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法庫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法庫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是法庫工業突飛猛進、農業喜獲豐收的一年,也是縣域經濟取得重大突破、改寫法庫經濟結構歷史的一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下,按照“東北大振興、瀋陽要先行、法庫快發展”的要求,我們緊緊抓住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遼西北開發和瀋陽市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利時機,高舉工業立縣和農業富民旗幟,大力發展“五個一”特色經濟,全面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使縣域經濟駛入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預計到年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5億元,同比增長20.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億元,同比增長16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2.5億元,同比增長25%;實際利用外資1500萬美元,同比增長34.7%;直接出口創匯200萬美元,同比增長100%;固定資產投資17億元,同比增長88.9%;財政收入1億元,同比增長42.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同比增長17.8%。經濟結構發生了質的飛躍,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之比為3.4:3.9:2.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5年法庫縣政府工作報告
  • 匯報單位:法庫縣人民政府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時間:2004年12月21日
二四年政府工作回顧,二五年政府工作安排,

二四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4年,是法庫工業突飛猛進、農業喜獲豐收的一年,也是縣域經濟取得重大突破、改寫法庫經濟結構歷史的一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下,按照“東北大振興、瀋陽要先行、法庫快發展”的要求,我們緊緊抓住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遼西北開發和瀋陽市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利時機,高舉工業立縣和農業富民旗幟,大力發展“五個一”特色經濟,全面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使縣域經濟駛入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預計到年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5億元,同比增長20.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億元,同比增長16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2.5億元,同比增長25%;實際利用外資1500萬美元,同比增長34.7%;直接出口創匯200萬美元,同比增長100%;固定資產投資17億元,同比增長88.9%;財政收入1億元,同比增長42.7%;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500元,同比增長17.8%。經濟結構發生了質的飛躍,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之比為3.4:3.9:2.7。
——以陶瓷產業為主體的工業取得歷史性突破
一是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總產值實現60億元,同比增長20%。全縣工業項目達到116個,占總項目的61%。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15億元,同比增長25%,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9%,超過一產業5.19個百分點,初步實現了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的跨越。二是陶瓷產業迅速壯大。開展了“大幹九十天,建設百條陶瓷生產線”活動,與31戶陶瓷生產企業簽訂生產線契約108條,開工建設80條,其中竣工投產14條。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億元,實現產值4.5億元,安排就業2300餘人,初步確立了法庫在東北地區陶瓷生產行業的統領地位。三是經濟開發區入區企業快速增加。引進了巴頓建材、金聖彩鋼等規模企業,使非陶生產企業達到23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億元。四是重點工業鄉鎮穩步發展。制定了法庫鎮、包家屯鄉等重點工業鄉鎮發展規劃,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為陶瓷、木業和綠色食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五是原有骨幹企業穩步運行。柏家溝煤礦、邊家煤礦等原有骨幹企業生產形勢好於去年。
——以產業化經營為方向的農業實現增產增收
一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13億元,同比增長18.2%。全縣落實糧食直補資金2666萬元,良種補貼資金210萬元。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26.8萬畝,糧食產量達到7.6億公斤,創歷史最高水平。二是農業園區建設進一步加快。孟家綠色食品開發區和四家子兩個萬畝農業園區運行良好。建成25個富民棚菜小區和14個千元高效經濟小區。三是畜牧業獲得長足發展。建成36個富民養殖小區。豬、牛、羊、禽的飼養量分別達到85萬頭、13.5萬頭、31萬隻和1200萬隻,同比分別增長2.4%、11.6%、3.3%和21.6%。四是綠色食品開發工作取得新進展。落實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面積52萬畝,建設標準化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2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4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標識11個、綠色食品標識3個。五是農產品加工龍頭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文成木業、茳芒系列飲品及萬壽菊加工等項目效益凸顯,規模逐步擴大。六是林業轉制步伐加快。完成造林面積4.2萬畝,95%為非公有製造林。建設32個生態村,綠化50所校園。完成育苗0.8萬畝。兌現了退耕還林補助資金2560萬元,鞏固了造林成果。七是防氟改水工程順利完工。完成新建和重建45處防氟井,維修改造13處,解決了9個鄉鎮、42個行政村、78個自然屯、4.2萬農民健康飲水問題。
——以市場建設為載體的商貿流通業呈現出新活力
一是商貿服務業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0.5億元,同比增長31.3%。金屬公司、糧油廠、棉麻公司等一批企業通過出售、出租,資產得到有效利用。二是加快了市場體系建設。完成了瀋北農貿市場、遼北畜牧交易市場二期工程、遼北農用機動車交易中心、菸草配送中心等專業市場建設。整頓了各鄉鎮集貿綜合市場,強化了市場開發服務中心職能。三是新興流通業態有新發展。召開了遼西北(法庫)名優產品展洽會,構築了內通外連的橋樑。連鎖配送網路不斷擴大,超市、專賣等網點不斷增加。四是旅遊產業發展基礎逐步穩固。成功舉辦了五龍山旅遊文化節。加強了藥王山、巴爾虎山、聖跡山、財湖等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景點建設,接待遊人3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00萬元。
——以環境改善為目標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
一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實施了東水源二期擴建工程和南水源輸水管線改造工程。完成了鎮內5條主要巷道改造和濱河公園四期建設工程。新建了8萬平方米生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城鎮生活污水4500噸。棚戶區改造總建築面積10.19萬平方米。捐資修繕了二龍山烈士陵園。新植城鎮綠化樹木2.9萬株。實施了鐵法煤層氣引進和城鎮53萬平方米集中供熱工程,提高了大氣環境質量。投資1616萬元,實施了城鄉電網改造工程。二是城鄉環境治理得到強化。鎮內28條巷道做到全日保潔。依法對亂停亂靠、無牌照車輛進行了集中整治。採取社會化運作手段,投放100台新型計程車,提高了城鎮交通運輸工具檔次。加大了環保工作力度,查封超標排放煙塵鍋爐24台。加強了10個村的環境整治力度,改善了村屯的人居環境。三是公路建設創歷史新高。完成村村通油路243公里,新通油路村64個;完成了沈環線13公里黑色路面改造工程,方便了農民民眾出行,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以項目引進為重點的對外開放不斷深入
一是重點項目進展較快。全縣新開工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5個,其中,19個是工業項目。規模以上項目招商引資12.5億元,同比增長21.4%。二是“韓國周”活動取得較好效果。與韓國東陽陶瓷、高麗製藥等企業達成投資協定,與韓國順天市開展了中小學生文化交流活動,被市政府評為“韓國周”活動貢獻獎單位。三是加大了外資項目的引進。韓國愛賽木業正式生產,美國巴頓新型建材項目已開工建設。全縣有11 家企業獲得自營出口權。四是招商活動更加注重實效。圍繞“五個一”特色產業,先後舉辦了建設“北方瓷都”投資說明會、法庫經濟開發區投資說明會等一系列招商引資主體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法庫的外向度。
——以精神文明建設為中心的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一是教育工作。投資1200萬元,改造中國小危房30所,新建校舍1.7萬平方米。在全縣21所國中和大部分鄉鎮中心校建立了標準化微機室。配合稅費改革,辭退了所有民辦教師,交流教師179名。撤併農村國小18所,整合了鎮內國小資源。二是科技工作。實施科技計畫項目20個,引進農業新品種35個、新技術18項。舉辦各類技術培訓833次,培訓人員9.5萬人次。組建了非金屬礦產高效加工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陶瓷產業發展和礦產資源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撐。三是衛生工作。爭取資金403萬元,縣財政投入資金155萬元,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解決了31萬農民衛生保障問題。完成了縣中心醫院病房樓改造和疾控中心辦公樓建設。健全了預防保健網路系統,確保了全縣無重大傳染病疫情發生。四是文體工作。成功舉辦了法庫首屆文化體育節。開展了網咖、音像製品等專項整治行動,淨化了文化市場。五是廣播電視工作。新開通有線電視35個村,新增用戶3500戶,全縣農村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萬戶。
——以維護民眾利益為目的的社會保障和信訪工作不斷加強
一是“三險”工作進一步強化。收繳社會養老保險費2300萬元,確保了企業和參保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發放失業保險金1207.9萬元,保障了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調整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相關政策,參保職工1.2萬人。二是扶貧幫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發放各類救濟金434萬元,發放農村困難戶、五保戶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補助資金610萬元,發放城鎮低保金398萬元,保障了城鄉困難民眾的基本生產生活。三是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新開發就業崗位3000個,安置就業3184人,發放再就業小額貸款100萬元。培訓農村勞動力1.2萬人,勞務輸出3.6萬人,創收2.16億元。四是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改革了警務體制,基層派出所的警力占總警力的55%。破獲刑事案件234件,嚴厲打擊頑固分子和“六合彩”賭博活動。五是信訪工作進一步加強。組建了基層信訪辦公室,建立了縣級領導包案制度,接待民眾來訪7063人次,結案率76%。
——以依法行政和為民服務為宗旨的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推進
一是依法辦理建議和提案。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9件,政協委員提案109件,辦復率達到100%。二是依法行政工作不斷加強。積極開展了“環境年”活動,嚴肅查處了一批民眾反映強烈的不公正執法和違法違規案件。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對各類行政許可實施主體和審批項目進行了清理,廢止與《行政許可法》相違背的縣級規範性檔案2件。三是行政審批辦事大廳建設進一步規範。實行了首席代表制、首問負責制和首辦跟蹤制,提高了審批效率,累計辦理各類審批事項1.5萬件。四是政府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察民情、體民意、解民難,年初確定的為人民民眾所辦的十件實事全部完成。
發展計畫、統計、審計、土地規劃、人事、編制、物價、計畫生育、質量技術監督、藥品監督管理、檔案、人防、地震、外事僑務、縣誌、武裝、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績。工商、稅務、金融、通訊、郵政、氣象、保險等部門為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較大貢獻。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為法庫經濟和社會事業付出辛勤汗水,做出積極貢獻的廣大幹部民眾致以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以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幹部、駐縣官兵、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二○○四年工作,我們有以下幾點啟示:第一,必須堅持搶抓機遇,抓跨越式發展不放鬆。機遇孕育著發展先機。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善於並勇於抓住機遇,尋求超常發展途徑,才能不斷縮小與發達縣區的差距,儘快改變欠發達地區面貌。第二,必須堅持資源轉化,抓特色產業不放鬆。依託當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是加快我縣經濟發展的正確選擇。實踐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加快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才能形成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增長極。第三,必須堅持重點突破,抓結構調整不放鬆。按照現代經濟結構要求,調整我縣傳統的經濟結構,是我們發展縣域經濟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實踐告訴我們,堅持工業立縣,發揮工業的引擎作用,是調整經濟結構,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的最佳途徑。第四,必須堅持著眼長遠,抓可持續發展不放鬆。統籌兼顧,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實踐告訴我們,只有本著對歷史對未來負責的精神,百倍珍惜我們的藍天碧水,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才能保證我縣經濟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第五,必須堅持執政為民,抓熱點難點問題不放鬆。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民眾的生活。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堅持不懈地解決與人民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將發展成果惠及全縣人民,才能真正實現執政為民。
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我們還清醒地認識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總體經濟實力不強。儘管主要經濟指標的增幅較大,但基數小,淨增值不大。二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富民小區建設數量少、質量低。特別是牽動力強、輻射面廣的農產品加工項目不多。三是除陶瓷以外的礦產資源深加工項目仍以簡單加工和粗放式經營為主,沒有形成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四是服務業水平低,新興業態、旅遊等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沒有真正形成特色。五是軟環境建設有待加強,一些職能部門的服務意識淡薄。六是自有稅源少,財力有限,財政收支矛盾仍然較為突出。七是個別原有骨幹企業活力下降,沒有發揮出地優產品的優勢。八是信訪案件增多,社會穩定工作壓力較大。這些問題,有待於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五年政府工作安排

同志們,2005年是“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也是法庫實現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之年。在新的一年裡,儘管我們還面臨一些發展中的困難,但我們更具有諸多發展的有利因素。一是中央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重視農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利於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二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加速了南資北移,將有更多的域外資本融入,有利於我們借勢發展。三是省政府實施遼西北開發和市委、市政府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政策,為我縣經濟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四是市政府將法庫陶瓷產業作為瀋陽市20個產業集群項目之一,將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更大的支持,有利於我們加快“北方瓷都”建設步伐。五是我縣經濟結構發生了可喜變化,第二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一產業2億元,特色工業的引擎作用正在加大。特別是全縣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上、士氣高昂,今天的法庫已具備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本條件。因此,我們必須咬緊牙關、鼓足幹勁、再接再厲、乘勢而上,努力實現法庫經濟和社會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2005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緊緊抓住縣域經濟發展和“工業年”的有利契機,堅持工業立縣、農業富民方針,大力發展以“北方瓷都”為統領的“五個一”特色經濟,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並舉,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並重,加快資源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縣鎮城市化建設步伐,進一步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為早日實現“三個跨越”目標而努力奮鬥!
2005年主要預期經濟指標: 
地區生產總值47億元,同比增長22.1%;
工業總產值 72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5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億元,同比增長20%;
規模以上招商引資16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引進外資1800萬美元,同比增長20%;
直接出口創匯320萬美元,同比增長60%;
固定資產投資21億元,同比增長23.5%;
財政收入1.3億元,同比增長30%;
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000元,同比增長14.3%。
為完成上述目標,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工業立縣,推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
一是加快陶瓷產業集群建設步伐,全力建設“北方瓷都”。制定並分期實施“北方瓷都”建設總體規劃,在引進國內外知名陶瓷企業,提高產品檔次,調整產品結構,加強原料基地建設的同時,要著力發展先進陶瓷。通過資源與強手對接,培育法庫陶瓷名牌產品;通過與科研單位合作,開發先進陶瓷生產項目;通過發展高性能陶瓷,提高資源利用率,搶占未來陶瓷產業發展先機。2005年要必保50條生產線投產,實現產值10億元。二是發展新型建材產業。扶持美國巴頓、瀋陽中潤等新型建材企業發展壯大,再引進新型建材項目2個,使現有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三是抓好礦產品深加工產業。採取市場化運作和政府扶持相結合的方式,引進技術含量較高的深加工企業4家,加快矽灰石、沸石、膨潤土等礦產品的深度開發,實現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四是加快引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圍繞糧油、蔬菜、瓜果和畜牧四個產業,引進投資5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深加工項目15個,加快農產品轉化增值。五是抓好林產品深加工產業。在文成木業、愛賽木業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的基礎上,再引進一批牽動力強、有規模的木材加工企業,使木業加工逐漸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六是大力發展環保能源產業。在望海寺、葉茂台和包家屯等適宜地區開發風力發電項目,使之成為我縣又一特色資源產業。七是盤活原有骨幹企業。搞活小金黃大豆油、桃山白酒等原有骨幹企業,把傳統的地優產品做活、做強、做大。八是抓好經濟開發區、重點工業鄉鎮和明沈產業帶的規劃和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工業發展提供良好的載體和平台。
(二)堅持農業富民,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一是最佳化種植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使糧經比達到6∶4。抓好旱作農業千元效益田建設,建設高效經濟田20萬畝,建設標準良田4萬畝。二是抓好富民經濟小區建設工程。建設暖棚小區25個,冷棚小區25個,地膜小區150個。實施畜牧業倍增和特色經濟翻番計畫,建設市級標準畜牧小區20個以上,使畜牧業增加值占一產業增加值的50%以上。三是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建設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59.5萬畝。著力培育產品認證載體,認證綠色食品標識5個、無公害標識10個。四是抓好生態建設。以“四荒”綠化為重點,完成造林面積7.5萬畝,完成村村通道路兩側配套綠化里程200公里,完成40個重點村屯綠化。五是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藉助國家農機補貼政策,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使農機總數達到1.2萬台(套),總動力達到31萬千瓦。六是大力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新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90個,簽約訂單90萬畝,帶動農戶5萬戶,切實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三)堅持擴大流通,推進服務業快速發展
一是加大專業市場建設力度。圍繞陶瓷產業建設陶瓷會展中心,圍繞綠色食品產業建設禽蛋、果菜批發市場,圍繞林業建設林木產品配送中心。二是鞏固和完善現有市場體系。擴大各鄉鎮集貿市場規模,完成農業生產資料綜合市場建設,做好老農貿市場的改造工作。採取切實措施,激活紅街中心商貿區。三是擴大域外貿易。通過經貿交流會、展洽會等形式,積極拓展域外經營領域,加快陶瓷產品、礦產品、農產品的流通。四是扶持新興服務業發展。引導和規範家政服務、物業管理、信息諮詢、中介市場等新興業態發展。五是打造精品旅遊項目。精心包裝“綠色生態游”、“農家游”、“瓷都游”等特色旅遊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實現旅遊開發投資主體多元化,努力爭取旅遊專項資金,加快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實現旅遊收入3300萬元。
(四)堅持擴大開放,推進招商引資工作
一是擴大開放領域。大力引進交通、污水處理等公益設施和文教、衛生等社會事業項目,把能夠放開的領域全部推向市場。二是大力引進外資。充分利用與韓國順天市、廣州市的友好縣市關係,拓展引進外資渠道。突出發展產業拉動力強、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外資項目5個。三是強力引進大項目。抓住瀋陽市開展“工業年”的契機,緊緊圍繞“五個一”主導產業,著力引進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40個。同時,做好項目的跟蹤服務,做到項目引得來、留得住、長得大。四是突出經濟開發區、陶瓷工業城、孟家綠色食品開發區等招商載體建設。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使園區基礎設施、優惠政策、管理體制等集約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五是創新招商機制。建立和完善導向性更強的項目系統、操作性更強的政策系統、靈活性更強的信息反饋系統,使人文招商、環境招商、政策招商達到優勢互補。
(五)堅持最佳化環境,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突出抓好縣城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新增綠地面積3萬平方米,增加保潔面積10萬平方米。籌建日處理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繼續推進集中供熱工程,新增集中供熱面積30萬平方米。實施“一次變”電力建設工程和客運站搬遷擴建工程。二是抓好公路建設。繼續實施村村通油路工程,啟動繞城公路建設和昌法線路改工程。三是抓好交通運營工作。投放標準型計程車300台,減少機動三輪車營運數量,改善城鎮交通環境。四是繼續加大城鎮“三整治”工作力度。嚴厲打擊無證、無照“黑車”,取締占道經營、門前擺放、馬路市場,營造良好的城鎮環境。同時加強村屯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綜合整治10個村屯,達到市級標準。
(六)堅持增收節支,推進綜合財力不斷提升
一是加大稅源培植力度。在鞏固老稅源的基礎上,扶持陶瓷、木業、農產品加工等工業項目建設,不斷培植新稅源。二是加大稅費徵收力度。對重點稅源、重點行業進行有效監控,嚴厲打擊各種偷逃抗稅行為。強化稅收均衡入庫,規範非稅收入管理,增加政府可支配財力。三是加大財政改革力度。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增加對公益事業、公共服務的投入,規範政府採購行為和部門預算管理,降低行政和事業運行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大財稅管理力度。繼續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完善依法理財體系建設,加強對財政資金收支的監督檢查,減小財政債務風險。五是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充分利用省市鼓勵加快發展的政策,依託項目爭取專項資金支持。
(七)堅持統籌發展,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是教育工作。撤併20所農村國小,改造危房8所。改擴建法庫高中,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教學質量。建設教育信息中心,進一步完善微機室、電教室等教育設施。建設陶瓷職業技術學校。二是科技工作。做好科技項目的包裝和申報,引進推廣農業先進技術20項,培訓農民10萬人次。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組建3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三是衛生工作。實施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強化管理,有效緩解農民看病難問題。四是計畫生育工作。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出生率控制在7.7‰以內,計畫生育率穩定在97%以上,創建省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五是文體工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做好吉祥寺二期開發改造。進一步強化文化市場和文物管理工作。六是廣播電視工作。繼續擴大有線電視覆蓋面,提高節目編播質量,豐富自辦節目內容。
(八)堅持深化改革,推進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一是加快企業轉制。以出售國有產權和股份制改造為主,以兼併、破產、出租為輔,實現結構調整和資產最佳化。通過債權、債務的重組、轉讓等多種方式,盤活存量資產,實現資本良性運營。二是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按照上級有關政策要求,逐步分離事業單位的行政職能,加快事業單位企業化轉屬進程,實現公共服務社會化。三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認真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轉變和規範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繼續推進稅費改革工作,做好區域巨觀調控。四是規範改革行為。繼續遵循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加強指導和監督,防止發生違規、違紀、違法現象。
(九)堅持保障有力,推進社會穩定工作
一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養老費收繳力度,建立保費收入穩定增長機制。推進城鎮個體從業人員養老擴面工作,做到應保盡保。同時,繼續做好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工作。二是做好扶貧幫困工作。構建以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災害救助、五保戶供養、特困戶救濟和醫療救助為主的社會救助機制,加大開發式扶貧力度,保障貧困群體的基本生產生活。三是積極推進就業再就業和勞務輸出工作。不斷開闢新的就業崗位,提高就業率。加強與和平區、鐵西區和市婦聯的勞務輸出對接,實現勞務輸出4.7萬人。四是提升社區建設整體水平。加強社區基礎建設,全面落實社區相關政策。五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完善社會巡邏、社區安全、治安管理和單位內部四個防控網路建設,為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創造安定的社會環境。六是認真做好信訪工作。逐步建立解決信訪和社會矛盾的長效機制,加強領導包案責任制和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制,認真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確保社會穩定。
(十)堅持以人為本,推進新型政府建設
一是加強責任政府建設。強化責任意識,嚴格執行《法庫縣行政機關領導幹部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克服官僚主義和推諉扯皮等現象,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強有限政府建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嚴格在行政許可範圍內行使職權,克服錯位、越位等行為,依法管理社會事務。三是加強陽光政府建設。建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公開行政管理、法規政策、行政行為和行政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四是加強誠信政府建設。完善信用考評機制,切實提高政府信譽度,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杜絕朝令夕改的現象。五是加強服務政府建設。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確保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務,切實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縣政府要認真辦好與人民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10件實事:
1、完成村通油路300公里,實現全縣村村通。
2、將農村8540戶貧困戶納入低保,城鎮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保障貧困人群的基本生活。
3、建立城鎮低保家庭大病救助制度,解決貧困居民看病難問題。
4、改造鎮內給水管網10公里,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用水。
5、新開通有線電視30個村,新增有線電視用戶3000戶。
6、建立10個農村文化室,為全縣225個行政村免費提供一份《農民日報》。
7、完成鎮內6條巷道黑色路面改造工程,方便民眾出行。
8、建立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9、改造棚戶區面積5萬平方米,改善鎮內居民居住環境。
10、開發就業崗位3000個,其中,40—50大齡下崗職工公益性崗位500個,安置就業3600人。
各位代表,同志們!法庫振興的希望之光已經跨越地平線,法庫人告別欠發達地區的美好願望即將實現。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自加壓力、乘勢而上,以開拓創新的精神,以改天換地的氣魄,以敢於勝利的鬥志,同心同德、團結奮進,為實現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為法庫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