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報本寺塔
- 地理位置:陝西省武功縣武功鎮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 建造時間: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
歷史追溯,地宮文物,古塔欣賞,相關詩歌,百度地圖,
歷史追溯
相傳李世民登基後,為報其母(太穆皇后)恩,舍宅為寺,名曰:“報本”。由釋家住持、掌管。寺內建浮屠(即寺塔),因寺名“報本”,故取名“報本寺塔”。另據《長安志》記載,報本寺建於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後焚於戰亂。
北宋年間,重建樓閣式磚塔,高39.66 米 ,七級八面,每層辟四門洞,真假相間,變化有序,整個塔勢挺拔俊秀。每年春季總會飛來一群胡燕,嬉戲於塔頂周圍,人稱“胡燕朝塔”,為《武功八景》之一。
據發現塔下地宮所藏文物考證,報本寺塔建於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六月以前。後代多有修葺。
明嘉定三十四年(公元1556)因華山地震波及裂縫,後自行復原如初。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甃磚加固塔身。
到1950年代初,尚有東正門、山門殿、利司佛殿等數座佛殿,釋迦牟尼涅粲睡佛橫臥塔西整個三間大殿。
80年代塔體再次傾斜,1987年發掘的塔下地宮文物,震驚國內外。
1993年,日本淨土訪華代表團專程赴武功報本寺祭祀觀塔
1994年7月26日進行大落架重修,1998年4月28日封頂竣工。
2013年和2014年,世界李氏宗親會兩次組團各數百入前來朝塔謁祖。
地宮文物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報本寺塔稍有傾斜,後因連年陰雨,塔頂偏離塔心2.78米。
1987年5月24日,在清理塔基時,發現塔下有地宮。地宮全用磚砌,直壁穹隆頂,平面呈長方形,距地面6.8米。器物存放很有層次,而且位置居中。次序基本是:地宮正中置一石雕彩繪須彌蓮花座,石座上擱置一漢白玉雕成的彩繪外套,套內有銀銀之內有金棺,金棺之內有葫蘆形玻璃瓶,瓶內裝有舍利子。圍繞須彌蓮花座周圍存放有11面銅鏡和數十枚銅錢。
地宮內共出土文物100餘件,主要有石雕彩繪須彌蓮花座、金棺、銀槨、盝頂銀函、金雙鸞五辨銀碗、漢白玉彩繪石槨、豹斑玉筒、白瓷淨水瓶、葫蘆形琉璃瓶、竹節瓷瓶、八棱形瓶、舍利子(41枚共重26.7克),銀方盒(重394.5克),一對銀鐲(64克),六塊水晶石、十一面銅鏡和數十枚銅錢等。這些文物的面世是繼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的又一重大發現。
但由於各種原因,此名勝進年來無人觀光,已破敗不堪。
古塔欣賞
報本寺塔為樓閣式磚塔,七級八面,面闊4.7米,基地面積50餘平方米,高39.66米,
第一層高十餘米,往上各層的闊面與高度逐級遞減。每層上檐呈疊梁式,柱額上置磚雕轉角,襯間排列斗拱。每層設三門,圓形券式洞門,真假相間,變化有序,塔身中空,施旋木梯可登臨遠眺。塔勢雄偉,高聳雲空。每逢春季,總會飛來一群胡燕嬉戲於塔頂周圍,視為奇觀,人稱“胡燕朝塔”。
相關詩歌
報本寺塔(一)
作者:安郎若素
千年古塔一朝紅,只緣孝心現地宮。
稀世珍寶百餘捧,罕見文物價連城。
太宗心念母恩重,雕木樹塔鎮武功。
宣宗擴寺定芳名,誰料亂世焚影蹤。
仁宗甚感報本衷,北宋重鑄弄磚青。
如今雄姿為新生,是因震淋體斜傾。
一閣七節玲瓏風,疊檐拱襯真假洞。
三尺丘冠已無冷,錐身十丈擎復興。
百度地圖
報本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