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特點
良好的自然稟賦
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森林覆蓋率94%。地類以林地為主,面積約1.24萬平方公里,占國家公園總面積的98%。記錄有野生脊椎動物791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6種;高等植物3196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2種。地質遺蹟33處,其中世界級遺蹟2處、國家級5處、省級及以下26處。
原有自然保護地
秦嶺國家公園共涉及62處自然保護地,總面積5770平方公里,其中納入秦嶺國家公園範圍的面積為5509平方公里,占國家公園總面積的44%,包括太白山、牛背梁、佛坪等23個自然保護區,翠華山、少華山2個地質公園,青峰峽、黑河等31個森林公園,嘉陵江、漢中蔥灘、臨渭沋河3個濕地公園,玉山、張良廟-紫柏山、翠華山-南五台3個風景名勝區。
森林生態系統
地處青藏高原與華北平原、黃土高原與川漢盆地的生態地理連通帶,與淮河構成中國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線。孕育南北麓、東西部明顯不同的森林生態系統,是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同緯度地區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森林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
水源涵養區
秦嶺向長江、黃河兩大母親河注水:北坡多峪口,是黃河最大支流——
渭河重要水源補給區。南坡為
漢江、嘉陵江提供豐沛水源,是長江重要支流水源地,也是“南水北調”中線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數據顯示,秦嶺國家公園年涵水超過15億立方米。
範圍分區
核心保護區
將秦嶺山系主梁、南北麓植被垂直帶譜典型分布區、大熊貓等旗艦物種集中分布區、極重要的江河源頭和水源涵養區劃入核心保護區。面積7551平方公里,占總面積60%。
一般控制區
將珍稀瀕危物種遷移擴散和緩衝空間、水源供給區、人文景觀資源較為集中的區域和原住居民生產生活等區域劃為一般控制區。面積5037平方公里,占國家公園總面積的40%。是實施生態保護修復、拓展棲息地和建設連通廊道的重點區域,開展自然教育、生態體驗服務的主要場所,也是國家公園內居民有限開展生產生活的區域。
建設進展
2017年2月,完成秦嶺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和旬陽壩森林體驗區修建性詳規編制,將加快修訂完善,補充相關材料,爭取規劃儘早獲批。
2017年10月,陝西省政府出台《陝西省“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將加快籌建秦嶺國家公園。
2021年10月19日,國家公園管理局復函同意《秦嶺國家公園創建方案》。隨後,陝西成立涉6市人民政府和22個省級相關部門的工作領導小組。
2022年6月,國家林草局反饋“創建區基本符合國家公園設立條件”;當月,省府審議通過方案並向國家有關部門報送相關材料。
2023年10月,具體方案中明確管理方向:“國家公園應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按照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紅線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對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進行差別化管控。”
地理位置
秦嶺國家公園總面積1.26萬平方公里,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片區0.43萬平方公里基礎上設立劃入。沿陝西秦嶺山系主梁,東至渭南老爺嶺、西至陝甘省界馬家溝、南至勉縣大溝頂、北至華州李家堡,涉及陝西省西安、寶雞、渭南、漢中、安康、商洛6市20個縣(區)102個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