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鄉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是近些年經濟工作比較艱難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長短結合、結構調整、應對挑戰、晉位升級”的思路,強化運行調節,加快項目建設,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改善民生,除進出口總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外,各項主要工作均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任務。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4.6億元,比上年增長(下同)13%,增速居全省第2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5.9億元、支出131.4億元,分別增長14.6%和32.5%,收入總量由全省第7位上升到第5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新鄉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0年
  • 地點:新鄉市
  • 類別:政府工作報告
前言,主要內容,

前言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做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主要內容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近些年經濟工作比較艱難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長短結合、結構調整、應對挑戰、晉位升級”的思路,強化運行調節,加快項目建設,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改善民生,除進出口總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外,各項主要工作均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任務。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4.6億元,比上年增長(下同)13%,增速居全省第2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5.9億元、支出131.4億元,分別增長14.6%和32.5%,收入總量由全省第7位上升到第5位;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904.5億元,增長30.8%,總量穩居全省第4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0.2億元,增長16.1%;糧食總產379萬噸,大旱之年再創歷史新高;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4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621億元,分別增長23.9%和22.7%;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0.3億元,增長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4170元和5431元,實際增長10.3%和7.6%。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強化服務,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保證企業正常經營和持續發展是應對危機的關鍵所在。我市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及時出台措施,強化煤電油氣運及資金保障,引導企業戰略重組,全力為企業排憂解難。共為101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解決問題1296項,問題解決率居全省第一。組建30家信用擔保機構,召開銀企洽談會12次,貸款到位資金117億元。為企業減免稅款18.4億元。新增建設用地總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受金融危機影響較重的停產半停產企業去年上半年全部恢復正常生產。全年工業用電量增長8.8%。
(二)堅持引資項目帶動,增強發展後勁。抓住中央擴大投資的政策機遇,堅持走出去招商引資、大力爭取上級資金和政策支持,一批重大項目先後落地並開工,跨越發展的態勢得到鞏固。招商工作成效明顯。成功舉辦了市慶60周年項目推介會,在杭州、廣州、廈門、福州、澳門等地多次進行招商推介,中糧集團、中航集團等中央企業和雨潤集團、雙鷺藥業、北京聖寶運等知名企業投資項目落地。招商引資工作綜合排名居全省第3位。實際利用外資2.53億美元,增長12.3%,總量居全省第4位;實際利用市外資金168億元,增長38.7%。進出口總額完成10.4億美元。項目建設再創佳績。新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1980個,同比增加511個,完成投資增長44.5%;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99個,同比增加33個,完成投資增長20.8%。省、市145個重點項目中,金龍集團年產6億安時動力鋰離子電池、中糧(新鄉)小麥倉儲等50個項目開工建設,趙固一礦年產240萬噸原煤、心連心化肥合成氨尿素系列產品等45個項目竣工達產。在兩次全省重點項目觀摩中我市都被評為豫北片第1名。項目質量不斷提升。工業投資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66.4%,占全省工業投資的9.4%。重點工業項目中高科技項目占40%。綠源藥業等7個投資5億元以上的結構調整項目竣工投產,雙鷺生物新醫藥基地等結構升級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三)著力調整轉型,最佳化經濟結構。積極主動地調結構、促轉型,經濟發展質量和企業競爭力在逆境中得到提升。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由上年的13.8:54.9:31.3調整為12.5:55.5:32。工業企業贏利能力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利稅分別增長38.4%和31.1%,分居全省第4位和第1位,獲得國家、省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居全省第一。“一谷五基地”六大戰略支撐產業總產值、利潤分別占全市的62.1%和56.6%。礦山集團等9個戰略重組項目完成,煤化工企業集團等5個戰略重組項目積極推進,一批中央企業、知名外企與我市企業的戰略合作不斷拓展。83戶市屬企業改制任務基本完成。高效農業健康發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紮實推進,獲得省“紅旗渠精神杯”五連冠。種植業結構不斷最佳化,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基地面積25.8萬畝,新認證產品35個。大力發展品牌農業、高端農業,太空米、迪一米、金粒小麥、宏力葡萄等名牌農產品走俏市場。新認定無公害畜產品10個,累計達33個,連續6年居全省第1位。畜牧業產值92.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6%。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25家,實現銷售收入260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1175家,帶動農戶27.8萬戶。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海寧皮革城、萬惠城市綜合體等項目落地,大商新瑪特、平原路地下商業街等項目竣工。共發放家電、汽車機車下鄉補貼9873萬元。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02.2億元,增長33.9%;商品房銷售289.7萬平方米,增長32.6%。國內外遊客接待量、旅遊綜合收入分別增長21.4%和24.3%。節能減排紮實推進。全年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控制在6.34萬噸和5.7萬噸,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6%,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標。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標率93.8%,集中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四)加快自主創新,助推產業升級。完善技術創新服務平台,推進產學研結合,依靠科技創新更好地應對危機。依託中國農科院、中科院和河南農科院在我市建立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以及駐新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研發,推進農科教一體化,現代農業立體科技支撐體系初步形成。80%的規模以上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省重大科技專項數量及其扶持資金、省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個數均居全省第1位,中國名牌產品、省級名牌產品數量分居全省第4位和第2位。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累計達到19家,居全省第3位。新組建省級企業研發中心8家,總數達94家,占全省十分之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達29%,申請專利1456項,均居全省前列。新鄉縣被確定為第三批國家科技進步示範縣,長垣縣被列入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推進工程。市農科院“新麥18號”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華蘭生物甲型H1N1流感疫苗產品全國市場占有率接近40%,中鐵隧道集團新鄉公司研製的複合盾構機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五)推進城鄉統籌,增添發展動力。以產業集聚區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載體,加大支持引導力度,城鄉統籌發展成效明顯,獲得了中央及省領導的充分肯定和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持續推進。已啟動建設252個、投資59.5億元,完成建築面積710萬平方米,在建92萬平方米,入駐農戶2.5萬戶,拆除舊宅基1.09萬畝,復耕或恢復生態966畝,拉動農民住房消費54億元。產業集聚區建設不斷提速。28個產業集聚區的總體發展規劃和區域規劃環評初步完成。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96億元,建成區面積已達100平方公里,新入園企業546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35億元。平原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十路一橋”全面展開。縣域經濟穩步壯大。8個縣(市)生產總值占全市經濟總量的72.9%,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5個縣(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2億元,其中輝縣市、新鄉縣分別超過9億元和5億元。城鎮化率達40.96%,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農民轉移就業進程加快。共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7萬人,實現勞務收入70.1億元,其中42萬農民在產業集聚區轉移就業。
(六)切實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應對經濟危機的落腳點,完善措施,增加投入,省市兩級承諾的20件實事全面完成。就業形勢基本穩定。組織172場大型招聘會,為市民提供就業崗位5.5萬個,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2.4%;舉辦102場農民工專場招聘會,使19萬返鄉農民工實現了就業。多渠道開發崗位,突出解決“4050”人員就業困難,7700人實現再就業,就業安置率達到88.5%。城鎮新增就業15.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發放創業小額貸款1.6億元,創建省級創業基地7家、國家級創業示範縣1個。社會保障力度加大。城鎮企業養老保險參保職工總數達61.3萬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9.2%,均創歷史新高。企業離退休職工月人均基本養老金超千元。輝縣市被確定為國家首批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參保率居全省縣級第1位。新增農村低保對象5萬人,城市低保對象減少2萬人,共有29.1萬人享受低保政策,全年發放低保資金3.4億元,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大力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年參保71.2萬人。按政策落實了1.7萬多名破產企業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險待遇。拓展城鄉醫療救助,全年救助困難民眾24.8萬人,支出資金2072萬元。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經濟適用房、廉租房25.7萬平方米和42.8萬平方米;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349萬元,9730戶低收入家庭受益。城市環境明顯改觀。建成“一湖、兩線、三園”精品工程,“十路兩橋”建成通車,新增綠地面積194萬平方米,完成300餘座建築物夜景亮化。10箇舊城改造項目完成拆遷任務,市區“城中村”改造累計拆除94.8萬平方米。重點城建項目及平原博物院、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大型公共服務項目加快建設。深入開展全國環保模範城、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創建活動,城市品位、市民素質不斷提升。社會事業紮實推進。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教師素質。職業技術教育資源整合取得重大進展,發展態勢良好,位居全省6個職業教育攻堅先進省轄市之首。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美國雙藍公司醫療保障合作項目開始運行。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得到較好防控。人口自然增長率4.94‰,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勢頭得到遏制。新聞出版、防震減災、民族宗教、體育、統計、外事、僑務、史志、檔案、氣象、測繪、人防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榮獲省“雙擁模範城”六連冠稱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可防性案事件下降幅度居全省第一,公眾安全感指數居全省第二,獲得河南平安建設先進省轄市四連冠,紅旗區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先進城區。信訪總量逐月下降,順利退出全省前五位。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民眾健康安全水平不斷提升。成為全省唯一的安全城市創建試點市,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死亡率下降44%。
(七)強化自身建設,保障工作落實。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推進“兩轉兩提”工作,政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高度重視權力運行,加強對重點崗位的監督,科室季評機制不斷健全。抓好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建設,進入中心交易項目1142項,增收節支5.8億元。穩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精簡機構,理順職能。推進機關“陽光建設”,國務院政務公開辦公室充分肯定了我市的做法和成效。強化國資監管和審計監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堅持依法行政,民主法制工作紮實推進。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努力建設廉潔政府。
各位代表,面對去年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全市上下信心堅定、行動迅速、應對得當、措施有力,在應對危機中加快了發展、增強了後勁、提升了質量、彰顯了亮點,許多單項工作位居全省先進行列,在全省十餘次重要會議上都作了典型發言。尤為可喜的是,我市三項重點工作進入了全省決策層面:被確定為全省統籌城鄉改革發展試驗區,平原新區成為全省六大新區之一,動力電池及電動車產業被確定為全省戰略先導產業予以優先發展。新鄉整體形象進一步提升,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稱號,並被確定為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創建城市、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運行機制創新試點市、國家級創建創業型城市試點市。市慶60周年活動的成功舉辦,國家部委及省內外兄弟單位紛紛來新考察,有力地提升了新鄉的知名度,使我們倍受鼓舞、信心大增,進一步激發了全市人民熱愛家鄉、建設新鄉的豪情。一年來的實踐再次證明,我市各級領導班子是堅強有力的,廣大幹部民眾、廣大企業是能打硬仗、經得起考驗的,新鄉的未來充滿希望。目前,我市發展已站在了一個新的台階之上,各項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新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新鄉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結構調整任務艱巨。產業層次不高,產業集群分工協作程度低,規模大的龍頭企業少且輻射帶動作用不強。農業品牌產品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少,農民持續增收機制尚未健全,年度收入目標沒有完成。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偏低,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軟肋。進出口總量下降,出口拉動作用仍需增強。二是生態壓力依然較大。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難度較大,地下水資源嚴重超采,北部山區粉塵排放企業還需要深度治理。三是部分民眾就業、生活困難,社會事業發展任務繁重。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困難企業職工安置壓力很大,養老保險基金缺口較大,農村公共服務滯後,社會事業發展與民眾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四是財政實力弱,市本級和部分縣收支缺口較大,預算安排困難。五是化解社會矛盾、處理各種利益訴求、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還比較艱巨。六是政府自身建設還需加強。工作落實力度仍需加大,發展環境需要進一步最佳化。少數公務人員服務意識淡薄,辦事效率不高;個別公務人員奢侈浪費、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的問題仍時有發生。對此,我們將認真對待,切實解決。
二、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規劃的衝刺之年,也是謀劃“十二五”規劃的奠基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關重要。目前全球巨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經濟危機深層次矛盾依然不少,國際貿易保護趨勢加劇,經濟回升態勢仍不穩固,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決不能盲目樂觀。同時,我們更要看到諸多機遇,如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大,我市的一些優勢產業屬於國家重點扶持範圍,這有利於我市產業結構的持續最佳化升級;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效應的日益顯現,有利於我市發揮加工工業優勢,拓展市場份額,提升服務業水平;地處中原城市群緊密層,中原崛起步伐加快,有利於我市發揮區位優勢,擴大招商引資規模。總的看,機遇大於挑戰。我們應當堅定信心,主動應對,搶抓機遇,勇於進取,奮力開創新鄉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今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圍繞“調整結構、突出轉型、加快發展”的總體要求,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主線,以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為目標,堅持實施引資項目雙帶動戰略,強力推進“六項行動計畫”,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改善民生,保持社會穩定,加快建設效益新鄉、創新新鄉、生態新鄉、和諧新鄉,努力實現晉位升級,為綜合實力邁向全省第二方陣前列奠定堅實基礎。
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2%,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8%、15%和1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8%;城鎮新增就業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 %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4‰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1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6.02萬噸和5.5萬噸;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
做好全年工作,必須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發展中求轉變、在發展中求調整、在發展中求提升,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必須狠抓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提升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必須突出重點,緊緊抓住事關全局、事關長遠和人民民眾要求最迫切的事情,毫不動搖,持之以恆地加以推進;必須堅持改善民生,善於換位思考,站在人民民眾的立場去思考發展、決策工作、處理問題,多做雪中送炭、排憂解難的事情,努力提升民眾生活水平;必須轉變作風,倡導實幹,狠抓落實,務求實效。
三、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跨越發展
產業結構直接影響著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我們必須把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放在重要位置,切實抓緊抓好。
(一)繼續保持投資較快增長。狠抓項目建設,確保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千億大關。強力招商引資。注重抓好產業鏈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和委託招商,重點督查項目開工率和竣工率。深化與中航集團、中兵集團、中鐵集團、中建集團、中交股份、中糧集團、中信集團、中紡集團、國家電網等中央企業的戰略合作。積極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加強對東南亞、港澳台地區的招商工作。拓寬融資渠道,引進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基金,到民間資本活躍地區開展專項招商。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增強投資吸引力。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0家,實際利用外資和國內資金分別增長15%、20%。認真落實鼓勵出口政策,努力扭轉出口下滑局面。加快項目建設。抓好省市重點項目建設,爭取進入省經濟發展轉型升級“雙千”規劃的項目數量居全省前列。加大中航高科技產業園、河南中兵光電產業園等100個重大工業項目投資力度,確保新鄉化纖4萬噸短絲等50個2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河南煤化20萬噸乙二醇等30個投資5億元以上的項目全面開工。最佳化投資結構。圍繞“一谷五基地”六大戰略支撐產業、現代服務業、高效農業以及帶動作用明顯的新興產業,實施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轉型升級項目,不斷提高工業投資、技術改造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在投資總量中的比重。
(二)促進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年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銷售收入和利潤增幅均達20%以上。強力推動“一谷五基地”戰略支撐產業發展。集中政府可控資源,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壯大產業集群,傾力扶持六大產業發展,構建支撐新鄉跨越發展的優勢產業體系。製冷產業要重點引進終端龍頭企業,發展空調、壓縮機、溫控裝置等產品,擴大冷藏車、冰櫃冰櫃產能,培植新飛、金龍、新航、科隆、海寶等優勢企業集團。生物與新醫藥產業要努力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擴大產業規模,壯大華蘭、綠源、雙鷺、新誼、飄安等龍頭企業,支持金銀花深度開發,鼓勵華星、拓新等公司開發青黴素、核苷酸等下游產品,全力打造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動力電池及電動車產業要儘快突破電池和動力總成關鍵技術,鞏固、擴大電池材料及動力電池產品優勢,引進電動車項目,爭取上半年市區電動車開始示範運營。特色裝備製造業重點支持起重、振動等優勢產品發展,提高石化、環保裝備製造能力,做好印刷、風電設備等新品開發。煤化工產業要大力發展乙二醇、烯烴等新型高端產品,加快煤層氣開發,提高尿素等傳統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汽車零部件產業要重點抓好中航基地和新飛專用車、汽車電子等項目,謀劃建設包括電機、動力總成、充電裝備等在內的全國電動車零部件產品基地。六大戰略支撐產業年內實現總產值1100億元,力爭三年內取得重大突破,使全市工業規模在3-4年內再翻一番。同時,改造提升化纖紡織、食品、造紙、建材、能源電力等五大傳統優勢產業,年內工業產值突破600億元。推動企業重組與協作。加快推進與省電網公司合作建立電動車加電站、中航集團與新鄉企業重組、金龍集團與台灣必翔戰略合作、中兵集團重組萬象公司、中兵集團674廠重組新北儀公司、晉煤集團與延化公司合作,積極推動環宇集團與奇瑞公司合作生產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振華港機與新鄉起重企業重組、新飛集團節能照明產業鏈等戰略重組項目,爭取早日簽約。狠抓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積極創建全國環保模範城。規範礦產開發及運管秩序,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和太行山生態修復工程。鼓勵節能服務產業加快發展,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淘汰落後工藝和產能。加強執法監管,健全節能減排長效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