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閣寺

上閣寺

上閣寺原名”寶意寺“,坐落在陝西武功故城內稷山之巔,為人們歷代祭奠姜嫄聖母、始祖后稷所立祠之地,又是唐時李淵位於武功的三處別宅之一。這裡松柏濤濤、依山間有窯洞、神仙塑像、樓台、亭、閣,曲回之山道,別具景象。千百年來作為京畿重地的武功城,歷史悠久,文化繁榮,這裡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抒懷之地,其又以”上閣鐘聲聞九天“作為《武功八》之一聞名於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閣寺
  • 地理位置:陝西省武功老城西稷山之巔
  • 占地面積:9000多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后稷祠、姜嫄廟、寶意煙霞、上閣鐘聲、十二老母宮
  • 別稱:寶意寺、神堯別宅
簡要介紹,稷山勝景,天皇堂,羅漢洞,呂祖洞,后稷祠,上閣神鐘,太宗讀書處,姜嫄祠,民俗活動,歷史記載,相關詩歌,經寶意寺上方,書按察分司廳壁,寶意寺詩,登后稷祠,亭頌一首,地圖信息,

簡要介紹

上閣寺原名”寶意寺“,坐落在陝西武功故城內稷山之巔,為人們歷代祭奠姜嫄聖母、始祖后稷所立祠之地,又是唐時李淵位於武功的三處別宅之一。這裡松柏濤濤、依山間有窯洞、神仙塑像、樓台、亭、閣,曲回之山道,別具景象。據縣誌載,明弘治年間重修建有姜嫄祠、后稷祠、天皇堂、羅漢洞,呂祖洞、唐太宗讀書處等十多座古建築,統稱上閣寺,為關中名剎之一。
后稷祠后稷祠

稷山勝景

走進武功故城西街,往南至道宗巷,向西登坡而上,道口原建有石牌坊一座,楹聯為:“仰觀稷山景,俯聽漆水聲”。檐額刻“環城在抱”四個金色大字。

天皇堂

走進道口約二十餘步,緣坡向北而上,天皇閣首先映入你的眼帘,門口建有一座重檐歇山式大殿,走進殿門,高大雄偉的天神豹頭虎眼、怒目圓睜,審視著過往人群,小孩一見嚇得直哭。順梯登上二樓,塑有太白金星,托塔天王,二郎神,風、雨、雷、電等眾天神,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呲牙咧嘴、面目猙獰,形象生動、姿態迎異、非同一般。下樓走進院中,又一回欄樓閣環繞其間,正中端坐玉皇大帝,團花繡錦龍袍和王冕均為手工製作的真品,所坐龍椅也是精雕細刻精工製作。

羅漢洞

十八尊羅漢體態不同、表情各異,喜怒哀樂懼益於言表,通過不同的形象,向人們訴說著人間百態。據說當你從跨進門的第一腳那邊數起,數到你的年齡最後一年為止,觀羅漢表情,就知你當年運氣如何。因此好奇之人進門就數;有些人則勸,不要數了,天機不可泄露,早知不利等等,眾說不一、無可適從。

呂祖洞

呂祖洞敬奉的是八仙之一呂洞賓,並設簽筒,遊人可抽籤以卜吉凶,據說還比較靈。有一藥籤簿,誰若有病,可按所抽籤號抄得藥方,抓藥療病。從前,武功鎮廟底村有一戶人家的牛被偷走了。他去呂祖洞抽籤,掌管簽簿的人那天不在,臨時代管人沒用卜吉凶的簽簿,卻取出藥籤簿,按簽號抄了一藥方給了丟牛人。這人拿了藥方,進城抓了付藥回家熬著喝了。不曾想那付藥是泄藥,睡到半夜,肚子咕咕作響,連忙起來往茅房跑。他家後院剛在崖邊,當他正方便之時,月光之下,只見一人從崖下窯洞裡拉出一頭牛來。仔細一看,正是自己所丟之牛。他大喊一聲:“偷牛的,你立下!”偷牛賊一看牛主人追來,連忙丟下牛跑得無影無蹤。這家人一看自己牛失而復得,不住口地夸:“上閣寺的簽真靈。”

后稷祠

后稷祠是專門供奉后稷的祭殿。祠前山門殿上懸匾額“粒食萬年”。進山門北行五十步為戲樓,過兩側月門往北是獻殿,面闊三楹,正中懸“有邰家室”巨幅願額。東、西陪殿各三間,正殿為三間硬山式建築,內塑后稷坐像,設暖閣圍幔,前檐、後檐均安裝有滿間欞格。圖案雕刻精巧,彩繪以后稷生平事跡為主題的各種圖畫,使人對后稷的傳說一目了然。

上閣神鐘

沿祠外右側望西登上七十二步台階,建有飛檐八卦亭一座,雕刻技藝精湛,工筆彩繪絢麗多彩。四面圍欄走廊,登臨遠眺,武功舊城九街十八巷布局分明,人流如蟻,所有建築嵯峨有致、各具特色。環視遠處,山川河谷,八方道路,田野林蔭一覽無餘。亭側便是玲瑰剔透的鐘樓,內懸一巨鐘,由兩位道士日夜守更,按十二時辰敲鐘報時,方圓七八里地均能聽見鐘聲,人們聽鐘聲而作息。此習一直延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河川的居民每當聽到巨鐘轟鳴之聲,猶如從九天而降落人間,因而,“上閣鐘聲聞九天”成為《武功八景》之一。

太宗讀書處

過了鐘樓,往北便是唐太宗讀書洞。
明代名士張臬曾賦詩兩首。
其一:荒台剝落傍孤城,石室由來賦帝京。
滿谷西風吟蟋蟀,空山似有讀書聲。
其二: 洪崖小洞毓飛龍,洞口睛煙鎖斷峰。
龍去不知今在處,山靈猶遺紫雲封。
明代進士張鍊詩“唐太宗讀書洞”曰:
自啟潛龍小洞窩,紫雲常駐碧山阿。
翠華一文書聲絕,惟有長松掛薜蘿。

姜嫄祠

過了此處往西登上崖頂便是姜嫄祠,俗稱娘娘廟,為三間硬山式仿清建築,前檐下通置斗拱,五踩重昂,蛟龍昂首,似有呼風喚雨之勢,內塑姜嫄聖母及地母娘娘諸神,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善男信女總要前來祭拜,啊些婚後多年未曾生育的青年男女也不時前來燒香,祈求娘娘神為自己早日賜予可心的子女,凡此等等。來此焚香的人絡繹不絕。

民俗活動

尤其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是上閣寺祭祖盛典之日,更是聲勢浩大,熱鬧非凡。據說這天能游去百病,來這兒轉悠一天,可避災免難、祛病強身。屆時男女老幼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整個武功鎮各個街道都人來人往,尤其上閣寺更是人山人海,你擁我擠,角角落落都站滿了人。唱大戲、耍社火、敲鑼打鼓、扭秧歌。周圍鄉鎮民眾前來助興,一家緊跟一家,鑼鼓之聲震耳欲聾,熙熙攘攘的人群歡呼雀躍,歡歌笑語經久不息。

歷史記載

《水經注》卷十八載:邰(武功)“城東北有姜嫄祠,城西南百步有后稷祠,眉之邰亭地”。此即武功有姜嫄后稷祠的最早記載。《長安志》更於武功條下載:“后稷祠在縣西南二十三里,姜女原祠在縣西南二十二里”。當然是就中亭川武功城(今武功鎮)而言。康對山《武功縣誌》載:后稷廟、姜女原祠“今俱亡矣”,而“今(明正德時)后稷祠在城內西上,故寶意寺址也。明弘治丙辰(1496)知縣(宋)學通改建,祠後又作姜嫄祠”。
望歸亭望歸亭
《長安志》載:“寶意寺在縣西一里,亦唐神堯別宅。乾封三年(668)建為寶意寺,周顯德二年重恩寶意寺,寺東臨絕崖”。顯然是后稷祠在唐以前(乾封三年)即已有之,後來的寶意寺(俗稱上閣寺),即以后稷祠為中心改建發展起來的。此後,厲有修葺。到清雍正十一年(1733)《後志》記載:“殿三楹,四角垂檐,南向,殿前有碑,馬嵬閻鐸記”。
明、清數有修葺,每次立碑以記其事,碑文多言寶意寺“大唐創業天子(李世民)讀書處”,與《長安志》的“唐神堯(李淵)別宅”之說想吻合。李淵在武功的住宅有三處,寶意寺即其一,此宅系以后稷祠為中心所建,由此可知,后稷祠建於李淵之前。
姜嫄廟姜嫄廟
上閣寺古柏參天,四人合圍的大柏樹不下百餘棵。
康熙五十三年新栽樹木記載,“松柏已鬱鬱蔥蔥,又在廟前後新植二百棵松柏及梅、竹、桃、李等。”可見古柏年代之久遠。當時上閣寺的古柏高大、茂密、每當你走到離武功舊城還有二三十里的地方,就能看到古柏林蔭,猶如雙峰駱駝仰首跪地,十分壯觀。當時在陝西就流傳著:“遠見的武功,猛到的扶風”的俗語。就是源於遠遠看見上閣寺之故。
但令人痛惜的是,在六十年代的浩劫中,這些古柏慘遭砍伐,無一生存。那些花繁似錦、蒼松翠柏的美景只能成為人們美好的記憶了。可喜的是,近幾年來在文物工作者及名哲鄉賢的共同努力下,集資十幾萬元重修了后稷祠、姜嫄廟、呂祖洞,擴大了保護範圍,坡上、下植滿了柏樹,達一千餘株。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繼續操勞,上閣寺必將以氣勢非凡的人文景觀展現於世人面前。

相關詩歌

經寶意寺上方

韋應物
翠嶺香台出半天,萬家煙火照晴川。
諸僧近住不相識,且聽微鐘記往年。

書按察分司廳壁

宋學道
公遐循阡遍武功,滿川春雨落花紅。
泉通玉井三千丈,雲鎖連城十二重。
眉伯遺亭書綠野,姜嫄荒冢倚邰封。
太宗天子讀書處,遺蹟猶存上閣中。

寶意寺詩

康鏞
傷秋人事絕,習靜入招提。
掃葉坐松下,看書忽日西。
青雲雙翼斂,白髮近年齊。
欲別浮生者,悠悠向爾棲。

登后稷祠

呂柟
夫子天下烈,播谷廣炎皇。
苴茅當茲土,種德邈無疆。
有口皆食力,罔極齊穹蒼。
二月武功曲,鸚鳴柳半黃。
星言拜古祠,陟山雲中翔。
煙川睇春縣,覽極獨慘愴。
風塵翳環宇,贏黎裂予腸。
緬惟躬稼澤,誰可使均穰。

亭頌一首

黃權中
稷山帶漆水,亭立在山巔。
形名垂千古,偉哉一景觀。
武功縣歷史文化遺蹟一覽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古建築
陝西省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古遺址
古墓葬
古建築
陝西省非物質文化
保護遺產
民俗
◆蘇慧織回文與武功民間送手絹風俗
民間文學
傳統手藝工藝
市、縣級文物
保護單位
及其它
古遺址
新石器時代
滸西莊遺址趙家崖遺址
◆浮沱子遺址◆三合村遺址
◆牛家台遺址◆張家台遺址
◆蘇坊村遺址◆黃家河遺址
二水寺
商周時代
其 他
墓、祠
商鞅墓◆安祿山墓◆車光倩墓◆蘇建
蘇蕙墓◆靳孝謨墓◆游師雄墓◆蘇瑰
康海墓孫景烈墓◆司馬裔墓◆馬如墓
◆蘇武祠◆康海祠◆太白行祠
建 築
小華山上閣寺龍王廟東嶽廟
鴻禧觀毗盧寺三清殿廣元寺顯靈宮
武功金仙觀燒香台(庵皇閣、望仙宮
綠野書院◆西麓山房◆東里書院有邰書院
◆馬家都堂府◆楊虎城公館◆西農籌建處
◆新民高等國小◆龍王溝風景區
亭、驛
寺、廟
客山寺睡佛寺清涼寺◆印台寺
觀音寺◆天花堂◆海潮院◆香山寺
白兔寺◆甘皇殿◆石佛寺◆釋化寺
洪教寺◆月臨寺◆宏法寺興善寺

地圖信息

地址:陝西省鹹陽市武功縣武功鎮稷山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