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名。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設立五口通商大臣,非正式官銜,以兩江總督耆英用“欽差大臣”名義兼管。耆英調任兩廣總督,仍兼,五口通商大臣駐地亦移至廣州。第二次...
中國晚清主管外交事務、派出駐外國使節,併兼管通商、海防、關稅、路礦、郵電、軍工、同文館、派遣留學生等事務的中央機構。初稱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
清政府竟認為黃宗漢“有礙和局”,免去他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之職,調任四川總督。不久,黃宗漢又被召回京城,改侍郎後補。鹹豐十年,授吏部侍郎。...
王奕訢調辦撫局,隨後留為總理衙門總辦章京,同治八年(1869)擢升總理衙門大臣...[2] 署理三口通商大臣、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廣西巡撫、刑部右侍郎。[1] ...
該衙門直屬機構有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海防五股,另有司務廳、清檔房、電報處等機構,下屬機構有同文館、海關總稅務司署,還管轄南、北洋通商大臣,選派出國公...
同治九年(1870),加三口通商事務,授為北洋通商大臣,駐天津。冬令封河,還駐保定。初置有宣大總督,順天、保定、宣府三巡撫。順治八年(1651)省宣府巡撫,以宣大...
五口通商大臣設立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清政府正式設立五口通商大臣,由兩廣總督兼任。這是鴉片戰爭後至鹹豐十一年(1861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前,清政府專門...
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其一生中參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
典農中郎將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部分古代官職與現代官職的對比太守戰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行政最高長官。秦分三十六郡,比縣大。相當於省轄市市長...
天津洋槍隊1861年,署直隸總督、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組織“洋槍隊”,初募士兵千餘名,後擴充至3000餘人,由英國軍官克乃充任教習,稱“天津洋槍隊”,以鎮壓...
雍正元年,授與歷任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官銜。道光十一年起,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自同治五年起,兩江總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務,授為南洋通商大臣。...
家居數年,丁汝昌時常想到李鴻章身居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姑前往天津投靠。李鴻章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就對他說:“劉銘傳與你有過節,如果我用你,就會與劉...
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
1890年後歷任廣西按察使,廣東、山東布政使,漕運總督,山東、河南、廣東、山西巡撫、兩廣總督,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張人駿正在兩江總督任上,...
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其一生中參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
1870年,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從此控制北洋達25年之久,並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的封疆大吏。...
典農中郎將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洗馬冏卿里正 里胥 文淵閣大學士古代官職今昔對比 編輯 太守戰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行政最高長官。秦分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