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法庫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法庫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萬眾一心,戰勝了二十年一遇的洪澇災害;我們眾志成城,奪取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的階段性勝利;我們奮發有為,實現了縣域經濟快速持續發展。一年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我們緊緊抓住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遼西北開發、瀋陽市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和“工業年”的有利時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工業立縣、農業富民戰略,傾力發展以“東北瓷都”為統領的“五個一”特色經濟,大力推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全面超額完成了“十五”計畫,使縣域經濟跨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法庫縣政府工作報告
  • 匯報單位:法庫縣人民政府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時間:2006年1月5日
2005年政府工作回顧,“十一五”時期的奮鬥目標,二六年政府重點工作,

2005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5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萬眾一心,戰勝了二十年一遇的洪澇災害;我們眾志成城,奪取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的階段性勝利;我們奮發有為,實現了縣域經濟快速持續發展。一年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我們緊緊抓住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遼西北開發、瀋陽市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和“工業年”的有利時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工業立縣、農業富民戰略,傾力發展以“東北瓷都”為統領的“五個一”特色經濟,大力推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全面超額完成了“十五”計畫,使縣域經濟跨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地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7億元,同比增長22.1%,比2000年增長1.51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25億元,同比增長150.0%,比2000年增長10倍;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同比增長69.5%,比2000年增長5.8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億元,同比增長20.0%,比2000年增長1.05倍;實際利用外資761萬美元(新口徑),同比增長20.5%,比2000年增長12.0倍;直接出口創匯360萬美元,同比增長80.0%,比2000年增長4.7倍;財政收入1.3億元,同比增長30.0%,比2000年增長2.38倍;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000元,同比增長15.0%,比2000年增長1.08倍。三個產業增加值之比為30:46:24,經濟結構更加合理,工業強縣的地位初步確立。
——陶瓷產業集群提速增效,工業經濟主導地位凸顯
一是“工業年”工作成效顯著。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21.5億元,同比增長43.3%。工業總產值實現72億元,同比增長20%。規模企業達到80戶,同比增長110.5%。二是“東北瓷都”建設步伐加快。新引進14戶企業48條生產線,累計28戶企業104條生產線開工建設。其中,18戶企業27條生產線竣工投產,另有13條生產線達到投產狀態。直接和間接安排就業6000人,實現產值1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0%。同時,制定了“東北瓷都”建設總體規劃,推進了陶瓷研發中心、陶瓷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和陶瓷會展中心等配套項目建設。三是木業產業進一步壯大。木業產業實現產值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36%。文成集團被市政府評為全市民營企業10強。韓國愛賽木業有限公司平穩運營。四是新能源產業有新突破。投資1.8億元的四家子二期風力發電和投資2.06億元的望海寺一期風力發電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就緒,包家屯、柏家溝等鄉鎮完成了風力測試等基礎工作。五是重點工業鄉鎮穩步發展。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引進橫濱電梯廠、祥和人造板廠等17個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3億元。六是加強了安全生產工作。全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為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一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14億元,同比增長7.7%。戰勝了低溫寡照、局部洪澇等災害,糧食產量達6.85億公斤,實現穩產。完成了二輪土地延包工作,取消了農業稅,落實糧食直補資金2688萬元。落實訂單農業面積70萬畝,建設高效經濟田30萬畝。二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高。引進樹莓、萬壽菊、辣椒、玉米等1000萬元以上農產品深加工項目10個。落實棚菜小區25個,地膜小區14個,花卉小區25個。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26個,季節性經紀人達到6800人,行銷農產品成交總額11.5億元。三是綠色食品產業穩步發展。完成了189萬畝土壤環評工作,落實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面積52萬畝,認證無公害農產品標識11個、綠色食品標識7個。四是畜牧業進一步壯大。開展了以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為主的防疫滅病工作,確保了我縣畜牧業生產安全。建成44個富民養殖小區,豬、牛、羊、禽的飼養量分別達到100萬頭、16萬頭、40萬隻和1300萬隻,同比分別增長10%、16%、23%和9%。五是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完成造林面積6.26萬畝,90%以上為非公有製造林。建設了54個生態村,綠化了72所校園。兌現退耕還林補助資金2560萬元。六是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機具總量達到15906台(套),總動力達到31.5萬千瓦。保護性耕作示範面積達到12萬畝。建成“一池三改”沼氣池335個。
——商貿流通不斷擴大,服務業日漸活躍
一是加強了市場建設和管理。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1.5億元,同比增長9.5%。完成了瀋北生產資料綜合市場和果菜批發市場建設工程,實施了木材交易市場和特種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工程。集中開展了對農資市場、成品油市場、再生資源市場、酒類市場和生豬定點屠宰等專項整治活動,進一步規範了市場經營秩序。二是完善了農村消費市場網路。我縣被國家商務部確定為“萬村千鄉”試點縣,新建和改造農村便民店128個。三是深化了商貿企業改革。糧食企業基本完成了“兩個置換”改革,全員置換了職工身份,對17個糧庫實行了租賃經營。四是旅遊產業有新發展。五龍山景區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建設了“陳老根”山莊等一批農家院旅遊項目。與省內外2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進一步擴大了旅遊客源市場。實現旅遊收入3300萬元,同比增長10%。
——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逐步最佳化
一是城鄉環境進一步改善。新增城鎮綠地3萬平方米,主要街路做到全日保潔。完成了鎮內6條巷道改造工程。改造鎮內供水管網10公里。改造棚戶區5.2萬平方米。深入開展了村鎮環境整治工作,建設文化廣場10個,改廁200個,整修道路11萬延長米。二是城鎮功能進一步完善。對集中供熱資源進行了整合,集中供熱面積達40萬平方米。建設了生態污水處理廠,完成了鐵法煤層氣引進一期工程。實施了“一次變”工程,結束了我縣沒有自主電源的歷史。完成了新客運站搬遷的前期工作。標準型計程車投放總量達到400台。三是全面開展了城鎮環境“三整治”工作。加強了對流動商販占道經營的清理,城鎮衛生環境、交通秩序和經營秩序進一步改善。四是公路建設有新突破。完成村村通油路394公里,全縣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完成了明沈線22公里和葉元線7.6公里大修工程。完成了彰桓線過境公路7.3公里拆動遷工作。開展了鐵朝高速公路和沈康高速公路法庫段工程前期準備工作。
——對外開放不斷深入,招商引資成果顯著
一是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全縣新開工、竣工規模以上項目78個,總投資26億元。其中,3000 萬元以上項目20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15個,500萬元以上項目43個。二是外聯體系不斷完善。在韓國、日本、西班牙、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招商網路,聘請了一批境外招商代理。與韓國順天市開展了中國小文化交流活動。三是外資項目逐漸增加。註冊的外資企業達到9家,瀋陽牧源有限公司、瀋陽十環礦業等外資項目運行良好。已批准的16家自營出口企業初步形成了以日、韓、俄為重點的外貿行銷網路。四是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創新。進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資政策,開展了專題招商、以商招商、委託招商、項目招商等形式多樣的招商活動,完成規模以上招商引資16億元,同比增長28%。
——財稅征管力度不斷加大,綜合財力明顯提升
一是強化征管。加大了清繳欠稅和契稅、耕地占用稅征管力度,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二是積極爭取資金。全年爭取各類資金4億元,籌措擔保基金1000萬元,有力支持了陶瓷企業、文成集團、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三是強化預算管理。認真貫徹《政府採購法》,保證財政資金規範、高效、安全運行。增強公共財政保障能力,保證了農業、教育、科技等重點支出依法增長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四是金融環境進一步改善。市商業銀行在我縣設立了第一家縣區分行。全縣各類存款餘額20.17億元,各類貸款餘額37.33億元。
——社會保障不斷強化,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一是“三險”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徵收社會養老保險費3700萬元,擴面2000人,保費徵收和發放達到平衡。參加失業保險單位325家,發放失業保險金1058萬元。參加醫療保險單位226家,醫保基金收入830萬元,支出730萬元。二是積極開展了扶貧幫困工作。城鎮6478名、農村23262名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做到了應保盡保。為貧困戶、受災戶建房686所、維修險房1232所。三是就業再就業和勞務輸出工作取得新進展。開發就業崗位3321個,安置就業3601人。發放扶持再就業小額貸款155.6萬元。勞務輸出5萬人,創收3億元。四是加大了打擊刑事犯罪力度。深入開展了打擊團伙犯罪、打擊“兩搶一盜”等專項鬥爭,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57起,刑事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了11.4個百分點。五是信訪工作得到加強。強化了縣級領導包案和接訪制度,解決了一大批疑難案件。啟動了信訪接待大廳,信訪效能明顯提高。全年共受理民眾來信來訪6436人次,結案率為95%。
——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是衛生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成功運行,共為97106名參合農民報銷了醫藥費,大病統籌基金支出520萬元,占基金總數的85%,受益面達到31%。新建縣中心醫院門診樓4700平方米。完善了縣鄉村三級衛生網路建設,提高了公共衛生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二是教育工作。新建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改造農村學校危房28所,撤併農村國小20所。開通了遠程教育網“校校通”工程。法庫高中升學成績名列郊區縣第二名。狠抓了校園安全工作,對校車進行了專項整治。三是科技工作。引進推廣新品種20個、新技術20項。建立了陶瓷產品研究發展中心和萬壽菊研究發展中心。四是文體工作。廣泛開展了民眾文體活動,豐富了城鄉人民民眾文化生活。加強了文化市場監管,對遼墓群等文物的管理和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五是廣電工作。農村有線電視新開通50個村,新增用戶1萬戶。自辦節目質量逐步提高,《法庫新聞》實現每日更新。六是計畫生育工作。全縣人口出生率7.06‰,人口自然增長率1.88‰,計畫生育率98.1%,繼續穩定了低生育水平,被評為全省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七是婦女兒童工作。認真貫徹實施了《法庫縣2001年—2010年婦女兒童發展規劃》。
——執政能力不斷提高,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一是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1件,政協委員提案114件,辦復率達到100%,滿意率達到95%以上。二是進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取消了97個行政審批項目,減少審批環節30%。行政效能投訴中心通過轉辦、直辦等形式辦理民眾投訴30多件次。三是進一步規範了行政行為。嚴格執行了《法庫縣行政機關領導幹部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共處分黨員幹部44名,立案查結違紀案件41件,挽回經濟損失500餘萬元。四是加大了為民辦實事力度。進一步強化了宗旨意識,妥善解決了二輪土地延包、征地動遷、冬季供暖等關係到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年初確定的為人民民眾所辦的十件實事全部完成。
發展計畫、統計、審計、土地規劃、人事、編制、物價、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檔案、人防、地震、外事僑務、縣誌、武裝、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績。工商、稅務、金融、通訊、郵政、氣象、保險等部門為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較大貢獻。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為法庫經濟和社會事業付出辛勤汗水,做出積極貢獻的廣大幹部民眾致以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以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幹部、駐縣官兵、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二○○五年工作,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第一,必須始終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加快發展才能振興法庫。第二,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促進經濟與社會、城鎮與農村、人與自然之間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第三,必須始終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依靠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激發前進動力,依靠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第四,必須始終堅持執政為民,時刻把人民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親歷親為、一絲不苟、一抓到底,把與人民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總結一年來的工作,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縣域經濟總體實力不強,經濟結構需要進一步最佳化。二是大項目不多,特色產業帶建設和傳統產業提升步伐不快。三是農業產業化和服務業水平不高,“一綠一游”尚未成為支柱產業。四是財政收支矛盾仍較為突出。五是全縣安全生產和社會治安工作需進一步強化。六是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較多,社會穩定工作壓力較大。這些矛盾和問題有待於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十一五”時期的奮鬥目標

同志們,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起步之年。“十一五”時期,是加快法庫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首先是經濟大發展的市場機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渡期後,我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經濟進入了一個快速而穩健的發展時期,進一步拓展了市場空間,“產品銷地化生產”的市場特徵日益明顯。其次是南資北上的投資機遇。南方地區土地空間匱乏,能源緊張,投資成本上升,促使資金和產業向資源要素相對寬鬆的東北地區轉移,為法庫引進資金和項目提供了更多的商機。第三是產業轉移的承接機遇。瀋陽正在承接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法庫在承接瀋陽重工業產業轉移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和現實基礎。第四是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機遇。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力度會更大;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方案,一系列重農、支農、惠農的政策將逐步得到落實。與此同時,法庫通過“十五”期間的發展和積累,使發展思路更加明晰、經濟結構更加最佳化、產業布局更加合理、發展底蘊更加深厚,特別是制約和困擾我們多年的交通、電力、金融等發展要素得到初步解決,法庫大發展、快發展的條件更加完備。因此,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三屆七次會議精神,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努力實現“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未來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發展為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並重,堅持“工業立縣、農業富民”不動搖,進一步發展和壯大“五個一”特色經濟,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為構建和諧法庫,實現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而努力奮鬥!
經過五年努力,到“十一五”期末,法庫要實現三大奮鬥目標:
——實現“三個基地”建設目標。建成以陶瓷產業為龍頭的優質建材基地;以農產品深加工為龍頭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以風力發電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實現“三個翻番”計畫。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40億元,比2005年翻一番半;地區稅收收入實現6.4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52億元,分別比2005年翻兩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000元,分別比2005年翻一番。
——實現一區一都一城“三大城市建設”目標。“一區”,即以瀋陽近郊區的理念和城鄉一體化的思維,著力發展郊區經濟;“一都”,即建成集生產、研發、銷售於一體,具有區域特色和文化底蘊,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東北瓷都”;“一城”,即把法庫縣城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環境優美、功能完善、文明進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衛星城。
按照“十一五”規劃的要求,2006年主要預期經濟指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58億元,同比增長2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億元,同比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28億元,同比增長30.2%;第三產業增加值15億元,同比增長30.4%。三個產業結構比重為26:48:26。
工業總產值94億元,同比增長30.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3億元,同比增長72.0%。
財政收入1.55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1.3%。
固定資產投資33億元,同比增長10.0%。
規模以上招商引資21.5億元,同比增長34.4%;其中,引進外資1000萬美元,同比增長31.4%。
出口創匯400萬美元,同比增長11.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億元,同比增長20.0%。
農民人均收入4600元,同比增長15.0%。

二六年政府重點工作

為實現上述指標,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加快陶瓷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工業經濟再上新台階
一是繼續加快“東北瓷都”建設步伐,鞏固和擴大在東北地區的統領地位。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重點引進旗艦型陶瓷企業,在規模上力求取得新突破;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重點引進日用陶瓷、藝術陶瓷、衛生潔具等資源節約型、附加值高的陶瓷生產項目,在創建地方品牌上力求取得新突破;拉長陶瓷產業鏈條,引進制釉、包裝、機械維修等項目,在完善配套企業上力求取得新突破;充分發揮“東北瓷都”建設委員會的職能作用,加強對陶瓷企業的規範化管理和優質化服務,在改善發展環境上力求取得新突破。年末必保70條生產線達到投產狀態,實現產值25億元以上。二是著力抓好林產品加工產業。加強柏家溝木業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引進一批木材加工項目向園區集中,扶持文成集團、愛賽木業不斷擴張,推進文成集團與國內外知名木業集團實現強強聯合。三是著力抓好風力發電項目建設。在實施望海寺一期、四家子二期風力發電項目基礎上,力爭在慈恩寺、柏家溝等適宜地區再上1—2個風力發電項目。年末總裝機容量力爭達到5萬千瓦。四是著力抓好農產品深加工項目。要依託本地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和包裝農產品加工項目,引進規模農產品加工項目20個以上,並力爭在糧食深加工和畜牧食品深加工方面取得新進展。五是著力抓好工業經濟帶建設。結合“瓷都、綠谷、新城”城市總體建設規劃修編,採取點軸發展模式,建設以明沈線、沈環線為軸,以6個工業園區和5個重點工業鄉鎮為點的特色工業經濟帶,使工業發展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六是進一步搞活原有骨幹企業。盤活存量資產,重塑地方名優品牌。七是抓好可持續發展。重點加強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工作,堅決不上污染嚴重的項目,堅決整頓有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安全生產環境。
(二)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經濟邁出新步伐
一是大力發展高效農業。最佳化種植業的品種結構、品質結構,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重點扶持萬壽菊、辣椒、葡萄、樹莓、地膜花生、地膜蔬菜、無公害稻米等產業發展。訂單農業面積達到90萬畝,旱作高效農業面積達到30萬畝。二是穩步發展標準化農業。新建50個棚菜富民小區,地膜覆蓋栽培30萬畝。落實無公害生產面積75萬畝,新認證無公害品牌5個、綠標5個。三是做大畜牧產業。實施畜牧業倍增計畫,豬、牛、羊、禽的飼養量分別達到110萬頭、17萬頭、45萬隻、1500萬隻,建成各類村外養殖小區50個。新建改良點10個,黃牛改良數量達到2萬頭。同時,加強防疫滅病工作,確保全縣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四是做好生態保護工作。圍繞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溝,造林8萬畝。同時搞好“百村綠化”和“百株林果進萬家”工程,切實提高綠化標準和水平。五是進一步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推廣節約型耕作方式和技術,提高農機綜合服務能力。發展“一池三改”生態模式示範戶3000戶。六是抓好農業中心站和基層信息服務站建設。鼓勵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切實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七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全縣開展以“規劃建設新村鎮、發展壯大新產業、建立健全新組織、培育造就新農民”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活動,重點抓好“一鎮十村”試點工作,進一步開展以“四清、五有”為主要內容的村屯環境整治工作,為實現“四改、五新”打下堅實基礎。
(三)進一步加快市場體系建設,推進商貿服務業增添新活力
一是構建流通網路。新建農副產品專業市場2個,新建社區商業示範中心2個,完善縣級商業示範街2條,培育濱河娛樂休閒區。二是創建物流載體。建設以配送陶瓷產品和農產品為重點的外銷物流中心,完善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重點的內銷物流中心,新建或改造農家連鎖店80個,保證農民消費安全。三是培育地產名優品牌。把陶瓷產品、木業產品、綠色食品、純糧白酒等地產名優品牌做大做強。四是發展特色旅遊產業。以“旅遊年”為契機,以五龍山和財湖為重點,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旅遊專業機構,加大旅遊產品和商品的開發促銷力度,打造以地域文化為依託,以自然休閒為主導的生態型風景旅遊區。
(四)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外向型經濟開創新局面
一是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與西班牙、希臘、澳大利亞等國家開展經貿活動,力爭與這些國家的同等城市建立友好縣市關係。通過在韓、日、美、俄及港、台地區建立銷售網路,擴大產品出口規模。二是抓好項目編制和推介。重點編制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規模工業項目、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和旅遊開發項目,通過一系列招商活動積極向外推介。三是拓寬對外開放渠道。通過舉辦與韓商、日商、台商、浙商經濟投資合作說明會,打造法庫對外開放的高地,年末必保引進浙商70戶。四是創新招商活動。採取廣泛招商和定向招商相結合、自行招商和委託招商相結合、綜合招商和專業招商相結合、接洽招商和跟蹤招商相結合等方式,增強招商實效。
(五)進一步加強環境建設,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一是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要有新亮點。新增綠地面積3萬平方米。完成濱河公園地安橋至永安橋段的整治和下游排水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集中供熱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一次變”後續工程,建設陶瓷二區變電站。二是城鎮管理工作要有新起色。全日保潔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拆除煙囪20個,進一步改善鎮內空氣環境質量。實施迎賓路、興法路暢通工程,嚴厲打擊“三無”黑車。取締占道作業、馬路工廠,加強對建築工地和流動商販的管理。三是加快重點鄉鎮的城市化進程。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逐步擴增丁家房、大孤家子、柏家溝等重點鄉鎮的人口數量,提升二、三產業的規模和水平。四是進一步改善交通條件。抓好明沈線和縣級以上公路部分路段改擴建及鐵朝高速公路、沈康高速公路法庫段工程的配合工作。加強對村村通油路工程的養護與管理。
(六)進一步加強財源建設,推進綜合財力不斷增強
一是做大做強支柱財源。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引導與帶動作用,向上積極爭取資金,廣泛吸引社會投資,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二是培植新型稅源。綜合運用預算、國債、稅收、貼息等手段,大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規模的壯大和質量的提高。三是培植後續財源。儲備和開發土地資源,為陶瓷、木業、風力發電等重點產業發展創造條件。四是強化預算外資金管理,規範罰沒和規費收入管理,加強國有資產收益管理。五是嚴格控制和壓縮經常性支出,保證重點支出,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六是繼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強化財力資源整合,確保重點建設項目資金需求。
(七)進一步加快機制體制創新,推進改革不斷深化
一是深化農村各項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和二輪土地延包工作成果,建立健全保護失地農民合法權益的制度。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努力化解村級不良債務。二是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制工作,規範國有企業改制、監管、服務模式,嚴格執行國有產權進場交易的規定。三是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堅持政事分開、企事分開、合理分類、按類實施,對承擔一定執法職能和社會服務職能的事業單位進行資源整合,推行聘用契約制。四是加大公用事業改革力度。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市場化、政府監督法制化”的改革方向,放開產權市場、經營市場和作業市場,穩步推進社會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
(八)進一步加快科教興縣步伐,推進社會事業不斷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繼續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加強對定點醫院醫療服務、醫療價格等監督管理,為參合農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繼續完善縣鄉村三級預防保健網路建設,提高預防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二是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繼續推行教師交流制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貧困生進行資助。實施法庫高中擴建工程。三是加快推進科技進步。全面貫徹《科技進步法》,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創建全國科技進步縣。推廣先進適用新技術10項、優質高產新品種10個。組織3000名農民進入市縣兩級農民科技研修基地。四是進一步加強計畫生育工作。繼續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落實好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大力建設社會主義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五是促進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籌建體育場,開展形式多樣的鄉村文化體育廣場活動。繼續推進吉祥寺二期開發,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六是推進廣播電視事業再上新台階。擴大有線電視覆蓋面,提高新聞宣傳水平,提高自辦節目編播質量。七是加強婦女兒童工作。繼續貫徹實施《法庫縣2001年—2010年婦女兒童發展規劃》,推進婦女兒童工作不斷發展。
(九)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和社會治安體系建設,努力構建和諧法庫
一是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實施好城鎮低保家庭大病救助制度,加強城鄉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保證低保金及時足額發放。二是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完善失業、醫療、工傷等保險制度。加大勞動監察力度,依法規範企業與職工簽訂用工契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三是加強社會治安和交通安全工作。組建治安巡邏隊,嚴厲打擊暴力犯罪,遏制黑惡勢力的滋生和蔓延,增強人民民眾和招商企業的安全感,強力打造“平安法庫”。整治交通事故“黑點”20處,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四是抓好信訪穩定工作。提高信訪接待大廳工作質量和效率,加大解決問題的力度,推進信訪三級終結制,上級交辦案件辦結率達到90%以上,息訪率達到70%以上。
(十)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構建人民滿意政府
一是堅持勇於創新,切實做到科學理政。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增強發展意識、機遇意識和創新意識,以改革的精神和創新的辦法,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點問題。二是堅持最佳化環境,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全面貫徹落實《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把最佳化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作為改善行政服務的重要目標,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三是堅持廉潔自律,切實做到從嚴治政。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懲治腐敗。加大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力度,強化對權力的制約、資金的監管和從政行為的規範。四是堅持為民謀利,切實做到高效勤政。完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實現民利的決策機制。對關係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和重大事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公示、聽證和新聞發言人制度。認真做好順民心、暖民心、得民心的10件實事:
1、改造棚戶區5萬平方米,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居住條件。
2、改造鎮內5條巷道,亮化10條巷道和沒有管理單位的34棟居民住宅樓樓道,方便民眾出行。
3、再改造鎮內10公里自來水管網,進一步提高供水能力。
4、建設工人文化宮,豐富城鎮居民文化生活。
5、選擇適宜居民小區推廣使用煤層氣,進一步完善城鎮基礎設施。
6、完成法庫客運站搬遷工程,新建1個農村客運站,改善城鄉客運條件。
7、新建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改造當年新出現的農村學校危房,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8、新建農村公路100公里,實現31個村屯互通油路。
9、新開通農村有線電視50個村,新增有線電視用戶5000戶。
10、開發就業崗位3500個。其中,40-50公益性崗位500個,安置就業3700人。實現勞務輸出5.5萬人。
各位代表,同志們!新的一年已經開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滿懷希望;面對新的發展目標,我們信心百倍。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立爭先之志、謀發展之策、創興縣之業,以更大的魄力、更足的幹勁、更實的作風,同心協力、奮發圖強、開拓創新,為實現縣域經濟新一輪大發展、快發展,為法庫的全面振興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