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球(1907--1974), 廣西玉林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參加省港大罷工,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1928年任中共廣西玉林縣委書記。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加入紅七軍。歷任軍政治部宣傳隊隊長、連長,中央紅軍第五軍團第14軍政治部秘書長、118團政委、紅39師黨務委員會書記,參加了中央蘇區二、三、四、五次反"圍剿"作戰,隨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後,歷任抗日紅軍大學第一期營主任教員,抗大二期一隊學員,八路軍129師385旅政治部副主任,中央軍委通信學校政委,新四軍9旅副旅長、軍分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縱隊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33軍副軍長、第20軍政委。建國後,歷任華東蘇北軍區副政委,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副部長、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是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震球
- 別名:仁俊
- 出生地:廣西玉林
- 出生日期:1907
- 逝世日期:1974
- 職業:政協委員
- 主要成就:開國將領
人物生平
張震球1907年生,廣西玉林人。
1924年考入廣東省立甲種工業專門學校。
1924年11月由馬宗盛介紹,支部書記郭洪猶考核,中共廣東區委秘書、組織部部長陳延年面談批准,張震球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全國共產黨員有900多人,其中有400多人集中在廣州市城區。張震球在廣東省立工業專門學校加入中共支部,開始踏上了人生艱難輝煌的革命征程
張震球曾深情地回憶說: "郭洪猶烈士是我最懷念的師長,他和周文雍帶領我們發動了反帝反封建的學生運動。他和陳延年、劉爾崧、惲代英、蕭楚女、阮嘯仙都是中共黨內的知識精英。他不僅介紹、引導我加入中國共產黨,而且我在廣州去過的所有訓練班、糾察隊、軍政學校、講習所和青年學社等,幾乎都是通過他推薦的。他是我最可信賴的革命引路人和政治啟蒙老師。"
張震球加入中共組織後,即被選送到中共廣東區委舉辦的經濟訓練班和黨工訓練班(中共黨校雛形)學習深造。
1925年3月,張震球從訓練班結業,被分配到廣州工代會總部,擔任工人糾察隊政治課教員。
1925年5月,張震球受廣州工代會負責人劉爾崧、顧問楊殷的指派,帶領廣州工人糾察隊參加了全國第二次勞動大會的籌備和警戒工作。
1925年6月5日,工人運動領袖鄧培、劉爾松、楊殷等,領導發動了粵漢、廣九、廣三鐵路工人罷工。張震球被指派到廣州西關、黃沙火車站,參與領導了鐵路工人的罷工。
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1925年6月,省港大罷工爆發,廣州工代會中共組織決定,劉爾崧帶領張震球等10餘名骨幹,深入沙面英租界及周邊地區,發動洋務工人罷工。
1925年7月30日,省港罷工委員會成立,並設立了罷工工人糾察總隊部。鄧中夏為總隊部總訓育長,徐成章為總教練,張震球為總隊部政治教員。
張震球帶領工人糾察隊員,發動了廣州自來水廠數百工人舉行罷工,他還組織創辦工人俱樂部、工人子弟學校和平民夜校;幫助基層工會組建宣傳隊、緝查隊、治安巡邏隊,推薦優秀青年工人參加國民革命軍隊伍。
1925年7月,張震球參加了同時在廣州召開的"全國第三次勞動大會"、"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省港罷工第六次工人代表大會"的警戒工作。
1926年6月,張震球根據黨組織的決定,投考黃埔軍校。他帶著中共組織介紹信,來到黃埔軍校,找到政治部秘書長歐陽繼修(即陽瀚笙,他是入伍生部中共總支書記),經商定,張震球以化名辦理黃埔第五期入伍生的報考手續,後經在中央大學考試合格,被錄取入校學習。
同年秋,蔣介石加緊排拆黃埔軍校內的中共黨團組織成員。中共中央代表指示,決定將己暴露中共黨員身份的同志,分期撤離軍校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張震球根據校政治部和中共黨組織的指示,從黃埔軍校提前離校,返回廣東甲工專繼續學習。
1926年5月至9月,毛澤東擔任廣州第六屆農講所所長,蕭楚女、彭湃、周恩來、惲代英、李立三、阮嘯仙等著各共產黨人擔任教員。張震球利用業餘時間和暑假旁聽了第六屆農講所的課程。他聽毛澤東講" 中國農民運動問題",蕭楚女講" 中國民主革命運動史",李立三講"中國職工運動"等課程,初步懂得了一些反帝反封建鬥爭的理論和策略。這對大革命失敗以後,張震球回到家鄉廣西組織發動農民運動奠定了理論基礎。
1927年"四.一二"國民黨反革命政變後,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派遣張震球返回家鄉廣西開展農民運動與暴動,踏著烈士們的血跡繼續英勇奮鬥。
1928年春,張震球擔任中共廣西玉林縣委書記,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建立黨支部,成立勞農會和革命武裝,領導農民打土豪,進行二五減租和反收耕、抗租抗稅抗捐、反抽丁、反抗"清鄉"的鬥爭。組織發展黨員40餘人,勞農會會員600多人,還組建了農民赤衛隊,發展壯大了玉林縣黨組織的力量。
1929年4月,國民黨桂系軍隊在蔣桂混戰中失敗。6月2日,中共廣西省特委書記朱錫昂乘勢決定發動玉林五屬地區端午節暴動。這時,張震球領導中共玉林縣委下轄10個黨支部,有黨員90餘人,能領導全縣勞農會員3000多人,農赤隊員500多人。玉林縣委領導的革命力量在桂東南地區是最強的。張震球領導玉林縣委制定了暴動計畫。後因朱錫昂不幸被捕英勇就義,端午暴動夭折。
1929年8月,張震球奉命到南寧參加廣西省農民代表大會,大會選舉成立了廣西省農會籌備處,張震球當選為執行委員。
1929年9月10日至14日,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寧召開,張震球做為玉林縣委代表,參加了此次的預備會議和正式會議。中共廣東省委代表賀昌出席會議並做了報告。出席會議的19位代表,深入討論了政治報告和廣西特委工作報告,大會通過了《政治任務決議案》。該決議案確定了廣西黨組織今後的工作方針是,加緊武裝農民舉行暴動,創建蘇維埃政權和紅軍。《決議案》對後來的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會後,在廣西政局發生突變之際,張震球與黃永達等幾位代表執行中央代表鄧小平的決定,從南寧赴右江思林、向都開展"工農武裝割據"的新的鬥爭。
1929年9月下旬,張震球被中共廣西省特委以省農民運動特派員的身份派往右江向都和思林縣領導農民暴動,策應黨領導的革命軍隊開赴右江。張震球和黃永達、阮殿煊組建了中共思林縣委,書記阮殿煊,委員張震球、黃永達。10月上旬,縣委領導農軍700餘人槍攻占思林縣城,宣告思林縣革命委員會成立。10月中旬,張震球又與黃永達指揮農軍乘勝掃蕩了思林縣右江兩岸土豪團局據點,為鄧小平、張雲逸率領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和教導總隊從南寧撤來右江掃清了道路。10月28日,張震球和黃永達等又帶領思林農軍奔赴恩隆,配合鄧小平、張雲逸、陳豪人、雷經天領導的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及恩隆農軍一舉圍殲了駐平馬鎮的廣西警備第三大隊部、縣府警備隊及縣團務總局等反動武裝。歷時幾個月的鬥爭,思林、向都、平馬、果德、奉議的反動力量基本肅清,民眾武裝發展到數千人。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義勝利舉行,中國紅軍第七軍成立。張震球與黃永達率領向都、思林農赤軍700多人參加百色起義,加入中國紅軍第七軍。
張震球是廣西藉參加百色起義、加入紅七軍的老資格黨員,歷任右江蘇維埃政府工農人民委員、右江總工會秘書,右江赤衛軍常備第一營指導員,紅七軍政治部宣傳隊隊長,一縱二營五連政委,軍部俱樂部主任兼土地股長。他堅決服從軍前委分配的工作崗位,參加了紅七軍創建右江根據地的艱苦鬥爭。
張震球參加了紅七軍阻擊國民黨桂軍進攻隆安的作戰;平馬、亭泗之戰;占河池,游擊黔桂邊,攻克貴州榕江縣城之戰;回師百色,收復百色城之戰;收復奉議、恩陽、恩隆、思林、果德、鎮結之戰。參加伏擊滇軍兩役及平馬整訓。
1930年11月,張震球參加了紅七軍第一次黨代會,會後部隊實行整編,張震球擔任紅20師58團2營5連連長。他在北上遠征途中,帶領五連隨部轉戰桂黔湘邊,歷經四把、長安、武岡10餘次作戰。
1931年1月3日,紅七軍前委全州會議糾正了攻占大城市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拋棄了冒險計畫,將紅七軍縮編為3個團,由軍長張雲逸、政委鄧小平、總指揮李明瑞帶領沿桂湘粵贛邊游擊前進,相機會師"朱、毛紅軍"。紅七軍在攻占賀縣戰鬥中,部隊嚴重減員,軍前委決定部隊縮編為2個團,即:55團、58團。
1931年2月3日,部隊到達乳源縣梅花村遭到粵、湘國民黨軍4個團圍攻,部隊被迫與敵人血戰,這也是紅七軍戰史上最為壯烈的一仗,此戰雖斃敵1000,但也自傷亡700,幹部傷亡過半。軍前委檢討作戰失利的教訓,決定部隊迅速北上湘贛邊蘇區,相繼東渡贛江,挺進中央蘇區會師朱、毛紅軍。
張震球加入中共組織後,即被選送到中共廣東區委舉辦的經濟訓練班和黨工訓練班(中共黨校雛形)學習深造。
1925年3月,張震球從訓練班結業,被分配到廣州工代會總部,擔任工人糾察隊政治課教員。
1925年5月,張震球受廣州工代會負責人劉爾崧、顧問楊殷的指派,帶領廣州工人糾察隊參加了全國第二次勞動大會的籌備和警戒工作。
1925年6月5日,工人運動領袖鄧培、劉爾松、楊殷等,領導發動了粵漢、廣九、廣三鐵路工人罷工。張震球被指派到廣州西關、黃沙火車站,參與領導了鐵路工人的罷工。
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1925年6月,省港大罷工爆發,廣州工代會中共組織決定,劉爾崧帶領張震球等10餘名骨幹,深入沙面英租界及周邊地區,發動洋務工人罷工。
1925年7月30日,省港罷工委員會成立,並設立了罷工工人糾察總隊部。鄧中夏為總隊部總訓育長,徐成章為總教練,張震球為總隊部政治教員。
張震球帶領工人糾察隊員,發動了廣州自來水廠數百工人舉行罷工,他還組織創辦工人俱樂部、工人子弟學校和平民夜校;幫助基層工會組建宣傳隊、緝查隊、治安巡邏隊,推薦優秀青年工人參加國民革命軍隊伍。
1925年7月,張震球參加了同時在廣州召開的"全國第三次勞動大會"、"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省港罷工第六次工人代表大會"的警戒工作。
1926年6月,張震球根據黨組織的決定,投考黃埔軍校。他帶著中共組織介紹信,來到黃埔軍校,找到政治部秘書長歐陽繼修(即陽瀚笙,他是入伍生部中共總支書記),經商定,張震球以化名辦理黃埔第五期入伍生的報考手續,後經在中央大學考試合格,被錄取入校學習。
同年秋,蔣介石加緊排拆黃埔軍校內的中共黨團組織成員。中共中央代表指示,決定將己暴露中共黨員身份的同志,分期撤離軍校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張震球根據校政治部和中共黨組織的指示,從黃埔軍校提前離校,返回廣東甲工專繼續學習。
1926年5月至9月,毛澤東擔任廣州第六屆農講所所長,蕭楚女、彭湃、周恩來、惲代英、李立三、阮嘯仙等著各共產黨人擔任教員。張震球利用業餘時間和暑假旁聽了第六屆農講所的課程。他聽毛澤東講" 中國農民運動問題",蕭楚女講" 中國民主革命運動史",李立三講"中國職工運動"等課程,初步懂得了一些反帝反封建鬥爭的理論和策略。這對大革命失敗以後,張震球回到家鄉廣西組織發動農民運動奠定了理論基礎。
1927年"四.一二"國民黨反革命政變後,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派遣張震球返回家鄉廣西開展農民運動與暴動,踏著烈士們的血跡繼續英勇奮鬥。
1928年春,張震球擔任中共廣西玉林縣委書記,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建立黨支部,成立勞農會和革命武裝,領導農民打土豪,進行二五減租和反收耕、抗租抗稅抗捐、反抽丁、反抗"清鄉"的鬥爭。組織發展黨員40餘人,勞農會會員600多人,還組建了農民赤衛隊,發展壯大了玉林縣黨組織的力量。
1929年4月,國民黨桂系軍隊在蔣桂混戰中失敗。6月2日,中共廣西省特委書記朱錫昂乘勢決定發動玉林五屬地區端午節暴動。這時,張震球領導中共玉林縣委下轄10個黨支部,有黨員90餘人,能領導全縣勞農會員3000多人,農赤隊員500多人。玉林縣委領導的革命力量在桂東南地區是最強的。張震球領導玉林縣委制定了暴動計畫。後因朱錫昂不幸被捕英勇就義,端午暴動夭折。
1929年8月,張震球奉命到南寧參加廣西省農民代表大會,大會選舉成立了廣西省農會籌備處,張震球當選為執行委員。
1929年9月10日至14日,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寧召開,張震球做為玉林縣委代表,參加了此次的預備會議和正式會議。中共廣東省委代表賀昌出席會議並做了報告。出席會議的19位代表,深入討論了政治報告和廣西特委工作報告,大會通過了《政治任務決議案》。該決議案確定了廣西黨組織今後的工作方針是,加緊武裝農民舉行暴動,創建蘇維埃政權和紅軍。《決議案》對後來的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會後,在廣西政局發生突變之際,張震球與黃永達等幾位代表執行中央代表鄧小平的決定,從南寧赴右江思林、向都開展"工農武裝割據"的新的鬥爭。
1929年9月下旬,張震球被中共廣西省特委以省農民運動特派員的身份派往右江向都和思林縣領導農民暴動,策應黨領導的革命軍隊開赴右江。張震球和黃永達、阮殿煊組建了中共思林縣委,書記阮殿煊,委員張震球、黃永達。10月上旬,縣委領導農軍700餘人槍攻占思林縣城,宣告思林縣革命委員會成立。10月中旬,張震球又與黃永達指揮農軍乘勝掃蕩了思林縣右江兩岸土豪團局據點,為鄧小平、張雲逸率領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和教導總隊從南寧撤來右江掃清了道路。10月28日,張震球和黃永達等又帶領思林農軍奔赴恩隆,配合鄧小平、張雲逸、陳豪人、雷經天領導的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及恩隆農軍一舉圍殲了駐平馬鎮的廣西警備第三大隊部、縣府警備隊及縣團務總局等反動武裝。歷時幾個月的鬥爭,思林、向都、平馬、果德、奉議的反動力量基本肅清,民眾武裝發展到數千人。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義勝利舉行,中國紅軍第七軍成立。張震球與黃永達率領向都、思林農赤軍700多人參加百色起義,加入中國紅軍第七軍。
張震球是廣西藉參加百色起義、加入紅七軍的老資格黨員,歷任右江蘇維埃政府工農人民委員、右江總工會秘書,右江赤衛軍常備第一營指導員,紅七軍政治部宣傳隊隊長,一縱二營五連政委,軍部俱樂部主任兼土地股長。他堅決服從軍前委分配的工作崗位,參加了紅七軍創建右江根據地的艱苦鬥爭。
張震球參加了紅七軍阻擊國民黨桂軍進攻隆安的作戰;平馬、亭泗之戰;占河池,游擊黔桂邊,攻克貴州榕江縣城之戰;回師百色,收復百色城之戰;收復奉議、恩陽、恩隆、思林、果德、鎮結之戰。參加伏擊滇軍兩役及平馬整訓。
1930年11月,張震球參加了紅七軍第一次黨代會,會後部隊實行整編,張震球擔任紅20師58團2營5連連長。他在北上遠征途中,帶領五連隨部轉戰桂黔湘邊,歷經四把、長安、武岡10餘次作戰。
1931年1月3日,紅七軍前委全州會議糾正了攻占大城市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拋棄了冒險計畫,將紅七軍縮編為3個團,由軍長張雲逸、政委鄧小平、總指揮李明瑞帶領沿桂湘粵贛邊游擊前進,相機會師"朱、毛紅軍"。紅七軍在攻占賀縣戰鬥中,部隊嚴重減員,軍前委決定部隊縮編為2個團,即:55團、58團。
1931年2月3日,部隊到達乳源縣梅花村遭到粵、湘國民黨軍4個團圍攻,部隊被迫與敵人血戰,這也是紅七軍戰史上最為壯烈的一仗,此戰雖斃敵1000,但也自傷亡700,幹部傷亡過半。軍前委檢討作戰失利的教訓,決定部隊迅速北上湘贛邊蘇區,相繼東渡贛江,挺進中央蘇區會師朱、毛紅軍。
2月5日,部隊到達韶關北樂昌河羅村渡口,鄧小平帶領55團和58團的部分幹部戰士成功渡河。因走漏了訊息,敵軍趕來4個團堵截紅七軍,敵軍用大炮封鎖了樂昌河,迫使58團餘下的600人未能過河,從此紅七軍被分成兩股。張震球隨未過河的張雲逸、葉季壯轉戰湘贛邊。2月下旬,張震球隨部到達酃縣十都,在這裡,58團餘部與湘東南獨立師派往酃縣聯絡紅七軍的譚家述、王震第3團勝利會合。之後兩支部隊在茶陵擊潰敵人兩個團,與紅20軍會師。
4月上旬,張雲逸率紅七軍58團到達江西永新,在天河與李明瑞率領的55團重新會合。至此,紅七軍離開右江根據地,艱苦轉戰於桂、黔、粵、湘、贛五省區,歷時大半年,行程7000餘公里,終於完成了北上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合的使命。這一壯舉史稱"萬里小長征"。
4月底,張震球出席了紅七軍第二次黨代會,會上由紅三軍團政委騰代遠傳達了黨的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批判了李立三"左"傾錯誤,選舉了新的前委。從此,紅七軍正式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
之後,張震球隨部投入湘贛蘇區的第二次反"圍剿"作戰,激戰安福寮塘橋,在茶陵擊潰九縣聯合挨戶團,乘勝進行了安福之戰,殲敵一個團。之後,張震球又隨部連克茶陵、安仁、宜春、攸縣、酃縣、遂川等縣城,紅七軍有力也配合了中央紅軍的第二次反"圍剿",發展和鞏固了湘贛革命根據地。
4月上旬,張雲逸率紅七軍58團到達江西永新,在天河與李明瑞率領的55團重新會合。至此,紅七軍離開右江根據地,艱苦轉戰於桂、黔、粵、湘、贛五省區,歷時大半年,行程7000餘公里,終於完成了北上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合的使命。這一壯舉史稱"萬里小長征"。
4月底,張震球出席了紅七軍第二次黨代會,會上由紅三軍團政委騰代遠傳達了黨的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批判了李立三"左"傾錯誤,選舉了新的前委。從此,紅七軍正式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
之後,張震球隨部投入湘贛蘇區的第二次反"圍剿"作戰,激戰安福寮塘橋,在茶陵擊潰九縣聯合挨戶團,乘勝進行了安福之戰,殲敵一個團。之後,張震球又隨部連克茶陵、安仁、宜春、攸縣、酃縣、遂川等縣城,紅七軍有力也配合了中央紅軍的第二次反"圍剿",發展和鞏固了湘贛革命根據地。
張震球隨軍轉戰數省,歷經數十戰,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己從一位年輕縣委書記煅練成一名文武兼備的基層軍事指揮員。
1931年7月11日,紅七軍東渡贛江,勝利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7月23日,紅七軍經興國到達于都縣橋頭圩,與彭德懷領導的紅三軍團會師,從此紅七軍編入紅三軍團,參加第三次反“圍剿”作戰。8月9日,在朱德、毛澤東的指揮下,紅七軍配合兄弟部隊在興國高興圩打國民黨第十九路軍,而後在連塘、良鄉打上官雲相部。9月下旬在東固方石嶺戰鬥中,張震球隨軍協同兄弟部隊全殲韓德勤第52師,擊斃敵旅長2人,俘虜師長韓德勤(後化裝成伙夫逃走)。方石嶺大捷,宣告了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在作戰中,張震球敢打敢拼,機智勇猛。
1931年12月中旬,趙博生、季振同、董振堂率領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17000餘人在寧都起義。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五軍團,季振同任總指揮,肖勁光任政委,下轄第13、14、15軍。張震球調任第14軍政治部秘書長兼政務處處長,協助趙博生軍長、黃火青政委改造整訓這支起義的部隊。
1932年初,張震球隨紅五軍團參加了紅一方面軍圍攻贛州的戰役。2月中旬他調任紅14軍40師118團政委,率部先在里鎮、梅林地域阻擊贛州外圍援敵,後直接會同紅三軍團進行攻城作戰。
7月,張震球率118團投入粵北南雄水口戰役。當年指揮這次戰鬥的聶榮臻回憶說: " 水口戰役是著名的惡仗,雙方傷亡之大,戰場景象之慘烈,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所罕見。"此役,紅一方面軍全殲國民黨27師,取得了重大勝利。
1933年初,紅14軍縮編為紅39師,張震球調回紅39師任政治部秘書處處長兼師黨務委員會書記,協助師長王樹亞、政委賴傳珠整訓部隊,參加第四次反"圍剿"作戰。1933年春,在周恩來、朱德指揮下,紅39師協同兄弟部隊奪取黃陂、東陂大捷,殲敵3個師。
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張震球舊傷復發,先後被送到寧都後方第五醫院、龍崗後方第二醫院和第一兵站醫院治療,他帶病擔任上述3所醫院的政治委員。
1933年夏,張震球調到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協助張際春部長工作,他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前期作戰,在這次反“圍剿”作戰中,張震球再次負傷。
1931年7月11日,紅七軍東渡贛江,勝利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7月23日,紅七軍經興國到達于都縣橋頭圩,與彭德懷領導的紅三軍團會師,從此紅七軍編入紅三軍團,參加第三次反“圍剿”作戰。8月9日,在朱德、毛澤東的指揮下,紅七軍配合兄弟部隊在興國高興圩打國民黨第十九路軍,而後在連塘、良鄉打上官雲相部。9月下旬在東固方石嶺戰鬥中,張震球隨軍協同兄弟部隊全殲韓德勤第52師,擊斃敵旅長2人,俘虜師長韓德勤(後化裝成伙夫逃走)。方石嶺大捷,宣告了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在作戰中,張震球敢打敢拼,機智勇猛。
1931年12月中旬,趙博生、季振同、董振堂率領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17000餘人在寧都起義。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五軍團,季振同任總指揮,肖勁光任政委,下轄第13、14、15軍。張震球調任第14軍政治部秘書長兼政務處處長,協助趙博生軍長、黃火青政委改造整訓這支起義的部隊。
1932年初,張震球隨紅五軍團參加了紅一方面軍圍攻贛州的戰役。2月中旬他調任紅14軍40師118團政委,率部先在里鎮、梅林地域阻擊贛州外圍援敵,後直接會同紅三軍團進行攻城作戰。
7月,張震球率118團投入粵北南雄水口戰役。當年指揮這次戰鬥的聶榮臻回憶說: " 水口戰役是著名的惡仗,雙方傷亡之大,戰場景象之慘烈,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所罕見。"此役,紅一方面軍全殲國民黨27師,取得了重大勝利。
1933年初,紅14軍縮編為紅39師,張震球調回紅39師任政治部秘書處處長兼師黨務委員會書記,協助師長王樹亞、政委賴傳珠整訓部隊,參加第四次反"圍剿"作戰。1933年春,在周恩來、朱德指揮下,紅39師協同兄弟部隊奪取黃陂、東陂大捷,殲敵3個師。
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張震球舊傷復發,先後被送到寧都後方第五醫院、龍崗後方第二醫院和第一兵站醫院治療,他帶病擔任上述3所醫院的政治委員。
1933年夏,張震球調到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協助張際春部長工作,他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前期作戰,在這次反“圍剿”作戰中,張震球再次負傷。
1934年初,張震球被選調到瑞金中央紅軍大學第三期學習。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進行長征,張震球所在的中央紅軍大學編為幹部團上乾隊,蕭勁光任隊長。張震球隨團歷經湘江血戰、強渡烏江、攻占遵義、四渡赤水等著名戰役。
1935年2月,張震球隨上乾隊完成遵義縣婁山關阻敵戰任務後,調任幹部團三營主任教員,協助林芳英營長、羅貴波政委(原紅35軍軍長、政委)工作。
張震球隨三營巧渡金沙江、圍攻會理、扼守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在天全河擊潰川軍堵截,突破敵人蘆山、寶興防線,翻越大雪山夾金山。
謝扶民回憶道: "過雪山時,我正生著病,無力行走,相遇的張震球攙扶著我一路前行,並把僅有的乾糧和鹽巴拿給我吃。" 後來,張震球回憶起長征的艱苦歲月曾說:" 過雪山時第一次見到鵝毛般的大雪和白雪皚皚的山巒,好興奮,好激動,不由得捧起白雪就啃了幾口,還捏雪球,打雪仗,下山的時候坐著' 雪滑梯 '就下來了,好開心啊!"
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與紅四方面軍一部在懋功會師。8月,紅軍到達毛兒蓋休整,幹部團與四方面軍紅軍大學合併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大學,轄特科團。以幹部團為主改編為特科團,韋國清代理團長,宋任窮任政委。毛兒蓋北面是縱橫數百里的水草地,紅軍過草地前,為了對付敵騎兵,組建了百餘人騎兵部隊(史稱特科團騎兵科)。張震球任騎兵科政治教員。
1935年9月12日,黨中央在挫敗張國燾分裂陰謀後,率領紅一、紅三軍團整編為紅軍陝甘支隊繼續北上。張震球協助科長蘇進率騎兵部隊(科)邊訓練邊作戰,擔負起保衛黨中央安全的任務。以一往無前的氣概橫跨大草地,突破臘子口。
謝扶民回憶道: "過雪山時,我正生著病,無力行走,相遇的張震球攙扶著我一路前行,並把僅有的乾糧和鹽巴拿給我吃。" 後來,張震球回憶起長征的艱苦歲月曾說:" 過雪山時第一次見到鵝毛般的大雪和白雪皚皚的山巒,好興奮,好激動,不由得捧起白雪就啃了幾口,還捏雪球,打雪仗,下山的時候坐著' 雪滑梯 '就下來了,好開心啊!"
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與紅四方面軍一部在懋功會師。8月,紅軍到達毛兒蓋休整,幹部團與四方面軍紅軍大學合併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大學,轄特科團。以幹部團為主改編為特科團,韋國清代理團長,宋任窮任政委。毛兒蓋北面是縱橫數百里的水草地,紅軍過草地前,為了對付敵騎兵,組建了百餘人騎兵部隊(史稱特科團騎兵科)。張震球任騎兵科政治教員。
1935年9月12日,黨中央在挫敗張國燾分裂陰謀後,率領紅一、紅三軍團整編為紅軍陝甘支隊繼續北上。張震球協助科長蘇進率騎兵部隊(科)邊訓練邊作戰,擔負起保衛黨中央安全的任務。以一往無前的氣概橫跨大草地,突破臘子口。
1935年10月,張震球又參加了中央紅軍通渭城、吳起鎮、直羅鎮,史稱西北奠基禮的三次作戰。在通渭城戰鬥中,張震球和蘇進帶領騎兵部隊(科)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吳起鎮戰役中,紅軍擊潰敵軍4個騎兵團,繳獲約1000匹戰馬,壯大了紅軍騎兵部隊(科)。之後,張震球隨紅一軍團參加了直羅鎮和東征戰役。
張震球和中央紅軍將士們行程二萬五千里,縱橫11省,戰勝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衝破艱難險阻,集體表現出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堅強團結,艱苦奮鬥的革命意志,以一往無前和不怕流血犧牲的英雄氣概,鑄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1936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在陝北瓦窯堡建立。校長林彪,政委毛澤東兼,副校長劉伯承,教育長羅瑞卿,訓練部長劉亞樓。張震球奉調任紅大三科一期一營分支書記,營主任教員。1936年7月,紅大隨中央遷往保全,三科遷駐甘肅環縣本缽寺。11月三科與紅二、四方面軍紅軍大學合併成紅大第二校,由劉伯承任校長,學校遷駐慶陽辦學。
1937年1月,張震球奉命率領紅大第二校500多名畢業學員從曲子鎮到達紅軍總部所在地陝北保全縣,向毛澤東請示,朱德總司令親自歡迎畢業學員的到來並做了指示。任務完成後,張震球向林彪提出並獲得批准進入紅大第二期第一隊學習。第一隊是專門培養紅軍團、師、軍級幹部的,學員有陳賡、周子昆、賴傳珠、胡耀邦、張震球等。隊長陳賡,支部書記周子昆。
第二期學員,因西安事變、抗日形勢高漲而提前畢業,這些畢業生很快就成為新組建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主要骨幹。
1937年8月中旬,張震球從抗大二期畢業後,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宣傳科科長。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他在八路軍總部擔任宣傳科長不久,於10月調任八路軍129師385旅政治部副主任(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
1938年6月,張震球調任中央軍委通信學校政委兼軍委三局政治處主任。1938年5月,八路軍、新四軍已發展到二三十萬人,前、後方部隊的通信聯絡及白區地下黨組織與延安的通信聯絡,都急需大量的報務員。當時由於國民黨的封鎖,延安通信專門人才和無線電器材奇缺,張震球和校長吳澤光(吳用)帶領教職學員們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因陋就簡努力辦學,為八路軍、新四軍和白區及時培養了數批無線電通信的業務骨幹,在敵後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9年4月,軍委通信學校從督河村遷駐保全時,路經延安。應軍委三局局長王諍請求,毛澤東在毛家坪總部禮堂接見通信學校全體幹部學員。毛澤東由王諍、吳澤光、張震球陪同進入禮堂,王諍把學員隊長、指導員介紹給毛澤東,毛澤東和他們一一握手,然後登台講話。
毛澤東說: " 通信工作是機要工作,是黨和軍隊的重要工作,是耳目。沒有通信聯絡工作,中央、司令部和作戰部隊缺乏準確及時的無線電聯絡,軍隊打不了勝仗……"。(軍委通信學校沿革到建國後,是著名的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即"西軍電",現在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939中10月,張震球被選為中央軍委三局優秀黨務工作者代表,出席了中共陝甘寧邊區代表大會。會後,中央軍委派他赴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工作。
1938年6月,張震球調任中央軍委通信學校政委兼軍委三局政治處主任。1938年5月,八路軍、新四軍已發展到二三十萬人,前、後方部隊的通信聯絡及白區地下黨組織與延安的通信聯絡,都急需大量的報務員。當時由於國民黨的封鎖,延安通信專門人才和無線電器材奇缺,張震球和校長吳澤光(吳用)帶領教職學員們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因陋就簡努力辦學,為八路軍、新四軍和白區及時培養了數批無線電通信的業務骨幹,在敵後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9年4月,軍委通信學校從督河村遷駐保全時,路經延安。應軍委三局局長王諍請求,毛澤東在毛家坪總部禮堂接見通信學校全體幹部學員。毛澤東由王諍、吳澤光、張震球陪同進入禮堂,王諍把學員隊長、指導員介紹給毛澤東,毛澤東和他們一一握手,然後登台講話。
毛澤東說: " 通信工作是機要工作,是黨和軍隊的重要工作,是耳目。沒有通信聯絡工作,中央、司令部和作戰部隊缺乏準確及時的無線電聯絡,軍隊打不了勝仗……"。(軍委通信學校沿革到建國後,是著名的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即"西軍電",現在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939中10月,張震球被選為中央軍委三局優秀黨務工作者代表,出席了中共陝甘寧邊區代表大會。會後,中央軍委派他赴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工作。
1939年12月中旬,張震球和賴毅等由延安出發,赴豫皖蘇邊區新興集新四軍游擊支隊。支隊司令員彭雪楓即派他擔任該支隊第四總隊政治部主任,協肋總隊長兼政委張愛萍,到津浦鐵路東,開闢皖東北抗日根據地。
1940年3月,部隊整編為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總隊,轄獨立第1團、第11團、第12團,張愛萍任總隊長兼政委,張震球任政治部主任。
8月,中原局決定將隴海鐵路以南、淮河以北、津浦鐵路以東我黨領導的所有部隊統一整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黃克誠為司令員兼政委,下轄第1、第2、第3支隊。新四軍第六支隊的第4總隊、與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及隴海南進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第3支隊。張愛萍任支隊司令員、韋國清任政委、孫象涵任副司令員、張震球任政治部主任、張震寰任副主任,下轄第7、第8、第9團。
9月1日,第3支隊在朱湖召開了成立大會。此時,陳毅正率領新四軍部隊渡江北上,進入蘇北黃橋地區。國民黨頑固派、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調集重兵,妄圖一舉拿下陳毅所部。為了增援新四軍,實現中共開闢蘇北地區的戰略部署,八路軍五縱第3支隊在成立大會的第二天,就向淮海地區挺進,支援新四軍北上部隊。
1940年10月14日,3支隊配合新四軍進行黃橋戰役後,與陳毅率領的新四軍北上部隊在鹽城以南劉莊、白駒鎮之間的獅子口勝利會師。八路軍、新四軍協同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基本完成,打通了華北與華中的聯繫。11月,韓德勤捲土重來,華中指揮部集中八路軍、新四軍10個主力團,發起曹甸戰役,殲韓軍8000餘人,鞏固了鹽阜根據地。
1940年12月,八路軍115師教導第5旅旅長梁興初和副旅長吳世安率部從山東越過隴海線進入淮海區。1941年1月,國民黨東北軍第51軍容旅兩個團南下增援韓德勤,3支隊7團配合教導5旅進行截擊,予敵重大殺傷,擊斃其團長,迫敵向北逃竄。
1941年1月,國民黨製造"皖南事變",八路軍五縱隊全體將士聽聞義憤填膺。1月25日,黃克誠率張震球、張愛萍、韋國清、劉震、吳信泉、鄧逸凡、康志強、李雪三、彭明治等眾將領致電中共中央,"誓在黨中央領導下奮鬥到底"。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的命令。將隴海鐵路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統一編為新四軍。以鹽阜、皖東北地區部隊編為第第三師,黃克誠任師長兼政委。張震球所在的3支隊整編為新四軍三師九旅,張愛萍為旅長、韋國清為政委、張震球為政治部主任、張震寰為副主任。原第7、8、9團依次編為第25、26、27團。
1941年9月9日,第9旅奉令歸屬第四師建制,彭雪楓為四師師長兼政委、淮北軍區司令員。韋國清為9旅旅長、康志強為政委、張震球仍為政治部主任。
1942年,張震球兼任新四軍淮北軍區邳睢銅軍分區(後稱第三軍分區)司令員。他領導分區軍民歷時33天,粉碎了日偽軍對邳雕銅地區的冬季大"掃蕩",進一步鞏固了皖東北敵後抗日根據地。
1943年1月,為了實現黨政軍的一元化領導,淮北區黨委決定在9旅的防區內成立兩個地委。韋國清旅長兼第一軍分區司令員,第一地委書記,張震球由邳睢銅調回9旅任副旅長兼第一軍分區副司令員,第一地委委員。
1943年3月17日,張震球和韋國清率第9旅在第11、5、7旅各一部的協同配合下,發起山子頭反擊戰,全殲江蘇省主席韓德勤頑軍總部和獨6旅、保3縱隊1000餘人。擊斃保3縱隊司令王光夏,獨6旅旅長李仲寰,活捉韓德勤。
1944年9月中旬,彭雪楓在執行西進任務中犧牲。張愛萍任第四師師長,韋國清任副師長,張震球任淮北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
張震球帶領第一軍分區7個獨立團、9個總隊等地方武裝開展淮北春季和夏季攻勢作戰,向日偽軍大舉進攻,攻克泗縣城等大批日偽據點,為奪取淮北抗戰的最後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5年9月2日,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10月25日,在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遷移至山東後,華中解放區組成了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成立華中軍區、下轄蘇中軍區、淮南軍區、第5、第6、第7、第8、第9分區。張震球任7分區司令員、賴毅任政委,轄淮北12個縣的地方武裝。
張震球率領7分區部隊堅持積極的內線游擊作戰,有力地配合了山野、華野主力,進行了朝陽集戰役和泗縣戰鬥。
1946年8月,泗縣戰鬥失利,淮北敵我態勢發生重大變化,戰爭進入極其艱險和殘酷階段。參戰泗縣戰鬥的山野第八師、第二縱隊和華中九縱等主力部隊,從淮北東渡運河進入蘇北地區休整。淮北成為國民黨軍進攻的重點,蔣軍調集了整編74師、第28軍、桂系7軍並匯集數縣還鄉團,共有10萬兵力之眾,占領了淮北解放區大部分縣、鎮。而我軍第7分區3個主力團和各縣總隊、獨立團等地方武裝只有1萬多人。就是在敵強我弱、敵眾我寡、這樣極其險惡的條件下,張震球和賴毅指揮淮北軍民同仇敵愾,誓死保衛解放區。敵人向7分區部隊陣地瘋狂進攻,美式榴彈炮狂轟爛炸,飛機輪番掃射投彈。正如當時任7分區第二團團長楊德隆說: " 淮北的自衛戰,比長征途中還艱苦呀!那時紅軍只遭敵人前堵後追,現在蔣軍是四面包圍,使我軍活動空間很小。"
是年秋天,張震球率部參加了保衛淮陰戰役。兩淮失守後,我軍大部隊全線北撤。國民黨軍狂妄叫囂獲"徐州大捷"。
1946年11月下旬,張震球仍堅守在淮北洪澤湖西岸的高集。他突然收到在運河以東、蘇北地區活動的華野9縱司令員張震轉發來的上級"特特特急"電報。之後,張震球命令部隊立即大轉移。7分區從此撤出了多年創建並一直堅持的淮北根據地。
張震為7分區部隊選擇了渡口、準備了渡船,在運河東岸接應。7地委機關和7分區主力部隊順利渡過運河。待後衛部隊到達運河東岸不久,敵先頭部隊已至西岸,並以猛烈的炮火向東岸轟擊。
自從1946年6月內戰爆發以來至11月下旬,張震球司令員始終堅持在淮北地區與敵軍戰鬥,他是在被敵重兵重重包圍、十萬火急的關頭才接到上級指示撤退的緊急命令,他是在最危險的時刻、最後渡過運河撤離淮北的。由於張震球執行上級命令堅決、果斷、從而避免了全軍覆滅的災難,挽救了部隊和地委機關,為我軍大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12月中旬,張震球又率部投入粟裕指揮的宿北戰役,我軍全殲國民黨整編第69師21000人。此役,根本扭轉了華東戰局。
是役後,張震球被調入華中黨校學習。
1947年夏,張震球調任華東軍區渤海第3軍分區司令員,下轄第14、15、16團。11月16日,張震球率部參加壽光城戰鬥,並於24日解放了壽光城。之後,部隊移至周村一帶。
1948年1月,華野東線兵團改稱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政委譚震林。3月,膠濟路西段戰役(即周張戰役)打響,根據兵團部署,由渤海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張震球統一指揮分區第15、16團、渤海縱隊11師18團及炮兵部隊,攻堅桓台守敵。張震球決定採取多點強攻多路突破的戰法,殲敵2000多人,突破城防,出色地完成了兵團賦予的攻堅任務。3月19日桓台獲得解放。
1948年3月下旬,山東兵團發起膠濟路中段戰役(即濰縣戰役,也稱昌濰戰役)。具體部署是: 以渤海軍區第三軍分區部隊圍攻昌樂、田馬,先切斷濰城與昌樂外圍據點的聯繫。張震球指揮部隊於4月21日全殲田馬守敵之後,又指揮13、14、15、16團圍攻昌樂。4月30日,部隊發起總攻,殲敵大部,俘敵8000餘人,解放了昌樂城,配合兄弟部隊取得了昌濰戰役的勝利。
是役後,張震球調任山東兵團渤海縱隊副司令員,協助司令員袁也烈指揮部隊參加華東戰場的攻勢作戰。
1948年9月,濟南戰役發起。17日,渤海縱隊與九縱並肩前進,決定首先攻擊歷城。歷城是濟南城東敵人最多的一個外圍據點,有堅固的多層設防,有內外兩道圍牆和三道外壕,密布大小地堡,設有雷場、鹿砦等障礙物。
17日晚,渤海縱隊副司令員張震球指揮第7師及膠東榴炮連、野炮連、縱隊一個炮兵連以及華東特縱坦克隊(4輛美制M3A3坦克)向歷城發起進攻。我軍坦克參加步、炮、坦諸兵種合成作戰,這在解放軍歷史上是首次戰例。
22日夜,總攻開始,渤縱和九縱從東南角突破城防,協同華東野戰軍西集團取得24日全殲濟南守敵10萬餘人的重大勝利。是役,開創了我軍奪取敵堅固設防和10萬重兵據守的重大城市的先例。
此時,淮海戰役已進入第二階段,11月21日華野電令渤縱趕赴淮海戰場。12月1日,渤縱進占接管徐州城,宣告徐州解放。
為確保圍殲黃維兵團作戰勝利,阻擊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的增援,12月6日,總前委令渤海縱隊第11師趕往南線、蚌埠以北配屬華野6縱參加蚌西北阻擊戰。
張震球副司令員率領全師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堅守住陣地,確保了我軍全殲黃維兵團的勝利。
蚌西北阻擊戰是解放軍史上規模最大、最殘酷阻擊戰的光輝案例之一。
1949年1月6日,華野10個縱隊分東、北、南3個集團向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華野首長見殘敵有向西突圍的可能,即令渤海縱隊快速繞道西進,在8縱與9縱的結合部劉集、王花園以西地區投入戰鬥。同時,8縱緩攻示弱,2縱加強向陳官莊東南的守敵攻擊,11縱向魯樓攻擊。以這種既誘又壓的戰術來促使杜集團殘部向西突圍。
1月9日,敵74軍果然向西突圍,幾十架飛機向渤縱、8縱陣地轟炸掃射,並施放毒氣。渤縱、8縱和左鄰9縱頑強阻擊,敵死傷累累,未能突圍出去。9日晚,華野各路大軍展開猛攻,渤縱和8縱由西向東攻擊。10日凌晨,敵74軍5000餘人再次向渤縱第18團堅守的王花園陣地蜂擁衝來,該團與敵展開激烈爭奪戰,前沿陣地逐次被占。渤縱在左鄰9縱配合下,集中兵力反擊,給敵人很大殺傷,殘敵縮回劉集。
此時,陳官莊已被攻克,敵失去指揮中心,一片混亂,紛紛放下武器。劉集作為敵最後一個據點,於16時,被渤海縱隊、8縱、9縱攻占。至此,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1949年2月,解放軍正規化整編,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各縱隊改稱為軍。渤海縱隊與淮海戰場起義的原國民黨59軍合編為解放軍第33軍,隸屬三野九兵團建制。軍長張克俠,政委韓念龍,第一副軍長張震球,下轄第97、98、99師,全軍總計2.7萬餘人。
1949年4月,渡江戰役發起。4月20日,33軍第99師隨中路突擊集團第一梯隊完成渡江突擊任務。張震球在21日夜率33軍為第二梯隊渡江,於次日清晨登岸。22日,江防敵軍開始總撤退。24日,兵團令33軍截殲南京、蕪湖向杭州逃竄之敵。副軍長張震球率軍前指隨前衛師第98師師部行進,在廣德與逃敵66軍遭遇。由此展開一場遭遇戰,在戰至最激烈時,張震球到達第293團前沿陣地指揮。經過28日、29日兩天的截擊合圍,第33軍協同兄弟部隊將敵全殲。此戰,共殲敵14923人,這在33軍作戰史上是一次空前的大勝利。
1949年5月8日,軍委批准三野前委 " 從上海兩翼迂迴,鉗擊吳鬆口,封鎖敵海上退路,誘殲敵主力於市郊 " 的作戰方案。張震球等率33軍參加上海戰役。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9月,張震球調任第20軍政委兼軍黨委書記。根據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第20軍奉命為準備攻台登入作戰的第一梯隊,及舟山群島作戰的預備隊。張震球和軍長張翼翔帶領部隊展開大練兵,主要是訓練航海、搶灘登入、在縱深的平地、山地及要塞作戰。此間,他帶病堅持工作,幾經入院治療。
韓戰爆發後,第20軍於1950年11月在軍長兼政委張翼翔率領下入朝參戰。
1950年11月,張震球調任華東軍區蘇北軍區副政委。他為鞏固蘇北人民政權做了大量工作。
當時的蘇北地區,匪特活動猖獗,攔路搶劫,殺人越貨,屢見不鮮;造謠惑眾,放火暗殺,時有所聞。為鞏固地方治安,安定社會秩序,使廣大民眾得以從事生產建設,安居樂業,剿匪即成為蘇北的重要工作。張震球參與領導了蘇北地區的清匪反霸,使社會秩序逐漸穩定下來。張震球還參與領導了蘇北土地改革運動,抽調部隊參加抗美援朝作戰。
1952年,奉華東局指派,張震球調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副部長兼黨委書記。1953年,他調任華東行政委員會勞動局副局長兼局黨委書記。1954年8月,他調北京任國家勞動部人事教育司司長。1958年9月25日,中共中央任命張震球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書記處書記。從此,他為科學技術現代化建設奮鬥了16個春秋,並當選為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1974年8月7日張震球在北京逝世。他是功勳卓著的開國將領,勤政廉潔的人民勤務員,威武不屈的廣西英豪,廣西人民好兒郎。歷史將永遠銘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