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是由陝西省人民政府代省長趙剛在陝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

2023年1月12日,陝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隆重開幕,代省長趙剛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共分四個部分:一、過去五年和2022年工作回顧;二、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三、2023年預期目標和重點工作;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3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趙剛 
  • 報告會議:陝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 報告時間:2023年1月12日 
報告會議,報告全文,

報告會議

2023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陝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
2023年1月12日,陝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西安隆重開幕。
2023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陝西省代省長趙剛作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1月12日,代省長趙剛在陝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全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和2022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陝西發展進程中牢記囑託、實幹奮進的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陝西高度重視,總書記三次親臨考察,給予我們方向指引、實踐指導,關心之切、厚愛之深、期望之重前所未有,全省幹部民眾倍受激勵和鼓舞,倍感振奮和溫暖,倍增信心和力量。
五年來,我們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譜寫陝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一體落實“五個紮實”“五項要求”,推動各項事業發生本質性變化、取得標誌性成果、實現歷史性跨越。我們深刻汲取秦嶺違建事件教訓,強力推進趙正永嚴重違紀違法案以案促改,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陝西政治生態得到根本性重塑。我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凝心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樹立大抓高質量項目的鮮明導向,推動秦創原建設成勢見效,千方百計做強縣域經濟,加快打造現代能源、先進制造、文化旅遊、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萬億級產業集群,通過做優增量不斷做大總量、提升質量,產業步入了聚合裂變的前沿賽道,經濟正邁向更高形態的良性循環。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心全意乾好為三秦百姓謀利益、謀幸福、謀共富的好事實事,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5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6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精彩圓滿舉辦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取得重大成果,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五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全省生產總值躍上新台階,預計將超過3.2萬億元,較2017年淨增1萬億元以上,人均GDP超過8萬元;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工業增加值達到3311億元和1.3萬億元,分別較五年前增加65%和57.9%;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19萬人;物價水平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
主要做了六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高。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兩年來,科創基金超百億元,成功孵化科技型企業1577家,帶動全省設立秦創原創促分中心60餘個,全省技術契約成交額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年均增長31.7%和40.8%、39.1%,綜合科技創新產出水平指數居全國第4位。持續開展項目集中開工和觀摩活動,五年全省新增產值超百億工業企業20戶,半導體產業規模達到1700億元、居全國第4位,光伏製造業產值近千億元,汽車產量從61萬輛增加到130萬輛。製造業重點產業鏈近兩年總產值平均增速達到13%,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13%、9.8%。加大力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開工建設,寶蘭、西成、西銀高鐵建成通車,“綠巨人”動車地級市全覆蓋,實現縣縣通高速,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279公里,高速公路里程6700公里。關中、陝北、陝南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獲批建設,生產總值超過兩百億元的縣從10個增加到19個,城鎮化率提高6個百分點。
(二)著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實施“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和“標準地+承諾制”試點改革,出讓“標準地”174宗1.72萬畝。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頂格落實減稅降費讓利政策,累計超過3233億元,實有企業總量實現翻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完成軌道交通集團組建、延長石油重組燃氣集團、陝西建工重組上市、交控集團組建、國電地電融合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省屬企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長18.53%、達到639.3億元、創歷史新高。成功申設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A股上市公司從47家增加到80家,科創板上市企業達13家、居西部第2位。自貿試驗區33項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綜合保稅區達到7個、居全國第6位。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建成投用。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納入國家示範工程,長安號主要指標穩居全國前列。
(三)著力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鄉村振興邁出新的步伐。始終將糧食安全抓在手上,建成高標準農田2011萬畝,種糧面積穩定在4500萬畝,糧食生產“十九連豐”,年均產量保持在1200萬噸以上,2022年達到1298萬噸。“3+X”特色產業體系建設成效顯著,蘋果、設施農業產值突破千億,羊乳製品占國產市場份額85%,茶園面積、產量、產值穩居全國前十。楊凌國家種業創新中心加快發展。啟動鄉村振興“十百千”示範工程,完善提升農村公路超過5萬公里,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從46%提升至78.1%,93.5%的自然村實現生活垃圾收運處理,5G網路覆蓋所有鄉鎮。
(四)著力加強文化建設,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11項考古成果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石峁、蘆山峁、楊官寨、太平遺址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作出原創性貢獻。話劇《柳青》、《主角》榮獲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毛烏素沙漠的女人》、《歌從黃河岸邊邊來》、《一條棉被》榮獲“群星獎”,獲獎總數位居全國前列,“文學陝軍”“長安畫派”“西部影視”“陝西戲劇”等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省圖書館新館、陝西考古博物館、秦陵銅車馬博物館建成開放,碑林博物館改擴建取得積極進展。全域旅遊示範省建設紮實推進,新增4家5A級景區和5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五)著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綠色本底不斷厚植。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與碳匯評估平台,63家發電企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秦嶺“五亂”治理成效明顯,438座小水電站整治全面完成,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169個礦業權全部退出,秦嶺國家公園納入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大熊貓國家公園陝西片區設立,秦嶺長效保護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制定實施《陝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黃河幹流105個排污口完成整治、國控斷面水質保持優良。漢丹江出境斷面水質保持Ⅱ類,確保了“一泓清水永續北上”。鐵腕治霾取得重大成果,重污染天數由14.7天減少至4.9天,PM2.5濃度從49微克/立方米降至39微克/立方米,突發環境事件連續9年下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83%以上,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5座城市創建為國家園林城市,寶雞榮獲聯合國人居獎。
(六)著力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以推動就業創業帶動民眾增收,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統籌發展各級各類教育,普惠性幼稚園占比超過92%,提前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評估驗收,8所高校、20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8所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雙高計畫”高等教育每10萬人口在校生人數居全國第3位。加快建設健康陝西,國家醫學中心建設積極推進,國家兒童(西北)區域醫療中心落地建設,建成養老機構及服務設施1.7萬個,人均預期壽命從74.68歲提高到78.1歲。全面兜牢保障底線,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覆蓋人數分別增長16%、34.6%、41.8%,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36%、60%,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覆蓋面達到95%,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全面建立。棚戶區改造32萬套,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惠及110萬戶,172萬農村人口住房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安全生產三年行動取得顯著成果,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2017年下降74.8%、58.23%,平安陝西建設邁上更高水平。
各位代表,2022年是本屆政府收官之年。面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以及疫情多輪衝擊,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各項工作難中求成,經濟運行實現逐季回穩、穩中有進,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增長4.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9.3%,實現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施策推動經濟質效提升。加快推進重點產業鏈最佳化升級,陝汽重卡擴能、隆基單晶電池等項目建成投產,比亞迪零部件擴產等項目落地,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272.7%,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和12%左右。煤化工和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陝煤榆化180萬噸乙二醇等項目建成投產,陝北至湖北、神府至河北南網、渭南三大新能源基地項目開工建設,新能源裝機量新增270萬千瓦。堅決完成能源保供任務,全年外送煤炭近5億噸、電量600億千瓦時。實施促消費增長三年行動,預計限上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網路銷售增長12.5%,鹹陽入選國家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發行專項債954億元,省級重點項目提前一個月完成年度計畫投資任務,西安外環南段等4條高速公路、西安楊凌城際特快建成通車,西延、西十、西康高鐵建設順利,引漢濟渭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堅持以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放大秦創原效能,全省75所高校院所實施改革試點,3.8萬項科技成果單列管理,3449項成果實施轉化,改革經驗受到國務院表揚。大力實施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科技型中小企業增長超過40%,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2家,總數達到162家。國家超算西安中心一期建成投用,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西安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獲批建設。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實施,全年新增退稅減稅降費1050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增長27.4%,實有市場主體數量增長8.7%,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134戶、居全國第8位。
(二)改革開放蓄積發展動能。實施新一輪最佳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畫,“證照分離”改革實現全覆蓋,數字政府加快建設,“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紮實開展,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5個工作日,395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省通辦。陝西西安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深入實施,銅川獲批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清零”,收益5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占比下降至30%。中歐班列長安號打通跨裏海、黑海貿易通道,全年開行4639列,增長20.8%。全國首個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落地,全國唯一農業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寶雞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成功舉辦絲博會、農高會、省政府國際高級經濟顧問會議,預計實際利用內、外資分別增長37.6%和17%,出口總額突破3000億元,增長17%以上。
(三)多措並舉提高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及時果斷處置聚集性疫情,因時因勢最佳化疫情防控措施,統籌做好生活物資保供和物流保通保暢,不斷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城鎮新增就業42.9萬人,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81.9%,農民工就業保持穩定,困難人員就業3.52萬人,向142萬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2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平穩增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精準幫扶監測對象6.84萬戶、20.93萬人,深入開展“樂業安居”專項行動,全省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4.2%,4個縣入選全國鄉村振興示範縣。統籌城鄉區域發展邁出新步伐,設立50億元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縣域主導產業和產業園區實現提級擴能。教育經費投入和義務教育學位供給持續加大,義務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超過96%,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啟動。綜合醫改持續深化,51家縣級醫院入選國家“千縣工程”,“一老一小”政策和配套措施全面落實,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覆蓋90%以上城市社區。成功精彩舉辦省十七運會,“後全運”效應持續釋放。
(四)積極全面推進生態建設。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和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持續實施秦嶺、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全省營造林703萬畝。秦嶺區域勘界立標工作順利完成,“空天地網”一體的綜合監管體系初步建成。黃河流域“清廢行動”紮實開展,94萬畝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一斷一策”推進渭河、漢丹江等重點河流綜合治理,持續狠抓陝南硫鐵礦水質污染專項整治,全省河流水質總體達優,地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降碳技改步伐加快,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新開工面積占比分別達88.1%、30.8%。
(五)守正創新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延安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設進展順利,西漢霸陵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偉大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歷史陳列》《青銅之冠——秦陵彩繪銅車馬》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鹹陽茯茶製作技藝、西鳳酒釀酒技藝分別入選聯合國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新增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2個,寶雞、渭南獲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優秀等次。統籌推進7條文旅產業鏈建設,寶雞太白山等4地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長安十二時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創新實踐項目入選年度文化和旅遊最佳創新成果。
(六)標本兼治守牢安全底線。紮實開展安全生產百日行動,突出抓好礦山、交通運輸、城鄉消防、民航、危化品、燃氣、自建房等專項整治,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4.86%、28.57%。成功應對17輪大範圍強降水過程,實現洪澇災害、森林防火兩個“零傷亡”。防範化解債務風險長效機制不斷完善,房地產領域風險實現存量消減、增量遏制。深入開展信訪矛盾源頭治理、多元化解,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信訪事項和社會治安民眾滿意率分別達到98.7%和98.52%,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民族、宗教、外事、人防、地震、氣象、測繪、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同時,我們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始終,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輿論監督,制定、修訂政府規章3部,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72件、政協提案788件。縱深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紮實開展作風建設專項行動,堅決整治“四風”問題,強化“勤快嚴實精細廉”作風,認真整改中央巡視和審計、統計、環保、土地督察檢查及省委巡視反饋問題,取得了良好成效。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成之惟艱。我們能夠戰勝風險挑戰,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苦幹實幹。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向中央駐陝單位、駐陝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和消防指戰員,表示衷心感謝!向關心支持陝西發展的港澳台同胞、廣大僑胞和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各位代表,回首五年來的奮鬥歷程,我們有五點工作體會感受至深。第一,作為陝西幹部,必須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我們在陝西工作,就是要堅決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做到政治站位更高、紀律要求更嚴、工作作風更實,結合實際拿出推動陝西發展的具體思路、有效措施、管用辦法,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幹,盡一切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為陝西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第二,作為西部省份,必須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我們要深刻認識發展不足的省情,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新發展理念作為指揮棒、紅綠燈貫穿發展全過程各領域,不斷解放思想,狠抓改革創新,堅決剔除不符合新發展理念的觀念和制度障礙,正確處理質與量、能源產業與非能產業、產業發展和環境約束的關係,最大限度釋放改革創新紅利,持續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加快完善具有陝西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第三,作為人民政府,必須在厚植為民情懷上始終不渝。我們要時刻把三秦百姓的安危冷暖、急難愁盼掛在心頭,把擴大就業、提高收入作為重中之重,以優質普惠為目標辦好教育、醫療、養老等各項社會事業,深入基層傾聽民眾聲音,向民眾學習智慧,想盡辦法破解民眾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真正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第四,作為文化大省,必須在堅定文化自信自強上扛起責任。我們要堅決守護好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等中華文明和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充分發揮陝西歷史底蘊深厚的優勢,助力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更多成果,積極探索以文化人、以史資政的新路徑,著力打造一批獨具匠心、品質精良的優秀文藝作品,深入推進“一帶一路”文化遺產交流合作,結合現實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和中國革命故事。第五,作為紅色傳人,必須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上作出表率。我們要牢牢掌握歷史主動,自覺踐行“三個務必”,敢於挺膺負責、不怕擔責,敢於攻堅克難、不甩包袱,敢於真抓實幹、不圖虛功,以優良傳統和過硬作風激發全社會幹事創業活力,形成攻難關、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的強大合力,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
這些認識,是在實踐中形成並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在未來工作中,我們要一以貫之、長期堅持,在新的趕考路上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
回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恢復向好基礎尚不穩固,產業轉型升級遲緩等深層次矛盾有待破解,科技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的步子還需邁得更大,改革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區域城鄉發展協調性還不強,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發展不足,農村依然是現代化建設短板,民生領域面臨不少難題,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化解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弘揚優良作風長效措施有待進一步完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一些地方、部門仍較為突出,全面從嚴治黨還需持續用力,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將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按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譜寫陝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主要目標是:
全域綜合實力跨上新台階。深度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參與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明顯增強。投資對最佳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充分發揮,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成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顯著提升。區域城鄉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左右。能源綜合保障能力達到6.8億噸標準煤,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1200萬噸以上。經濟年均增長6%左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萬元。
經濟發展質量實現新躍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製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一批陝西特色的標誌性產業鏈全國領先,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加快構建,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上。縣域經濟持續壯大,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力爭絕大多數縣形成1—2個百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
改革開放創新邁出新步伐。“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不斷推進,各類生產要素在陝西自由流動、高效聚集,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形成,上市企業數量實現翻番,營商環境便利度穩步提升。陸海貿易大通道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一帶一路”五大中心能級全面提升,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8%,企業創新能力和主體地位明顯提升,全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人民民眾生活展現新氣象。就業更加充分更有質量,城鎮新增就業年均40萬人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同步,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持續縮小。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構建,醫療衛生健康體系不斷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基本建立,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美麗陝西建設取得新突破。秦嶺、黃河流域等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推進,重點區域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不斷增強。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穩步推進,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社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高。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職責明晰、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快建設,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政務服務基本實現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持續增強,公共安全體系更加完善,重大風險防範化解機制日益健全,本質安全水平不斷提升,應急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持續深化,基層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三、2023年預期目標和重點工作
今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起步之年。我們要按照省委十四屆三次全會要求,聚焦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做強能源工業,堅持不懈深化科技創新,全力穩住經濟大盤、守好安全底線,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全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6.5%和7.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4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一)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穩住經濟發展大盤
力推有效投資擴大。堅持大抓高質量項目導向,開展高質量項目建設成效評價,緊盯國家鼓勵和關注的重點領域,加強項目謀劃儲備,狠抓建設項目進度效率,建立和完善項目謀劃、儲備、開工、投產“四張清單”滾動更新機制,加大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提高使用效能,全年安排省級重點項目640個,年度計畫投資4804億元,力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新開工西安奕斯偉產業基地擴產等5個百億級項目,建成隆基綠能涇河新城光伏產業園等3個百億級項目,工業投資增長10%左右。推進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和西延、西十、西渝高鐵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年內開工延榆鄂高鐵,加快引漢濟渭、東莊水利樞紐、榆林黃河引水等水利工程建設,確保國家超算西安中心二期項目交付使用。運用投行思維、鏈式思維、閉環思維抓招商引資,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和涉秦嶺區域省份合作,圍繞重點產業鏈精準開展境外招商,按照先進適用標準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引進上下游配套項目,推動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全年引進內資、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2%和10%左右。
力促居民消費回升。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落實好促進消費增長三年行動和若干政策措施,擴大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慧型家電消費,積極培育運動、康養、托育、家政等消費新熱點,鼓勵發展定製、體驗、智慧型、時尚等消費新模式,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左右,淨增限上企業1000家以上。改造提升10條省級試點步行街,繼續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指導西安、榆林申報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加快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推動商貿中心建設改造,完善貫通縣鄉村的電子商務體系。
力助市場主體紓困。狠抓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落地見效,幫助大企業穩定生產,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對困難行業領域定向幫扶,繼續打好留抵退稅、緩繳社保費、穩崗留崗、金融信貸等政策組合拳。堅持政策靠前發力,加強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運行情況監測,強化區域間、上下游協調聯動,及時解決原材料供應、用工、金融需求、產品運輸等問題,推動企業穩產達產。落實國家貨幣信貸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加強財政、金融、產業等政策協同,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和乘數效應,讓更多金融資源為穩增長提供良好要素保障。持續清理規範涉企收費,整治拖欠企業賬款行為,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鞏固實體經濟發展基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提升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驅動力。以鏈長制為抓手,以鏈群結合為路徑,聚焦重點產業鏈開展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鏈主”企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前瞻布局生命健康、氫能與儲能等未來產業,加快西安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光伏裝備,寶雞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步伐,支持西安、漢中加快構建西漢蓉航空產業帶,支持榆林建設氫能產業示範區。推進比亞迪擴產、先進光子器件創新平台等項目建設,爭取液晶面板玻璃等項目建成投產。加快有色、鋼鐵、食品、紡織、醫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擴大裝配式建築市場,強化智慧型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
強化能源工業支撐力。著力優煤、穩油、擴氣、增電,鞏固能源產業優勢地位。扛牢保能源安全責任,抓好煤炭穩產保供和優質產能建設,爭取海則灘等4處煤礦開工建設,確保煤炭產量達到7.5億噸。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加快宜黃、神府區塊天然氣勘探開發,支持鎮巴頁岩氣開發,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分別達到2580萬噸、310億方。全省規劃發電量2900億千瓦時、增長7.4%,新增新能源裝機1000萬千瓦、總規模達到4000萬千瓦,新開工煤電項目1000萬千瓦以上。實施新一輪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推進陝煤煤炭分質利用二階段、國能CTC後續工程、榆林煤制清潔燃料等重大項目,大力促進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加大數字經濟牽引力。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兩手抓。突出網路、信息服務、科技創新、信息化套用等重點,加強關鍵數位技術研究攻關,推動物聯網、大數據等數位技術融合套用,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推進大數據、軟體信息服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超過8%。推進政務雲、行業雲發展,做好企業數位化轉型服務,鼓勵企業“上雲用數”。加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工業網際網路標識體系,打造50個“5G﹢工業網際網路”典型套用場景。
增強民營經濟競爭力。堅定不移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深入實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積極推動民營企業擴增量、提質量,充分發揮“千企示範、萬企轉型”和“網際網路﹢”創新工程引領作用,持續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動工業設計賦能民營企業發展。全面落實“個轉企”“小升規”優惠政策,建立隱形冠軍企業培育庫。引導中小企業在主導產業上深耕細作,著力培育5個以上國家和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00戶以上。鼓勵大企業打造融通創新服務平台,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用好中小微企業擔保降費獎補政策,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改革,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深入實施企業上市掛牌三年行動計畫,完善上市後備企業培育服務體系,年內新增上市企業12家。
(三)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撐,提升創新整體效能
加快教育強省建設。紮實落實“雙減”要求,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促進教育公平。強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發展,最佳化職業教育定位,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健全組織領導體系、技術攻關體系、政策支撐體系,力爭再培育一批高校、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範圍。發揮高校創業孵化基地作用,構建環大學創新經濟圈,提高成果就地轉化水平。
加快科技強省建設。發揮好秦創原輻射作用,完善創促中心、網路平台、平台公司服務功能,健全路演項目跟蹤服務體系,全省孵化科創企業不少於1000家。實施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十條措施,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持續激發廣大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活力。著力打通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加快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提檔升級,推進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融互促。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最佳化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布局,建設陝西實驗室體系,爭創國家實驗室。推動西安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支持轉化醫學、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揮作用,持續加強“四主體一聯合”等新型研發平台建設。完善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鏈條,大力培育一批領航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萬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00家,完成技術契約成交額3500億元以上。
加快人才強省建設。大力推動人才治理體系、政策體系、服務體系創新,著力實施“三秦英才”引進計畫、科技創新人才攀登計畫,圍繞產業鏈引進創新團隊和企業家經營團隊,支持西安建設國家“3﹢N”人才聚集平台,努力培養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繼續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項目組織方式,在人才培養認定、分類評價、股權激勵等方面大膽創新。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務保障,想方設法解決人才住房、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需求,營造自由探索、寬鬆包容、安心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
(四)扭住改革開放關鍵環節,補齊短板破解制約
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深化相關領域集成改革創新,加強與RCEP、CPTPP、“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規則對接,加快“一帶一路”國家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建設。建立聯繫跨國公司直通車制度,鼓勵現有外資企業增資擴產,招引更多先進制造業、研發中心、區域總部企業落戶。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加快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保稅維修等新業態。提升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輻射帶動能級,加快寶雞、榆林、安康等次級節點項目建設,構建協同高效物流服務體系。加快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強化陸港、空港協同發展,建好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和臨空經濟示範區。把絲博會、農高會、歐亞經濟論壇等高端平台辦出特色和水平,發揮好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作用,常態化開展農業國際合作。聚焦經濟發展,加強經開區、高新區、綜合保稅區等各類開放平台職能協同,提升投資貿易規模和效益。全年進出口總值增長6%以上。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協同發力,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加快“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全面實施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推進企業開辦標準化規範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拓展“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幫辦代辦”深度廣度,完善“陝企通”服務功能,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和“標準地+承諾制”改革走深走實。完善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實施公共信用信息目錄製管理,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持續化常態化,加快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省屬企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加大市場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提高企業戰略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打造一流國企勁旅。
(五)統籌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持續實施動態監測幫扶,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開展常態化督幫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鞏固深化26個重點幫扶縣、234個大中型易地搬遷安置區幫扶成效,開展重點鎮村幫扶行動,實施一批補短板項目,增強脫貧地區內生髮展動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進一步提高銜接資金用於產業的占比,增強聯農帶農能力。加強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精準對接技能培訓和就業需求,提升創業就業水平。加大蘇陝協作力度,持續深化中央定點幫扶和省內區域對口幫扶,紮實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和社會組織合力團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打造一批消費幫扶示範區。
夯實農業發展基礎。認真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新建高標準農田230萬畝,確保種糧面積4500萬畝,防止耕地“非農化”和基本農田“非糧化”。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開展種業振興行動和農業集成技術攻關,推進糧食規模化經營。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工程,聚焦9條現代農業產業鏈,開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產銷對接行動,支持延安建設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文化體驗等新業態,創建3個國家級、30個省級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區,培育一批三產融合龍頭企業。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推動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推進100個鄉村振興示範鎮建設,接續實施農村集體經濟“消薄培強”行動,“薄弱村”占比降至25%以下。
建設宜居和美鄉村。深入開展鄉村建設行動,科學制定鎮村規劃,加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保護,創建200個美麗宜居示範村。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繼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技術模式,強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整縣試點,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農村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完善“三治融合”治理體系,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加快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六)加強優勢互補政策聯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推動區域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嚴格落實“三區三線”,最佳化農業、生態、城鎮等各類空間布局,加強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建立健全國土空間監管體系,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關中地區科技賦能創新升級,引導西安非核心功能疏解轉移,構建規劃協同、產業合作、設施共建、服務共享、政策聯動的融合發展機制。推動陝北地區能源革命轉型升級,拓展煤油氣鹽多元綜合循環利用途徑,加快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和延安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建設,支持榆林、延安高質量協同發展。推動陝南地區生態優先綠色升級,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大力發展富硒產品、生物醫藥、毛絨製品等消費品製造業和文旅康養產業,支持商洛加快建設生態康養之都。
促進大中小城市協同發展。加快西安都市圈建設步伐,從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創新協同、資源要素、公共服務等方面深度推進西鹹一體化,進一步提升西安同渭南、銅川、商洛、楊凌協同發展水平。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增強中小城市活力,支持寶雞副中心城市建設,支持漢中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善城市生態修復功能,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加強“口袋公園”和停車場建設,推動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加快排水防澇、燃氣管道等設施改造,著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把做強縣域經濟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抓手,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商貿物流、公共服務體系短板,以打造特色化、專業化產業園區為突破,帶動特色經濟、聯農帶農經濟、集體經濟發展再上台階。統籌用活用好縣域專項資金,壯大縣域特色產業,積極引進龍頭骨幹企業,培育標桿產業和區域品牌,做精做細做實拳頭產品。加快補齊縣城衛生防控救治、污水垃圾處理、排水管網建設等短板,創建10—15個縣城建設示範縣。進一步完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力爭新培育3—5個經濟總量過200億元的縣(市),爭取全國百強縣、西部百強縣數量有增、位次前移。
(七)聚焦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堅決當好生態衛士
提升秦嶺黃河生態保護水平。嚴格落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總體規劃,完善綜合監管體系,深入實施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和大熊貓國家公園陝西片區建設。落實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實施方案,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等工程,深入開展“清廢行動”,打好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持續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質效。編制和完善森林及生態脆弱區保護規劃,健全林地資源管理和生態補償機制,大力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提升巴山、橋山等重點林區森林質量,加強渭北山地生態修復。推動珍稀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和野化放歸基地建設,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和水平。
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以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為主線,強化“一市一策”、聯防聯控和標本兼治,有序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和散煤替代,著力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加強南水北調水源地保護,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大力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黑臭水體、入河排污口專項治理,“一斷一策”推進111個國控斷面全面達標。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強化危險廢物、尾礦庫、危化品、飲用水源等環境安全監管。紮實完成各級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有計畫分步驟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完善“兩高一低”項目審查機制,促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綠色轉型,高標準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管理工作。積極推動以抽水蓄能為代表的各式儲能項目,以及生活垃圾、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開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術攻關,推進百萬畝綠色碳庫示範基地建設,紮實開展西鹹新區國家級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支持安康等地建設低碳試點城市。
(八)堅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紮實推進文化建設
大力繁榮文化事業。系統開展秦嶺文化、黃河文化研究闡釋和品牌打造,加快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陝西段)建設,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文學、戲劇、影視、美術、音樂等領域推出更多優秀作品,精心辦好第十屆陝西省藝術節。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省文化館新館等項目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服務效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積極推進萬億級文化旅遊產業集群建設,開展重點文旅產業鏈三年行動,實施“文化陝西”品牌培育計畫,加快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發揮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的帶動作用,推進西北出版物流基地、陝西文化藝術博物院建設。加強全域旅遊示範區、文旅融合示範區建設,深入挖掘歷史文化、革命文化、都市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風情特質,著力構建關中、陝北、陝南三大文旅板塊,辦好西安國際文創產品創意大賽等活動,加快推動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恢復增長。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落實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推進陝西長城、漢唐帝陵等文物保護條例立法,加快文物資源保護管理平台建設,建成延安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推進太平遺址考古發掘、漢長安城大遺址保護、石峁遺址申遺等工作,加強古籍典藏保護修復和利用,健全陝西特色非遺名錄體系。實施文物惠民工程,做好各類文物巡展活動。深化國際合作,加快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建設,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九)持續改善民生增進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用好動態精準就業服務系統和“秦雲就業”平台,深入實施就業服務提升工程。緊盯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增強就業幫扶和職業技能培訓成效,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加快零工市場建設,深入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整治。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落實促進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若干措施和接續措施,持續提高民眾經營性、工資性收入。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開展個人養老金試點,強化社保基金監管。健全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推進異地就醫結算,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健全社會救助體系,適時提高低保標準,提高殘疾人康復托養和綜合服務水平,做好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
推進健康陝西建設。圍繞“保健康、防重症”最佳化新冠病毒感染防治舉措,認真落實“乙類乙管”實施方案,擴容提升、最佳化配置醫療資源,提高分級接診救治能力和重點人群健康服務水平,全力守護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加強重點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加快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進省市優撫醫院改革,積極推動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建設,促進民營醫院健康發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做大做強“秦藥”品牌。全面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建好鄉鎮(街道)區域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細化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政策,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十)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築牢安全發展屏障
維護經濟金融安全。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經濟、金融、重大基礎設施、網路、數據、生物、資源等領域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嚴格落實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要求,紮實開展房地產領域風險排查化解,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強化縣區財力保障和財政運行監控,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妥善化解存量,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壓實各方責任,加強監測、及時預警、穩妥處置,堅決防範區域性、涉眾型金融風險。
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治理預防機制,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制度和“三管三必須”要求,深化煤礦、非煤礦山、危化品、交通、消防、建築等領域專項整治,全面排查城鎮燃氣、商貿市場安全隱患,鞏固自建房治理成果,加大農村道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危橋改造工作力度,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推進食品安全攻堅行動和藥品安全放心工程。紮實做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切實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提高應急管理水平。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開展大督查、大接訪、大調研活動,發揮矛盾糾紛化解實戰平台和鄉鎮(街道)信訪聯席會議機製作用,推進信訪矛盾源頭治理和重複信訪化解。完善格線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健全基層社會工作服務站網路,推動“無訟社區”建設,持續開展“五社聯動”基層社會治理試點。加強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加強民族宗教工作。認真做好第五次經濟普查。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重點地區、重點部位、重點場所安全防範機制,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鬥爭,嚴厲打擊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違法犯罪,整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堅決遏制電信網路詐欺高發態勢,切實保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圍繞開展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幹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深入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切實做到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六大工程”,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行政立法,加強行政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做到重大行政決策科學民主合法。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大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健全行政裁量基準,全面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和能力建設,健全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考核通報機制,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深化公共法律服務改革,建設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及監察、審計、司法、社會、輿論監督,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推動各級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提升治理能力,建設效能政府。強化把握巨觀、洞察微觀、搶抓機遇意識,提高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民眾、防範化解風險本領,推動各項工作爭先進位創優。注重統籌協調、部門聯動,增強工作合力,消除合成謬誤。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最佳化全省政務雲網基礎設施,強化政務數據資源管理體系、網路安全防護體系建設,促進政府治理流程最佳化、模式創新、效率提升。
推進自我革命,建設廉潔政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鞏固深化作風建設專項行動成果,錘鍊“勤快嚴實精細廉”作風,涵養求真務實、團結奮鬥的時代新風。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加大為基層減負力度,認真解決基層實際困難。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一步健全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監管機制,切實從源頭紮緊籠子。厲行勤儉節約、過緊日子,嚴格壓控一般性支出,真正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用來為民眾辦實事。
各位代表!解放軍駐陝部隊、武警官兵為陝西改革發展穩定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全面強化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工作,真心實意為廣大官兵、退役軍人做好服務,不斷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擔當。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堅強領導下,牢記囑託、感恩奮進,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陝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