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水寺
- 外文名:ErShuiSi Village
- 位於:在陝西武功縣武功鎮
- 類型:古文化遺址、行政村
- 記載:《長安志》
簡介,二水寺塔,歷史形成,人口教育,
簡介
二水寺村在陝西武功老城(武功鎮)東北二里許。顧名思義,二水即兩條河的水流經過的地方。明代邑人、名列“三鳳”、曾任邱縣知縣的張相,賦詩歌贊《二水寺》說:
“寺開金闕倚梁山,晴對終南咫尺間。二水環流雙玉合,晃疑身世出人寰。”
俗里坊間亦有
“二水塔映兩河灣,要出三石六斗官”的說法,
由此可見此處乃為“文脈豐厚、官運亨通”的風水寶地。
村東為漠谷河,源頭在永壽麻亭嶺,北自乾縣縣城西夾道谷中流至武功縣,因此也稱作“夾道水”。
村西為漆水河,古稱“中亭水”,《長安志》的武亭水與《游靖碑》上的武水意義是一致的。康對山認為漆水就是漆水,武功水在渭河以南,二者不應混同。因此,漆水的上游在永壽縣、乾縣還叫杜陽水、好畤河等名稱。而“武亭”地名則還可見於清末《永壽縣誌》中。源頭出自古時普潤縣西120里的青山,即今麟遊縣招賢鎮寧里溝。自乾縣龍巖寺出山,東南行10里許至武功縣岸底村入境,又東南行41里到二水寺,與漠谷河相匯。再南行6里許至川口,穿過隴海鐵路、渭惠渠渡槽,折向西行,迎繞過圪嶗村後又折向東流,經立節村匯人渭河。
二水寺塔
據史志記載:二水寺塔,由明代本邑名人、進士張鐮之孫、“以貢除休寧丞”的張汲,請命於縣府,倡導於邑人,於明神宗朱翊( yi)鈞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修建,乃為磚塔,七級八面高約30米,形似一枝巨筆直指雲天,以彰顯武功文脈興隆、文才輩出、文筆鼎盛、耀土榮鄉。又因寺塔坐落於兩河相交的梁山之巔,其塔倒映於二水之中,一塔二影,左右可見,頗具情趣。凡經過此處之人,觀其景致,無不讚嘆設計者的精巧構思和建築者的匠心技藝。
修建此塔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武功縣多年來人才輩出,文章蓋世,唐有蘇瑰、蘇頲,宋有游師雄父子,明代狀元康海、張鎛、張鍊進士及弟,無不綻放著耀眼的光芒。後人為了祭祀文昌帝君,彰顯武功文才鼎盛,在梁山頂端修了一座形似毛筆的磚塔,遠遠望去,塔如一枝巨筆直指雲天,十分壯觀。
還有一種說法是,武功縣為風水室地,地脈興旺,各代都有傑出的人物出現,壓得南方抬不起頭來。後來南方出了一位道士在全國各地找龍脈形成的地方,找了一生都沒找見,臨終時囑咐他的弟子要繼續尋找,非要把這個龍脈斬斷不可。他的弟子就按他師父所說,一路向北方找來,當他走到乾縣北嶺望南一望時,見武功境內豪光四射,紫氣騰騰,他就直奔武功而來,當走過乾縣臨平鎮時,龍脈的地象越來越顯,龍頭己伸到梁山附近。他立即趕上前來,口中念念有詞,揮劍向龍頭砍去,劍光指處,只聽得轟隆一聲,龍脈被攔腰砍斷,血水如注,直往漆水河淌去,那道士見狀急忙作起法來,把天上二郎神的嘯天犬遣下界來,把血水舔了個乾乾淨淨,據說如果血水淌在漆水河裡,武功縣要發出三石六斗菜籽的官,菜籽何其小,三石六斗的數量可是個天文數字,武功縣朝朝代代、祖祖輩輩永遠也發不完,那還了得。當日嘯天犬舔後不小心把一滴灑在了楊家的祖墳上,結果楊家就發了好幾輩子官。武功人為了守住龍脈,就在二水寺村梁山頂上修了這座磚塔。
歷史形成
二水寺村在很早以前修有一處很大的寺院。據當地民眾講,先有二水寺後有武功縣。也就是說設定武功縣城比建二水寺要遲,這話一定的歷史根據的。1957年全國舉行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二水寺村及相鄰的龐家堡村,為一新石器時代到西周時期的居落遺址。龐家堡村、二水寺村北,南至梁家堡,在漠谷河二台地上有較多的台級地斷面,暴露出大量的灰層,文化層堆積較厚,其中可見有泥質紅、灰、褐陶器沿,夾砂紅、灰陶器,石器等,器形可辨有缽、盆、尖底瓶等。 1957年登記在冊,1981年由武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7月經過對遺址挖掘和清理,發現大小佛像共有119件,其中佛頭92件、佛像殘塊20餘件。根據佛像的造型共分四類:一、坐蓮菩薩像45尊;二、坐蓮摻手小佛像45尊;三說法佛像26尊;一佛二弟子佛牌3件。 所有佛像都沒有頭,從斷口殘沿可以看出是人為敲壞的,而清理出來的佛頭全是釋逝牟尼的 頭像,與坐蓮菩薩根本不是一體的,經過省、市專家研究分析,這些小佛像的衣著服飾不甚華麗、體型較瘦,面容清秀,可斷定為北魏時期製作的。
調查結果表明,從新石器時代起,這裡就是古人類居落,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一直到西周時期都很興盛,戰線之長,規模之大,可見當年之盛況,這就清楚地說明了二水村形成的年代確實很久遠。 雖然二水寺塔1957年5月31日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可惜的是在動亂的七十年代被四七七處以某種藉口拆毀已盡,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名狀的遺憾。
人口教育
二水寺村,下轄王家堡和夏家堡兩個自然村,共有八個居民小組。三、四、五、六屬於王家堡,一、二、七、八屬於夏家堡,總計人口1800餘人。現有二水國小一所,因入學兒童減少,只開設一、二、三年級,四、五、六年級在鎮中心國小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