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縣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都縣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
  • 性質:工作報告
  • 地點:豐都縣
  • 時間:2007年
2007年工作回顧,我們將突出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2007年工作回顧

2007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並依靠全縣人民,務實進取,矢志拼搏,圓滿完成了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速度加快、質量提高、環境改善、實效明顯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45.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6.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4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75元,同比分別增長16.0%、32.5%、48.2%、16.0%和20.0%。
(一)工業經濟發展迅猛。預計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1.3億元、增加值7.9億元、銷售收入18億元、利稅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2%、32.0%、35.6%、36.3%。全年完成工業投資13億元,同比增長52%,紫光天化、上海一毛條、嘉美礦業等重點工業企業建成投產。阜康食品年產5萬桶腸衣、三和實業年產1萬噸醃菜、匯森印務年產1500萬平方米塑膠包裝膜、博昌公司年產4萬噸澱粉等生產線投入運行。歌德陶瓷、富宏食品、萬興絹紡等工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0戶,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達到146.2%。10個億元鎮工業經濟發展迅速,繼名山鎮、三合鎮之後,興義鎮工業總產值也突破了億元大關。
(二)農村經濟較快發展。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糧食總產量達到34.2萬噸,創近五年最好水平;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17億元,同比增長6.9%。骨幹產業穩步發展,全年出欄畜禽845萬頭(只),新栽竹木19.2萬畝,收購蠶繭1820噸、烤菸2500噸,紅心柚產量首次突破1萬噸。皇嘉絲綢、光明食品、民富實業等市縣兩級龍頭企業達到31家,帶動作用不斷增強。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紮實推進,市縣兩級示範村基本實現人行便道硬化;89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全面啟動,158戶貧困戶實現異地搬遷,6513個絕對貧困人口基本脫貧。農村基礎條件日益改善,開工建設農村通暢工程421公里、通達工程363公里,整治病險水庫14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6平方公里,完成土地整治4.3萬畝。
(三)勞務開發成效顯著。全年轉移輸出勞動力19.2萬人,同比增加1.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0.1億元,同比增加2.8億元。培育勞務中介組織2個、勞務經紀人482名,設立勞務駐外聯絡處2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348戶、農村“零轉移”家庭1033戶。興辦返鄉創業經濟實體26個,投入創業資金2303萬元。勞務顯示屏投入使用,勞務信息網開通、勞務經紀人培訓、返鄉創業人員管理培訓、勞務資源庫信息化動態管理創全市“四個第一”,尤其是“一對一”保姆式服務模式,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和肯定。
(四)旅遊商貿蓬勃發展。名山景區融入三峽旅遊整體規劃打造,南天湖景區完成堵漏蓄水和邊坡治理工程,雪玉洞景區賓館投入使用,古民居博物館主體工程竣工,五魚山玉皇聖地工程順利啟動。成功舉辦了第四屆民俗文化節暨十五屆鬼城廟會。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70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7%、13.2%。商貿流通日趨活躍,食品公司、百貨公司等21家企業改革穩步推進,建材、電器、服裝、副食、餐飲等專業街市初具規模,城鄉商業經營網點達5891個,批發零售餐飲業實現增加值4.2億元,同比增長15.3%。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833戶,新增私營企業163戶,增加值、入庫稅金同比分別增長48.5%、44.4%。
(五)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渝利鐵路豐都段即將開工,涪豐高速公路確定了BOT修建方式,長江二橋進入國家發改委立項程式。水天坪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龍河東工業園征地拆遷基本完成,鎮江精細化工園征地拆遷安置加快實施。迎賓大道美化亮化工程全面竣工,濱江景區公園基本建成,“兩山”防護大堤工程接近尾聲,恆安第一江城、陽光上海城等房地產開發項目進度加快。雙鷹河流域開發一期工程投產發電,豐都至忠縣天然氣管道工程完成招標。三期地質災害治理、一期移土培肥工程分別通過國家和市上驗收,三期高切坡治理項目完成71個。
(六)財稅金融穩健運行。轄區內財政收入實現3.7億元,同比增長41.2%;爭取中市專項資金和各類補助7.4億元,增幅居全市前列;地方財政支出首次突破10億元,同比增長39.6%,財政調控能力得到增強。政府融資取得歷史性突破,整合國有資產成功融資3.09億元,為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61億元,淨增存款1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4.6%;各項貸款賬面餘額達25億元,淨增貸款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3%、50%;異地金融機構信貸投入1.16億元,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高。
(七)發展環境明顯最佳化。紮實開展了“八查八看”大討論、“一把手電視承諾”、機關作風明查暗訪等活動,調整和取消了172項行政審批、許可和收費項目,建立了行政執法檢查準入制、首問責任制、“三級代辦”制等長效機制。異地擴建行政服務中心,涉及行政審批的53個縣級部門全部入駐辦公,全年共受理各類事項14.9萬件次,按時辦結率達99.8%,基本實現了“服務零距離、辦事零投訴、滿意百分百”的工作目標。發展環境的改善,極大地促進了招商引資工作,全年共引進嘉美礦業、東方科達電子等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20個,契約引資92.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6.3億元。
(八)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教育“兩基”工作通過國家驗收,高考上線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職教中心成功創建市級重點職業中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77.4%,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基本實現。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2356人享受了計畫生育獎勵扶助。全年發放再就業小額貸款812.6萬元,城鎮新增就業6000人,“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109人。3.76萬人享受了城鄉最低生活保障,9.42萬人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4.08萬人納入了城鄉醫療救助範圍。70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得到改造,546名精神病患者得到醫療救治。兌現三峽庫區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扶資金1473.7萬元,惠及移民2.38萬人,在8個重點移民區縣中率先完成了移民“雙包乾”銷號結算任務。城市管理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大,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九)社會局勢保持穩定。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成功創建市級文明單位5個,縣級文明單位達到358個。“五五”普法有序推進,公民法律意識明顯增強。信訪穩定責任制全面落實,民眾來信來訪得到妥善處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公共安全監管不斷強化,水陸交通、煙花爆竹、礦山、產品質量、食品藥品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專項整治活動紮實開展,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9.6%、11.8%。縣城公共視頻監控系統投入使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明顯,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社會局勢總體保持穩定。
各位代表,一年來,我們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共辦理縣人大代表議案6件、“建議”236件,辦理縣政協委員提案159件,滿意率分別達100%、95%和99%。民族、宗教、僑務、對台、外事、審計、物價、人事、統計、人防、保密、氣象、老齡、檔案、地方志、青少年、婦女兒童、機構編制、防災救災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績。
與此同時,縣政府去年承諾為民辦理的“十件實事”全面完成。一是完成武平、龍孔等5個場鎮,崇實、開封等3個辦事處的供水改造工程,解決了5.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二是完成了社壇至紅星、龍河至長坡59.2公里公路改造和高家鎮方斗山、鎮江鎮張家溝等19個貧困村203.2公里村道公路建設。三是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放保障金308.5萬元,惠及困難民眾1.4萬名。四是投資695萬元改造十直、興義等鄉鎮衛生院危舊業務房8670平方米,新建業務房2000平方米,添置醫療器械1026台(件)。五是投資1042萬元改造江池中學、黃沙完小等中國小D級危房1.5萬平方米,新建校舍2萬平方米。六是完成黃金坡、老年體協、百貨公司住宅、職中、一校等周邊環境的亮化綠化,正在實施龍河橋西廣場、貿易公司住宅小區和斜南溪仙家南路的硬化。七是建立了三合、南天湖等15個勞務輸出基地,免費技能培訓9295人,有組織地輸出5030人。八是完成458個自然村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解決了2.7萬人“收視難”問題。九是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98件,辦結597件。十是完成了名山、董家等12個鄉鎮6837戶沼氣“一池三改”建設,受益民眾2.6萬人。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深刻認識到,發展是關鍵,唯有不斷發展、加快發展,才能提升實力,有效解決各類矛盾和問題;我們深深體會到,創新是靈魂,唯有與時俱進、大膽創新,才能激發活力,克難攻堅;我們深切感受到,為民是根本,唯有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才能統籌推進,得到廣大幹部民眾的理解、支持和擁護。
各位代表,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每一項成就,發生的每一項變化,都是縣委總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一心、紮實苦幹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豐都改革發展穩定事業的廣大幹部民眾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豐都改革發展的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不大,經濟結構不盡合理,項目建設推進不平衡,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維護穩定壓力較大,個別幹部作風不實,思想解放程度不夠,等等。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有效地加以解決。
2008年工作思路、目標和重點
2008年,是我縣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啟動年,也是推進“十一五”規劃發展的關鍵年。面對巨觀調控新形勢和統籌發展新課題,我們將緊緊抓住“試驗區”、“庫區牌”、“扶貧縣”等政策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實幹,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8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統籌城鄉發展為總攬,緊緊圍繞“興工強縣”、“興旅富縣”、“勞務開發”三大戰略,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強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突出加快重點骨幹產業發展,切實提高城市開發和管理水平,積極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奮力實現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突破。
建議2008年的發展目標為: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旅遊接待人次分別實現54億元、47.6億元、20.9億元、2.95億元和190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6%、30%、17%、20%和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4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4.2%。

我們將突出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突出對外開放,強力招商引資,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牢固樹立“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的理念,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繼續最佳化發展環境,推進招商引資在更寬領域、更多渠道、更高層次上取得實效。
努力擴大對外開放。加強與重慶主城及周邊區縣在資源利用、勞務開發、生態建設、旅遊打造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積極發展區域經濟,著力打造“豐都-忠縣特色產業板塊”,加快融入重慶市“一圈兩翼”發展總體格局,實現資源共享,互利雙贏。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大膽引進有實力的“老闆”和國內外知名企業,嫁接改造醫藥化工、輕工紡織、機械電子、食品加工等骨幹企業,投資開發礦產資源、城市建設、交通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和領域,助推縣域經濟發展。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引進先進生產技術、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強力吸收、消化和融合,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圍繞榨菜、藠頭、腸衣、豆腐乳等出口產品,抓好農產品出口標準化基地建設,培育壯大阜康食品、光明食品等出口創匯企業,努力創建出口知名品牌,力爭全年出口創匯1200萬美元。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突出招商引資主題,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高質量策劃、儲備一批符合國家產業導向、市場前景看好的重大項目,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項目庫。藉助河北對口支援、南岸對口幫扶、深圳商會、友好區縣等平台,主動出擊,強力推介,大力拓展招商引資渠道。積極參加“廈洽會”、“西部農展會”等經貿活動,精心策劃“項目推介會”,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成功率。創新招商方式,啟動駐地招商,實行組團招商,試行委託招商,推動全民招商。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辦法,健全招商引資綜合協調機制,著力擴大招商引資成果。力爭全年引進投資1億元以上的項目10個、投資5億元以上的項目1個,契約引資總額50億元以上,實際到位資金10億元以上。
營造良好投資環境。鞏固擴大“最佳化發展環境服務年”活動成果,為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寬鬆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簡化辦事程式,壓縮辦事時限,全面完成建築領域的並聯審批,探索發布“行政審批效能指數”,逐步建立網路審批和縣鄉聯網審批機制。牢固樹立服務至上的理念,嚴格執行從立項、審批到投產的“一條龍”服務制,積極推行“縣事鄉辦制”,將服務貫穿於投資洽談、項目建設、企業經營的全過程。繼續開展行政效能明查暗訪活動,強化行政效能專項監察,嚴肅查處“四亂”行為,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健全完善投資興業配套政策,建立有利於外企發展的新制度,創新有利於外商經營的新辦法,使我縣真正成為資本聚集的“窪地”、投資創業的“高地”。
二、突出園區建設,培育骨幹產業,大力發展工業經濟
深入推進“興工強縣”戰略,著力打造園區工業平台,培育壯大工業骨幹產業和重點企業,努力推進工業經濟提檔提速。
紮實推進園區建設。加快“一區四園”基礎設施建設,搭建企業入駐平台。水天坪工業園完成園內主幹道、5萬平方米的農副產品加工基地標準化廠房、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移民住宅小區等建設。鎮江精細化工園完成場鎮搬遷、居民住房安置、紫光天化三期項目等建設。龍河東工業園基本完成園內道路和移民住宅小區建設,啟動項目土建工程。高家鎮食品工業園完成拓展區的規劃選址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工業園區管理機制,全力提高入園項目的服務水平,努力將工業園區打造成為特色產業的載體、循環經濟的典範、產業承接的基地,力爭全年新入駐企業5家。
培育壯大骨幹產業。堅持園區集聚、龍頭帶動,加強運行指導,保障能源供應,扶持壯大紫光天化、上海一毛條、嘉美礦業、匯森印務、聯信紡織、歌德陶瓷等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重點企業,強力推進龍璟紙業、東方科達電子、乾法水泥、亞麻酸保健品等在建或簽約項目建設,加快開發武平、都督、太平等中山區的礦產資源,著力壯大醫化、輕紡、機械、食品、建材等骨幹產業,延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促進節能減排,提高競爭能力。力爭完成工業投資1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8億元、增加值10億元、銷售收入24億元、利稅2.8億元。
加快億元鄉鎮建設。促進生產要素聚合流通,集中優勢資源,著力培植高鎮藠頭、十直榨菜等農副產品加工業,做大社壇木器、湛普礦業等資源加工業,做強萬興絹紡、光明食品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不斷提高工業在鎮域經濟中的比重,力爭工業總產值超億元的鄉鎮達到4個。
三、突出勞務開發,打造生態農業,全面發展農村經濟
緊緊抓住統籌城鄉發展機遇,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實施“勞務開發”戰略,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
深度開發勞務經濟。統籌農業、扶貧、移民、就業、教育、建設等培訓資源,加大培訓力度,力爭全年培訓銷號5000人。深入包裝打造鬼城縫紉、汶溪建工、三撫拆房等勞務品牌,擴大豐都勞務知名度,提高豐都勞務競爭力。建立河北省、浙江省、南岸區等勞務經濟開發聯絡處,健全勞務輸出網路,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信息庫、豐都勞務信息網站和勞務電子顯示屏的作用,培育壯大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隊伍,力爭多渠道轉移輸出城鄉剩餘勞動力2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2億元。努力營造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氛圍,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帶動就業1000人以上。繼續深化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一對一”保姆式服務,切實解決勞務人員的後顧之憂。積極探索農民變市民的新辦法、新舉措,鼓勵農民向集鎮和縣城轉移。
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不斷最佳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鼓勵和促進土地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推進渠溪河流域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沿江百里綠色經濟長廊和高山特色生態示範區建設。著力打造竹木、畜牧、果菜、蠶桑、烤菸等特色農業骨幹產業,力爭全年新栽竹木15萬畝,出欄畜禽862萬頭(只),新建柑橘標準化果園2500畝,改造紅心柚1萬畝,種植烤菸2.8萬畝、榨菜10萬畝、藠頭1.3萬畝,發放蠶種8萬張。新創市級龍頭企業2家,培育縣級龍頭企業5家,發展專業合作社50個,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力爭全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4萬噸,實現農業總產值1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00元。
抓好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加快新農村“二四”工程建設步伐,農戶通水通路率達100%,通電話電視率達80%以上,通氣(天然氣、沼氣)率達60%以上;“六有”合格率達80%以上。推進康居示範工程建設,創建市、縣、鄉三級小康示範村9個和康居示範戶150戶。加大扶貧資金爭取力度,力爭到位4300萬元。加快推進樹人鎮白江洞、三建鄉雙鷹壩兩個市級整村推進示範村和南天湖扶貧示範園區建設,易地搬遷貧困戶155戶,減少建卡貧困人口6000人。
四、突出旅遊開發,促進商貿繁榮,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大力實施“興旅富縣”戰略,著力打造精品旅遊,有效激活商貿流通,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提高第三產業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
著力打造精品旅遊。積極協助重慶交旅集團,完成名山景前區道路、牌坊和接待中心建設,啟動舊景點改造升級工程;完成豐武路至南天湖公路建設,開工建設南天湖接待中心、星級酒店、牛牽峽服務組團和綜合服務區。完成古民居博物館配套設施和五魚山玉皇聖地一期工程建設並對外開放。做好雪玉洞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結合重慶市“鄉村旅遊年”活動的開展,抓好龍河溫泉等鄉村旅遊開發工作。加快旅遊商品一條街建設,深入開發麻辣雞塊、古庭風葉脈畫、一枝梅編織畫、民俗喪葬用品等特色旅遊產品,延長旅遊產業鏈。提升民俗文化內涵,加大旅遊宣傳促銷,提高豐都旅遊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力爭全年完成旅遊開發投資2億元,實現旅遊直接收入1.2億元。
有效激活商貿流通。抓住重慶市建設統籌城鄉商貿發展示範區的契機,積極培育特色街市和專業市場,著力打造“豐都美食一條街”,壯大重百超市、新世紀百貨、開心超市等商貿流通企業。進一步完善商貿流通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物業、保險、信息技術、社區服務等服務行業,加快推進水天坪、丁莊、高家鎮等綜合物流園區建設。全面推進農村“雙建”、社區“雙進”、“放心糧油店”、“兩社兩化”、“農信通”等項目建設,不斷擴大商貿流通覆蓋面。
大力發展非公經濟。規劃建設三合、高鎮、社壇等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和名山鎮非公有制經濟創業園,搭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平台。寬鬆政策環境,降低創業門檻,激活民間資本,鼓勵全民創業,支持機關職工、科技人員、在外務工人員自主創業,扶持個體工商戶、私營業主做大做強。力爭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600戶、私營企業110戶。
五、突出平台搭建,強化基礎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深入推進以交通、能源、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發展硬環境,夯實經濟發展平台。
加快交通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長江二橋,協助搞好渝利鐵路豐都段建設,繼續加大涪豐高速公路推進力度。完成龍駒至長江大橋、湛普至包鸞、兩匯口至鎮江道路改造,建設農村通暢工程251公里、通達工程228公里。開工建設龍河大橋至水天坪產業大道、水天坪工業園一級路、3個鄉鎮客運站和20個村級招呼站。加快推進水天坪綜合貨運碼頭、鎮江綜合貨運碼頭、新縣城客運中心、丁莊溪物流中心等項目的策劃包裝及申報工作。
抓好能源項目建設。完成豐都至忠縣天然氣管道建設,加快實施天然氣過江管道工程,增強用氣保障能力。完成紫光天化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白沙變電站、三合變電站、白沙至保合線路技改工程,開工建設雙鷹河流域開發二期工程,啟動暨龍河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做好水天坪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積極做好大唐核電站前期工作,力爭落戶豐都。
改善農村基礎設施。開工建設彈子檯水庫渠堰工程,整治病險水庫37座、山坪塘163口,新建微水池562口,修復渠堰107公里。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完成土地整治4.3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0平方公里。大力推進農村“生態家園”建設,完成庫周綠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繼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解決5個行政村1163家農戶的可靠用電問題。全面完成二期移土培肥和三期高切坡治理項目,實施鎮江消落區綜合治理工程,加快庫周交通建設。四期移民通過國家驗收。
六、突出財稅征管,提高融資水平,強化經濟發展保障
積極應對國家巨觀經濟調控新形勢,堅持生財、聚財、理財並重,著力加強財源建設,增強政府融資能力,確保經濟社會穩健運行。
堅持依法聚財。堅持把組織收入作為財政工作的首要任務,千方百計壯大支柱財源,鞏固現有財源,發展後續財源。嚴格目標管理,加大稽查力度,減少“跑冒漏滴”,確保稅收全額入庫。完善激勵機制,盤活存量資產,努力挖掘非稅收入,確保各類非稅收入應收盡收。認真研究產業發展、後期扶持、生態保護、支農惠民等政策,積極爭取中市轉移支付資金,提高財政調控能力。
規範財政支出。深化部門預算制度改革,強化預算執行剛性約束,嚴格控制和壓縮一般性開支。繼續加大對科教文衛、社會保障、扶貧支農等事業的投入,著力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大力推行“鄉財縣管鄉用”制度,加強運行監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抓好籌資融資。在用好銀行授信貸款和協定貸款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土地、礦產等國有資產、資源,精心包裝產業大道、標準化廠房等重大項目,廣辟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力爭全年新增政府性融資2億元。夯實銀企交流合作平台,協調縣內金融機構加大對產業化項目、基礎設施建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勞動密集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力爭淨增貸款8億元。
七、突出開發建設,強化經營管理,著力加快城市發展
堅持開發與管理並重的方針,做好土地文章,加快城市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改善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加強土地經營開發。緊緊抓住工業園區、涪豐高速公路、渝利鐵路、世紀花城等重大項目建設的契機,加快城鎮土地開發整理,清理閒置土地,盤活存量土地,儲備國有土地2000畝以上。統籌安排,集約節約用地,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增量,重點保障支柱產業、重大項目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健全土地開發經營機制,加大土地初級開發力度,擴大公開拍賣範圍,提高土地經營效益,力爭出讓土地1000畝以上,實現土地出讓收入2億元。
大力推進城市建設。完成城市總規27.6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控制性規劃編制。加快龍河東高檔住宅小區、陽光上海城、恆安第一江城、世紀花城、體育人家、宏聲花園二期等房地產開發,全年竣工房屋20萬平方米。推進丁莊貨運倉儲區、橫五路、北岸污水處理廠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新城東區開發和新城小區舊城改造,加快高家鎮、龍河鎮、社壇鎮、十直鎮等市級重點集鎮建設。擴大城鎮建成區面積0.6平方公里,新增城鎮人口1萬人,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入開展市級衛生城市、市級山水園林城市創建活動,全面啟動平都大道、名山大道、濱江大道等主次幹道和綠化帶的改造升級,加快朝華公園達標創建工作,完善濱江景區公園配套設施,著力打造園林景觀。落實城市建築廢渣場,完成污泥處置場、長江水域清漂碼頭躉船項目的前期工作。建立健全城市環衛監督管理機制,加大對違法建設、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的綜合整治力度,努力改善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八、突出協調發展,高度關注民生,努力構建和諧豐都
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統籌協調,著力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全縣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大力實施農村國中改造工程,繼續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規劃實施城內學校擴容工程,協調發展普通高中和職業教育,積極推進豐二中創建市級重點中學工作。開工建設縣體育館,加快縣文化館、圖書館的國家三級館達標創建工作,完成9個鄉鎮文化服務中心、30個農家書屋和3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加大廣播電視網路建設力度,力爭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5.8%。進一步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0%以上。全面落實各項計生獎扶政策,積極創建市級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持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提高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擴大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推進城鎮社區建設。紮實開展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強化社會保障工作。全面落實三峽庫區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加快推進移民安穩致富工程。加強就業與再就業工作,基本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擴大各類社會保險覆蓋面。完善以城鄉低保、城鄉醫療救助和農村五保供養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救助體系。大力實施助殘惠殘項目,支持慈善事業發展。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嚴格執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全面落實“一崗雙責”和企業主體責任,強化基層安全監管,紮實開展“隱患治理年”活動,重點抓好水陸交通、礦山、煙花爆竹、食品藥品、消防、危化物品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紮實推進“五五”普法工作,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00件。建立完善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提高政府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暢通信訪渠道,規範信訪程式,妥善處理好移民、改革等各類遺留問題。深入開展“平安豐都”創建活動,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與此同時,積極做好國防、兵役、雙擁、優撫安置和人民防空工作。全面推進統計、物價、氣象、檔案、老齡、地方志、保密、外事、民族、僑務、宗教、對台、機關事務、青少年、婦女兒童、機構編制等工作。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依法行政、高效施政、從嚴治政、廉潔從政,著力建設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讓人民滿意的政府。
牢固樹立開拓開放的思想觀念。緊緊抓住統籌城鄉發展機遇,努力克服小富即安、小勝即滿的思想,樹立開拓進取、不斷突破的發展意識,推動企業裂變式擴張、經濟倍增式發展。堅決破除畫地為牢、自我封閉的思想,樹立海納百川、優勢互補的開放意識,敢於拿出基礎設施、路產路權、資源礦產、特色旅遊等優質資產吸引外資,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堅決擯棄妄自菲薄、守成觀望的思想,樹立從我做起、敢闖敢幹的責任意識,旗幟鮮明地支持和保護勇於探索、敢作敢為的幹部,理解和寬容改革探索中的工作失誤,努力營造支持探索、鼓勵創業的良好氛圍,開創對外開放工作新局面。
著力營造依法高效的政務環境。深入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堅持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嚴格執行《豐都縣人民政府工作規則》和《豐都縣重大決策程式暫行辦法》,加強統籌管理,確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政令暢通。全面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強化目標責任管理,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實現“權力問責”向“制度問責”過渡。堅持人大、政協列席政府常務會議制度,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接受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的意見,接受廣大民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
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高度重視移民安穩、農民增收、就業保障、困難民眾救助等問題,千方百計解決好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讓人民民眾從改革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使政府工作更加貼近民生、符合民意。大力精簡檔案,壓縮會議,嚴格控制各類檢查評比活動,倡導專題研究,提倡現場辦公,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推進豐都改革發展各項事業。堅持說實話、乾實事、求實效,對看準的事要緊抓不放,一抓到底,務求實效。
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公僕形象。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招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招拍掛和政府採購制度,構建統一的招投標平台,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和約束。加強對移民、扶貧、救災、國債、重點工程等項目資金和鄉鎮、部門工作經費的審計,加大行政監察力度,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牢記“兩個務必”,厲行節約,勤儉辦事,樹立廉潔從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時,今年,縣政府還將集中人力、財力,努力辦好民眾最需要、百姓最關心、社會最關注的十件實事:
1、啟動新縣城道路及綠化帶升級改造工程,配套完善居民小區綠化、亮化、美化,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2、開通暨龍、都督、太平三鄉客車,實現鄉鄉通客車。
3、實施庫周交通道路21條97.52公里,解決庫周1萬餘名移民出行難問題。
4、改造中國小危舊房1.5萬平方米,新建校舍2萬平方米,資助貧困家庭高中生2000名。
5、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6、推進城鄉醫療救助工程,實施救助4萬人。
7、推進20戶以上通電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解決1.3萬人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問題。
8、實施三期地質災害防治搬遷避讓工程,解決好涉及區域內老百姓安全問題。
9、推進農村生態家園建設工程,完成農村沼氣“一池三改”2000戶,受益7500人。
10、推進就業再就業工程,完成技能培訓5000人,城鎮新增就業2500人,指導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1600人,“4050”人員及城鎮“零就業”家庭等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60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