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縣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

《豐都縣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是豐都縣人民政府2010年所做的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都縣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
  • 所屬:豐都縣
  • 類型:報告
  • 屬性:政府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縣在危機中搶抓機遇、在挑戰中逆勢而上的一年。一年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同全縣82萬人民一道,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中央擴內需、促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等重大機遇,大力開展“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紮實推進“五個重慶”建設,銳意進取,苦幹實幹,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多項經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速度加快、質量提升、面貌改善、後勁增強”的良好態勢。
——經濟成長明顯提速。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5.7億元,同比增長16.2%,增速比全市高1.3個百分點、比全國高7.5個百分點,增速位列渝東南渝東北13縣第3位,比上年上升1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5億元,同比增長79.9%,增速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1億元,同比增長19%。
——對外開放再創新高。全年引進契約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17個,契約總額103.2億元,實際到位35.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9%、209%,創歷年最好水平;引進外資150萬美元,實現零的突破;利用內資27.68億元,同比增長3.76倍。
——財稅金融成效顯著。實現轄區內財政總收入7.53億元、同比增長41.1%,地方財政收入5.65億元、同比增長53.3%;財政支出18.9億元,增幅達29.3%。銀行存款餘額95.77億元,同比增長30.2%;貸款餘額34.36億元,同比增長31.1%;貸款餘額增幅首次超過存款餘額增幅,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度進一步加大。
——城鄉面貌加快改善。擴大城鎮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30%。新建農村康居點27個,實施巴渝新居820戶,改造農村危舊房1313戶。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3.9個百分點,達到43.7%。成功創建“市級山水園林城市”。
——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1952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3946元,同比增長9.9%;城鄉居民存款餘額70.59億元,同比增長21.5%。
一年來,圍繞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紮實開展“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突出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改善和民生保障,實施重點項目51個,完成投資41.1億元,是上年的2.2倍。竣工類項目完成投資7.98億元,超計畫7%,其中,產業大道竣工通車,水天坪工業園移民安置房主體工程完成,阿爾法亞麻酸、中密度纖維板項目正式投產。續建開工類項目完成投資33.14億元,超計畫18.4%,其中,渝利鐵路隧道成洞9086米、橋樑成橋490米;高速公路開工建設;蔣家溝水庫大壩填築至415米高程;1000萬噸新型乾法水泥項目一期廠房主體工程、二期廠區平場工程加快推進;6萬噸蛋氨酸一期項目即將投產,二期工程平場基本結束;凱迪生物質能源項目流轉林地11萬畝、發電廠開工建設;2萬噸生活用紙、27萬噸薯類深加工等項目加快建設。大唐核電、客運中心、丁莊物流園區等13個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二)強力推進招商引資。著力搭建開放平台、最佳化開放環境、創新招商方式,推出184個重點招商項目,引進東方希望集團投資30億元建設年產1000萬噸新型乾法水泥項目,今年(2009年)建成投產後,單體產能全國第一;引進隆鑫集團投資20.9億元開發南天湖景區,打造西南地區高檔休閒旅遊度假勝地;引進天津化工總廠與紫光天化公司聯合投資20億元建設年產6萬噸蛋氨酸項目,今年(2009年)建成投產後,填補國內行業空白;引進武漢凱迪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生物質能源項目,著力發展低碳經濟;引進重慶派諾耕公司投資6億元建設豐都仙境項目,打造西南地區最大房車露營基地和歐洲風情小鎮;引進恆都農業公司投資6億元建設西南地區最大的肉牛養殖與屠宰及精深加工項目,助推“中國南方肉牛之鄉”建設,等等。一批投資上億元甚至數十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戶,為全縣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培育壯大骨幹產業。堅持扶優扶強,壯大產業基地,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產業集群。農業方面,糧食產量實現33.7萬噸,獲全市糧油生產先進單位稱號。全縣肉牛存欄16.3萬頭、出欄8.3萬頭;恆都公司10萬頭肉牛屠宰及精深加工項目主體廠房基本建成,鑫犇公司3萬頭肉牛屠宰加工廠建成投產;恆都公司2個萬頭養殖小區開工建設,龍河、包鸞、名山等3個大型能繁母牛養殖場建成投用。肉牛產業進入國家優勢產區規劃,豐都成為國家科技富民強縣示範縣和全市肉牛第一縣。新發展速豐林基地16.6萬畝、竹木漿原料林基地15.1萬畝、龍眼等經果林2.5萬畝,高換改造紅心柚1.9萬畝,豐都被評為“中國優質紅心柚之鄉”;引進武漢凱迪、成都成華等龍頭企業助推林業產業發展,林業產值增速達26.7%。收購菸葉9.35萬擔,菸農收入7221.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1%、84%,多項指標創近10年新高。榨菜、花椒、蔬菜、薯類、蠶桑、紫蘇等產業穩步發展。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2.3億元、增加值1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5.9%。工業方面,鎮江精細化工園蛋氨酸項目平場工程和消防通道基本完成;水天坪工業園標準廠房建成2.88萬m,自來水、燃氣、強弱電等配套設施日益完善,新入駐企業6家;建材、食品、輕紡、機械、能源行業產值同比分別增長112.8%、60.3%、53.1%、41.6%、23.2%,化醫行業產值增幅比年初回升45.3個百分點。實現工業總產值46.7億元、增加值1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 %、23.4%;規模以上和規模以下企業總產值分別實現29.9億元、16.8億元,同比增長20.9%、50.1%。旅遊商貿方面,名山景區玉皇殿、鬼門關、報恩殿等升級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南天湖景區對外公路油化工程全面竣工,擴湖工程啟動建設,綜合服務區及天湖美鎮開發建設進展順利;高水平承辦“三峽國際旅遊節”,豐都旅遊影響力大為增強;全年旅遊接待251萬人次、直接收入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0.5%、52.3%。兌現“家電(汽摩)下鄉”到戶財政補貼資金713萬元,9個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市級示範專業合作社。
(四)深化城鄉改革發展。深入推進農村土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縣耕地流轉18.46萬畝,適度規模經營度提高5.42個百分點、達到25.5%;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超額完成,發放林權證17.32萬本,占應發證農戶的98%。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農村部分通過國家驗收,全縣土地規劃大綱全面完成,開發整理土地2666公頃,儲備土地3625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0平方公里、改造中低產田1.26萬畝。全縣病險水庫整治全面銷號,34個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全面達標。建成農村沼氣池8137口。新裝備國家補貼農業機械5000台,農機化水平達到23.7%。培育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縣級7家,規範組建專業合作社92個。轉移農村勞動力22.0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4.11億元。
(五)強化財稅金融工作。深化財稅管理體制改革,推行“鄉財縣管鄉用”;加大財稅征管力度,大力整頓稅收秩序,全面清繳欠稅;嚴格收支兩條線管理,強化財稅均衡入庫,按季考核。全年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76億元,同比增長30%;基金預算收入完成1.9億元,同比增長138.1%。一般預算支出16.29億元,同比增長39.8%,其中就業和社會保障、教育、衛生、環境保護、農林水事務等支出分別增長41.3%、44.2%、46.3%、73%、109.3%,財政對社會民生的支持力度更大。強化金融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著力拓寬融資渠道、破解融資瓶頸,爭取各商業銀行貸款授信142億元,政府性融資獲批20.22億元,到位7.32億元;引進重慶銀行、滙豐村鎮銀行、重慶益眾小額貸款公司、重慶漢鼎擔保公司,組建虹存融資擔保公司。金融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
(六)紮實推進移民工作。新增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全面完成。移民培訓就業一體化建設加快推進,培訓移民2960人次,6605名移民實現轉移就業,移民培訓工作獲國務院三建委表彰。三期高切坡防護項目通過市級驗收。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汶溪生態示範村建設獲市政府考核一等獎。移民扶持扶助政策全面落實,向2.01萬農村移民發放後期扶助資金1207.68萬元,向4.62萬名城鎮困難移民兌現解決移民遺留問題政策資金1819.6萬元。後續規劃編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移民搬遷與三峽後續工作實現無縫對接。對口支援成效顯著,爭取無償援助到位資金2364萬元,同比增長135%。移民房地產權證辦理率達96.1%,切實維護了移民的合法權益。
(七)全面實施“五個重慶”建設。堅持把“五個重慶”建設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載體,全面打造宜居宜業的發展環境。森林工程方面,融資到位3億元,投入各類資金6.1億元,造林33.4萬畝,超計畫49個百分點,資金投入、造林進度等指標居全市前列,長江兩岸森林工程示範段建設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暢通工程方面,投資4.7億元改造省道81.6公里,4個鄉鎮客運站和50個村級招呼站全面建成,全縣通鄉通暢率、通村通達率均達100%,縣城主幹道“白改黑”一期工程全面完成,道路交通秩序進一步改善,交通工作獲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表彰。平安工程方面,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設紮實推進,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5.2%,安全生產工作獲全市一等獎;幹部大走訪攻堅活動深入開展,信訪秩序明顯好轉,信訪工作獲全市一等獎;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百名民警破案數全市第一,縣公安局被公安部命名為“全國縣級公安機關執法示範單位”;民眾安全感指數達95.2%,位列全市前茅。健康工程方面,“市級文明城市”、“市級衛生城市”創建活動深入開展,3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6個鄉鎮衛生院基本建成,51個村衛生室加快建設,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基本實現,甲流疫情得到科學有效處置;“唱讀講傳”活動深入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廣大民眾精氣神全面提升。宜居工程方面,實施“魅力城市”、“舒適集鎮”、“美麗鄉村”三大工程。縣城規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虎威鎮等7個鄉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全面完成;改造城市廣場2.1萬平方米,新增公園綠地4.4萬平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6%、100%;開工商品房30萬平方米,新建廉租房2.24萬平方米。
(八)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教育事業均衡發展,豐都一校、高家鎮中心校擴建和名山鎮中心校遷建全面完成,維修加固和改擴建校舍5.95萬平方米,累計削減義務教育債務7653萬元,高考重點本科上線389人,增幅達35.1%,普高工作獲全市一等獎。科技進步水平顯著提高,建成肉牛、山羊、苧麻3個科技示範基地,成功註冊“豐都肉牛”“豐都龍眼”兩枚地理證明商標,獲“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兒童“四苗”全程接種率達98.1%、新農合參合率達91.1%,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國家二級甲等醫院。建成4個鄉鎮標準文化站、233個村文化活動室和760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開展文化下鄉、文化進城、建國6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文化事業蓬勃發展。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為9.3‰、3.3‰,成功創建市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人口計生工作獲全市先進。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移民農轉非養老保險、農民工養老保險等有序開展;新增各類社會保險2.35萬人。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萬人,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8%,達到3381元。新建鄉鎮敬老院5個、“惠民新村”8個、村(居)“愛心援助站”100個,農村五保供養機構體制改革獲全市創新獎;成功開展全國扶貧開發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試點,5萬多農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人均保障水平提高229元/年,達到714元/年;發放醫療救助金11.5萬人次、1112.87萬元。
一年來,我們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全力為民辦好事、實事,年初承諾的“八項民心工程”全面完成:一是城市升級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城市環境進一步改善。二是實施通暢工程178公里、通達工程252公里,改造農村渡口8個、危橋3座,民眾出行更加便捷。三是建成長江兩岸森林工程示範段9.83萬畝,超市上下達任務46.7個百分點。四是安裝視頻攝像頭2512個,實現縣城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全覆蓋。五是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建立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解決了6.75萬名城鎮居民“看病難”問題。六是興建飲水安全工程279處,紅層找水打井1000口,7.2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有效解決。七是就業技能培訓9726人,城鎮新增就業1.28萬人,指導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2476人,“4050”人員及城鎮“零就業”家庭等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292人。八是建成682個鄉鎮超市和便民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現鄉村全覆蓋。
與此同時,我們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積極推進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理順行政管理體制,整合行政職能,將原有39個政府部門和政府直屬事業機構精簡為32個;穩步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全縣525個事業單位8838名人員實現“按崗聘用、以崗定薪”,人事人才工作獲全市一等獎。大力加強行政效能建設,行政服務中心規範高效運行,行政效率明顯提高,民眾電子測評“非常滿意率”保持在98.5%以上,行政服務工作獲市“三創活動”先進集體。主動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滿意率分別達100%、99.4%和98%。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政風行風進一步好轉。
此外,統籌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計、審計、督查、法制、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民族、宗教、對台、僑務、物價、氣象、人防、消防、修志、保密、檔案、工商、質監、藥監、雙擁共建、國防動員、機構編制、環境保護、應急救災、防震減災、機關管理、信息化建設等工作取得新的進步。
各位代表!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困難和壓力巨大,成績來之不易。面對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和突如其來的甲流疫情,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全縣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無私奉獻。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豐都改革發展的廣大幹部民眾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一年來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經濟發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一是推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不足。經濟成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出口、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高。二是產業基礎仍然脆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偏少,核心競爭力不足;農業骨幹龍頭企業不多,抗風險能力不強。三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較多。移民搬遷和企業改制等遺留問題尚未徹底解決,交通、土地、融資等瓶頸問題仍需花大力氣破解。四是搶抓發展的氛圍不濃。“疲懶散”、“等靠要”等現象仍然存在,等等,必須全力以赴,增添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0年的主要工作
2010年既是“十一五”收官和“十二五”奠基的重要之年,也是全縣經濟實現提速上檔、趕超跨越的關鍵之年。面對新的形勢,我們既要準確把握影響發展的不利因素,充分估計各種困難和問題,又要綜合分析巨觀經濟環境和自身發展條件,看到發展中蘊藏的重大機遇,堅定發展信心。當前,隨著世界經濟形勢持續向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三峽後續工作深入實施,全縣交通、園區、能源等瓶頸逐步打破和特色產業逐漸壯大,我縣已迎來新一輪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唯有牢牢把握機遇,振奮精神,務實苦幹,才能推動我縣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我們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市委三屆六次全委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科學發展、提速提檔、趕超跨越”的發展目標,以開展“產業發展促進年”活動為載體,以對接“五個重慶”建設為抓手,突出抓好基礎平台搭建、城市建設拓展、產業發展提速、對外開放突破、和諧穩定保障、幹部作風建設等重點工作,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全速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的三峽庫區經濟強縣。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建議2010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為:GDP增長20%,達到7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2%,達到145.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5%,達到32.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5%,突破7億元;農業總產值增長13%,達到24.5億元;農業增加值增長9%,達到15.97億元;工業總產值增長33%,達到62.1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長33%,達到21.7億元;旅遊接待人次增長23.5%,達到310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增長25%,達到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達到1326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達到4538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萬元GDP能耗下降4個百分點,化學需氧量排放下降0.7個百分點,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4個百分點。
圍繞以上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增強發展活力。努力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中捕捉髮展機遇,在加強交流合作中拓展發展空間,加快建設三峽庫區開放型經濟高地。
強勢推進招商引資。以“十二五”規劃編制為契機,策劃包裝一批關聯性強、比較優勢突出的招商項目,力爭包裝、策劃和儲備50個以上的重大優選招商項目,確保常年儲備項目總投資額1000億元以上。進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機制、督查機制、考核機制,構築“領導高位推進、部門協力推進、乾群全力推進”的招商引資工作格局,全年參加節會及外出招商10次以上,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到我縣考察合作10次以上。圍繞沿海產業、主城配套、資源加工等重點,推行“專業招商+全民招商”模式,分解招商任務,嚴格考核,力爭引進MMA化工產品、工業控制軟體、高檔針織品等項目,實現契約引資200億元以上,到位50億元以上。
著力夯實開放平台。實施總投資超590億元的重點項目65個,今年(2009年)投資94億元,加快打造開放平台。交通平台方面,加快渝利鐵路建設,開挖隧道1萬米,建成金竹灘大橋;加快涪豐石高速公路建設,開工建設橋樑隧道等控制性工程;開工建設名山大橋(長江二橋),啟動主橋建設;力爭豐(都)忠(縣)沿江高速公路啟動建設。園區平台方面,完成水天坪工業園3.7平方公里工業用地大平場和曹溪造地平場;建成藍領公寓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4.5萬平方米;完成3萬平方米移民安置房主體工程和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水天坪綜合碼頭一期工程;完善電力、照明、燃氣和道路等配套設施。鎮江精細化工園完成三期征地拆遷和專用碼頭建設,建成紫光大道、3000噸水廠、污水處理廠和消防站。啟動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園,開工建設標準廠房。
積極開展交流合作。圍繞資源開發、產業培育、重點項目建設等,加強與河北省、南岸區及天津市、浙江臨安市、榮昌縣等對口支援省區、友好市縣的交流合作,力爭引進一批資源互補、前景看好的投資項目。加強與市國資委、市經信委、西永微電子工業園及市屬重點工商產業集團對接,力爭承接一批市內轉移產業。積極搭建對外交流合作平台,組織企業參加渝洽會、高交會、農交會等展會活動,千方百計擴大市場占有率。支持光明食品、阜康食品、三和實業等外貿出口企業發展,努力拓展國際市場,進出口總額增長66.7%,達到878.5萬美元;引進外資100萬美元,外派勞務100人。
(二)強力推進城鎮建設,加快提升城鎮化水平。堅持城市帶集鎮、集鎮帶農村的發展思路,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突出抓好城市建設。充分發揮城市建設投融資平台作用,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龍河東組團產業大道片區和丁莊溪組團火車站片區的城市設計;加快龍河東組團開發建設,完成B區市政主幹道主體工程;加大產業大道兩旁土地整理力度,建成產業大道移民安置房6.2萬平方米;開工建設橫五路長江大橋南橋頭至高速公路出口段;啟動實施斜南溪溝谷回填造地工程,開工建設回填區部分基礎設施;啟動實施長江大橋到名山景區消落區治理和名山雙桂山庫岸綜合整治;推進恆安江城、陽光上海城、宏聲花園、宏旭·伊藍水岸、世紀花城等高品質樓盤建設,建成商品房30萬平方米;加快城市危舊房改造、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啟動北岸城區危舊房改造。規範房地產市場,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完善集鎮配套服務設施,打造特色風貌場鎮。推進高家鎮、龍河、社壇、十直等市級中心集鎮建設,激活城鎮活力,提升集鎮輻射帶動能力;推進興義、虎威、包鸞等城郊集鎮建設,提升集鎮品質;推進董家、許明寺、江池、龍孔等邊貿集鎮建設,增強集鎮吸引力;打造武平、太平壩、南天湖、三壩等生態休閒集鎮,改善集鎮條件。完成仁沙、三建等鄉鎮防洪工程,建成董家、十直等8個鄉鎮垃圾填埋場,開工建設社壇污水處理廠。大力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強力推進巴渝新居建設,打造3個示範點,建成巴渝新居800戶以上。新增城鎮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達到32%。
切實強化城鎮管理。加快城鎮建設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完成雙路、三建等14個鄉鎮總體規劃編制和30個鄉村規劃編制。加大規劃執法力度,嚴格控制建築密度、容積率和風格風貌。啟動重慶市環境保護模範縣創建工作,加快推進“藍天”、“碧水”、“綠地”、“寧靜”四大工程,確保一次性創建成功。加強城鎮管理,加大城區主幹道、繁華視窗單位、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集鎮等重點部位的管理力度,整治戶外廣告,嚴管帶泥車輛,規範攤點設定,維護園林綠化,加強垃圾清運,確保市容整潔、街道通暢、規範有序。探索城市數位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加快壯大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大力實施“農戶萬元增收計畫”,著力改善基礎條件、培育壯大骨幹產業,力爭三年內10萬農戶每戶增收1萬元以上。
加快壯大特色產業。穩定發展糧油生產,在栗子、龍河、社壇等鄉鎮新建優質水稻示範基地1萬畝,推廣優質油菜11萬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3萬噸以上。圍繞打造“中國南方肉牛之鄉”目標,新發展適度規模能繁母牛示範戶1000戶、育肥戶300戶,建成10萬頭肉牛屠宰及精深加工廠和社壇、高家鎮兩個萬頭養殖小區,全縣肉牛存欄達到23萬頭、出欄10.5萬頭;生豬出欄52萬頭、山羊出欄9.5萬隻、家禽出欄520萬隻。圍繞建設“全市林業產業強縣”目標,新造工業原料林25萬畝、旅遊生態林6萬畝、紅心柚和龍眼等經果林4萬畝發展家禽、藥材、食用菌等林下經濟2萬畝,規劃建設苗圃2萬畝。加快現代菸草農業建設步伐,著力提高菸葉生產水平,全年菸葉產量達8萬擔以上,上中等菸葉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87%以上。建設紫蘇產業基地3萬畝以上;新建大棚蔬菜3000畝,加快建設1—2個標準化蔬菜基地;穩步發展榨菜、花椒、薯類、蠶桑等產業。培育縣級龍頭企業3家,發展專業合作社50個、專業大戶1000戶。
夯實農村發展基礎。切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市級、縣級新農村示範村、推進村建設步伐,打造1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鎮。加快重大水利項目建設,完成蔣家溝水庫工程大壩填築並開工建設朱家溝借水工程;完成梨子坪中型水庫設計報告編制。加快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改造興義、興龍、暨龍3個集鎮供水工程;建立水質監測中心並開展監測工作。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完成三元梯子河、三建雙鷹壩等9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新增有效灌面0.5萬畝,恢復改善灌面1.2萬畝。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改造中低產田1.2萬畝,建設高產基本農田6000畝;整治土地1815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0平方公里。加快村社道路建設,新修村社道路和便民路50.5公里;投資3000萬元完善水系、道路、電力等菸葉基礎配套設施。推廣裝備國家補貼農業機械5000台,農機化綜合水平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28%。新建農村沼氣池3000口。
推進城鄉改革發展。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健全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全年流轉耕地23.5萬畝,規模經營度提高2個百分點。穩步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森林資源流轉等配套改革,建立林權交易中心、林業要素市場,實現林地林木依法、規範流轉。抓好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理順國有林場管理體制。實施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吸納有條件的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轉戶進城。加快社會事業改革步伐,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推進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積極推進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做好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準備工作。探索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
(四)做大做強工業經濟,提升縣域經濟實力。深入實施“興工強縣”戰略,著力做大產業、做強企業,全面提振工業經濟。
加快在建項目建設。圍繞化醫、建材、輕紡、機械、食品等骨幹產業項目,加強協調,強化服務,加快建設。1000萬噸乾法水泥項目一期8月投產,二期年底投產;6萬噸蛋氨酸項目建成投產;2萬噸生活用紙和27萬噸薯類深加工項目具備正式投產條件;加快推進20萬噸船舶製造、100萬噸硫鐵礦浮選加工、180萬方碎石加工、50萬方商品混凝土等項目建設;乾法水泥110KV輸變電站投入運行,生物質能發電項目一期工程竣工發電,開工建設保合110KV輸變電工程。
扶優扶強現有企業。充分利用三峽庫區產業發展基金、新型工業化資金等專項資金和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等優惠政策,集中扶持骨幹產業和重點企業。幫助企業開拓市場,促進化醫產業加快回升,鞏固擴大腸衣、藠頭、榨菜等食品企業出口份額;鼓勵建材企業最佳化重組,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積極引進機械、輕紡等配套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清理、規範設定木材加工廠,加快油茶基地建設,保障成華中密度板、亞麻酸項目原料供給。支持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開展技術合作,建立科技研發基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開發新產品5個。鼓勵企業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抓好節能減排,注重環境保護,綜合能耗下降4%。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2.5億元、增加值16億元,均增長42%。
積極服務企業發展。加大用電、用氣指標爭取力度,最佳化電力、燃氣等要素供給結構,合理調度配置能源,保障企業迎峰度夏、度冬等重要時段能源供應。定期召開工業經濟工作會、經濟運行分析會,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等手段,及時排解企業困難。做好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兩化融合”試點示範工作,加快信息技術在工業設計、製造、流通等環節中的套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信息技術套用率達65%以上。
(五)提速發展旅遊經濟,繁榮活躍商貿流通。加快創建全國旅遊強縣,全面繁榮消費市場,提升豐都人氣商氣。
加快景區開發建設。投資6億元以上,提速推進景區開發“十大工程”。基本完成名山景區古建升級改造工程;完成豐都古鎮基礎設施和部分房屋建設工程;完成玉皇聖地景區建設工程;完成南天湖擴湖工程;完成南天湖景區內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完成滑雪場一期建設工程;完成高爾夫體育公園一期建設工程;啟動南天門森林公園工程;啟動南天湖五星級酒店及返租式公寓建設工程;啟動冷玉山房車基地項目建設工程。
強化旅遊宣傳行銷。主動對接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建設,加強與周邊景區協作、聯動,積極融入重慶旅遊大環線,全力打造旅遊目的地。加大在央視等國內主流媒體宣傳力度,積極參加重大旅遊宣傳推介會,進一步提高我縣旅遊知名度、美譽度。積極開發以民俗文化、自然風光等為題材的旅遊商品及動漫網遊、影視文學等創意產業,延伸旅遊產業鏈條。加大旅遊人才培養力度,引進高層次管理和服務人才,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強化行業管理,整頓旅遊秩序,維護豐都旅遊良好形象。
激活商貿流通市場。完善商貿流通體系,推進縣城“十個一”和鄉鎮“五個一”商貿工程建設。開工建設丁莊物流中心;著力打造城市中心商圈,完善商圈外部環境;大力發展社區商業;深入推進“家電(汽摩)下鄉”,完善銷售補貼網路;進一步規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網點,抓好“三級配送”,擴大服務區域;啟動信息平台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實現商業增加值8.2億元,增長21%,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53.5億元,增長30%。
(六)加快“五個重慶”建設,提升綜合發展能力。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把“五個重慶”建設作為促增長、惠民生的重要手段,縱深推進。
加快森林工程建設。積極創建市級森林城市。新造林34.5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5%。建設速豐林15萬畝、低效林改造10萬畝、長江兩岸森林工程5萬畝、綠色村鎮3萬畝、城周森林屏障7000畝、通道森林5000畝、水系森林3000畝、城市森林600畝。加強林木撫育管護,切實鞏固工程建設成果。
加快暢通工程建設。完成省道S103渝巴路乾法水泥廠段改道工程,改建馬良至廂壩公路,改造豐彭路龍河至武平段,完成懶板凳危險路段改造一期工程,硬化雙路至蓮花、仁沙至紅星、鎮江至龍花、十直至燈塔共100公里農村通暢公路,實現辦事處通暢率100%,行政村通暢率50%。建設三元、仁沙、暨龍、雙龍場等鄉鎮客運站和30個村級招呼站。實施渡改橋3座,渡口改造8道。啟動城市客運中心、高速公路連線路前期工作。加強交通秩序管理,城市交通管理達到D級二類標準。
加快健康工程建設。深入開展“唱讀講傳”活動,提升民眾精氣神。完成體育館主體工程,新建2個鄉鎮健身廣場,實施3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人均體育場地提高到0.8平方米;辦好全縣第三屆體育運動會。全面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推進市級衛生城市創建工作,建成精神病醫院住院樓,開工建設縣中醫院綜合樓,改(擴)建董家、社壇、樹人等3個鄉鎮衛生院,啟動人民醫院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創建工作。
加快平安工程建設。深入推進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設,加快公共、重點場所視頻圖像鏡頭和視頻前端匯聚平台及信息傳輸專網建設;推進普法依法治理,確保“五五”普法一次性驗收成功;強化糾紛調解,60%以上的村(社區)建立人民調解室,基層司法所規範化創建率達100%,創建市級“標兵司法所”3個。
加快宜居工程建設。提升居住品質,最佳化公共空間,完善服務設施。啟動國家級山水園林城市創建工作,推進城市升級改造二期工程。加快實施城市廣場、公園增量擴容工程及登山步道建設工程,建設城市廣場6個、公園4個、登山步道2條。加強揚塵污染治理,確保全年空氣品質二級以上達325天。
(七)著力壯大財政實力,增強金融支撐能力。進一步加強財稅和金融工作,最佳化財稅收支結構,破解融資信貸瓶頸,保障發展資金需求。
增強財政保障能力。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和部門預算編制機制,逐步構建由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有機銜接的預算體系。著力培植財源,扶持化醫、建材、肉牛等特色產業發展,鞏固和培育支柱財源。強化國有資產管理,整合國有公司,盤活國有土地、房產等政府性資源,多渠道聚集政府財力。強化財稅征管,大力清收欠稅,探索推行非稅收入“銀行代收制”,實現應收盡收,均衡入庫。最佳化支出結構,嚴格預算支出,重點向社會保障、科教文衛、農林水利、骨幹產業、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傾斜。強化財政審計監管,確保資金安全。加大債務監管力度,降低財政風險。完善政府採購運行機制,大力推行陽光採購,提高採購效益。加強財政統籌,逐步緩解鄉鎮財政困難。
強化金融支撐能力。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打造誠信豐都,加大打擊逃廢債行為力度,著力化解金融風險。精心包裝市場前景廣闊、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廣泛向銀行推介,爭取金融支持。搭建銀企合作平台,舉辦重點項目洽談會、金融產品推介會,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信貸規模,確保新增貸款8億元以上,力爭10億元。充分發揮融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和保險公司的作用,引導信貸資金加大對工業園區、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有效緩解“融資難”問題。加大土地儲備,整合國有資源,增強融資擔保能力,千方百計籌措建設資金。
(八)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推進三峽後續工作。加快推進“農民脫貧致富、移民安穩致富”兩大工程,提升農民和移民就業、增收能力。
加快扶貧開發步伐。堅持整體推進、連片開發路子,大力實施產業扶貧、移民扶貧和勞動力轉移扶貧,全面完成89個市定貧困村整村推進規劃任務,全面實現11個貧困村整村脫貧目標,啟動8個貧困村整村脫貧建設工作。改善貧困民眾生活條件,解決貧困村5000人的飲水困難問題,新建和改造貧困村社道路110公里。繼續抓好扶貧開發政策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工作,減少貧困人口9000人。
推進三峽後續工作。完成移民後續工作分縣實施規劃編制,啟動實施一批條件成熟的後續項目;完成庫周交通復建、天然氣過江管道工程等移民搬遷項目掃尾工作;開工建設舊縣城消落區整治工程;開展長江大橋到水天坪、長江大橋到名山景區等重點消落區治理項目的前期工作;兌現農村移民後期扶持、解決非農移民遺留問題、農轉非移民養老保險等惠民政策;實施高家鎮汶溪示範村二期工程,完成世坪生態多樣性保護和高家鎮汶溪村消落區植被恢復與重建兩個“7+1”生態示範項目建設;抓好對口支援和三峽水庫試驗性蓄水安全監測與防範工作。
(九)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更加關注社會民生。堅持把民眾福祉放在政府工作首位,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擴大和改善公共服務,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
大力發展科教文衛事業。進一步最佳化城鄉教育規劃布局,整合教育資源,推進教育均衡公平發展;著力改善城鄉辦學條件,完成三建鄉中心學校遷建,啟動高家鎮中學遷建、適存中學規劃征地,加固及改(擴)建校舍3.1萬平方米;抓好素質教育,高考上線突破3200人。實施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畫,建成山羊科技專家大院、龍眼科技示範園;加大智慧財產權促進與保護工作力度,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39%。啟動創建全國文化先進縣,爭創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範縣,加大漢墓群、悟惑寺等文物保護力度,“鬼城廟會”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改建縣城數字電影放映廳,新(改)建198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和121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做好重大疾病和疫情防控工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兒童“四苗”接種率達95%以上,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50/10萬以內。強化計畫生育綜合治理,全面落實獎勵扶助優惠政策,改(擴)建包鸞、社壇等7個鄉鎮計生服務站。符合政策生育率達80%以上,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5‰、6.5‰以內。
強化就業和社會保障。大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000人,新增城鎮就業3000人,新增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8000人以上,新增返鄉創業500人以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成三峽庫區淹沒移民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參保工作,推進新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工作,農民工養老保險新增參保1000人,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新增參保500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以上。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探索城鄉低保政策與就業再就業政策聯動機制,幫助1000名城鄉低保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加大困難民眾救濟救助力度,新建“惠民新村”5個,新(擴)建鄉鎮敬老院4個;規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切實解決困難民眾的實際問題。積極做好殘疾人工作,為50名重症貧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醫療資助,改造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50戶。
(十)強化安全穩定工作,促進社會更加和諧。堅持把安全穩定作為發展的前提、社會和諧作為發展的根本,更加注重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加快和諧社會建設進程。
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強化基層基礎,加大投入力度,配備城鄉監管裝備,建設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建成自然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平台;規範安全管理,全面推行煤礦、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規範化、機械化作業,關閉3家非煤礦山企業、1家煤礦企業和1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加強隱患治理,掛牌督辦重大安全隱患,完成城市天然氣管網等重大隱患治理任務;加強安全執法,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活動和企業“三違”“三超”行為,維護安全生產秩序;加強教育培訓,創辦重慶市安全生產技術培訓中心豐都分部,開展從業人員從業資格培訓,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完善民眾利益訴求表達、突發事件處置等機制,從源頭上減少和防止社會矛盾;繼續實行幹部下訪約訪和坐班接訪制度,暢通渠道,切時解決民眾合理訴求和困難;建立首接首問、聯席會診、考核問責等信訪維穩工作長效機制,促進信訪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堅決打擊黑惡勢力,確保社會穩定。
與此同時,積極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全面推進統計、審計、督查、法制、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民族、宗教、對台、僑務、物價、氣象、人防、消防、修志、保密、工商、質監、雙擁共建、國防動員、機構編制、應急救災、防震減災、機關管理等工作。
各位代表,民眾的期盼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今年(2009年),政府將多渠道籌資7億元,為民辦好十件實事:一是調整城市客運結構,開通新縣城3條以上公交客運線路,投放適量運力,方便居民出行。二是為殘疾人、農民工、下崗職工等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辦理法律援助案件500件,持續實現“應援盡援”。三是新建1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35個農家書屋、縣城2個公共籃球場,發展農村地面數位電視用戶1萬戶,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興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57處,解決農村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五是改造農村危舊房1600戶以上,惠及5000人以上,改善民眾居住條件。六是改擴建殯儀館1500平方米,建成城市公墓墓位5000個,切實降低喪葬成本。七是建設廉租房2000套,惠及城鎮低收入者5000人以上,解決低收入城鎮居民住房困難;建設民福老年公寓綜合樓1.8萬平方米,改善養老環境。八是開工建設鎮江A02、A03廣場、水天坪B01廣場和橫四路東、西廣場,建成八一廣場,新增廣場面積5萬平方米;啟動建設轉山堡公園、龍河公園、水天坪公園和鎮江公園,新增公園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成2條登山步道4公里,拓展居民休閒空間。九是建成職教中心90間教學綜合樓、實驗樓、學生綜合用房及部分基礎設施工程,新建校舍1.4萬平方米,滿足民眾就業培訓需求。十是新建公共、重點場所視頻圖像鏡頭1925個、改造120個,建成視頻前端匯聚平台及信息傳輸專網,進一步提高民眾安全感指數。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推動豐都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是人民民眾所盼、政府職責所在。我們將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更加高效的工作效率,恪盡職守,開拓創新,努力把政府各項工作做得更實更好,向全縣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第一、強化政府服務職能。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理順部門職責,使政府職能向更加注重社會服務轉變。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加大並聯審批力度,簡化審批程式,壓縮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更好地為基層、企業和社會公眾服務。改進和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提高基層為民辦事能力。整合公共資源,縣級財力支出注重向民生事業傾斜,努力為人民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第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政府工作規則,嚴格實行目標考核和行政問責制度,切實提高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水平。認真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加強同人民政協的聯繫並通報工作,支持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加強政府法制工作,理順行政執法體制,嚴格工作紀律和工作程式,堅決按制度、按規則辦事。
第三、大興勤政務實之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上,做到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切實解決民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樹立苦幹實幹之風,對重點項目、重點工作實行打捆式建設、會診式指導、倒逼式推進,對定下來的事情,立說立行,靠前指揮;對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抓出實效。切實改進會風文風,推行會議審批制度,精簡會議和檔案,狠抓工作落實。強化勤儉節約之風,大力倡導勤儉節約,降低行政成本,嚴格控制縣級機關支出預算,規範公務接待、公務用車購置、差旅費報銷等,杜絕鋪張浪費。
第四、樹立廉潔公僕形象。始終牢記“兩個務必”,保持人民公僕本色,做到為民、務實、清廉。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規範土地和資源開發、政府採購、資金安排、國有資產處置、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的管理;加強對重點工程、重點領域的依法審計,嚴格招投標管理制度。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大力推進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建成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並投入運行;進一步健全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等內部監督機制,規範從政行為,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確保政事清明、政風端正,樹立和保持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