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宋代,三蘇祠為三蘇父子故居。
宋真宗大宗祥符二年(1009年),
蘇洵出生於
眉山城西南隅之紗縠行私第。蘇洵之子
蘇軾、
蘇轍也生於此。
元代
延祐三年(1316年)以前,三蘇故居改建為祠堂。
明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重修三蘇祠。明嘉靖九年(1530年),侍御
邱道隆命
眉州太守莫鈍維修擴建三蘇祠,並割九寺廟田產為蘇祠祀田。
清康熙四年(1665年),眉州知州趙惠芽摹擬重建三蘇祠主體建築——饗殿、
啟賢堂、木假山堂、瑞蓮亭。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眉州知州黃元煐重修三蘇祠並置買祀田,“田分二溝:其近宅者歸蘇祠,以贍僧”。
嘉慶十一年(1806年),三蘇祠增修祠堂的東西廂房和方牆門道。復置三蘇父子像龕三座。
嘉慶十八年(1813年),知州趙來震對三蘇祠進行大維修,三蘇祠“池之兩岸,疊石成壁”,建
來鳳軒(原濟美堂)等。
鹹豐三年(1853年),增修快雨亭。
何紹基任四川學政使時,來眉監考舉子。
因到三蘇祠拜謁三蘇父子,至此亭避大雨,遂命此亭為快雨亭,並手書匾額。
同治九年(1870年),增修三蘇祠大門(現為前廳)、耳房。光緒元年(1875年),四川督學使
張之洞來眉倡導修建雲嶼樓(原名東坡樓)、抱月亭、綠洲亭。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眉山人將披風榭重建於三蘇祠。
此樓始建於南宋,因
陸游登臨此樓拜
蘇東坡遺像並賦詩讚譽眉山:“孕奇蓄秀當此地,郁然千載詩書城”。此樓有前國防部長張愛萍1983年題匾。
民國八年(1919年),眉山駐軍旅長
陳國棟進駐三蘇祠,將其作為司令部。
在此期間,陳籌資對三蘇祠進行了大維修。至今,
祠堂個別方牆等存有民國建築風格的一些痕跡。
民國十七年(1928年),眉山地方官紳集議拓建三蘇祠,相繼增修了
南大門、百坡亭、式蘇軒、半潭秋水一
房山、船塢、彩畫舫等,並修甬道、小橋,將三蘇祠改名為“三蘇公園”,國民政府主席
林森曾為“三蘇公園”題匾。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6月,四川省善後督辦劉為立“保護三蘇祠布告碑”。七月,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立“保護三蘇祠布告碑”。
8月,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蔣中正簽署的“保護三蘇祠布告碑”又立於三蘇祠。蔣中正在碑文中贊:“(三蘇祠)較之武鄉遺廟、工部草堂有過之而無不及”。
1949年解放後,三蘇祠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0年初,縣文化館成立,兼管三蘇祠事務。
1954年10月,文化館向上級申報《
眉山縣文化館培修三蘇祠內部計畫》,省文化事業管理局批轉“暫不培修”。1956年8月,眉山縣成立了三蘇公園修建委員會。
9月開始培修。
1959年,成立三蘇紀念館,上級調贈
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大學圖書館、省圖書館、省博物館一批古籍善本於三蘇祠。國慶期間陳列正式對外展出,並接待首批原蘇聯專家。
1979年,三蘇紀念館更名為
眉山縣三蘇文物保管所。
8月,全國
蘇軾研究學會在三蘇祠成立,並召開了第一屆學術研討會。
1984年,由四川省編制委員會、
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財政局批准,將眉山縣三蘇文管所更名為四川省眉山三蘇博物館。
1997年,眉山重新設立地委、行署。
2000年,眉山撤地建市,成為地級市。6月,三蘇祠被省文物局列為第五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
2001年7月,三蘇博物館上劃市級管理,隸屬於
眉山市文體局。
2003年11月,更名為“三蘇祠博物館”。
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三蘇祠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投巨資,新建東園碑廊、三蘇紀念館(生平陳列館)、旅遊接待中心等,面積新增20餘畝,總面積總計約104畝。
生平陳列展廳面積由原300多平方米,增至約3000多平方米。陳列手段採用了更為現代的手法,集多媒體、觸控螢幕、矽膠臘像、三維動畫等場景。
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地理位置
三蘇祠位於
四川省西南
眉山市中心城區紗縠行南街,分別距成都、樂山80公里。
建築布局
三蘇祠總建築面積有115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
啟賢堂、瑞蓮亭為清康熙年間所建,近現代所建和修葺都以清代康熙四年的建築為模式,使之成為一組典型的完整的四川清代古建築群。
正殿有
蘇洵、
蘇軾、
蘇轍的塑像,東側由池水將綠洲亭、抱月亭、雲嶼樓連成一組園林。亭小水闊,樹密樓奇。
西側一泓池水為“
百坡亭”廊橋橫斷,向北望,透過“披風榭”可見隱於竹林中的
東坡臥塑像。
殿堂部分由三進
四合院組成,雖按軸線處理,但兩邊卻運用了均衡而不嚴整對稱而有自由變化的手法,有收有放,靈活多致。
三蘇祠擴建工程占地面積6700㎡,位於三蘇祠東面。
按照市委、市政府將擴建部分打造為精品園區的精神,擴建將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恢復清代考棚(試院),依託試院清代大門及清代維修試院遺碑,把試院打造為國內唯一的試院景區,以兩宋
眉山考中進士886人,宋仁宗讚譽“天下讀書人皆在
眉州”為背景,以蘇氏家教和蘇氏對眉山的影響及歷代科舉介紹為主線作展示;二是建東坡碑林,展示蘇東坡書法精品碑刻以及歷史名人墨跡;三是恢復始建於唐代,號稱藏書萬卷的私人
藏書樓“孫氏書樓”。
蘇氏父子是北宋人,但他們家在眉山定居,卻還要早上二三百年。
文化背景
三蘇祠因三蘇父子而享譽中外,三蘇父子以其卓越的創造才能和輝煌的文學成就,同登“
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輝耀古今,三蘇在文學上造詣極深,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稱“凝鍊老泉,豪放東坡,沖雅潁濱”,三蘇父子立身操守,光明磊落,關心國家命運,同情民間疾苦,為了民眾做了不少好事。 三蘇祠自明、清以來就收藏有一批文物,1959年建立三蘇紀念館以來,則更為廣泛地徵集有關三蘇的文物、文獻。
迄今館藏文物共有5188件,其中歷代刻印的三蘇文集及有關古籍3256件(冊),字帖拓片478件,明清及近現代書畫1044件,陶瓷及其它類325件;碑亭收藏68種145通碑刻,包括“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表忠觀碑”和“羅池廟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
館內還陳列有數以千計的匾聯書畫等文物珍品,也收藏有明代
犀牛角杯、清象牙筆筒和瓷瓶等工藝品。這些都是三蘇研究、陳列展覽的珍貴資料。
館藏文物
碑石文刻
碑亭內陳列有東坡手跡碑、墨竹碑、蘇東坡書法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表忠觀碑”、“羅池廟碑”等共有1900多字。這是蘇東坡為後世流傳下來的珍貴墨跡。還有明代石刻“東坡盤陀圖像碑”一通,系北宋李伯時作畫,黃峪跋文。
清童二樹畫梅花中堂
清
童二樹畫梅花中堂。童二樹(1721-1782年)名鈺,字璞岩,又字二如,號二樹,又號札岩、借庵子。
山陰(今
紹興市)布衣。紙本。水墨畫。長181厘米,寬105厘米。
所畫墨梅蒼老古樸,墨氣雄厚,圖右自題:“連日關門避朔風,相思正在閣之東。忽憶筆底花爭發,春在先生杖履中。
樂天二丈過齋索畫,時值仲冬,筆硯塵封久也。偶憶坡公‘春在先生’之句,乘興作此,並續成一詩以索笑”。
款署“二樹”。鈐“童鈺私印”、“日臣山長”、“不知是我是梅花”、“萬幅梅花萬首詩”、“天然去雕飾”篆印。二級文物。
清版《三蘇全集》
清版《三蘇全集》,宋
蘇洵、
蘇軾、
蘇轍、蘇過撰。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
眉州三蘇祠刻本,共4895篇,全書分204卷,八十 冊,是稀世珍本。該刻本以蘇家三代四人所撰集別輯而成,書的每頁鈐有“德字玉階”、“儀隴朱氏藏書之印”為朱德元帥舊藏,實為珍貴的革命文物。
清端溪東坡台
清端溪東坡硯,長20.57厘米,寬12.5厘米,高9厘米。左側篆書東坡在海南訪農家遇雨借笠屐回家的故事,右側刻東坡笠屐圖。為二級文物。
文物保護
三蘇祠於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4月成立“
眉山三蘇博物館”。2006年5月,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重點保護範圍:三蘇祠四周圍牆內。
一般保護區:三蘇祠四周圍牆向外25米,東從蘇祠中學東南角向南至東坡城西面;南從眉山癲癇病醫院向北經
眉山市東坡區交通局至眉山第二汽車運輸公司售票廳;西從
西苑賓館門廳向東經眉山蔬菜公司宿舍、下西街綜合商場至眉山機關幼稚園折南向東經眉山市東坡區檔案館、眉山市東坡區老乾局至眉山賓館、以及蘇祠中學的範圍內。
建設控制地帶:一般保護區再向外延伸5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在控制地帶範圍內,以三蘇祠四周圍牆牆根向外以30°的角度為控制線,此范此範圍內的建築高度不得超過控制線。
此外,因飽受白蟻困擾,園林內的木質古建築,基本都遭受其毀壞。2007年開始,三蘇祠請來專家,與白蟻‘交戰’多次。2015年12月21日,在祠內披風榭旁,白蟻專家還挖出一個直徑70厘米的蟻巢,一隻長約7厘米的“蟻后”被成功活捉。
主要景點
景觀集萃
三蘇祠是中國著名文學家
蘇洵,
蘇軾,
蘇轍父子的故居。原是一所面積約五畝的中式庭院,經過歷年不斷添修擴建,現已占地六十二畝。
擋眼即是南大門,門楣上懸掛黑底金字橫匾,上鐫清代大書法家
何紹基所書“三蘇祠”三字。門柱對聯“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勝跡古祠堂。”走進三蘇祠,只見祠內紅牆環抱,綠水縈繞,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屋宇典雅,堂廊相接,匾額對聯,繽紛耀彩。
遠古的中式庭院,已截截枯槁,蘇宅古井,綠苔叢生,黃荊樹盤曲出枝,枯木逢春。現存的三蘇祠建築,大多數是清朝修建的。前廳為
懸山式屋頂,抬梁式梁架,三楹四柱二室。前廳之後是一四合小庭院,穿庭院正中石權路,上三級垂帶式台階進入正殿。正殿又名饗殿,大殿內塑有三蘇父子像,正中懸掛一匾“養氣”。正殿前廊兩側,置放有鐵鑄鐘一口,大鼓一架;殿兩側各有一方牆門道,西為“文淵”,東為“學藪”。
饒正殿後房廊,下三級踏道,順石板路前行十餘步即到
啟賢堂,啟賢堂原是蘇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堂前有正殿,東廂房和快雨亭三間構成不規則的四合庭院,正值八月中秋時節,園內,金銀月桂爭艷吐蕊,香溢滿園。
啟賢堂後為木假山堂,據說,蘇詢偶得木假三峰,購置於家中,並撰寫《木假山記》,嘆其:“不幸而為風之所拔,漂沉汨沒於湍沙之間,拖泥沙而遠斧斤”之幸者。贊其“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著,莊栗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中峰,而巋然決無阿附意。”木假山峰昭示著不朽的道德精神和高風亮節。
整個祠堂並不大,而建築頗不少,如抱月亭、木假山房、百坡亭、啟賢堂等,但給人的感覺並無壅塞。因為已被古木竹石間隔包圍,反倒顯得古意盎然。
看過木假山堂、
來鳳軒,轉向披風榭,此處有東坡石像。只見溪畔石上,蘇東坡斜倚散坐,頭帶學士帽,胸前蓬蓬然長髯自然飄逸,神情悠遠而略帶沉思。
交通信息
眉山三蘇祠線路交通發達,成昆鐵路(眉山站)、成綿樂高鐵(眉山東站)、成樂公路、成樂高速公路、
成雅高速公路(經
彭山)、國道213線、
岷江水道由北而南縱貫全境,省道106線橫跨東西,北距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40餘公里,南距樂山大件碼頭70公里。
餐飲住宿
住宿指南
飲食指南
芝麻糕在三蘇祠附近的傳統名店中,點上一份“東坡肘子”、“東坡魚”,再來上一瓶“東坡御液”,跨越歷史的蒼穹,把酒相問,共敘千古趣事。
眉山市傳統美食特產眾多。著名的有:
仁壽黑龍灘全魚席、芝麻糕和乾巴牛肉;
東坡區的東坡肘子、東坡魚。龍眼穌和國優三蘇酒;彭山的彭祖酒、甜皮鴨;洪雅的雅魚、雅茶和各種野餐;
青神的
江團。
相關信息
三蘇祠內楹聯眾多,後代的文人帶著崇敬和讚嘆來仰望著三蘇祠內的三蘇父子。清代楹聯家梁章鉅《楹聯叢話》云:“
眉州三蘇祠中,楹聯林立,殊少佳構。惟大門有
張鵬翮一聯,最為大雅。”可見,張鵬翮一聯,是清代三蘇祠楹聯中寫得最好的一聯,實為三蘇祠楹聯之冠軍。張鵬翮(1649—1725年),字運青,號寬宇,清代四川遂寧人,清代著名詩人、書畫家
張船山(問陶)之高祖。張鵬翮系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歷官蘇州知府、浙江巡撫、刑部尚書、河道總督、兩江總督、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太子太傅,諡文端。著有《
張文端公全集》,
胡傳淮編選有《
張鵬翮詩選》(香港銀河出版社2006年出版)、《
張鵬翮研究》(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出版)。
張鵬翮集政治家、文學家、詩人、水利專家、教育家、外交家於一身,是清代268年間四川官位最顯赫、名聲最響亮的人物。張鵬翮曾為
眉山三蘇祠撰聯云:“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此聯高度評價了三蘇父子的文學成就及其在文學歷史上的地位,立意深遠,簡約嚴明,有強烈的感染力。
“萃父子兄弟於一門,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駢散詩詞之特徵,
千變縱橫識共源。”當代著名學者
郭紹虞從文學史的角度肯定了
蘇洵父子一家占據了“唐宋散文八大家”中三個大家的地位,其中,
蘇軾又具有各方面的才能,詩詞和散文在前人的優良傳統下“變化縱橫”,取得很高的成就,堪稱“千古一人,罕見其匹。”
走出三蘇詞,回望門楣上的“三蘇祠”,三蘇父子,讓我深深感受著中國古老文化的內蘊。三蘇父子居功至偉,貢獻卓著,尤其是蘇軾,才華橫溢,雄視古今,可謂空前絕後。“宦跡渺難尋,只博得三傑一門,前無古,後無今,器識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
天心原有屬,任憑他千磨萬煉,揚不清,沉不濁,父子兄弟依然風雨共名山。”
這是古人的讚譽,也是歷史的評價。
祠內收藏有“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表忠觀碑”和“羅池廟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陳列有數以千計的匾聯書畫等文物。迄今館藏文物共有5188件,其中歷代刻印的三蘇文集及有關古籍書3256件(冊),字貼拓片578件,明清及近現代書畫1002件,陶瓷及其它類352件,碑亭收藏68種145通碑刻,是三蘇研究、陳列展覽的珍貴資料。
南宋詞人
范成大當年由成都回江蘇後寫了《吳船錄》,其中講到
眉山“城中荷花特盛,處處有池塘,他郡種荷者皆買種於眉。遍城悉是石街,最為雅潔。”可見當時眉山的荷花石街給
石湖先生留下了深深印象。如今,小橋流水、石條鋪地的景致已不可見,但池塘之荷卻仍能欣賞。漫步祠中,隨處可見蓮葉田田,波光搖動。綠州亭、瑞蓮亭、百坡亭……無處不在荷塘掩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