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四屆五次全會精神,深入推進“十個一”工程和八項重點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各項工作任務,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2013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基礎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000元。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著力加快工業化進程,力求在工業強縣上邁出新步伐
加強園區建設。把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動園區發展的重要內容,創新籌資投入方式,大力推進大洋河臨港產業區、雅河工業經濟區、前營農高區、偏嶺經濟區、興隆經濟區路網、供電、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全力推動園區項目建設,大洋河臨港產業區新上項目20個;雅河工業經濟區、前營農高區確保在建和續建項目竣工投產的同時,分別新上項目15個。
大力推進項目建設。開展“上大項目年”活動,狠抓大項目建設,著力謀劃實施一批投入大、稅收高、對產業牽動力強的重大工業項目,為縣域經濟發展不斷積蓄力量。深入推進“五個百日行動”,確保牧牛硼鐵礦50萬噸鐵精粉、億達鐵選廠選礦二期等項目竣工投產;力爭金利和二期150萬噸鉀鈉長石、嘉德二期60萬噸碳酸鈣超細粉、劍南春集團白酒生產等項目開工建設。努力挖掘岫巖傳統產業優勢,爭取在煙、酒、水產業發展上實現重大突破。全年新開工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30個,其中超億元項目50個,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戶。
確保企業平穩運行。深入實施扶持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聽企業之憂,解企業之困,排企業之難,保證企業正常運行。積極爭取技改、貼息等扶持政策,加快實施深山秀系列產品、瓏棉家紡絲毛家居用品等技改項目,推動企業提級改造。
(二)全力推動蘑菇產業發展,力求在農業產業化建設上取得新進展
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堅持食用菌產業主導地位不動搖,大力發展草腐菌,改善蘑菇種植結構,堅持走保護生態和發展產業並舉之路。全年接種食用菌6億袋,產量60萬噸;提高蘑菇深加工能力,全年新開工蘑菇深加工項目5個,全縣深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加強流通市場建設,爭取農高區批發大市場投入運營。狠抓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全年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25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10個。
夯實農業生產基礎。實施水毀耕地恢復工程,全年完成耕地恢復13萬畝。實施國家新增糧食生產能力項目和糧油高產示範區創建項目。全面加快水毀水利工程恢復建設。以青山工程為載體,重點抓好高速公路沿線鄉鎮坡耕地還林,全年完成造林26萬畝。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力爭農業參保率達到90%以上。
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力開展“陽光工程”,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增收致富能力。嚴格落實各種惠農政策,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扶持發展菸草、乾鮮果、蔬菜等傳統優勢產業,打造岫巖特色農業品牌。不斷擴大設施農業規模,全年發展設施農業1萬畝。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健康規範發展,全年發展專業合作社、協會30個。
(三)進一步加快服務業發展,力求在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上取得新成效
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玉皇山旅遊觀光帶建設,大力推進二郎神廟、玉皇宮、玉祖殿、“8.4”洪災紀念館、影視城等景點建設,不斷壯大風景區規模。全面推進玉都新城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重點實施寶玉石鑑定中心、岫玉產品公共檢測服務平台及酒店等配套項目建設,全力打造省級服務業集聚區。
積極發展商貿流通和現代服務業。認真落實培育發展限上企業的各項政策,力爭全年新增限上企業20戶以上。大力發展物流業,爭取沈鐵物流分別落戶前營農高區和偏嶺經濟區。紮實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農家連鎖店80家。強化金融辦職能,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全年新增貸款10億元。
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完善全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大力提升清涼山、龍潭灣等景區建設水平。完成前營狄家堡溫泉、楊家堡娘娘城溫泉新建項目,推進圈裡隕石坑保護與開發工作,確保元立五星級酒店投入使用。不斷豐富旅遊產品,積極開發戶外運動、自駕游、漂流等旅遊項目,努力將岫巖打造成為周邊城市的休閒度假基地。
(四)繼續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力求在城鄉統籌發展上邁上新台階
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十二條措施,積極穩妥地推進全縣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大力推進城市“南拓”進程,以大寧區為主戰場,開工建設瀚新集團家俱城、溫州50萬平方米“時代廣場”、成都城市綜合體、祥生集團商住開發等項目,不斷拓展城市規模。加快老城區改造步伐,重點實施江西同鑫、沈飛置業萬潤大街地產、城東三冶地產、隆御豪庭、世通毓園二期等開發項目,全年新開工建設各類地產100萬平方米。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強城市路網建設,打通旭光路和岫玉大街東段,完成世通毓園環路、迎賓路南段、興雅線、濱河路、城東二橋及雅河大橋等工程,進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環境。強化城市服務設施建設,開工建設集中供熱二期、新客運站、城市規劃展示館及人民會堂、城市垃圾中轉站和華潤管道燃氣等項目,不斷完善和增強城市功能。加大城市綠化力度,實施環城綠化工程500公頃,做好主要街道栽植大樹工作。大力推進大洋河水系建設,完成橡膠壩、三道堰壩水毀恢復和防洪堤等建設工程,開工建設元立酒店親水工程和海東青公園,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加強市容市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管理,嚴厲打擊私搭濫建行為,維護良好的城市秩序。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幹線公路、水毀村組道路的恢復和建設工作,完成國民大嶺隧道建設,開工建設喜鵲大嶺隧道,規劃推進盤道嶺隧道,全面改善農村交通環境。加快推進海岫鐵路建設,爭取早日全線通車。加強農網升級改造工作,完成楊家堡等66千伏變電所增容改造和龍王至偏嶺66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繼續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鞏固水源地治理成果,確保全縣人民飲用水安全。
(五)全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力求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突出招商目標針對性,緊緊圍繞礦產、農業、旅遊等岫巖優勢資源,包裝推介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注重主題式招商,集中項目到長三角、珠三角、閩南及香港、日韓等重點國家和地區開展招商活動。突出招商工作實效性,在組織好隨省市招商工作基礎上,大力開展小分隊主題招商活動。同時,強化招商隊伍建設,加大項目跟蹤推進力度,提高招商項目落地率。全年引進內資14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000萬美元,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
努力改善發展軟環境。強化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大力推進全程辦事代理制,打造“一站式”服務視窗。始終保持對損害軟環境行為的高壓態勢,堅決查處嚴重損害政府形象、破壞發展環境的行為和人員,用硬手段提升軟環境。深入治理涉農涉企、醫療服務單位、教育等行業違規收費問題,依法保護民眾利益。
(六)切實強化增收節支,力求在財政保障能力上取得新提高
努力擴大收入總量。加強財源建設,集中精力扶持骨幹企業和納稅大戶,鞏固主體財源;千方百計推進在建重大項目投產達產,培植新興財源;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壯大群體財源;大力推進城市經營和土地資產經營,挖掘潛在財源。特別是要圍繞災後重建,積極向上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抓好政策性財源建設。強化稅收征管,加強對重點稅源企業、新上項目企業的監控,堅持做到“依法徵稅,應收盡收”,全年完成全口徑稅收收入13.8億元。加強非稅收入征管,抓好國有資產處置和土地出讓金徵收,全年實現國有資產處置和土地出讓收益7.6億元。
全力保障支出需要。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增長,杜絕奢侈浪費,科學配置財政資金。嚴格執行人大審議批准的預算,大力壓縮一般性開支,集中財力確保法定支出、民生支出、公教人員工資和事關全縣長遠發展等重點支出需要。強化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加強財政資金監管審計,確保財政資金髮揮最大效益。
(七)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力求在改善民生上開創新局面
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教育方面,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開工建設城北國小,逐步解決城鎮國小大班額問題。衛生方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公立醫院改革,完成縣醫院急救中心、縣中醫院病房樓等建設。文化體育方面,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確保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科技方面,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人口和計生方面,深化人口和計生綜合改革,穩定低生育水平。民族方面,深入貫徹落實《岫巖滿族自治縣自治條例》,認真行使好自治權,用足用好民族政策。
高度關注和改善民生。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鞏固新農合、新農保成果,提高全民醫療和養老保障水平。完成養老服務中心和就業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建設。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管理為零。深入開展“百村工程”、“移民工程”、“定點包扶”等工程,完成60套3000平方米廉租房主體建設。
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強化信訪工作,積極解決民眾合理訴求,努力化解社會矛盾。深入推進平安縣建設,紮實開展“六五”普法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加強對餐飲業、藥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確保食品藥品安全。規範基層應急機構建設,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同時,做好武裝、監察、統計、檔案、僑務、外事、人防、地震、氣象、老齡、殘聯、史志、宗教等方面工作。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力求在提高行政效能上取得新突破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政府機關和全體工作人員必須切實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提高水平,不斷開創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要加強學習。系統、深入學習十八大報告,掌握精髓,增強高舉旗幟的自覺性、堅定性。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統領,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下功夫,把十八大精神貫穿到政府工作和政府自身建設的全過程,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要改進作風。紮實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全面加強公務員隊伍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和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廣大機關幹部服務能力和水平,努力為人民民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用人民滿意的服務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提高建議和提案的辦理質量;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工作,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進一步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社會公示與聽證等制度,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
要廉潔自律。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嚴格執行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加大懲治腐敗力度,促進黨風政風的根本轉變。強化審計監督,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經開始!風勁潮湧,正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快馬加鞭。讓我們在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縣委的正確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和帶領全縣人民,齊心協力、和衷共濟,頑強拼搏、埋頭苦幹,為圓滿完成2013年各項工作任務,為岫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過去五年,堅持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經濟總量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主要經濟指標成倍增長。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預計2012年可達到231億元,比2007年增長1.9倍,年均增長23.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預計2012年可達到10.5億元,比2007年增長3.5倍,年均增長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00億元,預計2012年可達到115億元,比2007年增長1.8倍,年均增長2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可達到88億元,比2007年增長1.9倍,年均增長23.6%。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億元,預計2012年可達到138億元,比2007年增長3倍,年均增長32.3%。
——過去五年,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發展活力逐步顯現。以
蘑菇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一品三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縣食用菌接種量和產量躍居全國縣級之首,被授予全省首批“一縣一業”示範縣稱號,並被認定為國家級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範區;畜禽飼養總量逐年提高,預計2012年達到3600萬頭(只),比2007年增加1250萬頭(只);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7萬畝,比2007年增加6.5萬畝;柞蠶繭年產量穩定在8000噸左右。全縣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2.8萬畝,比2007年增加9.8萬畝。糧食年種植面積連續穩定在70萬畝左右,產量穩定在5億斤左右,其中2011年糧食產量實現5.34億斤,創歷史新高。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園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果,先後新規劃建設了雅河工業經濟區、前營農高區、大洋河臨港產業區,全縣從北至南共布局5個園區,總規劃面積達到118平方公里,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其中,大洋河臨港產業區被確定為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園區,雅河工業經濟區發展成為特石深加工園區,前營農高區發展成為食用菌深加工特色園區,園區主導產業逐步形成。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累計新上和改擴建工業項目750項,完成投資240億元,本達鐵礦二期、青花耐火材料、永安馬口鐵及奶粉罐、新富鎳鐵合金、萬成鎂磚、金利和一期鉀長石深加工、嘉德礦業一期方解石超細粉、瀚新石材等一批大項目竣工投產。其中永安馬口鐵項目填補東北地區空白,青花鎂磚、萬成鎂磚等項目極大提升了岫巖鎂製品檔次。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1戶,稅收超千萬元企業發展到13戶。現代服務業發展日趨活躍。以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為抓手,規劃建設了玉皇山風景區,該項目被列為省“十二五”規劃重點旅遊開發項目,景區內的元立五星級酒店、中國玉文化產業創意園、二郎神廟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景區輪廓初步呈現。冰湖旅遊度假區、清涼山風景區等建成景區規模不斷擴大,全縣國家3A級景區達到5個,旅遊產品更加豐富,旅遊接待能力大幅提高。成功舉辦了三屆玉文化藝術節和兩屆蘑菇節,岫巖的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深入實施“家電下鄉”、“新網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累計新建農家連鎖店270家,發放“家電下鄉”補貼資金2600萬元。
——過去五年,改革攻堅邁出堅實步伐,對外開放取得較大進展。深入推進企業改制工作,累計完成金龍大廈、鹽業公司、化肥廠等32戶企業改制和資產變現工作,特別是歷時三年完成縣玉石礦改制,成功組建國有獨資公司並運營。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堅持“逢進必考”制度,累計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794名,招錄公務員39名。深入推進農村體制改革,紮實開展土地流轉工作,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全面推行鄉財縣管制度,鄉鎮財政支出管理不斷規範。深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成立了金融辦公室,工商銀行岫巖支行、金玉村鎮銀行和5家小額貸款公司先後投入運營,金融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工作成效顯著,累計爭取國家省市投資項目152項,爭取資金53億元。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累計自行組織和隨省市參加境內外招商活動700多次,客商來岫洽談2000多人次;成功引進湖南天一科技、福建同發、浙江祥生等一批實力企業投資岫巖,累計引進內資27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300萬美元,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過去五年,城鄉發展統籌推進,城鄉環境建設日新月異。過去五年,以建設“全國最美麗縣城”為目標,強力推進縣城建設。調整城鄉行政區劃布局,成立阜昌經濟區、大寧經濟區,並將雅河工業經濟區、前營農高區納入城市規劃範圍,城區面積擴大到129平方公里。縣城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先後完成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一期、府前市民廣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完成站前大街、阜昌路、城西路、城東路、大寧街等城市主幹道改造工程。棚戶區改造成效顯著,累計改造棚戶區10處300萬平方米。房地產業穩步發展,新建越都華庭、頤華園、翡翠明珠、水岸豪庭、世通毓園等高檔住宅小區8個,年均房地產開發面積達100萬平方米。特別是城市北部開發改造極大提升了縣城整體形象,現代城市化韻味初顯。城市“四化”水平不斷提高,累計拆扒違章建築7.4萬平方米;新植大樹1000多株,新增綠地9.8萬平方米,主要街道實現了一街一樹,一街一景;臨街46個單位全部實施亮化工程。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累計建成戶用沼氣池6800座、農村沼氣服務網點30個,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556處;新建和改造公路636公里,岫莊鐵路岫巖段線下工程全面完成,丹岫海高速公路於2011年9月竣工通車,結束了我縣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實施了青山工程和碧水工程,累計完成礦山生態治理4000畝、大規模造林87.9萬畝;加強水源地保護和治理,實施農村連片整治示範項目13個,完成大洋河古渡口、3道堰壩等大洋河綜合整治工程,城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過去五年,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教育事業不斷進步。全縣幼兒入園率達到88.5%;新建2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實現鄉鎮寄宿制學校全覆蓋,“普九”工作通過“雙高水平”驗收;職業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就業率達100%,職教中心被評為全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示範基地。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全面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公立醫院改革,實行鄉鎮衛生院基本藥物制度;建成1.9萬平方米縣醫院外科綜合樓和1.1萬平方米縣中醫院住院部並投入使用,累計新建標準化村衛生服務室85個,改擴建鄉鎮衛生院24家;新農合參合率連創新高,籌資水平從2007年的50元提高到2012年的295元,累計報銷近3億元,受益人數133萬人次。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累計新建農家書屋196個,改擴建鄉鎮綜合文化站16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達到5個,
岫巖剪紙、岫巖皮影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保護名錄,新建了非遺博物館並對外開放;成功舉辦了“歡樂中國行·魅力岫巖”大型文藝晚會,承辦了“岫巖玉杯”第十一屆CCTV模特電視大賽東北賽區總決賽;開工建設了全民健身中心,全縣競技體育成績喜人,民眾健身意識普遍增強。科技工作不斷進步。累計申報各類科技項目300多項,我縣兩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縣稱號。人口和計生工作統籌推進。各項計生獎勵政策實現目標人口全覆蓋,全縣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穩步下降,我縣被評為國家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各類保險覆蓋面逐步擴大,養老、醫療和新農保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8萬人、5萬人和19萬人。城鄉低保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和城鎮低保線分別從2007年的每月40元、120元提高到2012年的每月110元、220元。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程,71個行政村、11.6萬人受益;累計完成移民搬遷680戶。就業再就業工作紮實開展,累計完成實名制就業1.9萬人、實名制勞務輸出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五年控制在3.5%以內,零就業家庭連續五年保持動態管理為零。發展成果惠及百姓。累計投資18.2億元為民辦實事75件,民眾廣泛受益;累計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1.4億元,建設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3.6萬平方米。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預計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可實現10000元,比2007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15.6%;先後兩次規範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津補貼,第三次調整的報批工作已經完成,調整後年人均補貼標準將達到20244元,比2007年增長1.4倍。
——過去五年,民主法制建設紮實推進,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堅持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累計承辦人大代表建議386件、政協委員提案456件,見面率、辦結率達100%,滿意率達96%。完成《岫巖滿族自治縣自治條例》修訂工作,並於2012年12月1日正式實施。行政效能不斷提高,累計受理行政服務業務25萬餘件,辦結率和滿意率達100%。在全縣97個行政事業單位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制度,連續保持政務公開免檢單位榮譽。加大對政府投資項目、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審計力度,累計審計項目245個。信訪工作不斷加強,開展了領導幹部大接訪、信訪積案化解年等活動,累計辦理民眾信訪和投訴案件6000餘件次。社會治安保持穩定,大力開展公安“三基”建設,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控制,被評為省“三基”工程建設先進縣;“五五”普法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全縣無重特大信訪事件、群體性事件和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連續五年被評為省級平安縣。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有效處置皮膚炭疽病等應急事件,特別是在“8.4”特大洪災和“布拉萬”颱風面前,全縣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奪取了抗洪救災的偉大勝利。災前準確判斷防汛抗洪形勢,及時落實各項防禦措施,全縣提前安全轉移民眾5.4萬人次,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災後全力搶救被困民眾,迅速開展恢復重建工作,1167戶房屋全毀戶、2404戶房屋維修戶按時住上新房、溫暖過冬。大災如大考,在這次抗洪搶險中體現出的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全縣上下不斷奪取岫巖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勝利。
同時,武裝、監察、統計、物價、檔案、僑務、外事、人防、地震、氣象、老齡、殘聯、史志、民族宗教、工商、質監、通信、菸草、酒類管理等工作也都取得顯著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我們遇到的困難超乎預料,付出的努力非同尋常,發展的成果彌足珍貴。回顧過去五年取得的成績,我們為沒有辜負全縣人民的重託和期望而感到欣慰。飲水思源,這些成績的取得,歸功於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歸功於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歸功於全縣廣大幹部民眾的埋頭苦幹。特別是我們深深的體會到:沒有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政協委員的建言獻策、理解支持,就不會有政府各項工作的全面進步,就不會有岫巖今天良好的發展局面。在此,我謹代表縣七屆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員,向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向所有關心支持岫巖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總量還不大,綜合實力還不強,經濟發展的步伐還需進一步加快;二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鄉鎮面臨的困難還比較多,城鄉統籌的力度還需加大;三是園區承載能力不足,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資金緊張等問題依然存在,解決瓶頸制約的能力還需增強;四是社會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社會事業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與民眾期待還有一定差距,和諧社會建設還需加強;五是政府自身建設任重道遠,特別是個別機關幹部存在不想事、不謀事、不幹事現象,工作作風還需進一步轉變。這些問題和不足需要我們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思路和任務目標
各位代表,今後五年,是岫巖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時期。展望未來五年,機遇與挑戰並存,希望與困難同在。未來五年,隨著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隨著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遼寧沿海經濟帶、鞍山隆起等戰略的深入實施,隨著省市更加重視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岫巖發展將具備更加優越的外部環境;未來五年,隨著我縣一大批重大項目相繼實施或建成投產,隨著岫巖發展基礎日益夯實、發展幹勁越來越足,我縣的區位條件、產業發展、城鄉面貌將發生顯著變化,必將為今後開創跨越發展新局面奠定良好基礎。在抓住機遇的同時,我們更要迎接挑戰,戰勝困難。未來五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將持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我縣鎂、鐵等支柱產業發展前景仍存在變數;未來五年,周邊縣市競相發展,區域競爭日趨激烈,而且土地供應緊張、金融信貸控制、市場準入門檻提高等制約發展的因素會增多;未來五年,省市對縣域經濟發展寄予厚望,再加上自身發展建設所需剛性支出不斷增加,發展和生存壓力倍增,形勢十分嚴峻。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危機意識、發展意識,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幹事創業的激情,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勇於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迎難而上,開拓創新,努力開創岫巖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狠抓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深化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社會進步,全力改善民生,為岫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今後五年的工作目標是:到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50億元,年均增長23%,經濟總量跨上新台階;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31.5億元,年均增長24.6%,基本實現“吃飯財政”轉向“民生財政”目標;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00億元,年均增長23.4%,發展後勁明顯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0億元,年均增長27.8%,民眾消費能力普遍提高;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2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20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00元,年均增長12.7%,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富足。屆時,我們必將迎來一個經濟發展、實力雄厚,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社會進步、和諧穩定的嶄新發展局面。
——建設實力岫巖。全面樹立無工不富、無工不強的工業強縣理念。以項目建設為總抓手,加速推進大洋河臨港產業區、雅河工業經濟區、前營農高區、偏嶺經濟區建設,著力實施一批百億元以上、對產業發展具有牽動力、對縣域經濟發展具有支撐作用的重大項目,工業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從種植、研發、加工、銷售四大板塊全面實現“全國蘑菇第一縣”建設目標,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業富民效應和強縣能力大幅提升,農業產業化更具特色。充分挖掘三產發展潛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玉皇山風景區建設,促進旅遊產業發展上規模、上水平,形成多產業支撐、多極化發展的經濟成長格局,綜合經濟實力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建設宜居岫巖。以建設“全國最美麗縣城”為目標,加快城市改造和建設步伐,平穩發展房地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實施玉都新城建設,加快“兩河兩岸”建設步伐,即大洋河和小黃河,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建設具有中國玉都特色的城市核心區。加快大寧經濟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步伐,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濱河新城區,不斷擴大城市規模。深入推進縣城“四化”建設,五年內在縣城主要街道換植大棵行道樹10000株,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努力爭創全國園林縣城。
——建設生態岫巖。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青山工程、碧水工程、藍天工程和淨土工程。全面提升東洋河上游樹地濕地和下游雅河濕地的生態效能,徹底改造小黃河,實現“引洋入黃”夢想,將5公里長的小黃河打造成為縣城綠色生態走廊和文化旅遊軸線;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大森林資源管理和保護力度,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恢復和建設步伐,鞏固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成果,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立縣、綠色崛起、永續發展之路。
——建設和諧岫巖。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管理水平;加大衛生體制改革力度,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繁榮發展文體事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保持低生育水平,加強民族團結。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相銜接,覆蓋城鄉、多層次、更惠民的保障體系。社會更加和諧進步,紮實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不斷健全信訪機制,深入推進平安縣創建,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