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隸

1.草書的別稱。《南史·劉孝綽傳》載:“綽兼善草隸,自以書似父,乃變為別體。”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謂義之子獻之,“少有盛名,風流高邁,草隸繼父之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隸
  • 含義:漢代竹木簡上的隸書
  • 解釋:一種文字
  • 成型時間:漢代
簡介,詳解,

簡介

今人也有稱漢代竹木簡上的隸書為草隸的。

詳解

2.草隸,又稱隸草,是隸書的草率寫法,或將行草書的筆法融於隸書之中,流行於後漢至西晉間,特點是存隸意,但少頓挫,多圓轉連屬。但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章草、今草。如清朝鄭文焯《草隸辯》中說:“草隸之制,蓋源於漢,而名自晉始。”近代出土的西北漢晉簡牘上常可看到這種書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書法求新求變,草隸風潮再起,流派紛呈,代表人物有崔學路張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