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三口通商大臣
清朝為適應北方沿海通商口岸開放的形勢,辦理通商和外交事務,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在天津新設三口通商事務大臣,管理北方所有洋務,海防各事宜,三口指天津、牛莊(後...
- 通商大臣
清官名。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設立五口通商大臣,非正式官銜,以兩江總督耆英用“欽差大臣”名義兼管。耆英調任兩廣總督,仍兼,五口通商大臣駐地亦移至廣州。第二次...
- 總理衙門三大臣
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時,又在其下設三口通商大臣,駐天津,管理天津、牛莊(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臺)三口與外通商事務。通商大臣由來1870年改為北洋通商大臣,...
- 成林(清朝大臣)
王奕訢調辦撫局,隨後留為總理衙門總辦章京,同治八年(1869)擢升總理衙門大臣...[2] 署理三口通商大臣、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廣西巡撫、刑部右侍郎。[1] ...
- 1870年
隨著通商事務的不斷擴大,同治九年(1870)十月二十日,清政府決定裁撤三口通商大臣,改高北洋通商大臣,加“欽差”名義,例由直隸總督兼任,管理直隸(今河北)、山東...
- 中日修好條規
18. 《日本換約檔》,同治九年九月初八日,總署收三口通商大臣成林函。 19. 《日本換約檔》,同治九年九月十九日,總署致三口通商大臣成林函。 20. 《日本換約...
-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最初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時,又在其下設三口通商大臣,駐天津,管理天津、牛莊(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臺)三口與外通商事務。1870年改為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北方...
- 張光藻
張光藻深感身為地方父母官,應愛護百姓,護良懲惡,稟告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但崇厚卻拖延袒護,不予追究。同治九年五月二十三日(1870年6月21日),萬餘名民眾聚集教堂...
- 愛新覺羅·載淳
主詞條:庚申之變、顧命八大臣、辛酉政變 鹹豐六年(1856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公曆4月27日),載淳生於儲秀宮。[2]鹹豐八年(1858年),載淳的弟弟憫郡王早夭,其後...
- 完顏崇厚
鹹豐十一年(1861年),充兵部左侍郎、三口通商大臣,辦理洋務。同治年間,署直隸總督。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教案後,出使法國謝罪。光緒四年(1878年)出使俄國,擅自...
- 洋槍隊
天津洋槍隊1861年,署直隸總督、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組織“洋槍隊”,初募士兵千餘名,後擴充至3000餘人,由英國軍官克乃充任教習,稱“天津洋槍隊”,以鎮壓...
- 天津機器製造局
天津機器製造局簡稱“天津機器局”。官辦軍用企業。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創設於天津。初名“軍火機器總局”。開辦經費二十餘萬兩,規模僅次於江南...
- 薛煥
慈禧太后見奏後,想滿朝文武“唯薛煥深知洋人的習性”,即讓薛煥為欽差全權大臣,赴天津會同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辦理中葡換約事宜。為此薛煥連日檢查案據,發現該約第...
- 豐大業
1870年天津教案中,往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鳴槍恫嚇,途中又向天津知縣劉傑開槍,擊傷隨從,激起眾怒,被民眾毆斃引起天津教案。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 毛昶熙
同治九年,天津民、教構釁,命偕直隸總督曾國藩按治,暫署三口通商大臣。沈桂芬、董恂、毛昶熙 同治十一年,調吏部。同治十二年,上謁東陵,命留京辦事。同治十三年...
- 煙臺開埠(地點)
馬禮遜確定煙臺為通商口岸後,當即催促候補知府董步雲加緊籌辦開埠事宜。隨後,董步雲與登萊青道和登州府協商後,草擬了通商章程,報與清政府三口通商大臣(主管天津...
- 天津教案
同治九年(1870年)五月二十五日軍機大臣寄給曾國藩的上諭 [4] 稱,當時,天津有匪徒迷拐人口案件牽涉到法國設在天津的教堂,時任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與法國駐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