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禎,1910年7月13日出生,河北省無極縣人。全國著名藥政學專家。1926年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在陝北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維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0年7月13日
- 性別:男
- 婚姻狀態:已婚
簡介,簡歷,評價,
簡介
李維禎,1910年7月13日出生,河北省無極縣人。全國著名藥政學專家。1926年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在陝北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李維禎參加革命後曾先後擔任紅軍衛生學校教員,八路軍衛生部醫藥材料科長、製藥廠廠長、藥科學校校長,軍委衛生部藥材科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任華北軍區衛生部藥政處長,天津製藥和衛生材料總廠廠長。解放後任軍委衛生部藥政處長、藥政局長,兼任中國藥學會理事長、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等職。1958年由部隊轉業到地方,任瀋陽藥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兼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遼寧分院副院長、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遼寧省藥學會理事長、中國藥學會老年藥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常務理事等職。1987年離休,副部長級待遇。1998年12月19日逝世,享年88歲。
簡歷
李維禎父母生有四子,維禎排行老三。他7歲入國小,16歲考入直隸省立正定第七中學,1927年加入共青團,1929年任團支部書記和農民運動委員,從事學生和農民運動。1929年夏天,李維禎回到無極和同學楊濟慈組織樓下農民成立農民協會,反抗地主階級壓迫,因此被學校當局視為共產黨嫌疑分子開除學籍。後來又經地下黨組織介紹到保定求學。
同年8月,李維禎考入北平陸軍軍醫學校(後改為國防醫學院)四年制大學部藥科專業學習。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在共產黨領導下參加反日愛國鬥爭,在北京貼標語,組織集會,進行抗日宣傳,聯繫無極籍在京學生80餘人,成立“北平無極籍學友會”,為無極的黨組織做了大量工作。
1934年畢業後,李維禎被派往東北軍67軍王以哲部110師擔任上尉司藥科長。到職不久,因為無極縣黨組織被破壞,在無極西南汪高小被開除的共產黨員趙卓雲外逃避難,李維禎收留安排趙卓雲到110師軍械處任文牘上士。後又安排高雙進等兩名進步青年入伍。110師師長何立中懷疑李維禎和趙卓雲是中共地下黨,遭到盤問排查後,李維禎機智地利用軍中關係掩護了自己的身份。因為在東北軍中與黨組織長期失去聯繫,李維禎一直在耐心等待時機。
1935年,東北軍110師在陝西奔赴甘泉縣途中被紅軍擊潰於洛山,李維禎趁機率領師部野戰醫院參加了紅軍徐海東部,加入了黨領導的革命軍隊。這支技術高超、裝備精良的醫療隊伍對剛剛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無疑是雪中送炭。1936年,李維禎在陝北吳起鎮入黨,不久被派往瓦窯堡,協助著名醫學家王斌創辦了紅軍衛生學校,土法上馬,因材施教,訓練護士500多人。
1937年抗戰爆發以後,李維禎率領衛生學校學員參加了平型關戰役,負責山西耿鎮至洪洞縣一線傷員的緊急救護和轉運工作。當時藥品匱乏,他便帶領學員挖草藥製成消炎藥品,救護傷員平安順利到達野戰醫院。他戰後總結實戰經驗,充實了我軍戰場救護的教學內容。1938年,李維禎先後任軍委前方總衛生部藥政科長和軍委衛生部藥政科長,並在延安繼續創辦藥政學校。他利用戰事之餘,編寫了《藥物學》《調製劑學》《防毒化學》等書,適用於教學需要,滿足了當時戰爭中救死扶傷的要求。
1939年,當時的財政部長李富春給了李維禎五千元經費,讓他籌辦八路軍製藥廠。他冒著生命危險,喬裝改扮到西安去採購設備和原料,同時接受宋慶齡抗日福利基金會募集捐獻的卡車和器材,招收了10名製藥技工,當時資金、技術、設備、材料等都嚴重缺乏,藥廠在赤水縣清水源李家村創建(八路軍製藥廠就是後來的西安製藥廠,後改制為利君藥業集團,至今仍在經營)。李維禎親自擔任藥廠廠長,編寫了《司藥法規》《藥事管理》等著作,系統地介紹製藥管理、製劑、配劑、配方等理論與實踐知識。李維禎領導全廠工人以土產中藥為原料,加工精製成丸、片、注射液等,解決了抗日軍民極端缺藥的問題。由於功勳卓著,1940年,李維禎榮獲勞動模範稱號,毛主席親自為藥廠題詞讚譽:“製藥療傷,不怕封鎖,是戰勝敵人的條件之一。”
1942年6月16日,藥科從中國醫科大學中分出,成立藥科學校,校部設在大砭溝,和八路軍藥廠厂部在一起,李維禎兼校長。1946年11月,東北藥科學校成立,此即瀋陽藥學院的前身。
1949年,北平解放,李維禎出任中央軍委衛生部軍藥處處長,到天津接管偽滿藥廠和倉庫,新建了天津衛生材料廠和華北製藥廠。抗美援朝期間,李維禎負責志願軍的衛生材料和藥品器械的保障供應工作。1952年,中國藥學協會成立,李維禎被選為第一任會長。
1955年,李維禎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解放勳章兩枚,紅軍時代三級勳章一枚。同年,李維禎出任軍委藥政局長,統管全軍醫藥衛生器材工作。1956年,受中央軍委派遣留學蘇聯主攻軍事醫學。回國後,改革部隊醫藥供應體制及緊急救護辦法,創造了團、營、連三級藥箱制,保證了戰時使用方便,行軍運輸快捷,救護反應迅速。
1958年,李維禎從部隊轉業,就任瀋陽藥學院(後為瀋陽藥科大學)院長兼黨委書記。為了辦好藥學院,培養藥學專業人才,李維禎親自製定教學大綱,改革充實科系專業,重新配置與社會需要相適應的專業課程,並編寫了30多萬字的《藥事組織學》,成為一個新興學科,被高校列為專用教材。
文革當中,李維禎堅持原則,實事求是,保守黨的秘密,盡全力保護老幹部和知識分子。他利用被解職、關進牛棚的日子,著書立說,到1977年編寫了《抗日戰爭藥學發展史》《中國近現代醫藥學》《中國現代藥學史》《藥學企事業管理學》等著作,編審了《毒物分析化學》等,填補了我國醫學界很多空白。
1978年,李維禎恢復了瀋陽藥學院院長和書記的職務,他宵旰圖治、正本清源,規範管理和教學,恢復藥廠生產和各學科研究,制訂了五年、十年發展規劃。為了擴大技術進步,1981年,他組織東北三省專家進行學術交流,組建了東北三省中藥整理編輯委員會,主編中藥期刊。
同年,李維禎回樓下探親,聽說無極縣在1969年建立了一個製藥廠,只有阿膠一個產品撐門面,經營十分被動。李維禎心繫家鄉,義務擔任了無極縣製藥廠的技術顧問,直到九十年代,他都堅持每年到無極製藥廠一次,每月給無極製藥廠一封諮詢指導信函,為家鄉藥廠提供信息和科研成果,幫助解決技術問題,提高產品質量。他還與技術人員一起研製藥品,解決工藝問題,幫助藥廠進行改造和擴建,並對擴建以後品種選型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李維禎先後為無極縣製藥廠提供“益壽寧”、“益肝沖劑”、“利咽解毒沖劑”、“血速升沖劑”、“止喘消炎片”、“康寧口服液”等諸多科技精品,幫助藥廠創出自己的品牌,渡過一個個技術難關。至今,利咽解毒顆粒和血速升顆粒仍然是國家中藥保護品種,暢銷全國。
1990年,李維禎以80歲高齡再次來到無極製藥廠,提出了改建西藥車間的建議:“在原有基礎上,以廠養廠,發展西藥車間的戰略性擴建法,爭取基建、試劑、報批一齊上。”對於家鄉,李維禎沒說的;對於無極製藥廠,李維禎是一百一,擔任藥廠顧問期間沒有拿過一分錢的顧問費,卻實心實意地為藥廠奔波忙碌。來無極藥廠從來不打招呼,作為中國的藥學泰斗級人物,他總是乘公共汽車回來,總是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家鄉不富,省些錢來辦事業吧。”
李維禎始終以“儉以養德、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為座右銘,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只講奉獻,不講待遇,甘願吃苦,不圖享受。吃穿住行極為簡樸,保持著農民和普通戰士的本色,身兼數職,不取分文。外出開會工作訪友,都是步行或乘公共汽車,坐火車也不買臥鋪,在子女、親屬的工作升學就業問題上,從不利用關係搞特殊。李維禎的一生是廉潔自律、艱苦樸素、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為中國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所作的貢獻,尤其為我國醫藥事業、藥學教育事業傾注了滿腔熱忱,奉獻了畢生精力,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作為我國藥學界德高望重的專家,已載入《中國科學家傳略辭典》。
李維禎是無極農民的兒子,吃了家鄉的五穀雜糧,走出自己的風雨人生路,成為新中國藥學界泰斗級人物。無論是在民族救亡和解放事業中,還是醫藥工業和藥學教育戰線上,還是為家鄉藥業發展的情懷裡,李維禎都是無極人民的驕傲,更是後世無極兒女學習的楷模。
評價
李維禎的一生,是憂國憂民,追求真理,為國奮鬥,為民謀利的一生;是廉潔自律,艱苦樸素,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一生;是不計榮辱,不避艱險,為黨、為國、為人民戰鬥不息的一生。他為中國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所作的貢獻,尤其為我國醫藥事業、藥學教育事業,傾注了滿腔的熱忱,奉獻了畢生的精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是我國藥學界德高望重的藥學專家,已載入《中國科學家傳略辭典》,並深深地印在了滿天下桃李的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