,以及起草檔案、擬定標語口號、組織布置民眾大會等、部隊的宣傳教育工作等等。
創建新蘇區過程艱難。給養不濟,生活異常艱苦。在劉華清的參與下,及時將部隊的好人好事收集起來,在報上刊登。為配合民眾反抗捐稅的鬥爭,又在報上提出抗捐、抗債、抗糧、抗夫、抗丁的五抗鬥爭口號,積極配合宣傳。
《戰士報》在當時起了很大作用,很快成了全軍上下關心的報紙。雖然簡單粗糙,但很及時很實際,富有戰鬥力,對新蘇區創建起了積極作用。
絕處中逢生
1935年9月初,合水縣板橋鎮,國軍35師騎兵團對劉華清所在部隊發起進攻。225團1營迅速搶占一座山頭,阻敵進攻,掩護徐海東等突出重圍。此戰,225團損失200多人,團長
方炳仁犧牲。
此後,劉華清所在部隊繼續北進,途遇崎嶇山路、荒草野地、以及小面積沙漠,部隊官兵極其虛弱,部分將士因飢餓疲勞而犧牲。在此艱難環境中,全軍指戰員採取互助形式,互相扶助,全軍上下團結一致,以頑強的意志戰勝困難,經數天跋涉最終走出了荒漠區。
1935年9月7日,劉華清所在部隊到達了合水東北的豹子川(今屬華池縣),地處
陝甘蘇區邊緣。9月15日,到達延川縣永坪鎮。9月16日,與劉志丹等率領的紅二十六軍、二十七軍會師,並於永坪一條幹涸的河道里舉行會師大會。9月18日,永坪鎮又舉行了盛大的聯歡會,慶祝兩支隊伍勝利會師。
劉華清所在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根據地出發,歷時10個月,轉戰萬餘里,勝利結束長征。此時,全軍總共3400餘人。
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編成歌
1935年9月,劉華清所在部隊與陝甘紅軍會師後,統一合編為紅15軍團。軍團政治部機關,是紅二十五軍政治部改編的,劉華清任宣傳科長,
程坦任政治部秘書長。
紅15軍團接連取得勞山、榆林橋兩仗勝利,此時,部隊補充了大批新兵。在對新兵進行紀律教育中,程坦秘書長提議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編為歌曲,此建議得到了劉華清等一致同意。隨後,借用鄂豫皖蘇區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譜,配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內容編成歌曲,並在《紅色戰士報》刊登,很快歌曲便傳唱開來。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今吳旗)。在慶祝會師大會上,紅15軍團的官兵唱起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隨即得到了大家的關注,會後不久,歌曲傳播到了很多部隊中。
太行歲月
八路軍第129師成立
1937年8月25日,劉華清所在的紅31軍和紅4軍、陝北紅29軍、紅30軍、獨立第1、第2、第3、第4團以及第15軍團的騎兵團等部隊一起,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師長
劉伯承,副師長
徐向前,參謀長
倪志亮,政訓處主任
張浩。下轄第385、第386兩個旅、教導團和5個直屬營等共1.3萬餘人。
劉華清所在的第31軍改編為第386旅。原第91師改編為第771團,原第93師改編為第772團。劉華清任第386旅幹部大隊大隊長兼政治委員。9月上旬,任第129師師部秘書處主任。
劉華清師部上任後不久,第129師移駐富平縣裡莊鎮,各部隊改編後都在進行抗戰出征前的各種準備。9月6日,第129師在陝西三原縣石橋鎮召開全師改編和抗日出征誓師大會。
第129師東渡黃河到敵後
此時,華北局勢十分危急,日軍占領北平和天津後分三路大舉進攻,一路沿平綏鐵路向西進犯,一路沿平漢鐵路向南進犯,一路沿
津浦鐵路南下。國民黨在華北有70餘萬軍隊,節節敗退。中共中央對局勢的分析是:未來華北抗戰局面,只能依靠開展敵後游擊戰爭來贏得勝利。遂決定八路軍的3個師分別進駐恆山、五台山、呂梁山等地區,形成向敵占交通線和中心城市四面包圍的態勢,有利於相互協同,擴大迴旋餘地,保持戰略主動,迅速實現戰略展開,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
根據八路軍總部的指示,10月 6日,第129師大隊人馬,經過韓城芝川鎮趕到
風陵渡,準備從渡過黃河。劉華清所在部隊到達風陵渡時,先遣部隊已經備好一些船隻、木筏和羊皮筏子,請了一批船工和水手駕舟協助擺渡。師首長先分開渡河,張浩主任殿後,劉華清隨其最後一批渡過黃河。
周恩來副主席當時正在太原,與國民黨協調八路軍在山西的作戰任務。劉伯承師長和徐向前副師長趕到太原與周副主席會合。劉華清所在部隊則由張浩主任帶領,在侯馬站登上敞篷列車,沿同蒲路北上,到達太原。在太原停了一天,劉華清陪著張浩主任,見到不少在山西的國民黨要員。不久,徐向前去五台山需要參謀人員,劉華清便帶了司令部的參謀和警衛排的人員跟隨去了。
經歷的亘村戰鬥
劉華清所在129師東渡黃河後,劉伯承師長率先頭部隊第769團,於1937年10月10日進抵五台縣東冶村。這時,日軍經雁門關南犯,攻陷了代縣、原平,正繼續向忻口進攻;經保定南犯的日軍,已攻陷石家莊,繼而向娘子關進攻,太原已處在日軍包圍之中。不過,日軍的交通線已被八路軍第115師、第120師切斷。129師的任務是在娘子關地區配合友軍,阻止日軍向太原攻擊。
10月18日,129師第386旅和第385旅第769團進抵平定縣東南地區。沿正太線西犯的日軍正猛攻娘子關;舊關已落入敵手。守衛娘子關的是川軍和閻錫山的部隊,有數萬兵力。129師部署在娘子關東南,於日軍側後尋機殲敵。129師一邊側擊、阻擊日軍,一邊收容潰散的友軍。
七亘村戰鬥之前,129師已打了兩仗。一仗是10月19日徐向前副師長指揮第769團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團長
陳錫聯以第3營為突擊隊,偷渡滹沱河,隱蔽進入機場,距機群約 30米時發起猛烈攻擊。經一小時激烈戰鬥,將24架敵機全部炸毀,殲日軍警衛部隊100多人。這是第129師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10月20日,又打了
長生口戰鬥。
七亘村位於太行山中部,在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是井陘、平定、昔陽三縣交匯點。太行有“八陘”,井陘就是“八陘”之一。井陘有兩個大門可穿過太行山:北門為娘子關,南門就是七亘村。七亘村四面環山,峽谷陡峭,溝梁縱橫,道路險峻,是屯兵設卡要地。七亘村邊有—條不足兩米寬的村道,道南是一溜大坡,高有10多米,道北則是幾十米深的深溝。
10月25日,吃過午飯,劉伯承師長帶參謀人員去七亘村觀察地形。劉華清帶上20多名警衛人員跟去了。到了七亘村附近,山谷口衝出一股日軍,向劉華清所在部隊猛烈射擊。在劉伯承指揮下打退了敵人。不久,日軍派出一架飛機在頭頂上盤旋,劉伯承在劉華清等再三勸阻下,仍鎮定地繼續察看地形。此次出發前,參謀處長
李達曾指示劉華清,要寸步不離劉師長,一定要保證安全。劉華清暗自捏著一把汗,死死盯住敵機動靜,一旦需要,隨時準備用身體擋住敵機的掃射。
七亘村是日軍第20師團進犯平定、太原的必經之路,地形利於設伏。劉伯承決定在此處伏擊日軍。
當天下午,日軍第20師團開始向平定方向進犯。其後續是輜重部隊,1000多人,在距七亘村10公里的測魚鎮宿營。劉伯承命令第772團副團長王近山帶領第3營設伏在路南的土坎上,任務是切斷日軍第20師團的交通,奪其輜重。
26日拂曉,第772團3營進入伏擊地區。第11連的陣地設在村南通向平定大道的南側,第12連及團特務連一個排在道北坡上占領地,第9連、第10連為預備隊,控制七亘村南側高地。各伏擊部隊的位置,距大道最近的只有二三十米,遠的也不過四五十米。9時左右,日軍掩護部隊200餘人,先通過了伏擊區;輜重部隊見沒動靜,便跟進到了伏擊區;其後尾掩護部隊100餘人,則還在東石門地區。劉伯承命部隊突然發起攻擊,敵人大亂,倉皇向東石門回逃,又遭截擊。不到兩個小時,戰鬥結束,總計斃敵300餘人,繳獲騾馬300餘匹和大批軍用物資。僅傷亡30餘人。
劉伯承在七亘村“重疊待伏”
七亘村戰鬥僅過兩天,劉華清所在部隊又在七亘村打了一次伏擊。師首長分析,日軍西犯,急需補給,其後方輜重部隊肯定需要繼續西進;而一旦西進,就別無選擇,只有走七亘村這唯一的道路。這就為再次設伏提供了機會。
28日晨,測魚鎮日軍輜重部隊,在100餘名騎兵和 300多名步兵掩護下,再次出動西進。因此前已經探知情報,又設了埋伏。日軍雖有警惕,但沒想到僅過兩天會再次設伏。上午11時,敵先頭部隊通過伏擊區時,並沒察覺。等輜重部隊進了伏擊圈後,突然展開猛烈火力攻擊。敵人這次比上次準備得充分些,掩護火力很強,一時未能將敵打亂。天不作美,戰鬥到黃昏,下起大雨,支援部隊也沒趕上參戰。敵一部向平定竄去,後續部分逃回了測魚鎮。這次戰鬥斃敵100餘人,繳獲騾馬數十匹,傷亡20餘人。
10月底,日軍先後占領了陽泉、平定,沿正太鐵路及南側幾條主要平行的大路向榆次、太原逼進。八路軍總部率部從五台山地區進至壽陽以南地區,第129師奉命率第386旅轉至昔陽附近。11月初,在劉伯承指揮下,又在昔陽以東的南、北界都和黃崖底,打了一場伏擊日軍的戰鬥。
劉伯承判斷:日軍第109師團第135聯隊的一個大隊,由九龍關進犯昔陽,必然要經過南、北界都和黃崖底。這一帶是河谷山間地形,便於設伏。遂決定第386旅第771團埋伏在黃崖底以南風居村,第772團埋伏在黃崖底以東鞏家莊,師指揮所設在黃崖底附近。11月2日,日軍的一個大隊進入伏擊區,772團集中機槍、迫擊炮猛烈殺傷敵人,3次打退敵人向陣地的衝擊。此役共擊斃日軍300餘人,射殺及繳獲戰馬200餘匹,劉華清所在部隊傷亡30餘人。11月4日,第769團先後兩次配合第343旅在昔陽的廣陽以西伏擊日軍,斃、傷日軍300餘人,射殺及繳獲戰馬60餘匹。11月7日,129師3個團與第115師主力又一次在廣陽、戶封地區設伏,斃、傷日軍250餘人。劉伯承師長把這三次成功的伏擊戰稱作“重疊的待伏”。
第129師抗日初期的這些戰鬥,劉華清一直在劉伯承師長身邊,耳濡目染,受益良多。
劉華清護送鄧小平到第129師上任
1938年1月5日,中共中央軍委任命鄧小平為第129師政治委員,劉華清在洪洞縣馬牧村八路軍總部接受了護送鄧小平政委到遼縣第129師上任的任務。當時,和鄧小平政委同行的還有彭真同志,彭真同志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長。
劉華清等一路需經曲沃、冀城、陽城、晉城、高平等地,才能到達長治。山西路途崎嶇,走了3天,到達長治。隨後,劉華清等繼續坐汽車到了武鄉縣。次日,劉華清等乘坐汽車故障,劉華清奉命去縣政府尋覓馬匹。在縣政府幫助下,劉華清帶回4匹馬。鄧小平政委和警衛員騎馬先行,其餘的徒步行軍。一天后到達遼縣西河頭第129師師部。
由此,劉伯承便與鄧小平合作,統率129師。此後不久,第129師在劉、鄧首長的直接指揮下,先後進行長生口、神頭嶺和響堂鋪三次伏擊戰,均取得勝利。
夢牽航母
航空母艦的套用,是20世紀艦艇發展的偉大成就。中國對航母作過可行性研究,劉華清也為此做了一些工作。
早在1970年,劉華清根據上級指示,組織過航空母艦的專題論證,並上報過工程方案。1980年5月訪問美國時,美國軍方安排劉華清等訪美團參觀了“小鷹”號航空母艦。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科技人員首次踏上航空母艦。
1982年,劉華清就任海軍司令員,航空母艦在劉華清的心中越來越重要。劉華清分析到:中國是一個瀕海大國,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隨著海洋開發事業和海上鬥爭形勢發展,中國面臨的海上威脅和過去大不相同,要對付具有遠戰能力的彈道飛彈核潛艇和艦載航空兵。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海軍的實力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中國的海防邊疆遼闊,卻只有中小型艦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發生戰事,有時只能望洋興嘆。發展航空母艦,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當時,國家經濟力量有限。1984年初,在第一屆海軍裝備技術工作會議上劉華清曾提出:海軍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時間了,現在國力不行,看來要等一段時間。兩年後,劉華清又一次提到:航母總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總要考慮。1986年11月,劉華清主持召開海軍發展戰略研討會,邀請了軍內外領導和著名專家。不少同志從維護中國海洋權益及收復南沙、台灣回歸等戰略任務的需求出發,建議海軍發展航母。
1987年1月,召開海軍裝備技術工作會議,劉華清又提到,要把航空母艦搞得能適應未來戰爭需要,要很好地研究和論證。當時,各國都在注意發展航空母艦,無論是攻擊性的或垂直短距其間的,都是為了解決防空和海上攻擊問題,都在注意發展。因此,劉華清要求早論證,早點把這個問題研究透。
劉華清還認為,解放軍搞航空母艦,目的不是為了和美國、蘇聯比賽,主要是用於解決對台鬥爭需要、解決南沙群島爭端和維護還有權益等方面的任務。平時還可以用於擴大維護世界和平的政治影響。海軍有了航空母艦,海軍的質量就會發生大變化,海軍的作戰能力也將有較大提高,有利於提高軍威、國威。
1987年3月31日,劉華清向總部機關匯報了關於海軍裝備規劃中的兩大問題:一是航母、一是核潛艇。這兩個問題涉及到海軍核心力量的建設,是關鍵性問題。從長遠看,對國防建設是有利的:這亮相裝備不僅為了戰時,平時也是威懾力量。
劉華清構想,對航母的發展,“七五”開始論證,“八五”搞研究,對平台和飛機的關鍵課題進行預研,2000年視情況上型號。
人物評價
自我評價
作為公民,我為國家和民族盡心盡力,貢獻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為軍人,我一直在衝鋒陷陣,沒有讓軍裝沾上污點;作為下級,我完成了小平的重託,將來匯報,可以不用汗顏。
中央政府評價
劉華清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
新華社評價
劉華清同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終以黨的事業為重,無論是生死關頭,還是身處逆境,都百折不撓,奮鬥不息,體現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革命事業的矢志不渝。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事業。
他堅決擁護以
毛澤東、
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決擁護以
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努力學習
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很強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持真理,經受住了各種風浪的考驗。劉華清同志具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非凡膽略和領導才能。他注重巨觀籌劃,善於統攬全局,在解放軍的軍事、政治、後勤、裝備工作方面均有重要建樹。他身經百戰,有勇有謀,軍政兼優,指揮部隊打了許多硬仗惡仗,經歷了無數次槍林彈雨的洗禮和生死的考驗,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領導藝術。他堅持
解放思想,開拓創新,
堅忍不拔,
敢作敢為,積極推動軍隊的改革和全面建設,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表現出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他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劉華清同志具有共產黨人的崇高風範和優秀品質。他堅持
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心繫國防、服務人民,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他講政治、講原則、顧大局,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和政治生活準則,堅決維護黨的團結。他光明磊落,公道正派,誠實厚道,為人謙和,善於團結同志一道工作。他模範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作風民主,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善於傾聽不同意見。他堅持
求真務實,不尚空談,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扎紮實實解決實際問題。他廉潔奉公,
嚴於律己,嚴格要求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保持了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他崇尚科學,尊重人才,關心同志,愛護幹部,
德高望重,贏得了全軍指戰員和廣大人民民眾的崇敬與愛戴。
國外媒體評價
劉華清歷任海軍
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兼旅順基地司令員,海軍副參謀長,海軍司令員等職,在職期間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國外媒體稱為中國的“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
“布衣將軍”
從大別山到中南海,從將軍到平民百姓,劉華清不改的是愛民心腸,不變的是布衣本色。
劉亞洲對劉華清晚年評價
在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期間,在任政治局常委期間,他沒有辜負小平同志的重託,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認真履行職責,給江澤民主席當好助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劉副主席為自己的晚年,寫出了完美的一章。
李傑大校的評價
劉上將作為海軍的司令,也是國家軍委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他是經過了長征的考驗,同時也在前蘇聯海軍學院系統的學習過海軍理論,既有戰爭的經歷,同時具有很好的軍事理論功底。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首次提出了新時期中國的海軍戰略,其後又根據海軍的發展提出了建設和發展航母的建議,首次提出海軍戰略,這在中國海軍發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筆,劉華清上將是解放軍卓越的領導人,他對中國海軍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楊毅少將的評價
劉華清同志對中國軍隊的發展,特別是對海軍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歷史性貢獻。在20世紀80年代,他對中國海軍建設嘔心瀝血,付出巨大努力。劉華清同志擔任中國海軍司令員時,在中國首先提出創立海軍戰略問題,這對於中國海軍建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在海軍建設上,劉華清傾注了很大的心血,包括在院校改革、增加海軍武器裝備論證建設、海軍軍事學術機構建設、海軍武器裝備建設,以及現代海軍軍事人才建設都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人民海軍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是與劉華清同志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分不開的。
人物家庭
長女,
劉朝英,曾在長城工業公司任職。丈夫
潘岳,曾任中國國家體改辦副主任。
次女,劉小莉。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