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一年工作簡要回顧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紮實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生態化進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勁勢頭,實現了“十二五”的高起點開局,奪取了衝刺“雙目標”的階段性成果。
預計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0億元,同比增長2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77.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50億元,同比增長60.1%;固定資產投資170億元,同比增長4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億元,同比增長25%;實際利用外資6019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705元,同比增長15.5%。經濟社會綜合指標有望進入全省縣域第一集團。
(一)農業產業化成效顯著。一是農業大田喜獲豐收。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總產量達到17.2億斤。建成1個5萬畝國家級玉米高產示範區。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31萬畝,被農業部列為“保護性耕作示範縣”。發放各類糧食補貼1.37億元。二是現代農業增勢強勁。狠抓設施農業建設,新增面積12.6萬畝,其中溫室7萬畝、冷棚5.6萬畝,累計發展規模已突破30萬畝。秀水河流域現代農業示範帶建設穩步實施。樹莓、葡萄、辣椒、花生、萬壽菊、香瓜等特色農業規模不斷擴大。登仕堡子鎮被農業部評為“‘一鄉一品’樹莓產業示範鎮”。我縣農產品遠銷北京、上海、長春、牡丹江等外埠市場。沈康高速公路兩側現代農業示範帶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啟動,其中退耕還經濟林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三是牛產業紮實推進。牛飼養量達到70萬頭。輝山奶牛繁育及乳製品加工產業集群,累計完成投資38.9億元,建成19個養殖場,現有荷斯坦奶牛3.2萬頭,乳製品加工廠完成設備調試達到試生產狀態,沼氣發電項目進展順利。宏金龍肉牛屠宰、牧源畜業等企業運行良好。我縣被全國畜牧獸醫協會評為“全國適度規模化母牛養殖示範縣”,被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評為“全國牛產業最具發展潛力縣”。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88個。豬、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156萬頭、55萬隻和2640萬隻。縣級疫控實驗室建設排名全省第一。四是休閒食品產業快速發展。孟家綠色食品加工工業區已落戶農產品深加工企業43家。投資超億元的遼寧民生有機食品、東潤桃山白酒等項目全面開工建設,東源藥業、六必居調味品等企業運行良好。五是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完成祝家堡灌區潛壩維修、王河排水區治理等30餘項農田水利工程。新增和改造灌溉面積3.3萬畝、治理澇區5.6萬畝。啟動了5.9萬畝節水滴灌工程。我縣被評為“遼寧省農田基本建設‘大禹杯’競賽先進單位”。新增農業機械3492台,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47.5萬千瓦。六是社會化支農服務體系日益完善。累計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620個,註冊資金達到7億元,帶動農戶40065戶。新增科技服務站20家,聘請科技特派員402名,培訓3萬餘人次。縣電視台全年共播出《興農橋》、《致富經》欄目316期,在推廣農業技術、引領農民致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工業化再創佳績。一是陶瓷產業跨越發展。開工建設了蘇泊爾衛浴、弘川建材玻璃、日本伊奈陶板等一批產業項目,快速推進了科達燃氣、中冠市場等一批配套項目,實施了佛山西路、團山子變電所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陶瓷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經濟開發區累計引進企業150家,開工建設各類生產線402條,其中竣工達產240條,預計全年實現產值318億元,帶動就業4萬餘人。陶瓷產業集群被評為“遼寧省示範產業集群”。我縣被評為“全國產業發展百強縣”,名列第66位。二是通用航空產業紮實推進。科學規劃了通航總裝運營、航空產業配套等十大區域發展格局。連續起降點飛機跑道、站坪和通航產業大道等主體工程竣工,FBO綜合服務樓等附屬設施項目開始啟動。三是風力發電產業穩步提升。開展了馮貝堡、依牛堡、三面船、丁家房等風能區的測風工作。開工建設了龍源南巴爾虎山、大唐國際五龍山風電場項目。我縣被評為“全國農村綠色能源示範縣”,位列全國新能源百強縣第5位。四是遼河經濟區不斷壯大。已有建材、冶金、機械等多家工業企業落戶。引進超億元項目取得突破,上海中技樁業空心方樁、瀋陽振興建材管樁等項目簽約落地。中日合資遼寧相模屋豆業生產項目竣工投產。
(三)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一是東湖新城日新月異。成功實施了沙河流域、寶隆巷東區、果子園及金牛街南段等區域徵收工作,徵收面積2000畝,居民2193戶。東湖新城水、電、氣、路網、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百合家園、領東國際、泰來鉑金公館等項目相繼竣工,紫金名邸、天景苑、怡景苑、和諧佳園、鴻福嘉·名都花園、湖畔新城等項目進展順利,新建、續建項目達到32個。大批項目湧入,人氣急劇攀升,一座“山水相依、功能完善、生態宜居、和諧文明”的現代田園城市正在崛起。二是服務業集聚區快速發展。啟動了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大力推進服務業項目開發建設,東方家居、法庫迎賓館、福迪豐商廈等項目完成主體工程,浙江國際商城、時代廣場地下商城、法姬娜大酒店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營口港法庫內陸港建設正式啟動。全縣新增商業網點340個。新東勝農產品加工、清宇鵝業等4家企業成為“商務部現代流通試點單位”。我縣被評為“遼寧省第一批‘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信息化改造示範縣”。三是小城鎮建設得到加強。扶持壯大小城鎮發展規模,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得到改善。繁榮小城鎮經濟,發揮商貿輻射功能,開工建設了秀水河子集貿市場、大孤家子富源商貿城、葉茂台花生批發市場。秀水河子鎮被評為“中國商業名鎮”。實施了85個村部建設。四是城鄉基礎設施顯著改善。沈康高速尚屯出口、環路(東北段)竣工通車。總投資2.35億元的57公里法包線改擴建工程,已完成土地徵收和路基橋涵建設。投資5600萬元,完成了沈環線、大三線、路北線、法張線等4條縣級以上公路的大修、改建工程。投資1900萬元,實施了44公里農村公路網的建設和維修。1.3公里沙河(城區段)治理工程全面開工。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有序推進。完成14項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秀水河子垃圾填埋場投入使用。望寶山人防工事改造工程主體完工。地震監測台網整體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五是城鎮管理水平穩步提高。集中開展了城市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工程。違章牌匾廣告、臨違建築、占道經營、無序交通、公共場所衛生等問題得到較好治理。主要街路實現垃圾日產日清無積存。小區物業管理得到加強。城市管理逐步規範化,城市和諧氛圍和文明形象進一步提升。
(四)生態化取得新進展。一是造林綠化成效明顯。積極開展大規模荒山、道路、水系灘地、園區、校園造林綠化工作,完成春季造林13.1萬畝。深入推進“萬樹千村”活動,新增“綠色村莊”20個。大規模啟動“青山工程”,關閉礦山9家,清理“小開荒”3萬餘畝,採取整山機械推進,完成秋季造林整地12.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1%。我縣被評為“遼寧省綠化先進縣”。二是水系整治力度加大。成立了遼河局,遼河治理十大工程全面啟動。獾子洞濕地生態保護紮實推進。開展了小河子堤防維修等6項河道治理工程。實施了拉馬河、紅土砬子河流域2.7萬畝水土保持綜合整治。三是生態環境保護深入開展。創建生態縣工作通過國家技術核查。村屯環境集中連片整治工作取得新進展。中水回用工程有序推進。嚴格執行項目審批環境準入標準。推廣“一池三改”沼氣生態示範戶2000戶。東盛供熱等7個項目被國家、省、市列為節能扶持項目。19個減排項目全部完成,削減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等環保指標全部完成市里下達任務。
(五)對外開放繼續深化。一是招商引資勢頭強勁。圍繞重點產業,先後赴長三角、珠三角、港台、歐美等25個國內外地區開展了系列招商活動,成功舉辦30餘次大型主題招商推介會和洽談會,邀請到會企業家1800餘人次。簽約落地項目168個,擬投資278億元;儲備重點在談項目159個,擬投資473億元。二是項目攻堅成果豐碩。全縣新建、續建3000萬元以上項目110個,總投資235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6個,總投資199億元,均創歷史新高。在產業分布上,工業項目比重達69%,繼續占據縣域經濟主導地位;服務業項目比重達19%,體現出產業積累後形成的潛能釋放效應。三是軟環境得到最佳化。成立了環境建設領導小組,出台了支持企業發展的“十不準”和最佳化發展環境、提高審批效率、方便企業辦事的“八項措施”。採取現場辦公、聯席會議、縣級領導包項目責任制等多種形式,切實解決項目簽約、落地和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打擊公路“三亂”等工作初見成效。四是開放形象日益提升。成功舉辦了“2011法庫國際陶瓷博覽交易會”,簽訂投資和銷售契約19個,現場交易額和銷售意向額達到22億元。開展了“海內外僑商法庫行”活動,150餘名僑商前來我縣考察洽談。舉辦了“五龍山之旅葡萄採摘節”。各旅遊景點吸引遊客55萬餘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500萬元。國內外新聞媒體多次聚焦法庫,人民網、新華網開設專題報導法庫發展成果。
(六)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一是科教工作長足發展。省級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試車間投入使用。實施教育強縣戰略。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高考取得優異成績,1人考取清華大學。縣高級中學通過省級示範校考核。“雙高普九”通過省級驗收。陶瓷學院已完成教學樓、實訓樓建設。投資4100餘萬元實施了“校安工程”,新建和維修加固38棟教學樓,面積達到7萬平方米。我縣被確定為全省學前教育試點縣,新建、改建鄉鎮中心幼稚園10所,發展民辦連鎖幼稚園20所。二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中心醫院病房樓投入使用,與盛京醫院、醫大四院等開展技術合作。縣中醫院重新啟動運行,並成立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7%。圓滿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2.57‰、計畫生育率97.11%。三是文體廣電事業健康發展。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中冠健身會所、時代廣場等文體設施建設進展順利。7個鄉鎮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開展了“市民健步走東湖”、“魚梁放歌”大型紅歌匯等豐富多彩的民眾文體活動。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工程全面啟動。我縣被評為“遼寧省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範縣”。四是社會保障更加有力。城鄉低保規範化、動態化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全年發放各類救助金5147萬元,惠及城鄉居民15000戶。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險合一”工作穩步實施。我縣被列為省、市新農保試點縣,60周歲以上參保率達到99.7%,有52117人開始領取養老金。組織各類就業技能培訓40餘次,培訓2000餘人。城鎮新增實名制就業4764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933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7%。五是民生工程深入實施。殘疾人托養康復中心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四家子等5所鄉鎮中心敬老院全部投入使用。農村常年病人託管中心啟動運行。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86處,解決了12萬農民飲水安全問題。“一戶一策”扶貧項目進展順利,使570戶貧困戶逐步實現脫貧致富。
(七)和諧社會建設取得實效。一是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深入開展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全年未發生重、特大責任事故。一批信訪積案得到有效化解,信訪渠道保持通暢,信訪總量大幅下降。“打假”工作和公安“清網”行動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動態環境下社會治安管控能力增強,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社會平安指數和民眾幸福指數進一步提高,我縣連續三年榮獲省“平安縣”榮譽稱號。二是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推進。深入開展學習調研,學習型政府建設不斷推進。進一步強化工作落實,政府行政效能得到提升。廣泛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活動,機關廉政建設得到加強。應急管理能力、政務公開水平不斷提高,公務員隊伍建設得到強化。三是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全年共受理人大代表建議64件、政協委員提案81件,辦復率均為100%。“六五”普法全面展開。依法行政不斷深入,行政權力運行更加規範。
人民武裝、監察、審計、統計、物價、糧食、稅務、工商、質監、通信、郵政、菸草、金融、保險、住房公積金、氣象、民族宗教、縣誌和老齡工作等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2011年我們緊緊圍繞“產業年”,滿懷發展激情,保持昂揚鬥志,以大開發、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圓滿完成了縣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十二五”時期實現法庫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團結拼搏、真抓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全縣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幹部、各人民團體、駐縣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政府工作、投身法庫發展建設的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經濟總量不大,運行質量不高,融資渠道不暢,財政支出壓力較大,軟環境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並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二○一二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務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嚴峻複雜。縣域競爭日趨激烈,不進則退;多重發展機遇疊加,時不我待。我們必須敢於擔當,不辱使命,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務實的作風,圓滿完成明年各項工作任務。
2012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縣委十五屆三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安排和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產業提升年”為主線,大力發揚“爭第一、創唯一”的法庫精神,緊緊圍繞衝刺“雙目標”,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生態化進程,全力打造“東北瓷都、北方通航、中國牛縣、山水法庫”,加快建設瀋陽北部新興產業基地、區域中心市場和現代田園城市,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完成本屆政府五年任期目標。
2012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4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5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億元;引進內資增長4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6%。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縣域第一集團位次前移。
為完成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堅持以現代化、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積極爭取政策、資金、項目,集成各種要素資源,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一是狠抓現代農業發展。將秀水河流域打造成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帶。將沈康高速公路兩側打造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帶,規劃建設高標準水田示範區、高產玉米示範區、特色農業示範區、綠色農產品示範區,構建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產業化農產品加工基地、品牌化農旅休閒度假基地、市場化農業物流基地。高標準實施全域農業綜合開發,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與瀋陽農業大學開展合作,紮實推進科技農業示範工程,爭創“國家科技進步縣”。繼續擴大設施農業規模,新增面積10萬畝。做好農產品檢驗檢測,抓好農產品認證,積極申報地理標誌產品,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的優質安全果蔬產品。加速建設北方最大的果蔬生產基地。二是狠抓牛產業發展。大力發展荷斯坦奶牛、法庫肉牛等優良品種,牛飼養量達到85萬頭。強化輝山奶牛繁育及乳製品加工產業集群輻射帶動作用,大力引進牛產業項目,延伸牛產業鏈條,逐步形成集養殖、種牛繁育、乳製品加工、肉牛加工、飼料加工、沼氣發電、有機肥生產等於一體的牛產業發展體系。加大投入力度,強化政策扶持,傾力打造“中國牛縣”,爭創“一縣一業”牛產業示範縣。豬、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160萬頭、57萬隻、2650萬隻。提高產地檢疫能力。牧業產值實現38億元。三是狠抓林產業發展。推廣壯大樹莓、葡萄等優勢林果產業。實施品牌戰略,積極開發產品精深加工。全面推進4萬畝退耕還經濟林建設工程,大力發展寒富蘋果等品種。結合林下經濟開發,逐步形成綜合利用體系。四是狠抓農業園區建設。推進輝山乳製品加工廠投產運營,加快沼氣發電項目建設速度。以孟家綠色食品加工工業區為核心,大力發展休閒食品、生物科技等產業,助推酒產業發展,傾力打造休閒食品產業集群。圍繞域外食品行業品牌企業強力招商,著力引進10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五是狠抓農田水利建設。推廣實施節水滴灌工程7萬畝。發展低壓軟管移動式微噴示範面積1000畝。改造尚屯灌區,完成拉馬河、王河澇片綜合治理等農田水利工程。
(二)強力推進工業化,扶強做大產業集群。堅持在發展中調整結構,在調整中擴大增量,著力抓好產業集聚、產業提升、領軍企業、品牌塑造,進一步做優、做大、做強縣域工業。一是加快陶瓷產業集群建設。深入實施“品牌化、國際化、瓷文化”戰略,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進檔升級。在鞏固提升建築陶瓷發展的同時,重點圍繞創意陶瓷、工業陶瓷、日用瓷開展強力招商,打造衛生潔具、藝術陶瓷、現代建材、陶瓷科技成果轉化4個產業園。集約利用土地,最佳化發展空間,完善公共服務平台,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和電力、路網、燃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培育自主品牌,爭創國家馳(著)名商標。進一步理順經濟開發區管理機制,實行全方位封閉管理,充分放權、授權,簡化審批手續,實行全程高效服務。力爭新開工項目10個以上,實現產值350億元,帶動就業5萬人。二是加快通用航空產業集群建設。進一步完善通航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啟動航站樓、指揮塔台、油庫、氣象站等項目建設,確保通航基地完全具備試飛適航條件。加強與中航工業、沈飛、塞斯納等企業的合作,推進沈飛L162產業園建設。做好重大項目跟蹤服務工作,力爭引進一批產業項目,打造集原材料供應、零部件製造、整機組裝、機場運營、飛行培訓於一體的產業集群。積極申辦瀋陽國際通用航空體育節,開展飛行表演、靜態航空器材展、通用航空高峰論壇等活動,擴大“北方通航”的影響力。三是加快風力發電產業集群建設。推進龍源南巴爾虎山、大唐國際五龍山等風電場建設,裝機容量累計達到60萬千瓦。建設臥牛石電能儲藏站。積極引進生物質發電、秸稈成型燃料項目,推動垃圾分類處理,抓好全國農村綠色能源示範縣建設。四是加快遼河經濟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加大項目引進力度。扶持落地項目做大做強。
(三)快速推進城鎮化,增強城市發展活力。科學規劃,加強管理,把城市建設管理與城市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努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著力構建現代田園城市和區域中心市場。一是加快現代田園城市建設。完善法庫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做好東湖新城15平方公里控詳規劃,突出生態特色,做足“山水”文章,體現田園風情。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科學設定建築容積率。啟動遼代風情小鎮、鳳凰閣等地標景觀建設,推進綜合服務中心、時代廣場等公建工程,加快湖畔新城、凱撒蘭灣等商住項目開發建設。正確處理新城開發與老城改造的關係,加快推進老城整片開發力度。二是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做好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快速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積極引進新興業態,發展商貿、建材、汽配、農資、鋼材爐料等一批專業市場。抓好法姬娜大酒店、浙江國際商城、營口港法庫內陸港、大東北陶瓷城(三期)、中冠市場等重點項目建設。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速構建現代流通網路體系。三是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法包線公路改擴建工程8月底竣工通車。完成秀西線、葉元線公路大修工程。做好縣、鄉公路維修養護。啟動村內油路建設工程,力爭3年內全部竣工。加快城區路網建設。啟動開發區瓷都一次變、山泉二次變等6個電力項目建設。推進遼西北供水工程建設。全部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確保全縣剩餘的5.38萬人吃上放心水。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大孤家子、秀水河子等小城鎮建設步伐,完善小城鎮配套服務功能。四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強社區建設,整合最佳化資源,努力建設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促進小區物業管理規範化。開展市容環境專項整治,抓好街路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工作,強化公共設施、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管理。
(四)深入推進生態化,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強化生態文明理念,堅持保護優先,以創建國家生態縣工作為主線,以造林綠化、節能減排為重點,紮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是實施青山工程。以荒山、道路、水系灘地為重點,完成造林21.2萬畝,提高造林質量。做好庭院綠化和養殖小區綠化。全面推進“綠色校園”和“綠色園區”建設。狠抓礦山整治工作,關停無證經營小石場、小礦場。全力清理“小開荒”,兩年內實現全部還林。推進超坡地退耕還林工作。抓好封山禁牧和森林防火,鞏固造林綠化成果。二是實施碧水工程。抓好全域水系規劃編制工作。推進遼河、秀水河等流域治理。加強獾子洞濕地生態保護。實施馬家溝流域等6項水土保持工程。推進曹四家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穩步實施中水回用工程。加快沙河生態景觀環境綜合整治。三是實施藍天工程。進一步擴大集中供熱覆蓋面。大力推進天然氣管網和清潔煤制氣項目建設,為陶瓷生產提供清潔安全能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加快節能技術產品推廣套用,全面完成市里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四是確保通過國家生態縣驗收。深入推進生態縣創建各項具體工作,全部達到國家生態縣驗收標準。繼續抓好村屯環境集中連片整治工作。完成大糧洞垃圾處理場和7個鄉鎮垃圾中轉站建設。創建一批生態環保樣板路、示範點,進一步美化城鄉環境。
(五)全力推進對外開放,提升項目牽動作用。沒有項目就沒有產業,沒有產業就沒有發展。要進一步發揮項目建設對產業提升的支撐作用,圍繞空間抓產業,圍繞產業抓項目。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依託縣域重點發展空間、重點產業,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招商活動。突出抓好長三角、珠三角和境外招商工作。主動承接瀋陽產業轉移。做到每個月都有重大招商活動舉辦,每個月都有重點項目落地開工。積極打造融資平台,拓展融資渠道。二是加大軟環境建設力度。研究推進新體制、新機制,為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環境保障。繼續實施縣級領導包項目責任制。深化服務機制創新,提高辦事效率。最佳化審批服務,激發創業活力。進一步完善“一站式”審批,推廣“全程代理制”審批,最大限度地方便企業和民眾辦事,為經濟發展努力打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舒適的社會環境。三是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全力辦好陶博會,舉辦地產名酒博覽會、“萬村千鄉”小食品博覽會,策劃舉辦“葡萄節”、“樹莓節”、“逗牛節”等系列活動,提升產業影響,匯聚八方人氣。依託產業集群,建立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出口企業。利用網路、媒體等一切可利用資源,深度宣傳法庫經濟社會發展喜人局面,進一步提升“東北瓷都、北方通航、中國牛縣、山水法庫”四大區域品牌的知名度,擴大法庫的對外影響力。
(六)加快推進和諧法庫建設,促進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深入挖掘法庫文化內涵,加快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紮實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採取更大力度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惠及城鄉廣大人民民眾,讓全縣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全面構建文明和諧新法庫。一是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的“軟實力”是發展的“硬功夫”,提升文化的“軟實力”,法庫的發展環境就會更好,發展就會更健康,更可持續。要大力實施文化強縣戰略,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打造遼文化、陶瓷文化、航空文化。依託地域特色旅遊資源,開發溫泉、生態、農業、人文等特色旅遊,打造精品旅遊線路,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加快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陶瓷文化創意中心等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舉辦文化展演等活動,深入推進送書、送戲、送電影“三下鄉”活動,抓好文化市場整治工作,完成農村5萬戶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任務,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實施《全民健身計畫》,召開全民運動會。二是加快教育強縣步伐。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更多的複合實用型人才。抓好學校提升和安全加固工程,加強校車管理。實施東湖中學城、東湖國小、東湖幼稚園建設,促進教育均衡化。做好陶瓷學院招生等工作。推進連鎖幼稚園試點。加大引才引智力度。三是加強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實現縣、鄉醫療機構信息網路化管理,提升縣、鄉醫院設備水平,完成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工程。鞏固新農合參合率,穩步提高報銷比例。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措施。實施縣急救中心和衛生監督所建設。採取綜合有效措施,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切實保證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四是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開展形式多樣的就業技能培訓,支持創業和自謀職業,鼓勵微型企業發展。逐步規範勞動用工制度,保障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推進“五險合一”工作,加大社保費征繳力度。全面做好新農保工作。強化惠及城鄉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成殘疾人托養康復中心工程。五是進一步強化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提高基層管理能力和水平。探索放開縣城戶籍管理。深入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完善信訪穩定長效機制,強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努力減少不穩定因素。加強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全面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工程,強化重點領域安全監管。推進“平安法庫”建設,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爭創國家級“平安縣”。
(七)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構建務實民主廉潔政府。一是大興務實之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走踏踏實實的民眾路線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於民、普惠於民。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深入一線狠抓落實,深入一線解決問題,真正把精力集中到乾實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實上,把本領用到謀發展上。二是大興民主之風。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廣泛接受人民民眾和輿論監督,努力打造“陽光政府”。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公務員法》,依法管理經濟社會事務,推進政府工作規範化、民主化、制度化。三是大興廉政之風。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公正辦事,清白做人。牢固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強化責任意識,嚴肅工作紀律,改進工作作風。努力建設勤政廉政優政的公務員隊伍,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推動法庫全域科學發展任重道遠,我們要將“爭第一、創唯一”的法庫精神融入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全過程,體現到科學發展的工作成果中,在全社會激發不甘落後的志氣,奮起直追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追求卓越的豪氣,凝心聚力,提速發展,以優異的成績喜迎法庫建縣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