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岫巖縣政府工作報告

1997年以來,本屆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依法和民主監督支持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念好山字經,打好資源牌,唱好開放戲”的理念,圍繞“創建生態農業大縣,發展岫巖特色經濟”的思路,以富民強縣為目標,謀劃發展,自我加壓,破解難題,深度推進各項事業,勝利地完成了縣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歷次會議所確定的主要工作任務。可以說,過去的五年,是岫巖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岫巖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的五年,是岫巖城鄉面貌發生巨變、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五年,是岫巖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五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3年岫巖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內容:前五年和二二年工作回顧
  • 部門:岫巖縣政府
前五年和二二年工作回顧,今後五年和二三年的工作任務,增加農民收入,夯實農業基礎,促進農村經濟新飛躍,培植規模企業,深化體制改革,增強工業發展新活力,強化項目興縣,廣泛交流合作,創造招商引資對外開放新優勢,開發培育市場,拓寬經營領域,尋求第三產業和民營經濟新突破,擴大投資規模,科學經營城市,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新變化,大力培植財源,強化財稅征管,力促縣鄉財力新增長,健全保障體系,搞好扶貧幫困,確保人民生活水平新提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民素質,推動社會各項事業新發展,嚴格依法行政,加強自身建設,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前五年和二二年工作回顧


1997年以來,本屆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依法和民主監督支持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念好山字經,打好資源牌,唱好開放戲”的理念,圍繞“創建生態農業大縣,發展岫巖特色經濟”的思路,以富民強縣為目標,謀劃發展,自我加壓,破解難題,深度推進各項事業,勝利地完成了縣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歷次會議所確定的主要工作任務。可以說,過去的五年,是岫巖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岫巖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的五年,是岫巖城鄉面貌發生巨變、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五年,是岫巖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五年。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五年間,預計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6%,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2%,第二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4%,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9%;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8億元,年均增長30.5%;地方財政收入突破億元大關,年均增長19.9%。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面達到45%,鄉鎮企業改制面達到98%。積極穩妥地實施了機構改革,其它各項事業改革也取得顯著成效。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預計累計引進內資35億元,年均增長23.8%;契約利用外資9380萬美元,年均增長63%;外資調入2087萬美元,年均增長35%;出口創匯5318萬美元,年均增長21.4%;出口商品供貨值實現36.1億元,年均增長17.2%。
——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五年來共投資12.5億元,為全縣人民承諾辦成了97件實事。打通和拓寬城鎮街道15條,舊城開發改造50萬平方米,進行了縣城四大出口改造和東山公園、東洋河水上樂園、火車站廣場等建設,新建了第三、第四熱源,擴建了第一水源,實施了“美化、綠化、亮化、淨化”工程,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農村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交通事業不斷發展,新修黑色路面246公里,實現了鄉鄉通油路。對城鄉電網進行了全面改造。通訊事業發展較快,電話普及率達到22部/百人。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五年間,累計發放養老金22576萬元,社會保險覆蓋面和社會化發放率均達到100%。確定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9862人。實現“並軌”8256人,安置就業25000多人次,勞務輸出68600多人次。籌集款物折1.4億元,有效開展了扶貧幫困和救災救濟工作。五年間,預計農民人均收入增加849元,年均增長6.9%;城鄉人均居住面積分別增加4平方米和3.8平方米;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增加11.7億元,年均增長12.7%。商業保險迅速發展,不斷滿足民眾不同檔次的保險需求。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圍繞“科技興農、科技興企”,實施科技項目66項;提前順利通過“普九”、“普實”驗收,標準化國中建設全面達標,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有了實質性進展;衛生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醫藥市場不斷規範;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建設和生育技術服務得到加強;環保水平不斷提高,污染治理收到明顯成效;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文化體育事業空前繁榮;新聞事業健康發展,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民族宗教工作成績顯著,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創建省級文明縣、文明單位活動和雙擁工作取得豐碩成果;依法治縣取得成效,依法施政水平不斷提高,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2002年,我們按照縣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確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標,不斷創新思維,超常規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預計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0億元,比上年增長20%;工農業總產值實現1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比上年增長1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5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5000萬元(含國家所得稅政策調整上劃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5.1%;農民人均收入實現3000元,比上年增長5.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2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它各項事業也都有了長足發展。
(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形勢喜人。農業總產值預計達到9.2億元,比上年增長7.7%。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完成植樹造林10萬畝,小流域治理47處、12.5萬畝,治理河道88公里,農田基本建設總工程量1500萬立方米。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糧經比調整為6∶4,規劃並形成了桑蠶、蔬菜、苗木、草場、薯類、露地瓜果、中藥材等“七大基地”及畜牧、食用菌、柞蠶、乾鮮果等“四大產業”。發展桑蠶1萬畝、蔬菜9萬畝、苗木5000畝、牧草5500畝、薯類4萬畝、露地瓜果1.2萬畝、中藥材5000畝;畜禽飼養量達到681萬頭(只),肉類總產量達到4.3萬噸;接種食用菌2500萬盤(袋),產量達2.5萬噸;放養柞蠶1.4萬把,總產量8000噸;乾鮮果總株數達到2400萬株,總產量2.3萬噸。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強化了農業科技示範區、畜牧原種場、林業示範苗圃建設;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工程,新增水澆地5000畝;培育了萬鑫繭絲業集團等一批規模大、輻射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鄉鎮企業發展步伐加快。預計實現總產值13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實現利稅11億元,比上年增長11.2%。
(二)以發展規模企業為重點,努力增強企業競爭力,工業經濟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05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工業增加值26.3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實現稅金2億元,比上年增長10%;實現利潤5.8億元,比上年增長14.2%。骨幹企業牽動作用明顯增強。規模企業超過100戶,總產值占全縣工業15.2%,稅金占全縣工業47.5%,增長速度快於規模以下企業3.5個百分點。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加大了對菱鎂、岫巖玉等重點產業調整力度,支柱優勢進一步顯現。組建了萬鑫繭絲業集團,鞍輪、鎂砂等企業集團繼續發展壯大;永安包裝工業有限公司、萬興隆岩田木業有限公司、電磁閥有限責任公司等骨幹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成立了菱鎂、寶玉石、繭絲行業協會和國際商會。項目建設步伐穩健。實施技改、新上項目110項,完成項目投資3.6億元。開拓市場工作得到加強。開發了工程胎、岩石劈裂器等5項新產品,岫巖地方工業產品已經遍布國內市場,走俏國際市場。企業改制穩步推進。通過股份制改造、租賃、出售、破產等不同形式,完成企業改制16戶。
(三)以抓項目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外開放成果顯著。我們充分發揚了“韌勁、粘勁、拼勁、鑽勁、親勁、誠勁”精神,強化“項目興縣”意識,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工作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強勢推進了項目。共規劃論證了180個項目,總投資27.4億元,其中投資超億元的7個項目,有5個已經完成。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採取“走出去”戰略,成功參加了鞍山(北京)推介會等10餘次大型展洽活動,大聲勢推介岫巖,大手筆招商引資,預計引進內資11億元,比上年增長25.7%;新批外資項目6項,契約利用外資308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1.2%;外資調入9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9%。穩步擴大了出口。預計完成出口創匯額13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完成出口商品供貨值9.2億元,比上年增長10.6%。
(四)以培育市場體系為重點,完善政策和措施,第三產業和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民營經濟成為我縣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實施了岫巖綜合批發大市場二期工程,新建了建材、煤炭、家私等大型專業市場及各類綜合市場10個,建成了國家糧食代儲庫1個。規範整頓了菸酒、糧油、鹽業、肉食、石油等市場秩序。預計集市貿易成交額實現5億元,比上年增長22.8%。特色旅遊方興未艾。立足打好資源牌,打好岫玉牌,打好民族牌,開發了自然景觀,挖掘了人文景觀,提升了旅遊品牌。岫巖玉被評為2008年北京奧運系列禮品和省旅遊紀念品十大精品,藥山晉升為國家AA級旅遊風景區,清涼山、龍潭灣晉升為國家A級旅遊風景區,滿族博物館正式向遊人開放。全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3億元。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實行“三掛鈎”獎勵政策,不斷最佳化環境,使民營經濟規模總量達到28000戶。預計實現增加值32.5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占全縣經濟總量的75%,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
(五)以培植財源為重點,努力開源節流,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狠抓財源建設,鞏固已有增長點,培育新的增長點,出現了普遍增長的好勢頭。加大稅收征管力度。堅持依法治稅,努力做到應收盡收,預計實現兩稅收入1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4.9%。加大基金征繳力度。預計基金收入4000萬元,比上年增長64.6%,使縣財政收入預計實現15000萬元,創歷史新高。實現當年收支平衡。預計完成財政支出26500萬元,確保了離休幹部“兩費”、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公教人員工資、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剛性支出。特別是籌措了1700萬元,實現了農村教師標準工資縣統籌;籌措了2100萬元,實現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調資。金融部門不斷調整信貸結構。預計貸款餘額達到17.8億元,比上年增長14.9%,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和社會保障工作。
(六)以經營城市為重點,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本著“政府組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原則,廣泛吸納資金,加大了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在城市建設上,拓展經營城市理念,實施了城西路北段拓寬改造、錦絲路北段延伸、二高中油路、打通長興街等工程,新鋪油路5萬平方米,新增綠地2.3萬平方米,新安路燈207盞,舊樓“穿衣戴帽”10棟,舊城開發改造20萬平方米,城市美化、綠化、亮化,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在城市管理上,實施了潔淨工程、暢通工程、文明市民工程。馬路市場、占道經營、衛生髒差、交通秩序混亂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在小城鎮建設上,加強了規劃,加大了投入,偏嶺、新甸、黃花甸、大營子、龍潭、前營子、興隆、雅河、石廟子等小城鎮初具規模。在公路和電力網化建設上,完成公路提級改造10.5公里,新增黑色路面25.2公里,完成12個村通公路78公里,村通公路率達到85%;投資1.26億元,完成農網改造二期工程總量的78%。特別是縣政府承諾為民辦的東洋河橋改擴建、城鎮西出口和張莊線北出口提級改造、山哨線油路工程、水上樂園一期工程、火車站廣場、打基本人畜飲水井、為農村“四老一特”建房等31件實事,總投資5.8億元,均如期地完成了工程計畫。我們還自加壓力,實施了滿族中學改造、為城鎮“三老一特”建房等5項重點工程。
(七)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為重點,努力搞好扶貧幫困,城鄉人民生活得到切實保證。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人民民眾的基本生活得到進一步保障。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加大了保費清欠和擴面征繳工作力度,預計收繳保費5000萬元,收繳率達到97%,籌集7300萬元,確保11000多名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月足額發放,啟動了醫療保險。確定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職工等近萬人,發放保障金和生活補助費320萬元。促進了就業和“並軌”工作。投資270萬元改擴建了勞動力市場,安置下崗職工6800人,勞務輸出15000人;完成“並軌”4330人,發放補償金2650萬元。深入開展扶貧開發和幫困活動。實施了22件實事,投入資金4580萬元,扶持了67個貧困村4000戶貧困戶,落實長中短致富項目4800個,受扶持的貧困戶人均增收500元;臨時救助貧困戶8000戶。
(八)以繁榮先進文化為重點,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有20個項目被列為省市重點科技項目;合作實施高新技術產業項目10餘項;開展“科普”活動,進行實用技術培訓3.8萬人次。開展“教育年”活動,“兩普一化”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新建和改造險危校舍18所17000平方米,新建職教中心教學樓和教育信息中心;實施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理順了教育管理體制。衛生體制改革日益深化,醫療、護理質量進一步提高,衛生執法、預防保健得到強化。計畫生育工作成績顯著,人口出生率8.61‰,自然增長率3.45‰。全年舉辦大型民眾文化體育活動200多項,成功地舉辦了第七屆全民運動會,新增省級先進文化中心1個。新聞和廣播電視事業穩步推進,《岫巖縣報》由原周二期變成日報;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5%以上,節目製作、播出水平明顯提高。環保工作紮實有效,籌資1800萬元,成功地進行了鎂污染和大洋河上游水污染綜合治理,清涼山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深入,“嚴打”鬥爭和專項整治持續開展,刑事案件多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社會治安秩序有所好轉。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實,促進了民族團結,維護了宗教秩序的穩定。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蓬勃開展,湧現出各級文明單位423個,民眾思想道德素質普遍提高。
(九)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改進了政府工作。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高度重視人民政協的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決議和決定,共承辦人大代表建議80件、政協委員提案86件,見面率100%,辦結率100%,滿意率97.6%。開展了“四五”普法活動,依法施政水平進一步提高。加強信訪和市民投訴受理工作,辦理接待民眾來信來訪13560件(人)次,辦理市民投訴3200件,一些民眾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在政府機關自身建設上,貫徹執行了《縣政府工作規則》、《縣政府組成人員廉潔勤政“五必須、十不準”》、《縣政府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八條規定》。完善了公共行政服務中心職能,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核准、審核三項總合減少了242項,縮減40.7%。進一步轉變了政府職能,樹立了政府新形象。
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武裝、人事、監察、督查、審計、統計、農機、氣象、物價、檔案、國資、僑務、外事、地震、老齡、殘聯、史志等工作也都取得了較好成績。
上述成績的取得,靠的是縣委的正確領導,靠的是縣人大、縣政協依法和民主監督支持,靠的是各位代表行使權力、積極參政議政,靠的是省市直駐岫各單位的積極支持配合,靠的是全縣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對此,我代表縣政府向各位代表,並通過你們向全縣各族人民、各級幹部、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即將過去的五年,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些成績來之不易,它凝聚著全縣各條戰線同志們的智慧和汗水,也正因為如此,今天我們有理由高興,有理由振奮,更有理由對岫巖的明天充滿信心!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在思想觀念方面,面對新形勢,我們某些思想觀念還很陳舊落後,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思想仍然存在,開拓意識不強,破解難題的勇氣不足,競爭理念、市場理念、服務理念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
--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利用不夠,資源優勢還沒有真正變成經濟優勢,可持續性發展受到影響。
--在農業經濟發展方面,一是農業結構不盡合理,適應市場需要的高質量的農產品數量相對不足,特色優勢還沒有發揮出來;二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龍頭企業檔次低,缺乏強有力的市場牽動力;三是農村經濟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對農民缺乏有效的市場信息、種養技術和行銷方法指導,農民增收的新途徑不多。
--在工業經濟發展方面,一是產業和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拳頭產品少,科技含量低,產品檔次不高,新產品開發滯後,缺乏市場競爭力;二是企業改革步伐緩慢,經營機制不活,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三是企業管理水平較低,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四是企業規模小,儲備項目少,發展後勁不足。
--在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方面,一是外資調入難度大;二是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少、規模小、鞏固率差;三是項目數量少,地區特色不突出,比較優勢不明顯;四是對外開放環境還不盡人意,外向牽動力較弱,特別是社會信用環境不佳,弱化了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在社會穩定方面,一是社會保障工作量不斷增加,資金壓力很大;二是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依然存在,再就業門路不廣、農民負擔和企業負擔較重等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三是社會治安秩序還存在著不穩定因素。
--在財政收支方面,儘管我縣財政收入逐年增長,但仍滿足不了大幅度增長的剛性支出的需要,制約了經濟建設和事業發展;特別是區域發展不平衡,一些鄉鎮兌現公教人員工資困難較大。
--在政府自身建設方面,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廉政、勤政建設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腐敗和弄虛作假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對這些問題,我們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和二三年的工作任務


今後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我們岫巖經濟和社會處於加快發展階段,改革處於體制創新階段,經濟結構處於戰略調整階段,對外開放處於提高水平階段。做好今後五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和縣十二次黨代會所確定的思路,我們確定了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2003年的工作思路、預期目標。
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以加速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結構調整為第一戰略,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第一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第一出發點,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第一目標,深度拓展“念好山字經,打好資源牌,唱好開放戲”的理念,深度推進“創建生態農業大縣,發展岫巖特色經濟”的進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把我縣建成遼寧經濟強縣、全國經濟富縣而奮鬥。
今後五年的發展目標是:實現“一個升位,兩個翻番,五個增長”。即國內生產總值上升到全省縣(市)前10位,達到92億元,年均增長13%。財政收入翻一番,達到3億元,年均增長14.9%;固定資產投資翻一番,達到22億元,年均增長14.9%。農業總產值增長到14.5億元,年均增長9.5%;工業總產值增長到195億元,年均增長13.2%;外貿出口商品供貨值增長到15億元,年均增長1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到22億元,年均增長13.9%;農民人均收入增長到4200元,年均增長6.9%。
2003年的工作思路是:牢固樹立項目興縣思想,突出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這兩個重點,謀劃財稅快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再上新台階、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四件大事;在任務指標和為民辦實事上自我加壓;破解錢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企業改革滯後、規模企業數量少、外資調入難、農民增收緩慢六道難題;深度推進創建生態農業大縣、發展岫巖特色經濟、經營城市、環境建設四項工作,推動全縣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2003年的預期目標是:
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7億元,比上年增長14%。
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30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比上年增長8.7%;工業總產值達到120億元,比上年增長14.3%。
財政收入達到1.65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7.9%。
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億元,比上年增長18.2%。
外貿出口商品供貨值達到1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7%。
糧食總產量達到20萬噸。
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200元,比上年增長6.7%。
為實現上述發展目標,我們將著重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增加農民收入,夯實農業基礎,促進農村經濟新飛躍


貫徹“農業穩縣”思想,不斷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強特色效益型農業的市場競爭力。
一是狠抓農業產業布局,做好“特色農業”文章。構建“三帶五區”格局(大盤公路沿線生態農業建設示範帶、張莊公路沿線蔬菜生產專業帶、桓蓋公路沿線食用菌生產專業帶和中南部鄉鎮黃牛養殖專業區、東北部鄉鎮大骨雞養殖專業區、北部鄉鎮中藥材生產專業區、西南部鄉鎮乾鮮果和露地瓜果生產專業區、南部鄉鎮優質米生產專業區),區域內產業發展總量要達到全縣的40%。重點搞好小藥園、小菜園、小果園、小林場、小草場等“十小”園場建設,達到“鄉有特業,村有特品,戶有特項”的發展目標。二是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做好“規模農業”文章。糧經比穩定在6:4,特色經濟產值占農業總產值80%。進一步擴大“七大基地,四大產業”規模,新增麻櫟、蔬菜、草場、中藥材各1萬畝,桑蠶2萬畝,畜牧業飼養量達到720萬頭(只),接種食用菌3000萬盤,栽植果樹100萬株。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之路,培育好萬鑫繭絲業集團、東達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市場容量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三是狠抓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做好“市場農業”文章。建立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百萬盤食用菌綠色食品示範基地,搞好市場準入,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農業,發展“訂單農業”8萬畝;重點培育滑菇、大骨雞等品牌,力爭通過AA級“綠色食品”鑑定。四是狠抓山區綜合開發,做好“生態農業”文章。抓好荒山造林、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保護、農田水利設施和農村能源工程等建設項目,繼續開展“大禹杯”競賽,植樹造林11.5萬畝,封山育林10萬畝,退耕還林2萬畝,小流域治理工程48處,完成農建土石方總量1500萬立方米,改炕改灶1萬鋪,建沼氣池500個。五是狠抓示範園區建設,做好“科技農業”文章。強化品種改良和繁育力度,大力推進波爾山羊原種繁育、大烏雞品種建系、復州牛保種、林業示範苗圃、柞蠶保種制種、食用菌菌種廠等項目發展進程,積極推廣農業優良品種,增加農業科技含量,科技貢獻率達到50%。六是狠抓開發改造,做好“鄉企發展”文章。重點落實120個開發改造項目,每個鄉鎮必保新上1個規模企業,推進1個千萬元以上大項目。

培植規模企業,深化體制改革,增強工業發展新活力


貫徹“工業強縣”思想,堅持改革與發展並重,政府推動與市場拉動並舉,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特色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的新型工業發展之路。
抓調整。努力壯大菱鎂、岫巖玉、化工、機械儀表、繭絲等地方特產加工五大優勢產業,重點培育鞍輪集團、萬鑫繭絲業集團、永安包裝工業有限公司、萬興隆岩田木業有限公司等30戶骨幹企業,促進行業不斷最佳化,形成龍頭支柱優勢。抓規模。在抓好現有100戶規模以上企業的基礎上,再培植25個投資超500萬元規模企業,其中5個超千萬元,3個超5000萬元,2個超億元。培植稅收超500萬元企業6個。規劃鞍輪、菱鎂、岫巖玉、繭絲、輕工業等五大工業園區。抓特色。突出做好菱鎂、岫巖玉兩篇文章,整頓礦山秩序,科學開採,實現可持續發展。實施精深加工,增加產品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拉長產業鏈,形成經濟成長點,真正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抓品牌。重點發展鎂製品、玉雕工藝品、柞蠶絲等15種主導產品,爭創市以上名牌產品10個。抓改革。強化資產經營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國有企業改制面要達到100%,集體企業改制面要達到80%,啟動20戶停產企業,盤活資產8000萬元,安置職工4000人。抓管理。大力推廣套用現代企業管理方法,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加大行銷力度,實現企業管理的整體最佳化,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強化項目興縣,廣泛交流合作,創造招商引資對外開放新優勢


貫徹“項目興縣”和“引資壯縣”思想,繼續發揚“六勁”精神,做到招商引資上項目與資源開發相結合,與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與企業改革和發展相結合,與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和第三產業相結合。
在謀劃項目上下功夫。注重規模項目、科技項目、龍頭項目和外向型項目,建好項目庫,全縣規劃、篩選、論證項目233個,其中超億元項目12個,做到儲備一批、論證一批、洽談一批、簽約一批、建設一批,形成滾動發展的良性格局。在招商引資上下功夫。培養一批掌握WTO規則、通曉外經貿知識的複合型招商人才,認真組織參加招商引資活動,採取會議招商、請進來招商、走出去招商、網上招商等多種形式,確保全年引進內資10億元,契約利用外資3000萬美元,外資調入1000萬美元。在擴大出口上下功夫。加強出口商品基地建設,加速出口產品結構調整,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重點抓好鎂製品、玉雕工藝品、柞蠶絲、服裝、輪胎、食用菌、山野菜等產品的出口。出口供貨值10.2億元,出口創匯1400萬美元。在“三資”企業管理上下功夫。不斷提高“三資”企業的繳資率、開工率和利稅率,引進來,扶上去,促進“三資”企業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在投資環境建設上下功夫。有安商之策、親商之舉、富商之心,多支持不限制,多幫助不麻煩,多指導不干預。視投資者為岫巖的建設者,創造一個規範、統一、協調、優惠相匹配的政策環境,創造一個服務、支持、監督、管理相匹配的人文環境,創造一個暢通、明快、公開、公正相匹配的服務環境,全力營建綠色通道,實現“辦事不求人,事事有人管,說理有地方”的階段性目標,真正使我縣成為投資者的熱土、創業者的家園。

開發培育市場,拓寬經營領域,尋求第三產業和民營經濟新突破


貫徹“商貿活縣”和“民企富縣”思想,拓寬領域,在規模和數量上實現新突破;積極引導,在質量和水平上實現新突破;鼓勵創新,在提高市場競爭力上實現新突破;改善環境,在提高服務質量上實現新突破。
完善市場體系。以支柱產業和商品基地為依託,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鞏固和發展已建成的城區市場,重點開拓農村市場,努力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以大型專業批發市場為骨幹,以集貿和攤群市場為基礎,多層次、多門類、多種經濟形式並存,大中小相結合,批發與零售相結合的適應岫巖經濟發展的城鄉市場體系,發展產權、土地、勞動力和技術市場。新建服裝鞋帽休閒廣場、機動車維修配件大市場、家私及建材等專業市場。拓展新興產業。發展信息產業,建設“數字岫巖”,搞活連鎖店、超市、物流配送等新型業態,進一步拓展諮詢、中介服務業的發展空間。發展特色旅遊。打好岫玉牌,建設世界玉雕博物館和萬佛展示廳,形成獨具特色的岫巖玉觀光購物旅遊熱線;打好民族牌,搞好滿族民俗展,形成獨具滿族風情的旅遊優勢;打好資源牌,建設東洋河水上樂園二期工程,做好藥山、清涼山、龍潭灣、巨型玉體等風景區道路建設和綜合開發。提速民營經濟。堅持“放開、放膽、放活”的原則,“支持、幫助、服務”的理念,“做大、做優、做強”的要求,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鼓勵民營企業以參股、控股、收購、租賃等方式參與國有和集體企業改革。支持民營企業進行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引導民營企業向寬領域發展,多層次多行業並舉;向園區化發展,形成規模優勢;向開放型發展,藉助外力,啟動內力,拓展發展空間;向科技型發展,培育名牌產品,不斷推進民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擴大投資規模,科學經營城市,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新變化


貫徹“經營城市”思想,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多渠道籌資,多元化投入,深度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城市整體功能,塑造岫巖新形象。
加大城市開發改造力度。重點開發改造城西路北段、錦絲路中段和城東路南段兩側,完善雅居小區二期工程10萬平方米,完成結轉工程10萬平方米。改造小黃河路、城西路南段、西北路,打通長興街錦絲路至小黃河路段。改造西山小區、蘭旗村等處自來水管網。加強東山公園建設,完成火車站廣場、西出口綠地建設工程,新建垃圾掩埋場。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繼續清理整頓建築市場,進一步提高工程質量;加強住宅小區建設,逐步擴大小區物業管理範圍;規範和完善交通運輸秩序,整頓客運市場;加大市容市貌綜合整治力度,實施“綠、美、亮、平、潔、暢”工程,有效解決衛生髒差、馬路市場、占道經營、交通秩序混亂問題。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搞好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加強村鎮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建設,偏嶺、新甸、黃花甸、大營子、興隆、洋河、哈達碑、石廟子、龍潭、前營子、雅河等要建成小城鎮建設示範點。加大交通設施和電力網化建設力度。全力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籌建交通大廈,實施省級幹線和縣級公路提級改造,重點完成7.8公里的蘇紅線、16.3公里的龍王線、14公里的岫梨線、12.4公里的遼鳳線、17.2公里的析青線、8公里的黃尖線等6條油路工程;完成26個村通公路,進而實現村村通公路。全面完成農網改造二期工程任務,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

大力培植財源,強化財稅征管,力促縣鄉財力新增長


貫徹“一要吃飯,二要穩定,三要建設”的思想,堅持發展生財、依法聚財與科學理財相結合,努力開源節流,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強化財源建設。大力發展有稅農業,鞏固農業基礎財源;大力扶持重點企業和支柱產業,壯大骨幹財源;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培養新型財源,千方百計開拓生財、聚財的領域。農村鄉鎮財政增幅平均要達到30%,其中岫巖鎮、偏嶺、大房身、前營子、新甸、哈達碑、龍潭、大營子、洋河、興隆增幅要在32%以上,其它鄉鎮增幅要超過23%。強化稅收征管。堅持依法治稅,加強對主體稅種和重點稅源的征管和監控,嚴厲打擊偷稅、逃稅、騙稅、抗稅等違法行為,努力做到應收盡收,確保“顆粒歸倉”。強化預算外資金管理和基金征繳。嚴格審計監督,嚴肅財經法紀;規範預算外資金的收支行為,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審批一支筆”制度,統籌安排預算外資金;嚴格執行基金征繳政策,防止基金流失。強化財政支出管理。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牢固樹立勤儉節約觀念和過緊日子的思想,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合理安排支出,確保離休幹部“兩費”兌現到位,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確保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時發放,確保公教人員工資兌現到位,確保其它剛性支出。強化融資工作。千方百計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加強政府協調,密切銀企協作,增強信用觀念,創建“信用岫巖”,建設金融安全區。

健全保障體系,搞好扶貧幫困,確保人民生活水平新提高


貫徹“一切為了民眾”思想,把關心民眾生活、解決民眾疾苦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努力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費收繳率穩定在98%以上,全年收繳保費達到5000萬元;繼續加大擴面工作力度,做到應保盡保,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實現按月足額發放;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規範商業保險市場;落實最低生活保障線制度;突出抓好岫巖鎮社區建設。擴大勞動力就業。廣開就業門路,拓寬就業渠道,力爭安置就業3000人,勞務輸出10000人,繼續搞好“並軌”工作。全面抓好扶貧開發和幫困工作。爭取10個村列入省“雙百村”開發式扶貧規劃,爭取扶貧資金1600萬元,扶持5000戶貧困戶發展種養業項目6000個;針對民眾生活、就醫、就業、就學等困難,繼續搞好對口幫扶、溫暖工程、愛心工程等扶貧救助活動,救助困難戶8000戶,為農村特困戶建房150戶。加快貧困鄉鎮的發展速度,逐步縮小與先進鄉鎮的差距。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民素質,推動社會各項事業新發展


貫徹“依法治縣與以德治縣相結合”思想,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繁榮先進文化,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進一步發展教育事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鞏固“普九”成果,加強教育管理與創新,科學利用教育資源。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提高城鄉人民醫療保健水平。進一步抓好計畫生育工作,認真貫徹《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切實提高人口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繁榮文化體育事業,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組織好民眾性文化娛樂活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進一步促進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引進和培養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科技服務,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改善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環境保護工作質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用足用好黨的民族政策。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貫徹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創建活動,全面提高人民素質。同時,做好武裝、人事、監察、督查、審計、統計、農機、氣象、物價、國資、檔案、僑務、外事、地震、老齡、殘聯、史志等方面工作。

嚴格依法行政,加強自身建設,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貫徹“提速、實效”思想,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我們將把創新突破變成自覺行動,把追求卓越作為工作準則,樹立勤政、務實、高效、廉潔的政府新形象。
建設發揚民主的政府。認真執行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積極支持縣政協履行職能,自覺接受民主監督;廣泛聽取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做到處理認真,反饋及時,結果滿意;加強與群團組織的聯繫,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出力獻策。
建設依法施政的政府。嚴格執行憲法及各項專項法律法規,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強化公安司法隊伍建設,整頓警風,嚴肅警紀,提高民警素質和執法水平。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繼續抓好“嚴打”整治鬥爭,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及時處理各種民事糾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深入開展普法活動,把經濟和社會各項活動納入法制化軌道。
建設勇於創新的政府。摒棄落後的思維方式,打破一切束縛手腳的陳規舊律,找準突破口,選好切入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希望變成現實。要站在時代的高度,深層次、全方位地思考和謀劃岫巖的未來,想大事、幹大事、大手筆做事,樹立超常思維,採取超常措施,實現超常發展。要時刻保持創新進取的工作狀態,勇承重擔,負重向前,敢於超越自己,想別人不敢想的招法,做別人還沒做的事情,解決別人難以解決的難題,持續創新,持續發展。
建設勤政務實的政府。要實施提速工程和實效工程。提速工程就是要解決工作效率問題。工作要有時限要求,大事小事認真辦,能辦的事情馬上辦,布置的任務力爭提前完成,必保按時完成。實效工程就是要解決工作效果問題。工作要有質量要求,要辦就辦好,對政府確定的各項工作,都要排除萬難,一抓到底,講求成功率,講究好效果,不看過程看結果。要幹活,更要出活;要實幹,更要苦幹。要在全縣倡導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真抓實幹、不尚空談的好作風。力戒浮誇,不圖虛名,不搞短期行為,不作表面文章。各級領導幹部都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揮,不怕艱苦,不怕疲勞。政府工作要採用更為紮實、科學和規範的方式,向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管理轉變。繼續辦好公共行政服務中心,簡化工作程式,壓縮各種會議,精減檔案,減少領導幹部事務性活動,嚴格控制各種檢查、評比和達標活動,把注意力凝聚到發展上,把精力投放到發展上,把幹勁使到發展上。
建設廉潔為民的政府。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領導責任制,加大查處違紀案件力度,堅決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堅決嚴懲腐敗分子。要一切為了民眾,不欺負老百姓;一切為了使命,不糊弄共產黨;一切為了事業,工作不偷懶。養成深入民眾、依靠民眾、帶領民眾苦幹實幹的務實作風。心為民想,利為民謀,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富,把民情民意作為第一信號,把民眾意願作為第一準則,把富裕百姓作為第一目標,做到黨心、民心、良心三心歸一,永遠與人民民眾心連心,真正代表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明年,我們要本著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盡力而為、辦就辦好的原則,繼續為全縣人民辦一些好事、實事。要切實做好項目考察論證工作,待報請縣委、縣人大審核批准後實施,做到辦一項,成一項,受益一項。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百業正興,任重道遠。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將緊緊依靠全縣各族人民,以更新的思維、更大的氣魄、更高的鬥志和更實的幹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爭分奪秒幹事業,如饑似渴求富強,用我們的雙手建設富庶家園,用我們的汗水創造幸福生活,用我們的智慧描繪美好未來,為把岫巖建設成為遼寧經濟強縣、全國經濟富縣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