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鄉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帶領全市人民銳意進取,務實重乾,加快發展,圓滿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2年新鄉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2年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2011年工作回顧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一)發展速度持續加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01億元,在全省晉升兩個位次,位居全省第7位,增長14.6%,增幅居全省第3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0.7億元,位居全省第4位,增長28.8%,稅占比達到74.4%,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1129.5億元,增長29.3%,總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4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35.6億元,增長24%,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1.6億元,增長18.9%,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306.3億元,位居全省第4位;貸款餘額781.8億元,位居全省第5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88元,增長14.2%;農民人均純收入7533元,增長20.7%,高於全省1.1個百分點,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二)發展後勁持續增強。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實際利用外資5.3億美元,位居全省第4位,增長61.3%;實際利用市外內資300.5億元,位居全省第5位,增長34.1%。新簽約央企合作項目5個,累計與20餘家央企建立合作關係。新鄉口岸作業區綜合服務區建設正式啟動,完成進出口總額16.4億美元,增長44.8%,其中出口9.1億美元,增長30.5%。項目質量水平提高。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58個,同比增加90個。億元以上項目占全市項目投資的48.5%,提高26.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比重達到71.5%。趙固二礦、中糧(新鄉)現代糧食產業化基地等66個省市重點項目竣工投產。要素保障能力增強。獲批新增建設用地4.1萬畝,是年度計畫指標的8.7倍;其中報國務院批准中心城區用地8022畝,位居全省第3位。新增貸款和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達到200億元。成功發行12億元城投債券。新引進交通銀行新鄉分行、輝縣珠江村鎮銀行兩家金融機構。3家企業向證監會上報首發申請,省重點上市後備企業15家。產業集聚區載體功能提升。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建成區面積達到146平方公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56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75.6%。長垣縣產業集聚區進入全省十強產業集聚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電源產業集聚區進入全省十快產業集聚區,進入全省十強、十快產業集聚區數量位居全省第1位。平原新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1億元,50平方公里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備。
(三)發展方式持續轉變。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13.2∶57.7∶29.1調整為12.5∶61∶26.5 ,工業化率提高3.7個百分點。新型工業化快速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2971.7億元,增長40.4%,高於全省4.5個百分點,銷售收入超億元工業企業增加91家。42個工業項目列入全省重點產業年度行動計畫,占全省項目總數的十分之一。純電動計程車示範運營正式開展。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138.8億元,增長28.3%;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82億元,增長26.3%,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被列入國家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範圍,工業結構調整將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完成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和國家500億公斤項目年度工程。34座引黃調蓄工程全部列入國家規劃。建成高標準農田20萬畝,改造中低產田18.5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萬畝。糧食總產390.2萬噸,實現“六連創”,長垣縣小麥高產攻關田最高畝產達到788.2公斤,創全省新記錄。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350萬畝。組建了新鄉小麥產業集團,與茅台集團簽訂2萬畝有機小麥合作協定。“三品一標”基地33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57%。地理標誌農產品、綠色食品數量均位居全省第1位。畜禽規模化標準養殖比重達到86%。在全省率先完成丹江口庫區第二批移民新村建設及移民搬遷任務。服務業穩步發展。浙江海寧皮革城、杭州四季青服裝城、居然之家家居廣場等大型商貿項目陸續建成開業,新鄉商業的輻射範圍進一步擴大。新鄉銀行入選省服務業重點企業。自主創新成效明顯。設立了5000萬元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引導基金,新增國家級技術研發平台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家。成功創建國家新型電池及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中國衛生材料生產基地。電池研究院籌建工作穩步推進,組建新鄉醫學院幹細胞與生物治療技術研究中心。金龍集團獲省長質量獎。專利申請量實現新突破,達到2369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生態環境保護得到加強。10個重大節能項目建成投產,新增節能能力20萬噸標準煤。5條出境河流斷面水質達到省里要求,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城市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完成鳳泉區遺留鉻渣處置任務。實現林業生態建設16.9萬畝。獲得中國最佳生態宜居城市稱號。
(四)城市形象持續提升。規劃引領理念得到強化。加快完善規劃體系,城市總體規劃順利通過部級聯席會議評審,完成了122個鄉鎮、851個新型農村社區規劃,達到了近期建設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全覆蓋。實施了“數字城管”二期工程,城鄉一體化聯網運行穩步推進,獲得中國最佳城市管理獎。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三大”活動持續推進,大整治完成拆遷545萬平方米;大綠化新增綠地面積71萬平方米,順利通過“國家園林城市”複查驗收;大建設完成投資228億元、實施項目712項,23個棚戶區和2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啟動,完成拆遷237萬平方米,棚戶區安置房新開工8572套。石武高鐵車站區域路網基本形成,新區核心區100個重點工程全部開工,機場遷建取得重要進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公路總里程達到1299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基本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京港澳等幹線公路為骨架的快速交通網路。在全省率先完成縣域城鄉公交一體化試點改造。代表全省並圓滿完成迎接全國幹線公路養護管理檢查工作。被國家批准為以“城鄉一體化制度建設”為主題的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統籌城鄉工作積極推進,城鎮化率達到42.89%,高於全省2.3個百分點。52個示範社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全市新開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1017萬平方米,新入住農戶4.2萬戶;拆除舊宅面積2.2萬畝,復墾或恢復生態1.2萬畝。首批規劃啟動了19個農民創業園建設,促進農民實現就近就業。
(五)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直接用於就業、社保、教育、醫療衛生、文化、保障房建設等民生支出95.8億元,增長48.8%。圓滿完成省市承諾為民辦理的實事。就業創業工作不斷加強。城鎮新增就業13.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27.4萬人次。創業型城市創建積極推進,開展創業培訓4120人,發放小額貸款4.4億元,個體工商戶達到12.8萬戶,私營企業達到2.1萬家,從業人員292萬人。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71.5萬人,為18.5萬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29.7億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區域覆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市級統籌,參保136.3萬人,醫療保險付費制度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14.6萬人。對9917戶低保家庭實施臨時價格補貼。新建成養(敬)老院9家。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35953套,其中,新建廉租住房18086套,占全省總量的五分之一,各類保障性住房均已完成實物工程量的50%以上。各類教育協調推進。撥付各類教育資金45.7億元,各類教育經費得到較好保障。新成立26對聯合校。新建(改擴建)公辦幼稚園82所。改造校舍43萬平方米。30餘所職業學校與富士康集團簽訂校企合作協定。支持駐新高校發展,校地、校企合作紮實推進。醫療衛生事業不斷進步。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累計建成標準化衛生室2782個,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5%,位居全省第1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文明創建和思想道德建設持續推進,民眾文化活動和優秀文化產品日益豐富。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68個、農家書屋838個,市平原博物院、市圖書館、市民眾藝術館免費開放。新發展農村有線電視用戶2萬戶。各項事業協調推進。新解決32.4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和40個村近10萬民眾出行難問題。圓滿完成省定5.13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不斷加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民族關係、宗教關係和諧發展。駐新部隊大力支持地方建設,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取得新進展,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平安建設深入推進,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社會治安防控、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等機制不斷完善,警務機制改革創新得到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的充分肯定,實現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六連冠”,獲得中國最佳平安城市稱號。對口支援新疆哈密地區伊吾縣工作紮實推進。新聞出版、體育、統計、外事、僑務、史志、檔案、測繪、人防、防災減災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六)政府自身建設持續加強。開展了“三抓兩促”活動,進一步完善了政府工作細則,規範會議和議事規則,梳理出了358項重要難點問題,集中處理攻堅,目前已解決349項。倡導務實重乾,健全責任、有序、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各級各部門克難攻堅、狠抓落實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一年來,我市先後10餘次在全國、全省重要會議上作典型發言,10餘次全省專題現場會在我市召開,上級對我市相關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累計辦理人大政協定案、提案和建議668件,辦結率100%。落實首問負責、服務承諾、限時辦結等工作機制,提前5個月完成全年聯審聯批任務。精簡行政審批事項148項。強化國有資產監管和審計監督,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提高。著力構建“四位一體”的監督管理服務體系,其中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累計交易項目6423項,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歸功於歷屆市領導班子的傳承接力和全市人民的團結拼搏,得益於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一個幹事創業、團結和諧的新鄉,一個自強不息、務實重乾的新鄉,一個日新月異、充滿活力的新鄉,正以昂揚向上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新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新鄉發展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新鄉仍然處於蓄勢積累、爬坡上坎的關鍵時期,經濟總量小、人均指標低、發展不夠快等問題依然突出,晉位升級的任務十分艱巨;三次產業發展不夠協調,縣域發展不平衡,創新能力仍需加強,財政收入結構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和提升,資源環境約束加劇,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艱巨;公共服務依然滯後,社會事業發展與民眾需求的差距較大,上學、就醫、住房改善任務繁重,就業社保壓力較大,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少數單位依法行政觀念不強,一些幹部和工作人員工作作風、辦事效率仍需轉變和提高,消極腐敗現象依然存在,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於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在今後的工作中著力加以解決。
二、2012年工作總體要求
今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落實省九次黨代會、省委經濟工作會和市十次黨代會精神,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以富民強市為中心任務,堅定不移地實施引資項目雙帶動戰略,堅持走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打造中原經濟區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農業試驗示範基地和高素質人力資源培育基地,加快結構調整,著力改革創新,更加注重民生改善,保持社會穩定,持續求進,務實發展,為全面建設幸福新鄉、實現綜合實力邁入全省前列、打造中原經濟區強市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節能減排指標控制在省定目標之內。
各位代表!實現上述目標,雖然面臨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衝擊和我市結構調整必須付出代價的挑戰,但更有國務院支持中原經濟區建設和國家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強力帶動的難得機遇。我們深知,機遇不會永遠存在而是稍縱即逝,機遇不會唾手可得而需奮力拚搶。面對激烈的競爭態勢,新鄉發展不進則退、慢進亦退,我們沒有懈怠的理由、沒有彷徨的藉口、沒有陶醉的資本,必須搶抓機遇、再鼓幹勁、乘勢而上、跨越發展。我們堅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有市四大班子的團結協作,有全市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只要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實踐證明正確的發展思路,持之以恆地抓好各項重點工作落實,新鄉發展一定能夠實現更大跨越!
三、2012年重點工作
今年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新型城鎮化,強化引領作用。最佳化城鎮布局。按照“核心帶動、軸帶發展、節點提升、對接周邊”的要求,構築“一主、兩副、五組團”現代城鎮體系,堅持中心城市組團式發展、縣城和重點鎮內涵式發展、新型農村社區集聚式發展,推動城市發展由速度型向品質提升型轉變,打造中原經濟區城市群核心區北部支撐極。強化城鄉規劃和管理。堅持以科學的理念制定規劃,以科學的規劃引領城鄉建設,維護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編制中心城市、縣城、重點鎮、新型農村社區四級現代城鎮體系全域規劃,完成50個專項規劃編制和城市總體規劃報批工作。完成紅線、綠線、黃線、紫線、藍線和橙線“六線”控規制定,實現市、縣建成區和重點鎮主要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深化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建設,確保省“數字城管”達標驗收。嚴格依法規範計程車、摩的運營,強力實施火車站、汽車站等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市區完成30座垃圾中轉站升級改造,新建公廁50座,加快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確保通過全國衛生城市復檢。強化中心城區建設。堅持“有機更新、均衡發展”。新區方面,積極推進以高鐵車站區域為核心的第二商業中心板塊、以大學生創業園和高新技術創新平台為核心的創新板塊、以平原體育會展中心為核心的體育運動板塊建設,將新區重點督導項目擴展到150個,加快平原文化藝術中心、新聞傳媒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舊城方面,加大老城區升級改造力度,強化城市西區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投入,機場搬遷上半年取得實質性進展,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市區實施1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完成拆遷8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50萬平方米,竣工3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棚戶區安置房5620套。道路方面,謀劃老火車站至高鐵車站的緩堵保暢快捷路建設;按照南環東段標準,謀劃推進西環、北環和南環西段改造提升及環路綠道建設;抓好高鐵車站廣場區域交通零換乘及主要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市區主要交通路口的渠化改造,充分挖掘現有交通設施潛力,提高通行效率,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市區新建、續建、改造市政道路31條、38.5公里,宏力大道西牧村段7月底前完成拆遷任務,力爭10月月底全線貫通。水系景觀方面,實施趙定排疏通及景觀整治、衛河市區段提升改造,謀劃建設高鐵站生態湖公園、人民西路公園和南湖公園,爭取早日實現“渠相連、水常清、水常流”。強化縣城建設。持續開展“新城杯”競賽,引進高水平、有實力的投資者,加快舊城和城中村拆遷改造,擴大縣城規模,提升建設品質。衛輝市、輝縣市、新鄉縣、長垣縣拆遷不低於40萬平方米,原陽縣不低於35萬平方米,獲嘉縣、延津縣、封丘縣不低於25萬平方米。推動輝縣市、長垣縣等基礎條件較好的縣城向中等城市規模發展。加快推進重點鄉鎮“三化”協調發展。堅持鎮區開發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相結合,在40個重點鄉鎮的基礎上,確定20個左右示範鄉鎮,支持其率先實現“三化”協調發展。支持孟莊、古固寨、唐莊等鄉鎮進行鎮區開發試點建設。深化財稅、金融、投資等體制改革,擴大重點鄉鎮管理許可權。進一步加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力度。堅持把新型農村社區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和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充分發揮新型農村社區的戰略基點作用,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努力實現新突破。52個示範社區每個縣(市)、區至少有一個社區完成建設任務,其餘示範社區完成70%以上的建設入住和舊村拆遷復墾任務,同時繼續推進200個重點社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完善工作。研究出台對已復墾土地進行申報驗收和騰退土地使用管理的具體操作流程和辦法,年底前實現累計拆遷4.5萬畝,復耕2萬畝。建設開放型城市群。以城鄉交通體系建設為突破口,推進縣(市)之間交通一體、產業連結、服務共享、生態共建,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開放型城市群。加快新晉高速、鶴輝高速、京港澳高速立交和長濟高速東明黃河大橋等項目建設。前期推進鄭焦高速東延至大廣高速、新晉高速塊村營至平原新區建設路網規劃,打造環繞市區、縣(市)互通的高速路網。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加快公交場站建設,最佳化公交線路布局,逐步實現城鄉公交全覆蓋。
(二)加快新型工業化,提升核心競爭力。實施工業新增長點工程,以新型電池與電動車(含專用車與汽車零部件)、生物與新醫藥、現代煤化工及煤電、製冷及電子信息、特色裝備製造、傳統優勢產業(食品、造紙、紡織、建材等)為重點,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六大產業都達到千億規模,構建具有持續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中原經濟區新型工業化先行市。做大做強產業。新型電池與電動車產業方面,重點抓好環宇集團5億安時汽車用鋰離子電池、新航集團高科技產業園等項目的實施,確保環宇集團2萬輛電動轎車及2000輛電動大巴動力電池、中科公司1億平方米鋰電隔膜等項目竣工投產。抓好電動車示範運營,完善新型電池與電動車產業鏈條。現代煤化工及煤電產業方面,重點抓好中科化工整體搬遷及180萬噸甲醇深加工一體化、心連心化肥年產80萬噸尿素、新中益2×60萬千瓦火電機組、渠東熱電2×33萬千瓦熱電機組等項目的實施,加快推進中聯煤層氣開發、煤炭物流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力爭華源護神1000萬平方米防寒透濕複合材料、銀金達1.2萬噸熱收縮膜等項目建成投產。完善乙二醇-聚酯-下游產品、甲醇-烯烴-下游產品產業鏈。生物與新醫藥產業方面,重點做好雙鷺生物醫藥產業園、拓新生化200噸系列阿糖核苷等項目實施。完善生物技術藥物、化學成品藥、現代中藥等主導產業鏈。製冷及電子信息產業方面,重點做好中兵通信科技產業園、中國電波科技城、新航集團120萬台汽車空調壓縮機等項目的實施。深入研究製冷產業發展,著力引進終端企業,帶動配套產業和製冷材料產業發展,努力恢複製冷產業名片。特色裝備製造產業方面,重點做好長興精工10萬噸裝備鋼結構、錦隆重工1500套礦用救生艙等項目的實施。培育壯大新能源裝備和節能環保裝備等產業,做強專用設備等亮點產品。傳統優勢產業方面,重點抓好百威英博100萬噸啤酒、白鷺化纖1萬噸新型溶劑紡纖維素、北新建材6000萬平方米石膏板生產線等項目的實施,爭取新亞集團40萬噸食品卡紙等重點項目早日竣工投產。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產業基地。緊緊抓住國務院《指導意見》支持河南重點產業基地建設的重要機遇,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新鄉老工業基地加快改造,依託優勢產業和產業集群,打造中國電池研發和產業基地、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特色裝備製造基地、現代煤化工基地、生物醫藥基地、製冷及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物聯網基地。強力推進企業上市。積極實施企業上市引導計畫,提高企業上市積極性;加強上市後備企業培育,推進新亞紙業、拓新生化、高遠公路等企業儘快進入輔導;切實抓好金龍銅管、日升數控、天豐節能板材等3家已申報在審企業與證監會的溝通,爭取年內3家到4家企業發行上市。培植壯大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多渠道籌集資金,充分利用產業聯盟、資產重組、控股參股、兼併租賃等多種方式擴大企業規模。引導央企和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參與我市產業重組,爭取在新鄉擴大規模,建設區域總部、研發中心、行銷中心和生產基地。強化要素保障,支持市規模效益50強企業和30戶高成長性企業快速發展壯大,爭取更多企業進入省“雙百”企業行列。深入推進質量立市。扶持優勢企業爭創政府質量獎,力爭再創1個到2個省長質量獎,創建省名牌產品20個。大力實施商標帶動戰略,選擇1家到兩家企業進行重點幫扶,支持爭創中國馳名商標,推薦申報10個河南省著名商標。強化自主創新。始終把創新作為新鄉的靈魂,把突破和掌握核心技術作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按照國家級工程中心標準建成電池研究院,籌建煤化工技術研究院,爭取中科院煤炭綜合利用示範基地、生物科研基地落戶新鄉。推動河南動力電源及關鍵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鄉醫學院幹細胞與生物治療技術研究中心等建設與發展。實施好省重大科技專項,新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20家。專利申請量保持全省前列,發明專利比重達到20%以上。用好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引導基金,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三)加快新型農業現代化,打造特色和亮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強化耕地保護和土地開發整理,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入和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抓好國家千億斤項目工程、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省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和引黃調蓄工程實施,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萬畝、節水灌溉面積10萬畝。著力開展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高產創建活動,提高單產,完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爭創全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優質高產示範區,確保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80億斤以上。發展高效農業。引導市區近郊鄉鎮發展高端設施農業,大力發展食用菌、蔬菜、花卉等高效經濟作物。積極推動品牌農業進行最佳化重組,壯大企業規模,做大做強“新鄉小麥產業集團”,打造“中國第一麥”品牌;組建“原陽大米產業集團”,叫響“中國第一米”品牌。扶持封丘金銀花、獲嘉鮮切花、長垣食材等產業不斷壯大。新增市級以上名牌農產品15個。提高現代畜牧業水平。開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新增100個標準化示範規模養殖場(小區),奶牛存欄達到9萬頭以上。完善基層動物防疫體系,推進區域性動物防疫檢疫中心站建設,標準化建站率達到50%以上。加快農業產業化。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00家。大力發展輝縣生豬及肉製品、原陽奶製品、長垣高效蔬菜等十大產業集群。打造農業科技產業化先行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有效利用新鄉獨有的農業科技立體支撐優勢,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市農科院等四大現代農業科研基地引領示範作用,加快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科技學院及市級以上14個科技創新平台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爭取更多的科研項目在新鄉布局和轉化,不斷增強我市現代農業的競爭力。
(四)加快城鄉統籌和農村綜合改革,努力實現新突破。加快推進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完善總體實施方案,儘快進行項目布點,力爭用3到5年時間,在糧食安全、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產權制度改革、社會管理模式完善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形成一套規範化制度體系,努力為全國、全省探索路子、積累經驗。積極探索城鄉一體的社會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戶籍管理制度,制定配套政策,有序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轉移。探索建立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相適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機制。探索建立新型農村社區黨總支委員會、社區服務管理委員會、社區居民代表委員會、社區居民事務監督委員會“四位一體”的農村社區組織機構,促進農村社區融合。積極探索農村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的新機制。開展人地掛鈎試點,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試驗開展建設用地指標交易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促進城市資本反哺農村,讓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組織開展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全市52個示範社區開展被整合村土地、集體資產、債權債務管理試點。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收入3000億元,從業人員新增5萬人以上,力爭在全省排名中晉位升級。堅持“規劃領先、產業先進、低碳生態、城鄉一體”的建設理念,強力推進平原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強化招商引資,爭取早日出形象、成規模。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加快新能電動車、新航集團大飛機零部件研發生產等項目建設進度,確保華蘭生物血液製品、娃哈哈7期等項目竣工投產。以打造城市新組團為目標,提高新鄉工業園區建設發展水平,力爭與中兵集團、中航集團、雙鷺藥業等行業龍頭企業的合作取得新的進展。爭取高新技術開發區、新鄉工業園區早日創建成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著力培育壯大衛輝市食品加工和新型建材、輝縣市特色裝備製造、新鄉縣生物醫藥和振動機械、獲嘉縣現代煤化工、原陽縣食品加工和汽車零部件、延津縣食品加工和裝備製造、封丘縣紡織服裝、長垣縣起重裝備等優勢產業集群。切實抓好扶貧開發。著力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把沿黃地區、太行山區、黃河故道區、貧困革命老區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主戰場,以整村推進和扶貧搬遷為重點,完成50個扶貧開發重點村整村推進建設和260戶、1000人深石山區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抓好1.7萬丹江口庫區移民幫扶工作。確保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明顯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五)加快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強力實施“引資項目”雙帶動戰略,堅持把項目作為經濟工作的綜合性抓手,把招商引資作為項目建設的主渠道。大力開展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招商。圍繞優勢支柱產業,以產業鏈整合提升為重點,逐行業論證梳理,繪製產業鏈條圖譜,針對薄弱環節和產業鏈缺項開展招商,提升關鍵環節,完善配套能力,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深入摸排沿海產業集群及其轉移動向,根據自身優勢,適時派專人赴產業集中、特色鮮明的地區長期駐地、蹲點招商,吸引沿海電子信息、食品等產業集群式轉移。大力開展以商招商。建立完善激勵機制,調動市內外中介機構和自然人的招商積極性,突出招大引強、二次招商。抓好與央企對接合作,深入研究中兵、中航、中糧等已落地新鄉的大型企業集團發展戰略和投資方向,制定後續招商項目單子;爭取中兵集團特種汽車、中航集團火車轉向支架、中材集團特色裝備製造等重大項目落地。著力打造開放高地。抓好“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年”活動,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億美元以上,市外內資360億元以上,引資總量繼續保持全省前列。抓好口岸作業區建設及綜合保稅區申建工作,爭取海關項目上半年完成主體施工,做好綜保區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城市規劃的銜接工作,積極爭取國家部委支持,為最終獲得國務院批准打下基礎。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實施億元以上項目772個,完成投資791.5億元,確保77個省重點項目和209個市重點項目按計畫完成建設任務。把提高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和投資強度作為重中之重,加快中航高科技產業園二期、勝華電纜工業園一期、歐瑪汽配工業園等50個總投資5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建設;確保豫飛重工新型工業化裝備產業園、衛華重型裝備產業園等213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確保中航新飛專用汽車產業園、科隆集團新能源材料產業園等326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謀劃推進重大支撐項目,加大現代煤化工基地、鄭新城際鐵路、中原經濟區大學科技園等80個總投資2800億元的“十二五”重大支撐項目推進力度。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堅持招商引資黨政“一把手”工程,縣(市)、區黨政一把手每季度以書面形式向市委、市政府進行工作匯報;定期在媒體公布各地招商引資和重點引資項目進展情況;實施半年度和年度考評末位警示。健全重大項目周例會、聯審聯批制度,提高重大項目前期手續審批、備案效率。合理調度土地、環境容量、資金等要素,提高項目契約履約率、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