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

公元1844年,即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農曆甲辰(龍)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844年
  • 又名: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 農曆:甲辰年
  • 生肖年:龍年
大事記,歷史紀事,文化紀事,吳昌碩出生,錢泳逝世,道耳頓逝世,雜譚逸事,

大事記

2月27日——多米尼加海地獨立出來。
3月8日——奧斯卡一世加冕為瑞典-挪威聯合王國的國王。
5月1日——香港政府立香港警察隊。
6月——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6月6日——喬治·威廉斯在倫敦成立了基督教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YMCA)。
7月3日——《中美望廈條約》簽訂。在冰島附近的火島(Eldey)上,最後一對大海雀在孵蛋期間被殺死。
7月25日——湯姆·艾金斯,美國畫家、攝影家。
10月15日——尼采,德國哲學家(死於1900年)

歷史紀事

《望廈條約》簽訂
中英《南京條約》訂立後,作為鴉片戰爭中英國侵略者主要幫凶的美國,急忙派出身鴉片販子的顧盛為專使,率艦隊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正月到達澳門。他動用外交訛詐和軍事恫嚇手段,於當年五月十八日迫使清兩廣總督耆英在澳門附近的望廈村,簽訂中美《望廈條約》。
尼采尼采
該條約共34款,附《海關稅則》。主要內容是:
一、中國日後如要變更海關稅率,須“與合眾國(美國)領事等官議允”。
二、美國人有權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樓,開設醫院、教堂。
三、清政府必須保護在華的美國人,“令其身家安全”。
四、美國人與中國人或其它任何外國人之間在中國的一切訴訟,只能由美國領事按美國或其它外國的有關法規進行處理,“中國官員均不得過問”。
五、美國兵船可任意到中國各通商港口“巡查貿易”,中國無權管理。
此外, 《望廈條約》還規定,12年後對五口貿易等條款可以“稍有變通”。
《望廈條約》也稱《中美五口貿易章程》,是中國近代史上美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第1個不平等條約
《黃埔條約》簽訂
中英、中美簽約後,法國殖民者也不甘落後。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七月,法國派使臣刺萼尼到達,以欺騙、訛詐的手段,於當年九月十三日在停泊於廣州黃埔的法國軍艦“阿吉默特”號上,與清兩廣總督耆英簽訂《中法五口貿易章程》,也稱《黃埔條約》 。共三十六款,附《海關稅則》 。據此,法國不但輕易取得了英、美已然得到的諸如“五口通商”、“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又得到了一些新好處。如:法國人於通商口岸租賃房屋或租地建屋,“其房屋間數、地段寬廣,不必議立限制”,為法國後來擴大租界留下藉口。另外,《黃埔條約》規定清政府有保護教堂安全的義務,成為後來逼迫清廷弛禁天主教的藉口。
五口通商大臣設立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清政府正式設立五口通商大臣,由兩廣總督兼任。這是鴉片戰爭後至鹹豐十一年(1861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前,清政府專門辦理外交和通商事務的欽差大臣。以後,隨著上海逐漸發展為全國通商及外商事務的中心,廣州又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為英、法侵略軍占領,清政府遂於鹹豐九年初命兩江總督何桂清為欽差大臣,辦理各國商務。六十年代初,五口通商大臣一職一度由江蘇巡撫充任,駐上海,其後例由兩江總督兼領。鹹豐十一年以後,五口通商大臣成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設職務,其職權也發生變化,雖仍沿用舊稱,實已成為“南洋通商大臣”。
《上海地皮章程》訂立
在中國境內劃定租界,是歷史上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國的一項重要手段,英國是第一個向中國勒索租界的帝國主義國家,上海則是中國境內首先出現租界的地區。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正式開放。英國第一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一到上海,馬上藉口《南京條約》、 《虎門條約》中,有允許英人攜帶家眷,寄居通商口岸,並可以租地建屋的規定,強迫清蘇松太道宮慕久同意將上海縣外黃浦江邊130畝荒地租為英國領事館用地。以後又強行將租地面積擴大到1080畝,並規定在該地區內,英人可以向中國土地所有者私自租用土地。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巴富爾脅迫宮慕久簽訂《上海租地章程》,也稱《上海地皮章程》 ,於當年十一月初一日(1845年11月29日)由宮慕久以道台告示方式正式公布。單程二十三款,規定洋涇浜(今延安東路)以北,李家場(也稱李家莊,今北京東路)以南為英國租借地。租地、租屋洋商,應會商修建木石橋樑,植樹護路,挖溝排水,雇用更夫。領事官經各租主請求,召集會議,會同商議,攤派以上各項所需經費。他國商人願在劃歸英商承租之洋涇浜界址內租地建房,應先向英國領事官申請。
這些規定使英國領事館在該地享有最高權力,為殖民者“治外法權”提供了合法依據。次年七月,雙方又議定租地西以邊路(今河南中路)為界(東臨黃浦江)。這塊總面積為830畝的“特殊”地段,即後來的英租界。是為帝國主義在中國土地上強占的第一塊租界。

文化紀事

吳昌碩出生

吳昌碩(1844——1927年),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後改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能詩,善書畫。長於寫意花卉、竹石、山水、佛像無一不精。繪畫設色、構思、布局新穎,一變前人成法,獨具風骨。書法以石鼓文最為擅長。尤精篆刻。

錢泳逝世

錢泳(1759——1844),金匱(今江蘇無錫)人。嘗客游畢沅幕中。工篆、隸,精鐫碑版,作印得三橋(文彭)、亦步(吳迥)風格。有縮臨小漢碑,集各種小唐碑石刻行世。其後揚州江人驥,得其殘石數十種,俞樾言之梅小岩中丞,出白金百兩,嵌之杭州詁經精舍之壁。惟諸碑中偽字甚多,泳未能一一正之。畫山水小景,疏古澹遠。有仿趙大年柳塘花塢圖,藏故宮博物院。著履園叢話。卒年八十六。

道耳頓逝世

1844年7月27日,英國自學成才的化學家、物理學家道耳頓在曼徹斯特逝世。

雜譚逸事

台灣洪協起義
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天地會首領洪協、被革武秀才郭崇高等人,領導台灣嘉義縣農民兩千餘人舉行反清起義。他們發動四鄉農民,抗糧拒稅,攻城奪地,聲勢浩大。閩浙總督劉韻珂派台灣總兵率部前往鎮壓。起義軍先後六次英勇抗擊官兵,終因寡不敵眾,洪協等兵敗被俘,遇害。
湖南楊大鵬起義
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月,湖南耒陽爆發農民抗糧起義。起義領袖為楊大鵬、蔣慶雲、蔣文昌、段大榮等。耒陽知縣李金蘭、後任知縣葉如珪等假公濟私,任意加征錢糧,以錢折糧,從中漁利,百姓不堪其苦。楊大鵬為本縣秀才,有一親戚段某,因未能如期完糧,幼子被強扭入獄,兩次“京控”(入京告狀),均被遞解回籍。楊大鵬之弟亦遭無故扣押。於是楊大鵬等聯絡四鄉農民千餘人,阻截糧戶,抗拒官兵,攻城劫獄,發動起義。後湖南提督石玉生親率重兵前往鎮壓,起義軍寡不敵眾,楊大鵬被捕遇害,起義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