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立三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1954
- 主要成就:第一任食品工業部部長
人物生平,成就及榮譽,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1922年潛回家鄉,1925年加入國民黨,任區黨部監察委員,接管區學務委員會,集資創辦縣立高小和尊陽女校。五卅慘案後,組織雪恥會,宣傳反帝愛國思想,在學校組織救國十人團和巡迴講演團,以進步教師為骨幹,秘密組織農會。參加農民運動講習所,聆聽了毛澤東的演講,受到共產黨的影響。1926年北伐軍入湘後,說服胞兄將鄉團防局百餘人槍交給農民協會,被委任為國民革命軍長岳游擊司令部第二縱隊第二支隊支隊長。9月,長沙縣第十四農民協會成立,推選為委員長。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他潛往武漢,經中央軍委介紹隨陳庚去二十四師留守處,任湖南招募委員,從安源、招募100多名工人組成新兵連,任排長。1927年9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歷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副官、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財政科長、第三十一團輜重隊長、政治保衛科長、紅十二軍軍需處長、黨委常委、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副官長兼紅一方面軍經理處長、中國工農紅軍總兵站部部長等職,參與了人民軍隊後勤的創建工作,為鞏固革命根據地,粉碎國民黨的反革命“圍剿”作出了貢獻。長征途中,他帶頭組成擔架隊,把重病的周恩來抬出草地,後來自己也病倒了。到達陝北後,歷任軍需保管處處長、紅軍總醫院院長、兵站部部長兼政委、1936年5月入紅軍大學一期一科學習,後任抗大校務處處長等職。他克服困難完成籌船引渡任務,保證紅軍渡河東征,受到毛澤東的嘉獎。
成就及榮譽
抗日戰爭期間,歷任軍委總後勤部副部長、部長兼政委,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副參謀長、後勤部部長兼政委,一二九師勤務部長兼政委,邊區政府財委主任、冀南銀行董事長等職,千方百計籌措糧款,開展生產自救,組織武器裝備和生活物資的生產,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和財政支持。1939年,朱德、彭德懷打電報給毛澤東,要求派他到前線八路軍總部主持後勤工作。他堅決貫徹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的財經工作總方針,為保證軍需民食、實現收支平衡做了艱苦而有效的工作。1944年,他和滕代遠提出了八路軍生產節約運動著名的“滕楊方案”,明確提出“生產有分工,勞動有報酬,公私兩利”的方針,調動了部隊生產節約的積極性。
社會評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業部部長、全國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財務部部長等職,為加強改進和健全全軍後勤、財務工作而努力奮鬥,廢寢忘食,積勞成疾。1954年秋,因患腦癌無法堅持工作,才服從組織決定去莫斯科治療。1954年11月28日病逝於克里姆林宮醫院,終年54歲。骨灰運抵北京。1954年12月5日和6日,國防部為楊立三舉行了隆重的弔唁活動。12月7日上午開追悼會。主祭人周恩來總理並作了長篇講話,而在新街口外總政文工團排演場到西郊的八寶山的路上,出現了一支感人的送葬隊伍。周恩來等黨和國家及軍隊的領導人親自在前面執紼引棺送靈。走在右邊最前頭執紼的是周恩來,隨後是彭真、陳叔通副委員長及吳玉章、徐特立等同志,這是文官隊,在左邊最前頭執紼的是彭德懷,隨後是賀龍、陳毅、聶榮臻、葉劍英等將帥,這是武官隊。到八寶山後,周恩來眼含熱淚與楊立三作了最後的告別,了卻了他為楊立三抬棺送葬的心愿,譜寫了一首共和國將帥生死情地感人新曲。
他是人民軍隊後勤工作的創始人和卓越領導人之一,被公認為軍事財務專家。在1941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里,為解決八路軍軍工工人供給問題,他造了一個"餏"字(xī),以實物為單位計算工資,調動了軍工生產積極性。章乃器先生稱讚這種“實物分”制度是“一門極其具體複雜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