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8年,為五代十國之時。(後)周世宗—柴榮在位,為顯德五年。
基本介紹
紀年,年表,大事,
紀年
吳越顯德五年
于闐同慶四十七年
遼應歷八年
北漢天會二年
年表
後周隰州退北漢
後周顯德五年(958)二月,周世宗柴榮第三次親征,伐南唐。北漢乘機侵周隰州(今山西隰縣),後周隰州權州事李謙溥早已作好防備,隰州城堅將良,北漢久攻不下。後周建雄節度使楊廷璋自晉州(今山西臨汾)率軍救援,乘北漢軍疲睏無備,與城內李謙溥相定,內外相應襲北漢營,北漢軍驚潰,死千餘人,遂解圍而去。
南唐改元交泰
遼、漢侵周失利
後周顯德五年(958)、遼應歷八年、北漢天會二年,周世宗第三次親征南唐,遼乘後周大軍南下後方空虛之際,侵後周。四月,周世宗平江北後返大梁(今河南開封),即命張永德領兵御北邊;成德節度使郭祟(即郭崇威)攻拔遼束城(今河北河間東北)。八月,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奏擊北漢石會關(今山西榆社西),拔北漢六寨;晉時李謙溥擊破北漢孝義。
後周行《大周刑統》
後周顯德五年(958)七月,後周行《大周刑統》。《刑統》始作於顯德四年五月,周世宗以律令文左難知,格敕煩雜不一,命侍御史知雜事張湜等十人詳定格律。完畢後由御史台、尚書省四品以上、兩省五品以上官參詳可否,送中書門下議定,然後奏取進上。至是完成進上。
後周均定賦稅
後周罷課戶、俸戶
唐代初期各司有公廨本錢,用以貿易取息,計員多少為月料,後罷公廨本錢,以七千上戶為胥士,收取其課,計宦多少給之,謂課戶;唐又簿一歲之稅,以高戶主之,每月收息給俸,稱俸戶。後周顯德五年(958)十二月,後周以諸色課戶、俸戶歸州縣,其幕職、州縣官自今以後支俸錢及米麥。
大事
(1)春,正月,乙酉,廢匡國軍。
(1)春季,正月,乙酉(初三),後周撤銷匡國軍。
(3)丁亥,右龍武將軍王漢璋奏克海州。
(3)丁亥(初五),後周右龍武將軍王漢璋奏報攻克海州。
(5)上欲引戰艦自淮入江,阻北神堰,不得渡;欲鑿楚州西北鸛水以通其道,遣使行視,還言地形不便,計功甚多。上自往視之,授以規畫,發楚州民夫浚之,旬日而成,用功甚省,巨艦數百艘皆達於江,唐人大驚,以為神。
(5)後周世宗打算率領戰艦從淮水進入長江,但受到北神堰阻擋,沒法渡過,就打算開鑿楚州西北的鸛水來通淮水、長江的河道。派遣使者巡視,回來說地形條件不便利,預計費工很多。世宗親自前往視察,口授工程規劃,徵發楚州民夫疏通河道,十天便完成,化費工日很少,數百艘巨大戰艦都直接到達長江,南唐人大為驚訝,認為神奇。
(6)壬辰(初十),後周攻取靜海軍,開始打通與吳越的陸路。在這之前世宗派遣左諫議大夫長安人尹日就等人出使吳越,跟他們說:“愛卿此去雖然還要泛舟過海,但等到回來,淮南已經平定,必當從陸上返回了。”不久果真如此。
(7)甲辰(二十二日),後蜀右補闕章九齡謁見後蜀主,說政事沒有治理好,是由於奸人佞臣在朝廷專權。後蜀主問這奸人佞臣是誰,章九齡手指李昊、王昭遠來回答。後蜀主發怒,認為章九齡是毀謗大臣,貶為維州錄事參軍。
(8)後周軍隊進攻楚州,超過四十天,南唐楚州防禦使張彥卿仍然堅守而無法攻下;乙巳(二十三日),後周世宗親自監督眾將攻城,住宿在城下,丁未(二十五日),攻克楚州。張彥卿與都監鄭昭業仍率領部眾抵抗戰鬥,弓箭刀劍都用光了,張彥卿舉起繩床來搏鬥而死去,所部一千多人,至死沒有一人投降。
(10)庚戌,蜀置永寧軍於果州,以通州隸之。
(11)南唐將天長縣改為雄州,任命建武軍使易文為刺史。二月,甲寅(初二),易文率城投降。
(14)丙子,建雄節度使真定楊廷璋奏敗北漢兵於隰州城下。時隰州刺史孫議暴卒,廷璋謂都監、閒廄使李謙溥曰:“今大駕南征,澤州無守將,河東必生心;若奏請待報,則孤城危矣。”即牒謙溥權隰州事,謙溥至則修守備。未幾,北漢兵果至,諸將請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堅將良,未易克也。”北漢攻城久不下,廷璋度其疲睏無備,潛與謙溥約,各募死士百餘夜襲其營,北漢兵驚潰,斬首千餘級;北漢兵遂解去。
(14)丙子(二十四日),後周建雄節度使真定人楊廷璋奏報在隰州城下擊敗北漢軍隊。當時隰州刺史孫議突然死亡,楊廷璋對都監、閒廄使李謙溥說:“如今皇上南下征伐,隰州沒有守將,河東北漢必生覬覦之心,倘若奏報請示等待回復,隰州孤城就危險了。”立即簽署書牒命李謙溥代理隰州軍政,李謙溥到達後就進行守城準備。不久,北漢軍隊果然到來,眾將請求迅速救援,楊廷璋說:“隰州城池堅固,守將傑出,不容易攻克。”北漢軍攻城久攻不下,楊廷璋估計他們疲憊睏乏沒有準備,暗中與李謙溥約定,各招募敢死士兵一百多人深夜偷襲敵營,北漢軍隊驚慌潰逃,斬首一千多級;北漢軍隊於是撤退離去。
(15)三月,壬午朔,帝如泰州。
(15)三月,壬午朔(初一),後周世宗前往泰州。
(16)丁亥,唐大赦,改元交泰。
(16)丁亥(初六),南唐實行大赦,改年號為交泰。
(17)唐太弟景遂前後凡十表辭位,且言:“今國危不能扶,請出就藩鎮。燕王弘冀謫長有軍功,宜為嗣,謹奏上太弟寶冊。”齊王景達亦以敗軍辭元帥。唐主乃立景遂為晉王,加天策上將軍、江南西道兵馬元帥、洪州大都督、太尉、尚書令、以景達為浙西道元帥、潤州大都督。景達以浙西方用兵,固辭,改撫州大都督。立弘冀為太子,參決庶政。弘冀為人猜忌嚴刻,景遂左右有未出東宮者,立斥逐之。其弟安定公從嘉畏之,不敢預事,專以經籍自娛。
(17)南唐皇太弟李景遂前後共十次上表請求辭去繼承人地位,並且說:“如今國家危難不能匡扶,請求出宮就任一方藩鎮。燕王李弘冀是嫡長子又有軍功,應該當繼承人,謹奏奉上皇太弟的寶冊。”齊王李景達也因為軍隊潰敗辭去元帥之職。南唐主於是封李景遂為晉王,加官天策上將軍、江南西道兵馬元帥、洪州大都督、太尉、尚書令,任命李景達為浙西道元帥、潤州大都督。李景達因浙西正在用兵,堅決推辭,改任撫州大都督。南唐主立李弘冀為皇太子,參預決定各種政務。李弘冀為人多疑尖刻,李景遂手下人還有沒出東宮的,立即斥退趕走。他弟弟安定公李從嘉畏懼李弘冀,不敢參預政事,專門以書籍作為自我娛樂。
(18)辛卯,上如迎鑾鎮,屢至江口,遣水軍擊唐兵,破之。上聞唐戰艦數百艘泊東州,將趣海口扼蘇、杭路,遣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釗將步騎,右神武統軍宋延渥將水軍,循江而下。甲午,延釗奏大破唐兵於東州;上遣李重進將兵趣廬州。
(18)辛卯(初十),後周世宗前往迎鑾鎮,屢次到達長江口,派遣水軍攻擊南唐軍隊,打敗敵軍。世宗聽說南唐數百艘戰艦停泊在東州,將要趕赴入海口扼守通往蘇州、杭州的路,便派遣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釗帶領步兵、騎兵,右神武統軍宋延渥帶領水軍,沿江而下。甲午(十三日),慕容延釗奏報在東州大敗南唐軍隊;世宗派遣李重進率領軍隊趕赴廬州。
唐主聞上在江上,恐遂南渡,又恥降號稱藩,乃遣兵部侍郎陳覺奉表,請傳位於太子弘冀,使聽命於中國。時淮南惟廬、舒、蘄、黃未下,丙申,覺至迎鑾,見周兵之盛,白上,請遣人渡江取表,獻四州之地,畫江為境,以求息兵,辭指甚哀。上曰:“朕本興師止取江北,爾主能舉國內附,朕復何求!”覺拜謝而退。丁酉,覺請遣其屬閣門承旨劉承遇如金陵,上賜唐主書,稱“皇帝恭問江南國主”,慰納之。
南唐主聞知世宗在長江岸畔,恐怕就要南下渡江,又恥於貶降帝號改稱藩臣,於是派遣兵部侍郎陳覺奉持表章,請求傳位給太子李弘冀,讓他聽從後周的命令。當時淮南只有廬州、舒州、蘄州、黃州沒有攻下,丙申(十五日),陳覺到達迎鑾鎮,看到後周軍隊的強盛,向世宗稟報,請求派人渡過長江拿取表章,進獻四州土地,劃江為界,來要求休戰,言辭旨意非常悲哀。世宗說:“朕興師出兵本只為取得江北之地,你的君主能夠率國歸附,朕還要求什麼呢!”陳覺叩拜道謝而退下。丁酉(十六日),陳覺請求派遣他的屬官閣門承旨劉承遇前往金陵,世宗賜給南唐主書信,說:“皇帝恭問江南國主”,安慰接納他。
戊戌,吳越奏遣上直指揮使·處州刺史邵可遷、秀州刺史路彥銖以戰艦四百艘、士卒萬七千人屯通州南岸。
戊戌(十七日),吳越奏報派遣上直指揮使、處州刺史邵可遷和秀州刺史路彥銖率領四百艘戰艦、一萬七千士兵駐守通州南面江岸。
唐主復遣劉承遇奉表稱唐國主,請獻江北四州,歲輸貢物十萬。於是江北悉平,得州十四,縣六十。
南唐主再派劉承遇奉送表章自稱唐國主,請求獻出長江北面廬、舒、蘄、黃等四州,每年獻送貢品十萬。於是長江以北全部平定,得到十四個州、六十個縣。
庚子,上賜唐主書,諭以:“緣江諸軍及兩浙、湖南、荊南兵並當罷歸,其廬、蘄、黃三道,亦令斂兵近外。俟彼將士及家屬就道,可遣人召將校以城邑付之。江中舟艦有須往來者,並令就北岸引之。”辛丑,陳覺辭行,又賜唐主書,諭以不必傳位於子。
庚子(十九日),世宗賜給南唐主書信,告以:“沿長江各支軍隊和在兩浙、湖南、荊南的軍隊都當撤回,其中廬州、蘄州、黃州三路軍隊,也下令把軍隊收回到近郊以外。等到三州城中將吏士兵及其家屬上路南歸以後,可以派人召喚我軍將校並將城市都邑交付給他們。長江的船只有需要來往的,一併讓他們到北岸來拉走。”辛丑(二十日),陳覺告辭上路,世宗又賜給南唐主書信,告訴他不必把君位傳給兒子。
壬寅,上自迎鑾復如揚州。
壬寅(二十一日),世宗從迎鑾鎮再次前往揚州。
癸卯,詔吳越、荊南軍各歸本道;賜錢弘犒軍帛三萬匹,高保融一萬匹。
甲辰,置保信軍於廬州,以右龍武統軍趙匡贊為節度使。
丙午,唐主遣馮延已獻銀、絹、錢、茶、谷共百萬以犒軍。
丙午(二十五日),南唐主派遣馮延巳貢獻銀、絹、錢、茶、谷總共百萬以犒勞軍隊。
己酉,命宋延渥將水軍三千溯江巡警。
己酉(二十八日),後周世宗命令宋延渥率領水軍三千人沿江而上巡邏警戒。
托所在地方長官按時檢查。
辛亥,唐主遣其臨汝公徐遼代己來上壽。
辛亥(三十日),南唐主派遣臨汝公徐遼代表自己前來獻送祝壽禮品。
(19)是月,浚汴口,導河流達於淮,於是江、淮舟楫始通。
(19)當月,疏通汴口,引導黃河支流直達淮水,於是長江、淮水的船隻開始通航。
(20)夏,四月,乙卯,帝自揚州北還。
(20)夏季,四月,乙卯(初四),後周世宗從揚州北上返回。
(21)新作太廟成。庚申,神主入廟。
(21)後周大梁新造太廟建成。庚申(初九),神主牌位放入太廟。
(22)辛酉夜,錢唐城南火,延及內城,官府廬舍幾盡。壬戌旦,火將及鎮國倉,吳越王弘久疾,自強出救火;火止,謂左右曰:“吾疾因災而愈。”眾心稍安。
(22)辛酉(初十)夜晚,吳越錢塘城南起火,延及內城,官家府第百姓房舍幾乎燒盡。壬戌(十一日)清晨,大火即將燒到鎮國倉,吳越王錢弘長期患病,自己勉強支撐著出去救火。大火止熄,錢弘對左右的人說:“我的病因這場火災而痊癒。”眾人的心稍許得到安慰。
(23)後周世宗南下征伐,契丹軍隊乘虛入侵。壬申(二十一日),世宗到達大梁,命令張永德領兵到北部邊界防備禦敵。
(24)五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24)五月,辛巳朔(初一),發生日食。
(25)詔賞勞南徵士卒及淮南新附之民。
(25)後周世宗頒詔賞賜南下征伐的士兵和淮南新近歸附的百姓。
(26)辛卯,以太祖皇帝領忠武節度使,徙安審琦為平盧節度使。
(28)南唐主為避後周世宗祖先名諱,改名為景。下令取消帝號,只稱國主,所有原來的天子儀仗規制都有所降低貶損,取消交泰年號,改用後周年號曆法,並向太廟報告。左僕射、同平章事馮延己免職後為太子太傅,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嚴續免職後為少傅,樞密使、兵部侍郎陳覺免去同平章事保留原來官職。
初,馮延己以取中原之策說唐主,由是有寵。延己嘗笑烈祖戢兵為齷齪,曰:“安陸所喪才數千兵,為之輟食咨嗟者旬日,此田舍翁識量耳,安足與成大事!豈如今上暴師數萬於外,而擊球宴樂無異平日,真英主也!”延己與其黨談論,常以天下為己任,更相唱和。翰林學士常夢錫屢言延己等人浮誕,不可信;唐主不聽,夢錫曰:“奸言似忠,陛下不悟,國必亡矣!”及臣服於周,延己之黨相與言,有謂周為大朝者,夢錫大笑曰:“諸公常欲致君堯、舜,何意今日自為小朝邪!”眾默然。
當初,馮延己用奪取中原的策略來勸說南唐主,因此得到寵幸。馮延己曾經嘲笑南唐烈祖息兵是心胸狹窄,說:“安陸所喪失的才幾千士兵,就為之禁食嘆息有十天,這是鄉村田舍老翁的見識度量,怎么能與他成就大事!哪像如今皇上幾萬大軍風餐露宿在野外,而自己打球玩耍取樂與平日沒有兩樣,真是英明的君主啊!”馮延己與他的同黨談論時,總是把治理天下作為自己的責任,互相唱和呼應。翰林學士常夢錫多次上言說馮延己等人浮誇荒誕,不可信任;南唐主不聽從,常夢錫說:“奸臣的話好似忠言,陛下如果再不覺悟,國家必定滅亡了!”及至向後周臣服,馮延己黨羽相互言談,有稱後周為大朝的,常夢錫大笑說:“諸位平常想引導國君成為統治天下的唐堯、虞舜,哪裡想得到今日卻自稱小朝廷呢?”眾人沉默無語。
自從南唐主歸附中原,後周世宗只通過對方使者賜給書信,還未曾派遣使者到唐國。己酉(二十九日),方始命令太僕卿馮延魯、衛尉少卿鐘謨出使到南唐,賜給御衣、玉帶等物品以及犒勞軍隊的絹帛十萬匹,並賜當年的《欽天曆》。
劉承遇之還自金陵也,唐主使陳覺白帝,以江南無鹵田,願得海陵監南屬以贍軍。帝曰:“海陵在江北,難以交居,當別有處分。”至是,詔歲支鹽三十萬斛以給江南,所俘獲江南士卒,稍稍歸之。
劉承遇從金陵返回,南唐主派陳覺稟報世宗,因為江南地區沒有鹽滷之田,希望得到海陵監歸屬江南來供應軍需。世宗說:“海陵在長江北岸,難以歸屬江南而使南、北官吏交錯雜居,應當另有安排。”到這時,詔令每年撥出三十萬斛鹽給江南地區,所俘獲的江南士兵,漸漸地釋放回國。
(30)荊南高保融派遣使者勸說後蜀主向後周稱臣,後蜀主回覆說去年派胡立送致書信給後周而未予答覆。
(31)秋,七月,丙戌,初行《大周刑統》。
(31)秋季,七月,丙戌(初七),後周開始實行《大周刑統》。
(32)帝欲均田租,丁亥,以元稹《均田圖》遍賜諸道。
(32)後周世宗準備平均田租,丁亥(初八),將元稹《均田圖》普遍賜發各地。
(34)唐江西元帥晉王景遂之赴洪州也,以時方用兵,啟求大臣以自副,唐主以樞密副使、工部侍郎李徵古為鎮南節度副使。徵古傲很專恣,景遂雖寬厚,久而不能堪,常欲斬徵古,自拘於有司,左右諫而止,景遂忽忽不樂。
(34)南唐江西元帥晉王李景遂到洪州赴任,因當時正在用兵,奏請委派大臣作為自己的副手,南唐主任命樞密副使,工部侍郎李征古為鎮南節度副使。李徵古傲慢兇狠專橫跋扈,李景遂雖然寬容仁厚,但時間長了也不堪忍受,經常想斬了李征古,然後到有關執法部門自首,被左右人勸諫而住手,李景遂惆悵恍
惚悶悶不樂。
等人裁決,朝廷台、省各部官員只是虛有其名而已。
(36)甲申,唐始置進奏院於大梁。
(36)甲申(初六),南唐開始在大梁設定進奏院。
(37)壬辰,命西上閣門使靈壽曹彬使於吳越,賜吳越王弘騎軍鋼甲二百,步軍甲五千及他兵器。彬事畢亟返,不受饋遺,吳越人以輕舟追與之,至於數四,彬曰:“吾終不受,是竊名也。”盡籍其數,歸而獻之。帝曰:“向之奉使,乞丐無厭,使四方輕朝命。卿能如是,甚善;然彼以遺卿,卿自取之。”彬始拜受,悉以散於親識,家無留者。
(37)壬辰(十四日),後周世宗命令西上閣門使靈壽人曹彬出使吳越,賜給吳越王錢弘二百副騎兵鋼鎧甲、五百副步兵鋼鎧甲和其它兵器。曹彬事情完畢即刻返回,不接受饋贈,吳越人劃著名輕便小船追送禮品,推辭再三,曹彬說:“我最終仍不接受,這是沽名釣譽啊。”全部登錄禮品數量,返歸後獻上。世宗說:“以前奉命出使的人,索求沒個滿足,使得四方之人輕視朝廷命令。愛卿能夠如此,非常好;然而別人既已將此饋贈愛卿,愛卿自可取走。”曹彬這才跪拜接受,全部散發給親近熟人,家中一點沒留。
(38)辛丑,馮延魯、鐘謨來自唐,唐主手錶謝恩,其略曰:“天地之恩厚矣,父母之恩深矣,子不謝父,人何報天,惟有赤心,可酬大造。”又乞比藩方,賜詔書。又稱:“有情事令鐘謨上奏,乞令早還。”唐主復令謨白帝,欲傳位太子。九月,丁巳,以延魯為刑部侍郎、謨為給事中。唐主復遣吏部尚書、知樞密院殷崇義來賀天清節。
(41)荊南高保融再次給後蜀主去信,規勸他向後周投降稱臣,後蜀主召集將相商議此事,李昊說:“聽從他就是國君先父的恥辱,違背他周朝軍隊必定到達,眾將能夠抵禦周軍嗎?”眾將都說:“依靠陛下的聖明,江山的險固,豈能望風投降!秣馬厲兵長期戰備,正是為了今日抵禦外敵。我們請求用生命來保衛國家!”丁酉(二十一日),後蜀主命令李昊起草回信,慷慨陳辭拒絕勸降。
(42)詔左散騎常侍須城艾潁等三十四人分行諸州,均定田租。庚子,詔諸州並鄉村,率以百戶為團,團置耆長三人。帝留心農事,刻木為耕夫、蠶婦,置之殿庭。
(42)後周世宗詔令左散騎常侍須城人艾潁等三十四人分別視察各州,按地多少均衡確定田租。庚子(二十三日),詔令各州合併鄉村,一般以百戶為一團,每團設定年老的團長三人。世宗留意農事,用木頭刻成耕田農夫、養蠶農婦,安放在宮殿庭院中。
(43)命武勝節度使宋延渥以水軍巡江。
(43)後周世宗命令武勝節度使宋延渥率領水軍巡視長江。
(44)高保融奏,聞王師將伐蜀,請以水軍趣三峽,詔褒之。
(44)荊南高保融上奏,聽說王師將要征伐後蜀,請求率領水軍趕赴三峽,後周世宗詔令嘉獎他。
(45)十一月,庚戌,敕竇儼編集《大周通禮》、《大周正樂》。
(45)十一月,庚戌(初四),後周世宗敕令竇儼編纂《大周通禮》、《大周正樂》。
(46)辛亥,南漢葬文武光明孝皇帝於昭陵,廟號中宗。
(46)辛亥(初五),南漢將文武光明孝皇帝安葬在昭陵,廟號為中宗。
(47)乙丑(十九日),南唐主又派遣禮部侍郎鐘謨入朝謁見。
(48)李玉至長安,或言“蜀歸安鎮在長安南三百餘了,可襲取也。”玉信之,牒永興節度使王彥超,索兵二百,彥超以為歸安道阻隘難取,玉曰:“吾自奉密旨。”彥超不得已與之。玉將以往,十二月,蜀歸安鎮遏使李承勛據險邀之,斬玉,其眾皆沒。
(48)李玉到達長安,有人說:“蜀歸安鎮在長安南面三百多里,可以偷襲奪取。”李玉聽信這話,投牒給永興節度使王彥超,索求二百士兵,王彥超認為歸安道路險惡狹窄難以攻取,李玉說:“我自奉有密旨。”王彥超不得已給他二百士兵。李玉帶領士兵前往,十二月,後蜀歸安鎮遏使李承勛占據險要地形攔擊,斬殺李玉,他的士兵全部覆沒。
(49)乙酉,蜀主以右衛聖步軍都指揮使趙崇韜為北面招討使,丙戌,以奉鑾肅衛都指揮使、武信節度使兼中書令孟貽業為昭武、文州都招討使,左衛聖馬軍都指揮使趙思進為東面招討使,山南西道節度使韓保貞為北面都招討使,將兵六萬,分屯要害以備周。
(49)乙酉(初九),後蜀君主任命右衛聖步軍都指揮使趙崇韜為北面招討使,丙戌(初十),任命奉鑾肅衛都指揮使、武信節度使兼中書令孟貽業為昭武、文州都招討使,左衛聖馬都指揮使趙思進為東面招討使,山南西道節度使韓保貞為北面都招討使,領兵六萬,分別駐守要害地段來防禦後周。
(50)丙戌,詔凡諸色課戶及俸戶並勒歸州縣,其幕職、州縣官自今並支俸錢及米麥。
(50)丙戌(初十),後周世宗詔令所有各種課戶和俸戶一律統歸州縣管理,所有幕職官、州縣官從今開始一律由州縣開支俸錢和糧食。
(51)初,唐太傅兼中書令楚公宋齊丘多樹朋黨,欲以專固朝權,躁進之士爭附之,推獎以為國之元老。樞密使陳覺、副使李徵古恃齊丘之勢,尤驕慢。及許文稹等敗於紫金山,覺與齊丘、景達自濠州遁歸,國人洶懼。唐主嘗嘆曰:“吾國家一朝至此!”因泣下。徵古曰:“陛下當治兵以捍敵,涕泣何為!豈飲酒過量邪,將乳母不至邪?”唐主色變,而徵古舉止自若。會司天奏:“天文有變,人主宜避位禳災。”唐主乃曰:“禍難方殷,吾欲釋去萬機,棲心沖寂,誰可以托國者?”徵古曰:“宋公,造國手也,陛下如厭萬機,何不舉國授之!”覺曰:“陛下深居禁中,國事皆委宋公,先行後聞,臣等時入侍,談釋、老而已。”唐主心慍,即命中書舍人豫章陳喬草詔行之。喬惶恐請見,曰:“陛下一署此詔,臣不復得見矣!”因極言其不可。唐主笑曰:“爾亦知其非邪?”乃止。由是因晉王出鎮,以徵古為之副,覺自周還,亦罷近職。
(51)當初,南唐太傅兼中書令楚公宋齊丘大肆拉幫結夥、培植黨羽,想以此壟斷朝廷大權,浮躁急進之士爭相攀附,推崇誇獎宋齊丘為國家元老。樞密使陳覺、副使李徵古倚仗宋齊丘的勢力,尤其驕橫傲慢。及至許文稹等在紫金山潰敗,陳覺與宋齊丘、李景達從濠州逃跑回來,國中之人非常恐懼。南唐主曾經感嘆說:“我的國家一剎時竟到了這個地步!”因而流下眼淚。李徵古說:“陛下應當整頓軍隊來抵抗敵人,流淚哭泣乾什麼!難道是喝酒過量了嗎,還是奶媽沒到呢?”南唐主臉色大變,而李征古言談舉止仍從容自如。適逢司天奏報:“天象有大變,人主應該避位祈求消災。”南唐主於是說:“禍亂災難正頻繁,我想放棄君位擺脫政務,讓心境處於淡泊寂靜之中,但可以將國家託付給誰呢?李徵古說:“宋公是治理國家的高手,陛下如果討厭政務,何不把國家交授給他!”陳覺說:“陛下深居在宮中,國家大事都委託給宋公,先處理後報告,我們時常入宮侍候,只談釋迦牟尼、老子罷了。”南唐主心中怨恨,立即命令中書舍人豫章人陳喬起草詔書實行。陳喬恐懼不安請求謁見,說:“陛下一旦簽署這項詔令,我便不再能見陛下了。”就極力陳述不可如此的道理。南唐主笑著說:“你也知道那樣不行嗎?”於是作罷,因此借晉王出任藩鎮之機,任命李徵古為他副手,陳覺從後周返回,也被撤銷朝廷近臣之職。
鐘謨素與李德明善,以德明之死怨齊丘;及奉使歸唐,言於唐主曰:“齊丘乘國之危,遽謀篡竊,陳覺、李徵古為之羽翼,理不可容。”陳覺之自周還,矯以帝命謂唐主曰:“聞江南連歲拒命,皆宰相嚴續之謀,當為我斬之。”唐主知覺素與續有隙,固未之信。鐘謨請覆之於周,唐主乃因謨復命,上言:“久拒王師,皆臣愚迷,非續之罪。”帝聞之,大驚曰:“審如此,則續乃忠臣,朕為天下主,豈教人殺忠臣乎!”謨還,以白唐主。
鐘謨平素與李德明要好,因為李德明的死而怨恨宋齊丘;及至奉命出使回歸南唐,對南唐主進言道:“宋齊丘乘國家危難,便馬上圖謀篡國奪位,陳覺、李征古當他的幫手,天理不容。”陳覺從後周回來,偽造後周世宗命令對南唐主說:“聽說江南多年抗拒詔令,都是宰相嚴續的主意,必當替我斬了他。”南唐主明知陳覺素來與嚴續有矛盾,本來就不相信他的話。鐘謨請求到後周核對,南唐主於是通過鐘謨回復命令,上言說:“長時間抗拒王師,都是我的愚昧糊塗,不是嚴續的罪過。”後周世宗聞悉,大為驚訝,說:“確實如此的話,那嚴續乃是忠臣,朕為天下之主,豈能教唆人殺害忠臣呢!”鐘謨回國,將情況稟報南唐主。
唐主欲誅齊丘等,復遣謨入稟於帝。帝以異國之臣,無所可否。己亥,唐主命知樞密院殷崇義草詔暴齊丘、覺、徵古罪惡,聽齊丘歸九華山舊隱,官爵悉如故;覺責授國子博士,宣州安置;徵古削奪官爵,賜自盡;黨與皆不問。遣使告於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