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陵水黎族自治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陵水黎族自治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陵水黎族自治縣政府工作報告》是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縣長於陵水黎族自治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陵水黎族自治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時間:2015年
報告全文,名詞解釋,

報告全文

政府工作報告
——在陵水黎族自治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縣長
各位代表:
2023年,本人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寶貴意見。
一、提高發展質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該省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按照省第六次黨代會和縣十三次黨代會的部署,緊緊圍繞“科學發展,改善民生,保護生態”三大歷史任務,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全力以赴促投資、上項目、調結構、抓改革、惠民生,較好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十二五”規劃執行情況良好,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標均超過時序進度,實現“十二五”規劃執行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據核算,2013年全縣生產總值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4億元,增長15.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9億元,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96元,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7335元,增長14%;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1.99億元,增長15.6%。
一年來,該省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政府投資項目穩步推進。縣政府投資項目52個,其中,重點項目10個、民生項目20個,其它項目22個,年度計畫投資26.3億元。開工建設34個,竣工9個,完成投資5.2億元,占年度投資計畫的19%。完成2012年續建項目50個,竣工率65%,完成投資14.6億元,占總投資額的72%。
企業投資項目建設力度加大。該縣列入2013年省重點建設項目有5個,均為企業投資項目,分別是清水灣旅遊度假區、香水灣旅遊度假區、土福灣旅遊度假區和清水灣國際信息產業園、國浩感測器項目。5個項目年度計畫投資61.9億元,實際完成投資105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69.6%。
項目建設管理進一步加強。繼續堅持“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發展戰略,採取積極主動的工作措施推動項目建設:一是提前謀劃,加快決策,促使項目早籌備、早動工;二是建立項目建設獎懲機制,對推動項目建設的先進工作單位進行了表彰,對推進不力的單位進行問責;三是嚴格落實“六個一”工作機制,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倒排工期,確保項目有序推進;四是實施重點項目現場辦公制度,現場研究解決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五是完善最佳化項目審批環節,實施重點項目並聯審批和綠色通道制度,加快推進項2023年期工作;六是強化督查督辦力度,實行月通報、季小結、半年總結、年底考核的項目推進監督機制。
(二)堅持把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途徑,大力拓展發展空間。
“一園二區一基地”建設持續推進。清水灣國際信息產業園已累計完成投資14億元,啟動區開工建築面積21.,園區已註冊企業8家,有入園意向的企業30多家,惠普、飛利浦等世界知名企業已進駐園區;低碳新型工業聚集區起步區規劃面積6482.6畝,已完成征地面積5169.5畝,凱迪新能源、國浩感測器、天涯線上等一批項目已著手入園建設;高峰溫泉旅遊開發區已完成規劃編制,配套項目景觀大道已完成投資2136.7萬元,占總投資額的30%,完成工程總進度的45%;陵水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成6個實驗溫室,已與浙江大學合作創建院士專家工作站,並順利開展課題研究。
特色農業發展品牌效益逐步凸顯。該省以政策和資金支持,帶動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投入660萬元用於設施農業常年蔬菜種植。全縣設施農業面積保持在3.3萬畝以上,冬季瓜菜種植17萬畝,產量36.5萬噸,同比增長7.4%,其中,聖女果種植面積4.2萬畝,產量和產值分別增長53%和39%,創收4.2億元,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把握市場需求,打造一批市場熱銷的品牌產品,2023年,該縣農產品註冊商標50個,其中2個是省著名商標。農業發展迅速,新增1家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3家省級企業,4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新增2家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和無公害水產品產地及產品認證基地,建造300噸位以上鋼質漁船7艘,不斷提升遠海捕撈作業能力。
旅遊業發展態勢良好。該縣編制了《陵水黎族自治縣旅遊總體規劃(2013-2020年)》,明確了旅遊業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在合理規劃下,開展了行銷推廣、精品景區創建等系列活動。2013年1月,分界洲景區成功升級,成為該國第一個海島型級景區,在此基礎上,繼續扶持南灣猴島升創建工作,啟動浪漫天緣二期項目及的濱海景觀道路建設;完成旅遊諮詢服務中心建設;旅遊酒店項目完成投資25億元,增長67.8%,新增2家高端酒店,全縣累計開業的高端酒店有5家。2013年陵水城市行銷巡展成效顯著,旅遊客源市場得到進一步拓展,旅遊地產得到整體推介,在行銷活動中成功簽約5個項目,總投資225.1億元,房地產銷售5575套,銷售額達123.3億元。全縣接待國內外遊客437萬人次,增長11%;接待旅遊過夜人數114萬人次,增長11.3%;旅遊總收入7.7億元,增長12%。
(三)堅持把科學規劃作為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城鎮規劃體系和社會事業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
產業規劃、村鎮規劃等專業規劃編制。一是完成《陵水黎族自治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的修編工作。二是推進《陵水黎族自治縣城市總體規劃》、《陵水濱海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修編和《低碳新型工業聚集區總體規劃》的編制。三是全面開展村鎮、村莊規劃編制工作,英州鎮等9個鄉鎮的總體規劃與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已全部通過審批;完成100個行政村和635個自然村的規劃編制工作。四是積極推進重點開發區域的規劃編制,《高峰溫泉度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6個規劃已批准實施;《南灣猴島生態旅遊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9個規劃通過專家評審。五是加強海域岸線、森林和水資源等重點領域規劃工作,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實現各類規劃的有機銜接。
同時,該縣還編制《全縣區域衛生規劃》、《“十二五”人口和計畫生育事業發展規劃》等社會事業發展和建設的指導性檔案,全縣社會事業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
(四)堅持把辦好民生實事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目的,讓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
全力抓好省下達為民辦實事事項。2013年,省下達該縣的為民辦實事事項有10項,該省已圓滿完成目標任務。推進扶貧開發,投入1278萬元,建成6個基礎設施項目和9個產業扶貧項目,發放小額貸款貼息100萬元,實施“雨露計畫”,培訓農民1895人次,貧困人口脫貧4785人,占計畫的111.3%,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1768套,占省下達任務的171%,建成1278套,完成農村舊危房改造500戶、水庫移民84戶,均完成省下達任務。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新農保月人均補助標準由85元提高到100元,新農合和城居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280元,城市低保月人均標準由300元提高到350元,農村低保月人均標準由220元提高到25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月人均標準均由300元分別提高到500元和400元。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成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081人,占計畫的243.2%;完成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9791人,占計畫的144%。保持居民副食品價格穩定和實施城鎮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工程,完成新增常年蔬菜基地750畝,新建平價商店1家,改造城鎮菜市場1家,在縣城3個市場建立平價豬肉專區,為城鄉居民發放2.66億元物價補貼資金。加大農村學前教育投入和擴大免學費中職教育範圍,建成祖關中心幼稚園和軍田中心幼稚園,新增幼稚園學位450個;免除中職在校學生學費238.8萬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6所中國小飲水安全項目,解決3928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增加農民小額貸款貼息和擴大農業保險補助範圍,為農民提供小額貸款1.57億元,政府貼息180萬元;完成11個試點險種的參保任務。實施縣道砂土路改造,投入2929.58萬元,完成通車道路12.52公里的任務。實施免費地中海貧血篩查診斷服務,完成4824對夫婦的篩查,占計畫任務的120.6%。
同時,抓好縣政府為民辦實事事項。加強城鄉建設,安排4.66億元用於縣城和鄉鎮鎮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綜合農貿市場建設,已完成工程總量的96%;合理規劃停車場和停車點,制定《發展城市公車實施方案》、《城市公車系統項目建設方案》,逐步解決縣城停車場用地不足問題,方便民眾出行;著力推進新村、英州特色小城鎮建設,新村鎮旅遊廣場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全面展開鎮墟基礎設施項目2023年期工作;英州鎮完成鎮區路網改造工程的主幹道改造以及濱水景觀工程。積極開展“美麗陵水·清潔鄉村”活動,農村環境衛生有了明顯改觀。綠化寶島工程取得新成效,造林綠化1.95萬畝,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10.7%。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費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平穩增長,生活質量顯著改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1.99億元,增長15.6%。落實農機補貼、種糧補貼、政策性農業保險、物價補貼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補貼資金達4.44億元。各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19億元。落實社會保障政策,一是努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全縣從業人員參加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和失業保險人數分別增長5.02%、4.26%、8.75%、6.21%和8.29%;全縣新農保參保率和城居保參保率分別為96%和97%,新農合參合率達100%,三項參合率全部完成省下達的任務目標。積極開展重大疾病救助,共救助1283人,救助資金1113.04萬元。二是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新進展,出台《被征地農民利益保障暫行辦法》,對被征地農民的養老、醫療、生活、就業、助學、住房等制定了措施保障,英州鎮和黎安鎮有934名被征地農民領取了養老金。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學前教育發展,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和學前一年毛入園率分別是77.7%和81.8%。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項目,項目覆蓋7個鄉鎮的17所中國小校,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全年投入4004.5萬元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確保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全年增加高中學位200個。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完成了70個村級文化室和70個村級籃球場建設,為民眾安裝32489套廣播電視“戶戶通”接收設備; 廣場文化活動順利通過國家文化部的項目評估,成為全省一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先後成功舉辦2013年元宵喜樂匯活動、全縣第一屆黎族織錦大賽,承辦“陵水杯”2013年全國男子自由式摔跤賽、全國大學生演講比賽等大型活動,獲得了社會的廣泛支持。加強非遺保護工作,編制黎族紡染織繡技藝等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十二五”規劃。全面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積極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縣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使用率84%,積極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11項指標全面達標,走在全省前列。全面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對村衛生室的設定等8項內容進行統一管理。在縣人民醫院取消了所有藥品加成政策,實行所有藥品零差率銷售。高度重視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15.24‰,符合法定生育率95.05%,出生人口性別比115.28,較好完成省下達的指標任務。
(五)堅持把強化社會管理作為政府重要職責,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強化社會服務管理。一是創新社會管理新模式。推行城鄉環境衛生外包服務模式,把縣城區16條總面積75.的道路保潔外包給服務公司,極大緩解因城市建設帶給城市管理部門環境衛生工作壓力,解決保潔人員和環衛設備不足等問題,環境衛生得到很大改善。探索“公建民營”辦園模式,該縣公辦幼稚園“公建民營”實施的前期工作已基本落實。推行海防林“門前三包”管理責任制,創新了由政府主導、企業建設的海防林種植管理模式。二是繼續抓好社會服務管理。建立了社會管理綜合信息指揮平台,整合各職能部門的資源,形成社會管理“大聯動”、服務民眾“大合唱”的工作格局。格線化建設以來,有近90%的社會矛盾是格線內各種力量排查收集,84%的矛盾糾紛能夠做到在格線內就地化解。以推行流動人口居住證服務管理制度為契機,深化探索實有人口管理新模式,共受理制發居住證2900張。實施勞務派遣用工制度,全縣共有27家機關事業單位的873名編外人員及公益性崗位人員均通過勞務派遣的方式進行管理。
重視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工作。大力推進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縣建設,餐飲服務單位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食品藥品經營秩序進一步規範;紮實推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被評為全國“六五”普法中期先進縣。安全生產工作平穩發展,該縣榮獲2013年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先進單位,被國家安監總局確定為海南省一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統計試點縣;認真開展重點地區和突出問題排查活動,通過開展“打黑除惡”、“兩搶一盜”等專項行動,搗毀了一批黑惡勢力和“兩搶一盜”犯罪團伙,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依法有序開展第七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選好配強新的領導班子,為農村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婦女兒童、國防動員、雙擁優屬、檔案工作取得新進展,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氣象、人事、編制、統計等工作得到加強。
各位代表,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該縣也十分重視政府自身建設。 一年來,本縣積極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縣人大代表建議105件、政協提案83件,辦復率100%;出台規範性檔案11件;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在縣政府網站開設政府信息公開專欄,全年在網站上公開政府信息2675件,其中,公開縣政府檔案110件,政府網站成為政務公開的重要視窗,縣政府網站在全省市縣網站評比中排名第一;實行專家評審政府投資項目工程招標檔案制度,提高了招標檔案的規範性、科學性和公平性,有34個工程項目的招標檔案進行了專家評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務效能,縣政務服務中心共受理辦件13336件,辦結率為99.65%;深入開展集中整治“庸懶散貪奢”專項活動,解決民眾反映突出問題,糾正“走讀”幹部7名,問責處理17人,查辦案件4宗,黨紀政紀處分6人;強化審計監督,全年完成297個政府投資項目決算審計,553個政府投資項目預算審計,共核減工程造價4.66億元。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該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和幫助的結果。在此,本人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勞動的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司法幹警,向一切關心和支持陵水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一年來的工作成效令人鼓舞,但該縣也清醒地看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縣域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轉型任務繁重,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征地拆遷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一些涉及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工作作風和辦事效率仍需轉變提高;反腐倡廉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管理機制不夠健全,手段和措施簡單,部分幹部項目運作、政策運用和執行落實的能力不強,造成項目推進緩慢;城市管理體制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步調,對涉及市民生活的基礎設施管理力度仍需加強,等等。對此,該縣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困難和問題,繼續下大決心、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改進和解決,努力把政府的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二、迎難而上,開拓奮進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014年,是陵水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本縣要圍繞“科學發展、改善民生、保護生態”三大歷史任務目標,堅持高起點謀劃、高規格建設,著力打造“珍珠海岸·美麗陵水”,逐步把美好的藍圖變為現實,讓人民民眾的期盼成為現實。
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6%;城鎮萬人新增就業人數完成省下達的目標,物價漲幅、節能減排指標、人口出生率控制在省下達的指標以內。
2013年,該縣被列為全國資源型城市,國家下達了可持續性發展主要指標,本縣將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將以下工作作為2023年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一、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儘快形成若干支柱型接續替代產業。二、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三、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鎮化質量。
圍繞以上重點工作,本縣將切實採取措施,完成2023年的預期目標任務:
(一)推進科學管理年,力促各項工作高效完成。
該縣將2023年定為“科學管理年”,通過建立、完善和創新各項工作管理制度,確保各項工作依法行使、有章可循、規範和高效運作。
首先進一步加強政府管理。深入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在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行政審批的所有環節一律向社會公開,實行“陽光審批”。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進一步清理、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2023年,在新建成的政務服務中心建立相對集中的行政審批大廳,實行“一站式”服務。同時,大力推進電子政務,逐步實現“進駐單位網上並聯審批、中心視窗和局區域網路上協同審批”,減少政府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民眾滿意度。
然後全力支持和配合省政府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配合省政府完成縣政府機構改革,整合職能,規範機構設定,理順權責關係,逐步形成精幹高效的政府組織體系。
三是規範項目管理。無規矩不成方圓。2023年將加強對項目建設的管理:一是把好項目審批關,增強審批的區分度。編制投資計畫前,要在政策導向和建設必要性、社會經濟效益、土地落實情況等方面從嚴把關,重點分析項目用地短期內能否落實、選址是否符合規劃、是否可能引發短期難以解決的征地拆遷問題,讓實力強的企業順利進駐,符合規劃的項目順利開工建設。二是完善項目管理制度。按照“六個一”工作機制,實行重點項目跟蹤服務,嚴格項目建設契約,促進項目按照時間節點推進。同時落實建設項目檢查考核獎懲機制,對年度項目建設工作進行總結和檢查考核。對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或運營的項目要加強後續管理,力保項目產生更大效益。三是強化項目監督管理,加大對項目的審計監督,特別是要增強政府投資項目設計、概算編制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嚴格控制在建設過程中變更設計、調整概算。四是不斷完善項目招投標體制,全面審核設計、施工投標、監理單位的實力和信譽,進行合理篩選,並強化契約管理和責任追究,建立健全該縣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招投標代理機構黑名單制度。對儲備項目實施動態管理,做好項目儲備的疏理,對於前期工作中證實不可行或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項目予以清退,急需建設的項目及時補充入儲備項目。
(二)加大力度調結構,增強經濟整體實力。
堅定不移地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發展質量,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高增值產業,建立結構更加合理的產業體系。
推進以十項工程為重點的項目建設。堅持“六個一”項目工作機制,組建專門工作班子,明確工程時限,力促新建項目動工建設,續建項目進展更快。重點實施好10個重點項目,預計年度總投資15.3億元。主要是:繼續推進“五縱三橫”城市路網建設,逐步構築合理的交通體系 ;開工建設安馬大橋、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加快低碳新型工業聚集區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道路設施,提升園區水、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完成三期供水工程、常年菜籃子工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程、中央民大附中陵水分校項目、農村污水處理(人工濕地)項目建設;加快文黎片區的保障性住房及城市棚戶區安置房建設,努力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大力支持社會投資項目開發建設,全力抓好落戶本縣已經列為省重點項目的建設,幫助企業申請國家和省級各項資金和政策支持。持續推進“三灣”規劃建設未動工的酒店項目動工,爭取年內有綠城酒店等3家酒店開業,阿羅哈產權式酒店等3家酒店竣工。
大力發展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一是深入開展旅遊環境綜合整治。下大氣力抓好旅遊價格秩序、環境衛生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活動,營造一個乾淨整潔、安全有序、誠信經營的旅遊環境。二是立體行銷提效益。繼續開展“珍珠海岸·美麗陵水”城市行銷活動,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行銷手段,運用社交網路、微博等新媒體,為該縣旅遊業和觀光農業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三是建好景區育精品。繼續扶持南灣猴島景區升創建工作,整合新村港疍家漁排特色旅遊資源,打造集民俗風情和熱帶濱海浪漫文化於一體的旅遊度假景區。積極支持雅居樂清水灣創建國家級旅遊景區工作,大力推進海南陵水珍稀植物園和東高文化休閒度假區項目建設。四是謀規劃抓基礎。按照該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3-2020年)》,高標準完成核心景區配套服務體系建設。2023年,旅遊諮詢服務中心要投入使用,完成香水灣市政供電配網工程,開工建設高峰溫泉基礎設施項目、香水灣市政道路改造升級項目,加大先行試驗區景觀廊道項目建設力度;制定旅遊購物點和旅遊線路規劃,大力發展賓館酒店、商場超市、文化娛樂等服務業。提高高端旅遊酒店、度假村、產權式公寓等經營性地產占比,打造精品特色項目,實現土地、岸線資源的“優質優用”。
抓好園區建設,培育經濟成長點。一是加快低碳新型工業聚集區項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形成合理、科學的空間布局。二是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完成清水灣國際信息產業園兩地塊雙迴路供電線路設計,落實寬頻網路建設,實現千兆到樓宇,建成惠普大道市政道路,實現園區道路與清水灣大道連線。低碳新型工業聚集區起步區要啟動園區道路、污水處理廠、變電站、輸水管道等配套設施建設,為項目進駐提供保障。加快高峰溫泉旅遊開發區景觀大道建設。逐步完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371畝核心區大棚及配套設施,全面開展核心區農業試驗種植。三是著力推進項目建設。落實進駐園區項目跟蹤服務責任制,全力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推動惠普、飛利浦、國浩感測器、凱迪新能源、天涯線上等進駐項目順利開發建設,建成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科學實驗綜合樓和院士專家生活區並投入使用;加大招商力度,引導鼓勵工商資本進入園區,產業大戶落戶園區。
(三)加強“三農”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本縣的重點工作,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發展的根本途徑。
推進現代農業增效。在落實中央、省強農政策的同時,加大財政和信貸支持,鼓勵農民和社會力量投資現代農業,做精熱帶瓜果菜、南繁育制種等特色產業,打造一批品質兼優的品牌農產品,提高市場占有份額。繼續培育和壯大企業,增強企業對農民的帶動能力。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積極配合做好3萬畝南繁育種基地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引導本土企業打造南繁育種公共服務品牌,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保障。
該做好農民增收工作。主要從以下方面提高農民收入:一是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適當擴大經濟作物、養殖業的產業規模。冬季瓜菜是本縣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在穩面積、保產量的基礎上,提高產品質量,重點推廣西瓜、哈密瓜、聖女果、豇豆等主導品種;把發展林業經濟作為促進山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群英鄉、本號鎮擴大橡膠種植面積,在2022年4100畝的基礎上,突破萬畝鳳梨蜜種植面積。同時發展林下經濟,推動畜禽產業示範基地建設,以示範作用帶動周邊民眾發展林下養雞、養蜂、養牛,林下種植生薑等,逐步形成山區特色林業經濟,使山區農民收入有一個穩定而較快的增長。二是貫徹落實縣委十三屆四次全會通過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工作的決定》,圍繞貧困民眾增收脫貧目標,2023年在4個行政村和2個特困自然村實施產業化扶貧,完成2個革命老區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三是加快發展勞務經濟。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對農村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務工就業能力,特別是加大被征地農民的培訓力度,為實現就業提供保障。2023年計畫培訓農民2000人次。
做好農民增收工作,要提高增收保障能力:一是改善農業發展條件。計畫投入9500萬元,抓好農田灌排工程、蓄水工程、節水灌溉工程等農田水利建設,完成標準基本農田整理3.3萬畝。二是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逐步提高“三農”補助標準。三是健全服務體系。發揮農業科技110作用,對農業生產實行全過程的服務。提高信息服務水平,讓農民及時掌握市場需求、生產資料價格、生產結構調整等信息,引導農民發展生產。
做精做美新農村。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推進城鄉統籌、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載體和抓手,加大項目資金整合力度,重點打造風情小鎮、文明生態村。2023年重點打造風情小鎮是新村鎮、英州鎮,建設的文明生態示範村有:英州鎮赤嶺村和格柴村、本號鎮那星村、文羅鎮坡村。同時,積極抓好省下達該縣5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任務。積極引導城鄉居民建房依法報建,強化屬地管理,發揮村委會和基層組織的作用,加強執法巡查,嚴密監控新增違法建築項目。
(四)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打造美麗陵水。
2023年的生態文明建設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開展“美麗陵水·清潔鄉村”活動。進一步擴大縣城區域街道衛生市場外包服務範圍,在英州、新村、光坡、本號、提蒙等5個鄉鎮推行衛生市場化管理機制,最佳化市場化衛生管理水平。2023年將投入更多資金用於農村沼氣、改水改廁、垃圾收集工程,減少和治理農村水源污染。
二是嚴格保護生態環境。認真落實節能減排,加強企業技改,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推進公共機構節能,降低能源消耗;完成縣城污水管網延伸工程,做好污水管道維修養護工作,確保污水處理各項出水指標達到省級要求;實施綠色照明改造工作,逐步對縣城新建路段以及鄉鎮公用路燈推行契約能源管理模式,創建綠色照明示範縣。加強南灣猴島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分界洲島保護與海洋生態修復、黎安港珊瑚繁殖與生態修復的服務工作。
三是繼續推行綠化寶島活動。加強森林生態建設和保護,計畫造林6000畝,義務植樹80萬株,積極發揮碳匯基金作用,種植碳匯林500畝;加強縣城綠地設施建設,建設南門嶺公園,提高縣城區綠化覆蓋率。
(五)多辦惠民實事,紮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繼續做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等社保征繳工作,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為重點人群,推動參保擴面,推進各類高風險企業、服務業企業參加工傷保險,把有穩定勞動關係的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覆蓋範圍;規範低保工作審核審批流程,做到應保盡保、應退必退;積極做好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工作,提高救助標準,加大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
完善就業保障工作。切實加強就業服務和指導,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計畫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崗位2500個,就業再就業培訓2500人,加大力度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工作,實現被征地農民培訓1500人,確保城鎮從業人員失業保險參保覆蓋率達7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計畫投入7.7億元,重點抓好三件事:一是認真實施教育民生工程。落實好“兩免一補”政策,抓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和學生營養餐工程,規範運作,確保資金安全使用。二是繼續加強教育硬體建設。三是以培養和引進教學人才為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切實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完善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為農村民眾提供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加快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步伐,減輕民眾看病負擔;與301醫院等優秀醫院開展合作,引進衛生高端人才。繼續推進廣播電視戶戶通、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積極籌備中國國際羽毛球挑戰賽,為賽事提供優質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完成省下達的考核指標任務。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一是在全縣10個鄉鎮建成便民服務中心,最佳化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切實為民眾提供便民服務。二是深入開展流動人口管理服務試點工作,科學管理流動人口,使本縣流動人員真正享受與常住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務。三是創建一批基層平安建設示範點,對刑事犯罪保持高壓態勢,為本縣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四是進一步改進征地拆遷和用地保障機制,切實解決民眾切身利益問題、訴求熱點問題,保障拆遷戶的合法權益。堅決打擊征地拆遷安置工作中的腐敗行為,積極穩妥推進拆遷工作,實現和諧拆遷。五是加強社會公共安全管理,突出抓好交通、建築施工和消防安全,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健全應急管理機制,有效預防、妥善處置突發事件;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全面提高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
各位代表,2023年圍繞民眾關心的現實問題,集中力量辦好以下民生實事:
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十項民生項目。計畫投資4.27億元,實施十個重點民生項目:年度開工建設12所公辦鄉鎮幼稚園和8所村級附屬幼稚園的道路等附屬工程,思源實驗學校科技、體藝綜合大樓和28所寄宿制學校學生宿舍安全項目,鄉鎮公辦幼稚園(二期)附屬工程和監控系統工程;完成生活垃圾轉運站擴建項目、4個文明生態示範村項目、英州鎮赤嶺片區珊瑚公園和一批衛生基礎設施、鄉鎮基礎設施項目;動工建設隆廣集貿市場、英州鎮6條市政道路。
統籌兼顧,確保乾成一批百姓直接受益的實事。一是加快農村舊危房改造建設。努力解決好農村舊危房戶的住房困難,計畫改造農村舊危房1000戶。二是保持居民副食品價格穩定,新建平價豬肉銷售專區攤位20個。三是加快公辦鄉鎮中心幼稚園投入使用,實施公辦幼稚園“公建民營”試點模式,提高幼稚園辦學質量。四是建設4宗飲水安全工程,保障民眾用水安全;五是落實農民各項補貼和城市居民物價補貼,減輕物價負擔。六是健全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認真實施《被征地農民利益保障暫行辦法》,確保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和長遠生計。七是強化養老助殘服務,完善縣養老服務中心運營管理,提高老人入住率,加強鄉鎮養老院管理及其配套設施建設,新建椰林鎮敬老院;落實殘疾人各項生活補貼,幫扶改造殘疾人危房100戶。
(六)恪盡職守,努力提高政府執行力
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及時研究辦理縣人大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接受新聞媒體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加強審計、監察等政府內部監督;加強行政執法監督,督促行政執法部門完善執法程式,規範執法行為;推進保障性住房、財政預算決算、食品藥品安全、征地拆遷等重點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強作風建設。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省政府二十條規定和踐行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堅持走民眾路線,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民眾、深入實際,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使政府作出的決策,作出的工作部署,出台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符合人民民眾願望。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努力建設清廉服務型政府。
各位代表,陵水大地,春潮湧動,生機盎然,處處孕育著新的希望,展望未來,該縣充滿信心。讓該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省委、省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依靠全縣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堅定信心,開拓進取,為全面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

1.一園二區一基地:指清水灣國際信息產業園,低碳新型工業聚集區、高峰溫泉旅遊開發區,陵水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
2.雨露計畫:是一項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特色的社會工程。其目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青壯年農民解決在就業、創業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最終實現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的發展。
3.鄉村服務一體化管理:是指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實行“七統一、一共同”為基本內容的規範管理,即對村衛生室的設定、建設、人員、業務、藥械、財務、法律責任及績效考核進行統一管理。
4.公建民營辦園模式:是指由政府無償劃撥土地,按照國家幼稚園建設標準,政府出資興建,委託具有辦園資質的社會團體、社會機構或個人管理運營,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的辦園模式。
5.五縱三橫”城市路網工程:該工程是2013年該縣的重點項目之一,計畫總投資11.03億元,其建設規模和內容是:1、南幹道K0+000至景觀大道K5+420,長,寬;2、景觀大道K2+830至規劃3號路,長,寬;3、安馬大橋南岸至景觀大道K8+180,長,寬;4、濱河南路K0+000至景觀大道K0+780,長,寬;5、安馬大橋北岸至香水灣,長,寬;6、:濱河南出海口段K4+490至黎安大墩,長,寬;7、規劃1號路至規劃3號路,長,寬。8濱河南至出海口段。
6.全國資源型城市:全國資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採、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包括地級市、地區等低級行政區和縣級市、縣等縣級行政區)。按照《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規劃範圍包括262個資源型城市,其中地級行政區(包括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等)126個,縣級市62個,縣(包括自治縣、林區等)58個,市轄區(開發區、管理區)16個,陵水黎族自治縣在規劃範圍內。全國資源型城市分為成長型城市、成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再生型城市,其中,陵水黎族自治縣屬於成熟型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