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鈺(1721-1782)清代畫家。字璞岩,一字樹,又字二如、二樹,別號借庵、二樹山人、樹道人、梅道人、梅痴、越樹、櫟樹、樹樹居士、太平詞客、白馬山長,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基本介紹
- 本名:童鈺
- 別稱:借庵、二樹山人
- 所處時代:清代畫家
- 出生地:山陰
人物簡介,傳奇故事,童鈺藏書,詩作選摘,
人物簡介
少年時專攻詩、古文,放棄舉子業,與同郡劉文蔚、沈翼天、姚大源、劉鳴玉、茅逸、陳芝圖結文學社,稱“越中七子”。善山水,以草隸法寫蘭、竹、木石皆工。尤善寫梅,宗揚無咎法,“使氣入墨,奇風怒雲,奔赴毫端(袁枚語)。”興之所至,常在月光下濡墨作畫,縱橫欹側,皆成妙品。生平所作不下萬本,故有“萬幅梅花萬首詩”小印。童鈺畫梅蒼老古樸,墨氣雄厚。惟千篇一律,苦無迢逸,筆不能變化從心,終覺失之板。工詩,亦以詠梅為勝,世稱“二絕”。有“絕筆梅花絕筆詩”之譽。其《畫梅》詩云:“十丈炎威十丈塵,毫端猶見雪精神。莫嫌拂袖多寒氣,我是人間避熱人。”又有“空山突見古時月,老樹忽先天下春”之句,論者謂奇情逸氣。性落拓不為家計,嫁女無資,賣梅百幅以充奩具。兼工草隸,愛蓄古銅印章,精篆刻。嘗預修《豫省志》、《揚州志》,著有《二樹山人集》《香雪齋餘稿》。
傳世畫作有乾隆四十二年(1777)作《墨梅圖》軸,現藏廣東省博物館;四十四年作《墨梅屏》六條著錄於《知魚堂書畫錄》;四十六年(1781)作《月下墨梅圖》軸藏揚州市博物館;另有《墨梅圖》大幅藏西泠印社。
傳奇故事
關於童鈺的身世,生生死死,頗具傳奇色彩。幼時,友人劉鳳岡夢童鈺化為梅花二樹,喜告之,從此即以“二樹”為號。蔣寶齡《墨林今話》記童逸事說:二樹畫梅“名獨著,人得其一幅,拱璧視之。”相傳他寄寓洛陽時,嘗寫梅壁間,時方冬日,百蟲俱蟄,忽有凍蜂潛集其上。他的梅花傳神,竟達如此亂真的地步!童的相契沈又希為此曾賦詩一首紀其實:“雪湖畫梅蜂食須,樹翁畫梅蜂繞株。遙遙相去二百載,淋漓大筆同沾濡。”
童鈺還有一方自篆閒章“不知是我是梅花”。由其《墨梅圖》的題詩中,可見其梅情詩意,愛梅忘我,梅我相融的惓惓精神。《墨梅圖》作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春季,即二樹病卒前的絕筆之制,非常珍貴難覓,它的面世,可豐富清代畫史的內容。
童鈺的壽數不算太長,活到六十二歲。關於他的逝世,也流傳著一段離奇神話的故事:某年,疾中忽夢一道士相招,揮之乃去。及病揚州志館,又夢道士雲中至,“為被五珠衣,牽白鶴使騎之”。自知病不可愈,然猶扶兒強起,畫梅題詩寄袁枚,詩未就而卒。可謂為梅而生,為梅而死,傳為畫壇異聞。
童鈺藏書
藏書處有“香雪齋”、“巢琴室”,所藏圖書數萬卷。乾隆初,河南巡撫阿思哈聘他修《河南省志》、《揚州志》,分疏總校,條理謹嚴。藏書鈐有“山陰人”、“越中童子”、“白馬山長”、“放翁同里人”、“梅花道人”、“萬幅梅花萬首詩”、“太平詞客”、“樹樹居士”、“臣鈺印”、“別號借庵”、“樹道人”等。與詩人袁枚未曾相見過,而極為傾倒。卒後,袁枚為其編詩12卷。著有《二樹山人集》、《香雪齋余稿》等。
詩作選摘
【茅屋】
茅屋綴荒苔,經年未翦葺。多謝連日陰,添我好春色。
漏痕縱復橫,晨光翠猶滴。蚯蚓入我床,蜻蛚吟我室。
人言陋不堪,我自適我適。不見土窟人,陶陶樂終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