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引資、項目雙帶動戰略,最佳化經濟結構,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較好完成了市十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初步核算(下同),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33.4億元,增長14.5%,其中,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增長8.9%、17.7%、12.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億元,增長2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53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實際增長12.7%和1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新鄉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7年
- 地點:新鄉市
- 類別:政府工作報告
開場語,主要內容,
開場語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做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主要內容
一、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引資、項目雙帶動戰略,最佳化經濟結構,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較好完成了市十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初步核算(下同),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33.4億元,增長14.5%,其中,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增長8.9%、17.7%、12.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億元,增長2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53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實際增長12.7%和16%。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是:
(一)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突破。香港景城、青島雙星、河北三鹿、黑龍江完達山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我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3家,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4個;契約利用外資26673萬美元,增長209.1%;實際利用外資13248萬美元,增長120.2%;利用市外資金69.9億元,增長45.6%。投資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5.2億元,增長37.8%,工業投資占城鎮以上投資比重為57.1%。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911個,同比增加264個,完成投資315.6億元,增長40%,金龍集團年產6萬噸精密銅管等47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千方百計解決項目所需的資金和土地問題,全年新增貸款絕對額和增幅均居全省第二;積極爭取用地指標,基本保證了重點項目建設需要。努力改善投資環境,榮獲“外商眼中河南最佳投資城市”稱號。
(二)加大“三農”工作力度。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市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支出15億元,增加4.1億元。新建、改建農村道路1823公里,提前一年實現“村村通油路”目標,新增通班車行政村161個,通車率98.2%。新增農村沼氣用戶6.2萬戶,累計達31.7萬戶,入戶率30.5%。新建改造“農家店”1996家。新解決農村1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45個,當年2.8萬人實現脫貧。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4.4萬人,完成勞務輸出90.8萬人、勞務收入39.8億元。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全年糧食總產347.9萬噸,增長12.3%,創歷史新高;優質糧產量比重為82%,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為43%;新增無公害農產品認證42個、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17家。鳳凰山森林公園超額完成年度植樹任務,全市整體實現平原綠化高級達標。完成天然文岩渠清淤疏浚年度任務,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民辦公助”試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再奪省“紅旗渠精神杯”。縣域經濟持續壯大,8個縣(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的60.9%,6個縣(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億元,其中輝縣市和新鄉縣超過3億元。
(三)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三次產業比例從上年的16.4:51.5:32.1調整為15.1:53:31.9;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為58 %,提高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6%,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達11%。工業利潤顯著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和利稅分別增長111.1%、84.1%,創我市歷史最好水平。完成進出口總額9.7億美元,增長83.5%,其中出口6.3億美元,增長80.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達80.2%。優勢產業支撐作用增強,六大主導產業實現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占全市的63%、67%。全市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突破130戶,其中金龍集團突破100億元,新飛集團達到50億元,並雙雙入選中國製造業500強。著力改造傳統產業,6家重點造紙企業占整個行業產能的77.8%,水泥行業基本實現新型乾法生產,紡織行業棉紗生產能力突破300萬錠。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依法關閉44家水泥立窯企業和79條立窯生產線,全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園區經濟和產業集群快速發展,5個省級以上園區共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114個,完成投資21.2億元;製冷、電池、振動機械、醫療器械、起重裝備、汽車及零配件六個產業集群初具規模。服務業發展提速。東方文化商業步行街等重點商貿項目竣工開業;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8億元,增長15.5%;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8.5億元、創匯165萬美元,分別增長41.2%、32%;新開工商品房面積229.6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63.9萬平方米;郵電通信、金融業分別增長38.3%、10.4%。
(四)加快新鄉都市區建設。37個產業聚集區完成基礎設施和工業投資88.9億元,入駐各類企業和項目453個,30分鐘同城經濟圈初步形成。新建、改造幹線公路186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192公里。小尚莊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正式運行;輝縣市污水處理廠竣工調試,其他縣(市)污水處理項目全部開工。完成熱網工程主管道鋪設任務。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基本完成市區主次幹道整治和溝渠治理任務,市區58條小街巷面貌明顯改觀,新建公廁25座、改造公廁125座、建成垃圾中轉站10座。城鎮化率提高1.8個百分點。
(五)積極推進改革創新。列入省考核範圍的國有企業當年完成或基本完成改制44戶,累計完成或基本完成比例達96.4%。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和市政公用行業改革改制基本完成。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新增省級工程研究中心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家。全年專利申請量1057件,居全省前列。科隆公司成為國家“863”計畫重大項目課題承擔單位,金龍集團“精密銅管四輥旋軋及四聯拉關鍵技術研究”列入省“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發展規劃。
(六)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提前竣工。新鄉職業技術學院建設進展順利,8個縣(市)職業教育中心全部建成。新鄉師專、平原大學、新鄉教育學院“合併升本”通過全國高校設定評議委員會評審。潞簡王墓進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改造鄉鎮衛生院4所,累計完成151所,占總數的97.4%。新建城鎮社區服務中心20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508個。加強計畫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加大環保工作力度,四條省控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完成省定任務,市區空氣品質優良以上天數316天。實現“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三連冠。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防震減災、體育、審計、統計、史志、外事、僑務、檔案、氣象、測繪、人防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七)努力解決民生問題。城鎮新增就業13.4萬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6.5萬人,其中“4050”人員2.5萬人;發放再就業小額貸款8100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3.3 %;基本實現市區有勞動能力的“零就業”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新建、改造24所鄉鎮敬老院,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30.7%。提高城鄉低保補差水平,21.1萬城鄉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為4.2萬名農民工追討工資2897.6萬元。發放農村“兩免一補”資金6297萬元,資助學生56.1萬人次;為城鎮低保家庭發放“兩免一補”資金52.9萬元,資助學生4605人次。337.7萬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9.1%;在全省率先開展全面的城市醫療救助,11.2萬困難民眾受益。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12.6萬平方米,竣工10.8萬平方米;為234戶特困家庭發放廉租房補貼資金34.3萬元。去年省、市兩級向民眾承諾辦好的20件實事全部完成。
(八)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思想道德建設取得新成績。認真落實《行政許可法》,紮實推進依法治市,政府部門依法行政的能力與水平進一步提高。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決定和決議,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結率均為100%。狠抓安全生產工作,傷亡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8%和8.2%。創新信訪工作思路,千名幹部下訪活動效果顯著。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市創建活動取得明顯進展。公安基層基礎工作不斷加強,嚴打整治鬥爭紮實有效,首次榮獲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稱號。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紮實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各級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的責任、法治和服務意識不斷增強。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實現了“十一五”發展的良好開局。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積極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新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新鄉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區域經濟競爭力依然不強。我市的主要經濟指標多數位於全省中游,在中原城市群9市中位次比較靠後。經濟成長方式比較粗放,項目和產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總體水平不高,結構調整和節能降耗任務依然很重。科技創新能力亟待加強,全市54戶重點企業中擁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的僅23家,食品加工和水泥行業中沒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潤、利稅的總量偏小,絕對額分居全省第8位、第9位、第11位和第11位。農村社會事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依然比較薄弱,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機制尚未建立,農民持續增收困難。二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力度仍需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有待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任務艱巨,特別是困難企業職工安置壓力很大,養老保險基金欠繳嚴重,預計今年基金缺口將達到3.1億元。民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食品藥品安全不容樂觀,衛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任務還很艱巨,教育收費、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較突出。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我市農村還有35.2萬人生活在年收入944元的貧困線以下;城市還有11萬困難人群月平均收入低於160元。三是政府自身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有的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重管理輕服務,工作標準低,作風浮漂,效率低下;虛報浮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甚至濫用職權、腐敗墮落等現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嚴重影響了政府公信力和發展環境。對此,我們將認真對待,切實解決。
二、2007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2007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實市九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新的一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國家促進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核心區建設力度加大和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步伐加快等諸多機遇。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有利於我市以加工業為主的工業經濟提速發展;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發展的新思路,有利於我市最佳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深入人心,有利於我市統籌協調各方利益,形成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特別是經過全市上下的埋頭苦幹,我市已經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條件,正處在乘勢而上、跨越發展的關鍵階段,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只爭朝夕的進取意識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善於在國家巨觀調控中搶抓機遇,勇於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迎接挑戰,挖掘內在潛力,增創發展優勢,就一定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
今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省八次黨代會、市九次黨代會精神,以工業化為主導,以效益新鄉、創新新鄉、生態新鄉、和諧新鄉建設為主線,以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經濟效益為著力點,大力實施引資、項目雙帶動戰略,整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縣域經濟、新鄉都市區“三位一體”系統工程,進一步深化改革、加速開放,增強創新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著力改善民生,建設平安新鄉,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其中三次產業分別增長5%、15%和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左右,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城鎮新增就業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5%左右;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4%和8.3%。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多做一些加強薄弱環節、夯實發展基礎、事關新鄉長遠的工作,多上一些環境污染少、資源消耗低、技術含量高的項目,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自主創新,更加注重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學技術在經濟成長中的貢獻率,提高產業、產品市場競爭力。堅持以人為本,更加注重社會和諧,以更大精力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更大力度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讓人民民眾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堅持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提高行政效率,堅決破除不利於又好又快發展的體制機制,認真解決影響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充分激發全市上下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三、加快經濟轉型步伐努力實現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把國家巨觀調控作為推進經濟轉型的重要契機,以建設效益新鄉、創新新鄉為主線,以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經濟效益為著力點,力爭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堅持引資、項目雙帶動戰略,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提高招商引資的層次和水平。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增強對外商的吸引力。整合市直招商機構,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加快招商引資信息平台建設。充分發揮各類工業園區和產業聚集區的招商引資主平台作用,積極推行產業鏈招商、委託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切實抓好重點國家、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招商。組織參加香港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博會等招商活動,籌辦新加坡、墨爾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新鄉投資環境說明會。強化對招商項目的跟蹤服務,確保香港景城中原軟包裝科技園、完達山乳製品加工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力爭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5家,契約利用外資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利用市外資金80億元;進出口總額達到11.5億美元。
加大項目謀劃實施力度。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堅持新建與技改並重的原則,謀劃實施一批成長前景好、產業鏈條長、拉動作用強、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項目,保持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計畫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672個,總投資990億元,完成投資310億元;其中重點項目146個,總投資518億元,完成投資145億元。加大趙固一礦年產240萬噸原煤、新飛集團年產200萬台冰櫃生產線等100個續建項目投資強度,確保寶山2×60萬千瓦火電、河南萬向100萬台汽車制動器及2萬噸零部件等30個項目建成投產。開工建設新鄉化纖年產4萬噸高品質差別化粘膠短纖維、拓新公司年產1000噸核苷系列醫藥中間體等46個項目,完成年度投資53億元。積極做好寶山電廠二期、寶泉抽水蓄能電站續建、衛華集團大噸位多功能起重機及重點煤化工項目的謀劃爭取工作。規範項目審批、核准及備案程式,禁止手續不完備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開工建設,提高新上項目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