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從支出角度看,
GDP是最終需求─投資、消費、
淨出口這三種需求之和,因此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這是對
經濟波動最生動形象的表述。
以2007年為例:我國GDP為246619億元,在“三駕馬車”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210億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239億元;
貿易順差2622億美元。
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正是指投資、消費和出口。
1、消費是指利用
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即就是本國居民的
消費需求,它是經濟的主要動力;
2、投資是指
財政支出,即政府通過一系列的
財政預算包括發行國債,對教育,科技,國防,衛生等事業的支出,是輔助性的
擴大內需;
3、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過本國企業的產品打入
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擴大自己的產品銷路。
為了經濟的發展三者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運行特點
與2006年相比,2007年春天來得比較晚。但是,
中國經濟熱度的指針卻異乎尋常地、早早地在一季度就升到了11.1%,為近年來最高。
11.1%的增速,由
投資、消費、
外需“三駕馬車”共同推高,那么一季度
經濟運行呈現出了哪些特點?
一季度,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位回落,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7%,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個
百分點。投資增長過快,一直是困擾
國民經濟的主要問題之一。在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巨觀調控
政策措施的持續作用下,一季度終現回落的好苗頭。與此同時,西部地區投資保持了較快增長,中、西部占全國投資的比重也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和0.2個百分點。與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回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居民消費增幅上升。一季度,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9%,3月份增長15.3%,分別比2006年同期加快了2.1和1.8個百分點。據
權威人士分析,多年來,中國經濟主要靠投資拉動,這是第一次出現轉折,說明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衡的問題有所改善。
一季度城鄉居民收入增幅較大,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9.5%,增幅高於上年同期5.8個百分點。農民人均
現金收入增長15.2%,增速高於上年同期0.6個百分點。農民收入增幅為十年來同期最高。對企業來說,一季度同樣過著好日子。1―2月份,全國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3.8%,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2個百分點。作為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的稅收,一季度達到1.1萬億元,增幅為25.5%。
儘管有這些好訊息,但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不容忽視。一是工業增長快,特別是高耗能產業增長快,使本已十分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雪上加霜。一季度,六大
高耗能行業平均增速為20.6%,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2.3個百分點。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及
核燃料加工業增長10.6%,化學燃料及
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22.1%,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3.5%,黑色
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7.5%,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3.4%,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5%。
二是
貿易順差過大,
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一季度的貿易順差達到了46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1億美元。3月末,國家
外匯儲備12020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57億美元。外匯儲備的高增長,進一步加劇了
流動性過剩的矛盾,使得央行調控貨幣的難度和壓力加大。
高度警惕:經濟從偏快轉向過熱
國家統計局數據尚未公布時,各種分析已開始議論中國經濟是否過熱。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李曉超並沒有認同。他說,認為經濟出現過熱的看法,主要是根據
經濟成長速度比較快這一個指標做出的判斷。但經濟是不是過熱,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對其判斷需要綜合考慮。至少還有兩個指標需要關注,第一,
價格指標;第二,這種快速增長是不是造成了物資支撐的緊張。
一季度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了2.7%,雖然存在著一定的
通脹壓力。但是如果扣除上年因食品價格上漲1.5%的
翹尾因素,一季度新上漲僅為1.2%,與年同期持平。在物資支撐方面,我國不僅有較為充足的物資
供應能力,還可以利用國際資源,當前煤電油運形勢的表現也較為平穩。
李曉超認為,一季度國民經濟增速加快有深刻的時代背景。當前我國
人均GDP處在1000―3000美元之間,按照各國發展的經驗,這個階段是國民經濟起飛和爬坡的階段。如果供給相對較為充裕,需求相對又比較旺盛,兩種力量的結合或者碰撞往往出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局面。
從短期看,一季度
經濟成長出現多年所沒有的快速增長局面,是投資、消費和
外需三大需求共同拉動的結果。在這“三駕馬車”中,雖然投資增速出現回落,消費和進出口卻出現了較快增長,兩者不僅彌補了投資增速減緩對經濟增速向下拉的力量,而且還多創造了一部分需求,拉動了
經濟速度的加快。
儘管還不能得出中國經濟已經過熱的結論,但畢竟11.1%是一個相當快的
增長速度。再考慮到,中國經濟尚未擺脫粗放的增長方式,
結構調整的任務還遠未完成,這就更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要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增長,我們再也不能僅僅滿足於一個“快”字了。
李曉超表示,針對經濟處於由偏快可能轉向過熱的過程中,有關巨觀調控部門正密切關注未來經濟運行的變化,這些職能部門會根據形勢的變化,做出適當的巨觀調控舉措。
乏力
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的步伐可以從投資——對中國經濟成長貢獻最大的部分,清晰地感受到。我們看到全社會
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自2006年上半年達到29.8%之後,就出現了整體下降趨勢,到2008年一季度達到24.6%。
具體來看,
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2008年以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前5個月達到66%,這是2001年以來的高點。儘管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高企,但前5個月509億元的投資額度仍然無法改變
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走低——前5個月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7846億元,是第一產業的34倍。第二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率的這種下滑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從2003年2月的58%降至2008年5月的25.6%。
基於投資對中國經濟的重要地位,我們有必要探究未來固定資產投資變化趨勢。為此,我們採取了計畫
投資項目有關數據為其
先行指標。
我們驚人地發現,2008年前5個月的2007年施工
項目計畫投資金額和2007年新開工項目計畫投資金額的累計增長率都出現了趨勢性的下降,前者從2004年2月的52%下降到為17.6%;而後者2008年以來的累計
同比增長率都為負數,儘管2006年同期這一指標也一度為
負值,但當時的趨勢正在好轉,並在2007年5月轉為正值,隨後迅速增長到28%。這意味著中國未來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堪憂!
房地產行業是經濟成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量。但是,2008年以來全國的住宅
銷售面積增速是負值,這是中國
房改以來前所未有的。因為即使在2000-2002年中國
經濟成長率較低、居民收入增長緩慢之時,其增長率都在20%左右。
但是,投資增速放緩的問題可能還要嚴重,其原因在於上述24.6%
投資額增長還是名義的,如果剔除價格因素(一季度
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為8.6%),中國真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只有16%,遠遠低於正常年份真實固定資產投資的水平。
而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增長水平從2006年開始一路上行達到8.6%。2008年是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最快的一年,鑒於不斷飆升的
國際油價,以及國際
鐵礦石價格推動的原材料上漲,加上土地和人工工資等生產
要素成本上升,其
漲幅要在短期內大幅回落有較大難度。
除去投資,
淨出口增長放緩也會帶動經濟成長的下行。2007年,由於出口的強勁增長使得當年
貿易順差增長率對
GDP增長率的貢獻達到了2.7個百分點。但2008年的前5個月中,有3個月貿易順差
同比增長率為負,而且4月、5月連續兩個月都為負值。
中國海關最新公布的
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貿易順差增長率
同比下降20.71,顯示出中國淨出口對經濟成長巨大的拖累作用。
中國貿易順差之所以表現異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進口增長速度高於出口的增長速度——國際原油、鐵礦石等進口
商品價格持續高企,加大了中國進口支付。
在出口方面,儘管名義出口增長額維持正常水平,但剔除
出口價格變動的
實際出口增長率都在趨勢性的下降之中。毫無疑問,土地和勞動力等
要素成本的上升、
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以及中國主要貿易
夥伴經濟減速都在影響著中國的出口表現。
在推動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中,目前看來惟一值得幸慶的是消費。2008年5月當月和前5個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一直維持在21%左右,即使扣除前5個
月平均8.2%的
通脹率,中國實際消費增長率也有13%,較2007年高1個百分點左右。
但需要警惕的是,2008年一季度,儘管由於糧食等食品價格上漲,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8.5%,但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較2007年同期19.5%的增長率下滑8個百分點,為11.5%;實際累計收入
同比增長率較去年同期增長率下降13.2個百分點,至3%;而同期
人均消費支出增長較去年同期增長率下滑6.7個百分點,至10%,同期
城鎮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實際累計同比增長率較去年同期增長率下滑11.9個百分點,至2%。
這就是說,中國消費的快速增長未來可能難以持續,這不能不說是未來經濟成長的隱憂。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四川汶川大地震,帶來經濟損失估計超過5000億元。財政部為災後重建設定資金,其中2008年
中央財政安排700億元。此外,
中央國家機關2008年的公用
經費支出擬按預算一律減少5%,節約下來的資金全部專項用於抗震救災。據了解,災區恢復重建資金還屬於2008年財政
預算支出計畫之列,因此2008年
財政支出規模不會有較大突破,也就不會對2008年的經濟成長帶來較大影響。
協調發展
中國經濟不僅需要面對眼前的困難,更要面對未來的挑戰,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甚至貿易保護、
經濟封鎖等不利局面。如果仍然執迷不悟地一味重視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等
非生產性投資,那么,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嚴峻的挑戰,甚至危機。
1997年的
亞洲金融危機,雖然對中國經濟也產生了不小的衝擊,特別是香港作為
國際金融中心,剛剛回到祖國的懷抱,如果因此而陷入了困境,其後果不堪構想。但是,此次
金融危機,不僅沒有對中國經濟產生直接的不利影響,反而讓中國收穫了一筆寶貴而重要的財富,成為一次成功應對危機的範例。
在此次應對中,中國成功地運用了“三駕馬車”的互動作用。首先,通過對
泰國、印尼等周邊國家的
經濟援助、
信貸支持,
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以及香港
金融秩序穩定的強大支撐,贏得了
世界各國的尊重和信任,也打通了本已越來越擁擠、越來越難以行走的出口通道,給了中國一次難得的出口拉動經濟成長的機會。10多年來,如果沒有出口的強力支撐,中國經濟不可能發展得這么快,也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世界第二大
經濟體……
決定經濟波動的三駕馬車,一是投資量,二是
勞動量,三是
生產率。
投資量。一般情況下,投資量與經濟成長成正比。
勞動量。在勞動者同
生產資料數量、結構相適應的條件下,勞動者數量與經濟成長成正比。
生產率。生產率是指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利用效率。提高生產率也能對經濟成長直接作出貢獻。
一般來說,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或階段,生產率提高對經濟成長的貢獻較大。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或階段,資本投入和
勞動投入增加對經濟成長的貢獻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