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工作回顧
2012年是豐都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巨觀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面對國內外複雜環境特別是“薄王案件”的不利影響,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團結並依靠全縣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戮力同心,務實進取,攻堅克難,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實現了新一屆政府良好開局。全縣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實現111.1億元、224.2億元、44億元、16.8億元,同比增長14.3%、37.4%、17.4%、36.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18132元、6932元,同比增長15%、15.7%。
一是工業經濟持續增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面落實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系列政策措施。工業園區新建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鎮江化工園碼頭和消防站全面竣工,科技孵化樓完成主體工程,園區平台日益堅實。積極破解市場、環境等制約瓶頸,蛋氨酸二期5萬噸生產線完成技改調試,東方希望乾法水泥5條生產線建成投產,恆都肉牛屠宰及牛肉精深加工、凱迪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基本建成,龍璟紙業全面投產達能,金籟電子、天海薯類精深加工、創美藝術石材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竣工投產,豐舟鋼鐵、差別化纖維項目完成征地拆遷。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關閉淘汰落後產能企業3家,紫光天化熱電聯產、歌德陶瓷窯爐黑體反射等節能技術投入使用。全年完成工業投資71.9億元,同比增長119.3%,增幅全市第二;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實現135億元、28.7億元,同比增長31%、20.3%。
二是特色農業亮點紛呈。將肉牛產業作為特色效益農業的主要抓手,大力實施“三百工程”,全年新增肉牛飼養量10.72萬頭,存出欄總量及增量均居全市第一,成功創建為國家級出口牛肉質量安全示範區,高水平承辦“中國產業扶貧·肉牛發展峰會”,產業發展模式和成效得到張德江同志親筆批示。菸草惠民工程全面啟動,全年種植烤菸4.4萬畝、收購菸葉12.86萬擔,同比分別增長19.5%、20.5%,菸葉單產和戶均收入均居全市第一。新發展優質紅心柚3.2萬畝,成功舉辦“重慶·豐都第三屆紅心柚文化節”。花椒、龍眼、獼猴桃等特色產業基地不斷擴大,全縣新造林11萬畝,高水平承辦全市長江生態屏障區建設現場會。糧食、生豬、榨菜等傳統產業持續發展。全年新培育市級龍頭企業3家、縣級龍頭企業5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67個,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達到7件,農產品商品化率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60%。全縣農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實現33.3億元、22.7億元,同比增長5.6%、5.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居全市第二、“兩翼”13縣第一。
三是商貿旅遊日趨活躍。提速打造國際知名旅遊勝地,“一山一湖一洞”精品景區格局基本形成。名山景區古建築升級改造基本完成,五魚山玉皇聖地對外試營業,遊客接待中心建成投用。瀾天湖景區開發大規模推進,完成擴湖整治並實現蓄水,達沃斯酒店群加快建設,五星級酒店完成主體工程。太平壩、橫樑等鄉村旅遊快速發展。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605萬人次。搶抓國家擴內需機遇,加快推進商貿基礎設施建設,濱江市級美食街成功通過驗收,龍河東城市核心商圈完成前期工作,建成鄉鎮標準化農貿市場20個,肉牛綜合交易市場、肉牛電子交易中心成功開市。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汽摩)下鄉活動紮實開展。加強生活品及重要物資保障供應,活體肉牛和生豬凍肉成功納入中央儲備,市場物價保持穩定。
四是城鄉建設紮實推進。推進城市東進西擴、提檔升級,新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龍河東市政幹道、高速路互通工程加快建設,居民安置房、公租房完成基礎平場,寨子溝防洪工程完成工程總量的80%。斜南溪溝谷回填造地完成鐵路橋改隧明洞工程,泄水洞完成工程總量的80%,攔水壩工程開工建設;丁莊物流園、火車站站前廣場至迎賓大道連線線基本完成前期工作,農產品批發物流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穩步推進全縣城鎮擴容、風貌改造和市容整治,建成鄉鎮垃圾處理設施22個、污水處理廠10 個,3個市級中心鎮“561”工程加快實施,高品質打造農民新村12個。全面開展“五城同創”,成功創建市級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城鎮環境明顯改善。深入開展違法違規建設專項整治行動,城鄉建設秩序持續好轉。全縣新增城鎮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1.77個百分點達到37.91%。
五是基礎設施加快改善。按照“當期可承受、長遠可持續”的基本要求,著力推進一批打基礎、增後勁、利長遠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涪豐石高速公路路基、橋樑工程全面完成,豐忠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全面開工,渝利鐵路全線鋪軌,長江二橋完成148米高層平台澆築,龍河二橋等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蔣家溝水庫建成蓄水,梨子坪水庫、太平壩水庫完成前期工作,沱沱壩、硝廠溝等水庫納入國家煙水配套工程投資計畫。全縣新建各類供水工程91處,除險加固病險水庫18座,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2.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55平方公里。C類電氣化縣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基本建成1個110千伏和3個35千伏輸變電工程,風力發電項目有序推進,丁莊至長江大橋天然氣管線完成升級改造,能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六是重點改革穩步實施。統籌國有企業與民營經濟發展,整合重組四家重點國有企業,加大民營經濟扶持發展力度,新增各類市場主體5695戶、微型企業816戶,新增重慶市著名商標6件。以農民工為重點的戶籍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累計轉戶7.8萬人,三元鎮成功獲批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取得新進展,所有基層醫療機構實現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機關事業單位運行更加規範。調整最佳化招商工作機制,在長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區派駐3個招商分局,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全年新引進項目84個,契約引資403億元、實際利用內資15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4%、59.3%。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實際引進外資350萬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2973萬美元。
七是財稅金融支撐有力。完善“鄉財縣管鄉用”財政管理體制,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強化財稅徵收管理,一般預算內財政收入、基金收入實現8.5億元、8.3億元,同比增長31.9%、41.8%,地方財政收入增速全市第一。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上級轉移支付淨增9.4億元達到31.8億元。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完成地方財政支出45.7億元,同比增長37.1%,其中民生支出達到一般預算支出的68%,有力保障了重點項目建設、重點產業培育和民生事業發展。著力拓寬融資渠道、破解資金瓶頸,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73.7億元、71.9億元,其中新增貸款15.8億元,同比增長28.1%。
八是民生事業明顯進步。統籌推進教育、衛生、文體等社會事業均衡發展。新建(維修)校舍2.17萬平方米,豐二中二期教學樓開工建設,適存中學、龍城國小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學生營養改善工程和“愛心午餐”深入實施,高考上線率達到87%,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三甲醫院平場工程基本結束,縣中醫院業務綜合樓完成主體工程,縣精神病醫院建成投用,開工建設標準化衛生院5個,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50個。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人口素質穩步提高。縣體育館建成投用,3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升級改造通過市級驗收,農家書屋、“廣播村村響”等文化設施行政村覆蓋率達98%,成功舉辦縣第三屆運動會,開展文化下鄉活動400餘場次。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建成科技示範基地12個,轉化科技成果62項。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五大保險”參保15.5萬人次,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納入市級統籌。城鎮新增就業750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發放民政救助資金2.2億元,城鄉低保人均補差水平同比分別增長20.2%、22.1%,建成縣養老服務中心和民福老年公寓一期主體工程。大力推進扶貧攻堅,減少貧困人口20847人,成為重慶市產業扶貧示範縣。完成三峽後續項目首期實施規劃編制,啟動實施三峽後續項目26個,爭取到位三峽後續工作專項補助資金5.8億元,移民安穩致富進程加快。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化解信訪積案,民眾安全感指數達95.7%,位居全市第二。
一年來,我們立足縣情實際,突出辦好了一批民生實事:完成通村通暢公路150公里,解決3.3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建成廉租住房448套2.24萬平方米,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5101戶,城市背街小巷和20個行政村環境得到有效整治,完成18個、啟動22個貧困村整村脫貧,發放農戶科學儲糧彩鋼倉5000套,完成技能培訓1.3萬人、帶動就業7674人,辦結法律援助案件503件。縣政府承諾的1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與此同時,我們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完善重大決策程式、聽證、風險評估和責任追究機制,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依法行政能力明顯提高,幹群關係更加密切。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成功創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縣、全國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範縣,青少年主題教育、全民健身活動、移民信訪、民政宣傳、人民調解宣傳、生態建設、鄉鎮企業信息統計等工作獲得國家級表彰,工業園區建設、安全生產、計畫生育、廣播電視、文物普查、殯葬管理、食品藥品監管、煙花爆竹打非、未成年人保護等工作獲得市級表彰。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進步凝聚艱辛。豐都發展取得的每一項成績、發生的每一點變化,都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85萬豐都人民齊心協力、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豐都改革發展的廣大幹部民眾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豐都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一是縣域經濟總量偏小,產業支撐能力不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偏少,農業組織化程度不高、比較效益偏低,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城鎮化發展水平與全市平均水平差距較大,加快發展的任務仍十分艱巨。二是自然稟賦差,建設成本高,基礎瓶頸尚未完全打破,廣大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後,土地、資金、人才等制約發展的因素較多。三是公共服務尚不能完全滿足需求,安全生產壓力仍然較大,部分信訪遺留問題尚未徹底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仍然較多。四是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工作作風不實,辦事效率不高,違紀違法現象依然存在。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切實加以解決,絕不辜負全縣人民的期望和重託!
二、2013年的主要工作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也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當前,世界經濟已由危機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國內面臨倒逼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國內發展長期向好並進入中速增長階段,而我縣隨著高速公路、快速鐵路的全面貫通,區位條件即將迎來根本性改變,西部大開發、國發3號檔案、三峽後扶、武陵山片區扶貧等政策優勢將加速釋放,豐都必將站上新的歷史起點!
基於此,我們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市委四屆二次全會精神,按照“發展為要、民生為重、穩定為基”的工作思路,穩中求進、創新實幹,夯基立柱、提質上檔,以實施“四化”戰略加速實現“四個定位”,為建設三峽庫區明珠和實現人民幸福安康作出不懈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2013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0%,工業增加值增長20%,接待遊客增加100萬人次,城鎮化率力爭提高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3%、15%。
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打造工業集群,提振壯大骨幹產業。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為主線,以園區建設為依託,以增量帶動結構最佳化,促進工業集群發展、轉型升級。力爭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6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4%、33.5%。
夯實園區承載平台。大力推動園區拓展,加快鎮江精細化工園、水天坪工業園、中小企業創業園拓展區平場、道路等工程建設,新增園區面積2平方公里。完善園區基礎配套,加快建設水天坪綜合碼頭、玉溪物流碼頭,建成鎮江精細化工園消防通道,完成湛普新型建材園、中小企業創業園綜合管網鋪設,建成安置房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30萬平方米。積極推進產城融合,著力完善水天坪工業園和鎮江精細化工園的公共運輸、餐飲、購物、娛樂、金融、物流、就醫、入學等生產生活設施配套,為入園企業提供全面、便捷、優質的服務。
壯大骨幹工業集群。抓住重慶市提速發展“6+1”產業的機遇,著力打造“3+3”工業體系。持續推進化工產業技術改造和產業鏈延伸,加快建設MMA和PMMA項目,力爭6萬噸蛋氨酸和5萬噸減水劑全面投產。大力提振水泥、陶瓷等建材產業,引導企業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拓展市場半徑,促進東方希望乾法水泥5條線全面投產達能。加大輕紡食品業扶持力度,力爭開工建設差別化纖維項目,恆都肉牛精深加工項目全面達產。加快融入全市機電產業總體布局,提升船舶製造水平,啟動建設光電產業園、豐舟鋼鐵、烽巒科技等項目。積極發展新能源,確保生物質能發電、120萬噸洗煤投產達能,力爭風力發電一期項目建成運行。扶持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加強牛附產品開發和綜合利用,深度開發“牛化醫”。
強化企業運行服務。堅持創新驅動,鼓勵和引導企業使用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新技術,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實施“121”科技支撐示範工程,建立科技示範基地2個、特色產業研發中心3個,全年轉化市級科技成果15項以上。貫徹落實中央和重慶市相關扶持政策,培育發展10個骨幹企業、20個優勢企業、30個成長型企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戶以上。加強工業信息化建設,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加大企業協調服務力度,強化水、電、氣等生產要素保障,著力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促進金籟電子、豐泰箱包、天海農業等入園企業產能充分釋放。
(二)推動城鄉互動,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抓手,堅持整體規劃,產業支撐,突出特色,推動縣城、集鎮、新農村協調發展。
提速打造魅力城市。推進縣城東進西擴、縱深拓展,拉開中等城市建設主體骨架。啟動建設龍河東城市綜合體、五星級酒店、濱江景觀綠化帶、安置房、污水處理等項目,加快推進A區市政幹道、龍河新橋等工程,完成高速路互通、興豐大道、寨子溝排洪工程。以渝利鐵路貫通為契機,加大丁莊溪組團開發建設力度,全面完成鐵路橋改隧、火車站至迎賓大道連線線及站前廣場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農產品批發物流市場、峽南溪溝谷回填以及居民點等配套設施建設。啟動名山組團舊城改造,完成下沉式廣場道路、古民居至護岸大堤市政道路建設。積極推進房地產開發,建成商品房60萬平方米,有效保障居民住房需求。
加快建設活力集鎮。建立集鎮建設專項資金,加大建設用地指標保障力度,促進集鎮規範、有序、持續發展。高起點建設三壩旅遊集鎮和高家、社壇、龍河三個中心集鎮,完善“561”基礎設施,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大力發展虎威、包鸞、興義等特色城郊集鎮,積極打造十直、三元、武平、南天湖、保合等特色集鎮,努力活躍董家、許明寺、江池、興龍等邊貿集鎮,加大對偏遠鄉鎮發展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加快推進三建鄉場鎮避險遷建工程,全面啟動管網、道路、橋樑、堤防、污水處理廠、安置房等基礎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居住條件,促進農村居民適度相對集中居住,打造市級示範農民新村3個、縣級農民新村7個。改造農村危舊房1萬戶,全面啟動涪豐石高速路沿線民房改造。
著力規範城鄉管理。深入開展“五城同創”,加大園林綠化和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力度,進一步完善縣城基礎設施,提高綠化建設和管理水平,鞏固市級衛生城市、山水園林城市和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成果,力爭建成區內生活垃圾袋裝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80%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路燈亮燈率達到98%以上。加大城市背街小巷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城鎮市容市貌管理長效機制,創建4個市級衛生鎮和4個縣級衛生鎮。深入開展違法違規建設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規範城鄉土地、規劃和建設管理秩序,全面查處和制止違法建設行為,杜絕違法建設發生。
(三)促進商旅聯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將旅遊業作為集聚人氣、激發活力的先導產業來抓,激活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
深度打造精品景區。圍繞增強“震撼力”,加快推進瀾天湖景區建設,全面完成瀾天湖湖周景觀、達沃斯國際度假酒店群、天堂谷森林公園、滑雪場建設,基本完成國王商業鎮及彩虹灣主體工程,確保一期工程國慶前對外開放,開工建設廂壩旅遊集鎮市政道路一期工程,全面啟動2平方公里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一期工程,力爭建成民福度假風情小鎮10萬平方米。圍繞凸顯“神秘感”,全面完成名山景區古建築升級改造,啟動“上善古城”建設前期工作,完善景區功能配套。圍繞提升“精美度”,啟動龍河峽谷整體開發前期工作,開工建設龍河遊艇基地項目。加大新景區策劃包裝力度,啟動太平壩、冷玉山等景區開發前期工作,大力發展星級農家樂。開工建設廂壩、龍河東旅遊集散中心,提升景區配套服務能力。
強勢開展旅遊行銷。著力實施“名媒、名人、名節”工程,進一步加大宣傳行銷投入,多渠道、高層次、寬領域推介豐都旅遊品牌。依託央視等海內外重要媒體,大力開展旅遊形象宣傳,不斷擴大豐都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啟動5A級景區創建、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申報前期工作。深入挖掘地方獨特民俗文化,積極籌辦豐都民俗文化藝術節,啟動策劃大型特色實景演出。適時推出豐都“一日游”、“二日游”、“多日游”等旅遊精品線路。大力實施旅遊商品的創意策劃、研發生產,著力培育1—2個旅遊商品品牌。
繁榮活躍商貿流通。充分利用國家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著力建市場、布網點、調業態、促增長,努力擴大市場消費、激活商貿流通。啟動建設龍河東城市核心商圈,加快丁莊物流園和高家鎮物流園建設,著力打造中心集鎮商圈,提高聚集輻射能力。推進濱江美食街提檔升級,加快完善專業市場。深化“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成鄉鎮標準化農貿市場8個,實現鄉鎮農貿市場全覆蓋。紮實開展“農超對接”等商貿五大行動,暢通農工產品銷售渠道。積極培育倉儲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家政服務、醫療保健等現代服務業。加強市場監管,健全完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追溯機制,嚴厲打擊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積極營造規範有序、安全放心的市場環境和消費環境。
(四)發展效益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力爭全年農業增加值增長5.6%。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圍繞“1+6”特色產業,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提速打造一批骨幹優勢產業和農產品知名品牌。深入推進“中國肉牛之都”建設,大力實施“品種、品質、品牌”戰略,全面推廣“庭院牧場”養殖模式,啟動重慶肉牛科技示範基地建設,力爭新發展適度規模養牛戶500戶以上、能繁母牛2萬頭以上,新增肉牛飼養量5萬頭。加快菸草惠民工程建設,建成武平國家級、三壩市級基地單元,確保全年種煙4.6萬畝,收購優質菸葉11萬擔以上。依託凱迪能源、成華板材等重點企業,新造林6萬畝,高標準打造5000畝以上林業基地3個。堅持集中連片發展,在三元、仁沙等鄉鎮新發展優質紅心柚2萬畝,在十直、社壇等鄉鎮發展榨菜16.5萬畝,在栗子鄉發展有機大米5000畝,鼓勵各鄉鎮街道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積極推進農產品品牌創建,啟動“豐都肉牛”中國馳名商標申報和肉牛產業集群商標品牌培育基地創建工作,力爭全年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中國馳名商標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0個以上。
加快建設示範園區。加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全面推進包鸞市級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園建設,打造6000畝優質糧油核心基地、50個以上標準化“庭院牧場”、200畝名優魚良種繁育基地,加快脫毒生薑、脫毒馬鈴薯等優良種苗培育及推廣,初步建成生態養殖和高效農業示範區。加快以高家鎮為核心的肉牛科技園建設,著力打造500頭良種母牛繁育示範基地,建成肉牛技術研發中心,加強糞污資源化利用,啟動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啟動4萬畝有機農業、2萬畝高山蔬菜、5000畝城郊蔬菜、年產5000噸禽蛋基地等農業示範基地建設,帶動全縣農業規模化、科技化、集約化發展。
創新農村經營機制。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探索發展“家庭農場”,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大戶流轉土地實施規模經營,力爭新培育縣級以上龍頭企業3家以上,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0個、農村股份合作社10個,土地規模經營度達到28%,努力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引導農民創業致富,支持農民到非農產業就業創業,推動農民工資性收入快速增長。激活農村土地、農民宅基地、林地等資源要素,完善“三權”抵押貸款等金融服務機制,穩妥推進地票交易,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加大農機具推廣普及力度,創新農技基本經營機制,全年推廣農機具7000台(套),力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3個百分點達到35%。
(五)加快基礎建設,改善城鄉基礎面貌。大力開展以交通、水利、能源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彌補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積極融入重慶市“一小時經濟圈”。
破解城鄉交通瓶頸。全面貫通涪豐石高速公路、渝利快速鐵路,打通出入快速通道,徹底結束豐都無高速公路和鐵路的歷史。啟動墊豐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大力推進豐忠高速路、長江二橋建設,力爭完成工程總量的30%、65%以上。提速完善縣際路網,完成豐彭二級路龍河東至九溪溝段改造並開工建設龍河場至武平段,完成豐墊路古家店至社壇段改造,啟動馬良至廂壩幹線公路升級改造。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改造力度,全縣通村通暢率提高到60%。加快建設城市客運換乘中心併力爭年內建成投用,啟動建設5個鄉鎮客運站。有序推進港口碼頭建設,建成成品油庫中轉碼頭,完成高家鎮貨運碼頭改造,提升貨運作業區吞吐能力。
提速推進水利建設。開工建設梨子坪中型水庫和太平壩、硝廠溝菸草水源工程,加快推進龍興壩中型水庫和沱沱壩、三岔溪等小型水庫前期工作。完善城鄉供水體系,完成285高程水廠擴建工程,建成農村各類供水工程93處。大力實施“小農水”、灌區續建配套和“五小”水利工程,新增、恢復、改善灌溉面積2.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占比提高到53%以上。加快防洪保全工程建設,完成2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5座農村水電站增效擴容改造。
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完善骨幹電網結構,完成丁莊溪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啟動水天坪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確保保合110千伏和瀾天湖、周灣、董家3個35千伏輸變電工程併網投運。啟動豐都核電站、抽水蓄能發電項目前期工作。建成20萬噸成品油庫一期項目,新建加油站4座。啟動建設丁莊溪配氣站,加快鎮江至水天坪燃氣過江管道、水天坪天然氣輸配計量站建設,建成汽車加氣子站,切實緩解居民生活用氣和車輛加氣難問題。
(六)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後勁與活力。深入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著力破解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改革添動力,以開放促發展。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紮實推進農村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轉戶居民城鄉養老、醫療、住房、就業、教育等城鎮待遇,力爭全年完成農轉城16000人、宅基地退出補償1000戶以上。完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和監管方式,鼓勵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新發展各類市場主體4000戶以上,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良性互動。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公務員醫療制度改革。統籌推進人力社保、科技教育、文化體制、醫療衛生等改革,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藉助“一高一快”貫通契機,充分發揮區位和政策優勢,著力引進一批成長性好、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產業項目。把握沿海和主城產業轉移趨勢,策劃包裝50個以上重大招商項目,積極參加重點地區、中心城市經濟合作洽談會,策劃舉辦3次以上大型招商活動,強化對接洽談與跟蹤服務,促成意向項目順利簽約、簽約項目儘快落地、落地項目開工建設。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推行全員招商,鼓勵以商招商,進一步提升招商引資實效。力爭全年實現契約引資500億元,到位120億元以上。
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利用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鞏固完善牛肉、榨菜、藠頭、豬肉、腸衣等出口加工示範基地,做大做強優勢出口產業。加快培育外貿企業,積極引導企業開展出口備案認證,力爭全年培育外貿出口企業5家以上。鼓勵和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力爭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3200萬美元以上。
(七)強化財稅征管,提升資金融通能力。完善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加大財稅征管力度,充分發揮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保障發展資金需求。
最佳化財政收支結構。堅持財稅收入均衡入庫、按季考核,大力培植稅源,加強重點稅源監控,杜絕隨意減免緩,實現依法徵收、應收盡收。加大非稅收入徵收力度,規範收繳流程,努力壯大財政實力。力爭全年地方財政收入實現20億元,其中稅收收入、非稅收入、基金收入分別實現5.37億元、4.13億元、10.5億元。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幅壓縮行政運行成本,嚴控“三公支出”,集中財力保障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建設,確保一般預算支出的50%以上用於民生。
創新財稅管理體制。強化預算約束,完善部門預算編制方法,推進部門預算績效評價,減少預算外或超預算支出。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適時啟動公務卡改革,擴大財政投資評審覆蓋面,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開展“財政基層基礎強化年”活動,推進縣鄉財稅分配製度改革。加強政府性債務風險管控體系建設,努力防範化解財政風險。
增強資金籌措能力。規範國有資產儲備、管理和經營,提升籌資能力。大力支持金融和保險業發展,建立健全徵信體系,充分發揮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保險公司融資擔保作用,創新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加大對城市建設、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健全政銀企聯席會議制度,拓展交流溝通平台,促進政銀企良性互動。力爭全年籌資18億元,有效破解資金瓶頸。
(八)改善生態環境,努力建設美麗豐都。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與生產生活方式,努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構築庫區生態屏障。加強生態脆弱地區生態建設和修復,開展石漠化地區綜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28平方公里。大力推進長江沿岸百米林帶和二期天保工程建設,新增長江兩岸綠化6萬畝、公益林1.5萬畝,管護好130萬畝公益林。加強龍河濕地、南天湖自然保護區建設,恢復和保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災害和地震防禦能力。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深入開展“藍天、碧水、綠地、寧靜、田園”環保五大行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強化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污染綜合防治,力爭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11天以上。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次級河流整治,完成龍河流域綜合整治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垃圾處理體系建設,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面源污染和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啟動建設青龍公園,增大城區公共綠地面積。加強交通、建築施工、社會生活等重點領域噪聲防治,減少噪音擾民。啟動9個行政村村莊連片整治,強力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不斷改善農村環境。
推進資源節約和污染減排。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鼓勵企業推廣使用節能減排技術和工藝。加大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力度,建成虎威、龍河等7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強化生產消費全程節約管理,降低能源、水資源消耗強度,節約集約用地。推進公共機構節能示範,做好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的節能工作。強力實施總量減排,加強重點排污企業線上監測監管,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確保完成市上下達的減排任務。
(九)推進扶貧攻堅,加強三峽後續工作。抓住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和三峽後續規劃實施機遇,加大扶貧攻堅和三峽後續工作力度,促進庫區移民和貧困農民持續增收致富。
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推進整村扶貧與連片開發,確保18個整村扶貧建設村通過市級驗收,22個整村扶貧建設村基本完成建設任務,新啟動10個整村扶貧村建設。加快建設產業扶貧示範縣,因地制宜發展一批成本低、效益高、見效快的扶貧產業,力爭減少貧困人口1.5萬人。加快完善基礎配套,新建和改造村級公路120公里,解決貧困村5500人飲水安全問題。持續抓好扶貧開發政策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工作,完成扶貧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5000人,促進貧困民眾穩定脫貧。
抓好三峽後續工作。圍繞“三有一新”目標,抓好三峽後續及移民安穩工作。深入開展三峽後續項目前期工作,完成年度實施方案申報,爭取資金10億元以上,實施一批事關豐都長遠發展的三峽後續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年度計畫項目不結轉、專項資金不結存。全面完成移民工程竣工決算,做好移民檔案管理和數位化建設工作,確保一次性通過國家總驗收。積極做好移民就業培訓和創業扶持,完成移民培訓9000人以上,新增移民就業勞動力轉移2000人。加大移民對口支援工作力度,爭取無償援助資金5000萬元以上。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強化重要支流植被恢復與水土保持,加強175米試驗性蓄水安全監測防範,確保庫區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十)堅持民生為重,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要求,發揮好政府主導和人民主體兩個作用,用改革的思路和可持續的辦法做好民生工作,努力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鄉居民。
促進更大範圍更高質量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勞動崗位和就業機會,以創業帶動就業,打造新的創業平台,提高微型企業孵化園和微型企業特色村建設管理水平。完善小額擔保和融資貸款辦法,回引就業創業1萬人。以提升就業技能和崗位技能為重點,統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7000人,紮實做好城鎮失業人員、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改善辦學條件,開工建設適存中學、龍城國小,加快推進實驗中學和黨校遷建工程,建成豐二中二期教學樓工程,新建和改擴建校舍2.5萬平方米。統籌推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等化。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力爭高考重本上線550人以上,職高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以上。大力開展學生資助工作,深入實施學生營養計畫和愛心午餐,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啟動衛生組團建設,加快推進“三甲”醫院、中醫院綜合樓裝飾工程。全面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積極推進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新增醫療業務用房8000平方米,城鄉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達到60%以上。深化基層醫療衛生綜合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規範基本藥物採購行為,有效降低城鄉居民就醫費用。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積極創建國家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五大保險”覆蓋面,居民養老、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4%、95%。強化低保動態管理,完善城鄉救助體系,全年救助5000人次以上。加快修建殘疾人康復托養中心,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努力實現老有所養。建設公租房3萬平方米、廉租房5萬平方米,逐步改善住房困難民眾居住條件。
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大力完善文化設施,深入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村文化活動室標準化建設,實施一批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啟動文化藝術中心前期工作。廣泛開展文化下鄉、全民健身等活動,不斷豐富民眾文化體育生活。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力度,力爭開放小官山古民居和悟惑寺,啟動杜宜清莊園搶救維修、暨龍黃家大院特色村寨保護和名山“千年廟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
維護社會安定和諧。深入推進平安建設,進一步加大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監管力度,有效防範較大以上事故。建設“應急應戰指揮平台”和“預警發布平台”,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和裝備建設,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推進幹部下訪接訪制度化、規範化,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矛盾調處、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件,有效解決民眾實際困難。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及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民眾安全感指數保持95%以上。
順應民眾期盼,我們將全力辦好一批民生實事。一是完成高山生態扶貧搬遷1萬人。二是完成150公里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建設。三是解決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四是解決和穩定就業1萬人以上。五是建成2所農村寄宿制學校、7個學校教師周轉房。六是新發展微型企業1000戶。七是完成5個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新建和改建107個村衛生室。八是新建和改擴建10所鄉鎮敬老院。九是實施縣城10萬人飲用水源保護。十是開工建設許明寺鎮等8個鄉鎮的污水處理工程,實現鄉鎮污水處理工程全覆蓋。
與此同時,統籌推進統計、調查、物價、法制、人防、消防、檔案、地方志、婦兒、青少年、殘疾人、老齡、民族、宗教、對台、僑務、保密、質監、雙擁共建、國防動員、機構編制、機關管理等工作,共同譜寫豐都發展新的篇章。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當前,豐都正處於破瓶頸、增後勁、謀跨越的關鍵時期,改革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要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定性和自覺性,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努力建設職能科學、結構最佳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第一,堅持科學理政,提高服務發展水平。在加強和改善經濟運行調控、市場公平監管的同時,把更多的精力、財力、物力用於創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公共資源更多地向民生領域、偏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傾斜,增強統籌發展的科學性和協調性。深入推進政企、政資、政事和政社分開,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進一步推進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完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嚴格控制機構編制,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進一步清理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深化行政審批電子監察,更好地為基層、企業和社會公眾服務。統籌主觀努力、環境條件和長遠績效,合理設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杜絕不切實際的“政績工程”和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
第二,堅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嚴格按法律、制度辦事,切實提高政府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依法決策、科學施政、推動發展的能力。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提高政務活動的公開度、公正度和透明度。健全完善重大決策公共參與、專家論證、集體商議、合法性審查、風險評估和責任追究機制。強化規範性檔案的備案登記審查。規範行政處罰裁量權,堅決糾正執法不力、執法違法、執法擾民等現象,切實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注重審計監督與行政問責相結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第三、堅持從嚴治政,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嚴格執行中央和重慶市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各項規定,開展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文牘主義,加強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改變文風會風,精簡會議和檔案,不開無果之會,不發無物之文。清理和規範考核評比達標升級活動,杜絕“搭車考核”、“越權考核”。厲行節約,嚴格控制公務消費。加強行政效能建設,保證政令暢通,堅決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
第四,堅持廉潔從政,建設清廉幹部隊伍。堅定不移地抓好廉政建設,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打造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清正廉明的公務員隊伍。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健全反腐倡廉考核評價體系,築牢全體政府工作人員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既嚴於律己,又教育和管理好配偶、子女及身邊工作人員。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嚴禁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插手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土地招拍掛等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完成“陽光豐都”平台建設,堅決查處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全體政府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廉政準則,加強修為,嚴守底線,只要違紀違法,務必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