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的五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東北振興和沿海開放”的雙重機遇,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葫蘆島市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葫蘆島市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十一五”時期回顧和2010年工作
“十一五”時期回顧和2010年工作
“十一五”期間,我市拉開了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大會戰的序幕。“主題概念”產業園區從無到有,由小變大,達到12個,規劃面積379平方公里,其中100平方公里實現“七通一平”,已經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先導區和特色產業聚集區。
“十一五”期間,我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1250億元,是建市以來前16年總和的1.7倍,“項目牽動”戰略取得豐碩成果。
“十一五”期間,我市有22戶國企完成改制,妥善安置6萬多名職工,國有企業的歷史性難題得到有效化解。
“十一五”期間,我市免除農業稅賦13億元;支農投入39.5億元,是“十五”的5.8倍;建立了“新農合”制度,取消了農村義務工制度,“三農”工作成效顯著。
“十一五”期間,我市實施建市以來最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9.3萬居民喜遷新居,告別了“行路難、吃水難、如廁難”等生活諸難的歷史。
“十一五”期間,葫蘆島港口岸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標誌著我市對外開放躍上新台階,全市人民期盼全面開放的夙願,終於變成現實!
各位代表,“十一五”的成績來之不易,是在歷屆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礎上,全市人民用飽滿的發展激情,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推動經濟社會實現了歷史性新跨越。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十一五”是我市經濟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在這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均以兩位數或三位數的速度增長,全面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預計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531.4億元,同比增長15.5%,是2005年的1.7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5.9億元,同比增長27.4%,是2005年的2.5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0億元,同比增長57.7%,是2005年的5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3.2億元,同比增長18.7%,是2005年的2.3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71元,同比增長13.5%,是2005年的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6597元,同比增長17.9%,是2005年的1.9倍。
1、沿海經濟帶建設日新月異,開放型經濟取得豐碩成果
搶抓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明確重點產業園區為市政府派出機構,實行市級領導包保責任制,加速了產業集聚步伐。12個“主題概念”產業園區建成和在建項目375個、總投資近1000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同比增長225%,已經成為經濟成長的強大引擎。
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全市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同比增長199%,是2005年的9倍;引進省外資金126億元,同比增長51.8%,是2005年的13倍。外貿進出口總額14億美元,同比增長38%。
2、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產業集群不斷成長壯大
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2010年,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356個、總投資278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161個、總投資2600億元。
一批影響力大、牽動作用強的重大項目相繼投產或開工。投資79億元的綏電二期併網發電,綏中電廠成為東北最大火力發電廠;渤船重工第二個30萬噸級船塢竣工使用,全市年造船能力達到400萬噸;5萬噸/年TDI滿負荷生產;葫蘆島港吞吐量達到1000萬噸;石河港完成投資3億元,圍堰1900米;青山水庫開工建設,321米導流洞竣工,主壩基礎蓋板完成工程量的75%;經過多年努力,投資200億元的1000萬噸/年煉油已報國家發改委待批;投資1000億元的6×100萬千瓦徐大堡核電,國家已批准開展前期工作;投資26億元亞洲最大的建昌雨潤食品產業園開工建設,建興高速公路全面啟動,建昌革命老區“脫貧致富、通達大海”的期盼,已不再是夢想,即將變成現實!
3、縣域經濟發展態勢強勁,民營經濟快速增長
通過實施縣域經濟“三年倍增計畫”,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2010年,糧食喜獲大豐收,總產量109萬噸,同比增長51%;肉蛋奶、水果和水產品產量分別達到68萬噸、91萬噸和55萬噸,同比增長20%、17%和9%。省級設施蔬菜小區、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達到8468個和490個,分別是2005年的52倍和33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8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934個,分別帶動農戶46萬個和28萬個。農資連鎖銷售網點499個,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基本建立。加強耕地資源保護,實現總量占補平衡;利用灘涂造地1.4萬畝,新增建設用地7155畝,同比增長46%;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增加8.7萬畝,連續14年榮獲省農建“大禹杯”。
民營經濟得到發展。2010年,民營經濟增加值234億元,同比增長14%,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45%。規模以上民營企業達到500個,是2005年的3倍;全市有30個民營企業獲“全省民營明星企業”榮譽稱號,興城市被評為“中國泳裝名城”,民營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4、城區經濟發展步伐加快,服務業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實施城區經濟“三年倍增計畫”,現代服務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212億元,同比增長12%。龍灣CBD以及沃爾瑪、大潤發、特易購“三大超市”啟動建設。商品房銷售面積259萬平方米,是2005年的5倍;商品房銷售額92億元,是2005年的11.5倍。葫蘆島銀行瀋陽分行獲得批覆,盛京、浦發、民生3個股份制銀行落戶,綏中長豐、興城長興、連山國信3個村鎮銀行成立,全市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達64個;金融機構存款餘額820億元,貸款餘額490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19%和12.6%,金融支撐作用明顯增強。旅遊業發展步伐加快。接待境內外遊客1320萬人次,同比增長22%,是2005年的3倍;旅遊業總收入實現92億元,是2005年的4.3倍。
5、重點領域改革成績顯著,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和突破口。2010年,錦化集團完成破產重組,職工得到妥善安置,企業平穩運行,扭虧為盈。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穩妥推進事業單位機構分類和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實施農村綜合改革、文化體制和公共事業改革,其他領域改革也取得積極成效。南票區及楊家杖子經濟開發區被列入國家經濟轉型試點地區,進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嶄新階段。積極“擴權強縣”,綏中縣成為全省享有市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第一縣,提升了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競爭力。
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結構升級。2010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50億元,同比增長71%。實施國家級、省級科技項目43個,申請發明專利92件,獲得省科技進步獎3項。
6、生態宜居濱城建設加快,城鄉面貌發生可喜變化
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初步形成了連山、龍港、興城“三位一體”大城區格局。龍灣CBD“一場五館”和“901”人防工程主體基本完成;濱海北路、興化路和化工大橋改造竣工;高鐵新北站投入使用,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視窗。實現城市綜合執法一體化,拆除違章建築5萬平方米。1066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油路。五里河、連山河治理實現“治污、防洪、景觀”三大目標,經受了60年一遇特大洪水考驗。建成8個污水處理廠,烏金塘水庫除鉬淨化工程竣工,恢復向城區達標供水。推進遼西綠色生態長廊和生態公園建設,獲省“綠葉杯”十連冠。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穩定在96%以上。單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SO2、COD減排,分別完成“十一五”任務的108%、129%和109%。
7、民生工程惠及千家萬戶,民眾生活明顯改善
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傾情傾力為民眾辦實事、解難題。2010年,全市籌措資金53億元,實施系列民生工程。一是新增實名制就業5.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管理為零。二是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18萬城鄉低保民眾實現“應保盡保”;建昌縣在全省率先開展“新農保”試點,31.2萬農民“老有所養”。三是落實惠農強農政策,發放惠農補貼3.7億元。整村推進扶貧39個,5萬人實現穩定脫貧。四是新建經濟適用房1400套、廉租住房4725戶,保障了困難群體住房需求。五是全部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和28萬農村學生課本費。六是改造新老城區供水管線120公里;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01處,12萬民眾受益。七是實施城市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城區11條主次幹道告別“摸黑路”。八是綜合整治城市客運交通,規範管理計程車,創新公交管理體制,徹底解決了中巴客車運營無序的“頑疾”,百輛新型公車投入使用,濱城又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8、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
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大對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投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010年,引進海外研發團隊10個、國外智力項目7個。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達到71所,高考升學率達到86.7%,高等院校在校生達到2.6萬人,渤海船院成為全國示範學校。文化事業得到發展,新編歌舞劇《虹螺女》在全省第八屆藝術節上獲得6項大獎;“遼西太平鼓”和“葫蘆剪紙”在上海世博會精彩亮相。實施全民健身計畫,競技體育取得長足發展,我市兩位選手獲得亞運會金牌。公共衛生體系逐步健全,食品藥品監管力度加大。氣象事業得到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能力顯著提高。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展開。統籌推進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88‰以內。實現民族團結、宗教和睦。市志工作取得新突破,填補了建市以來沒有市志的空白。其他各項事業也取得明顯進步。
積極推進學習型機關、文明村鎮、文明社區和文明行業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送溫暖、獻愛心”,支援四川和青海災後重建,捐款捐物2340萬元。國防教育不斷深入,雙擁共建、民兵預備役和國家安全工作成效顯著。
9、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依法行政能力明顯提高
積極營造民主、和諧、安定的發展環境,政通人和的社會局面得到鞏固和發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制度,認真落實人大的各項決議、決定;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民主政治建設全面加強。2010年,接受人大視察、檢查23次,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20次;接受政協視察、調研12次,向政協通報工作3次;辦理代表建議73件、政協提案409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9%以上。建立人大代表聯絡員制度和政協委員民主監督員制度,每月送閱《政府工作》簡報,廣泛徵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實現與代表、委員聯絡常態化。完善聽證制度,強化審計監督,設立政務公開網站,實行行政審批網上公開,增強了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全面治理“三亂”,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積極創建“平安葫蘆島”,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道路交通整治和消防工作成效顯著,社會火災防控水平得到提高,人民民眾安全感明顯增強。深入開展“信訪工作效率年”活動,矛盾糾紛排查機制不斷健全。建立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加強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榮獲“省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市”稱號,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優秀單位”。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五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駐葫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中省直駐在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葫蘆島建設和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總量小,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民營經濟占國民經濟比重偏低;利用外資規模較小,缺少具有牽動作用的龍頭項目;城鎮化率低,城市功能不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穩定等工作壓力較大。另外,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軟環境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今後,我們必須本著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採取有力措施,認真解決這些問題,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期望。
“十二五”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東北振興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的歷史機遇,以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富民強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立足點,繼續實施工業強市、項目支撐和沿海開發戰略,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社會建設,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後五年,主要奮鬥目標和任務是:
——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倍增”。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翻一番,分別達到1000億元、120億元和47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6%,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30%。其他指標也要倍增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五年新增就業崗位20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要實現翻番。
——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以葫蘆島主城區和綏中濱海新城兩個百平方公里大城市建設為核心,沿261公里海岸線,形成“城市帶、產業帶、旅遊帶和生態帶”。城鎮化率提高到50%。
——沿海經濟帶加速隆起。堅持“以港興市”,加快港口群建設,促進沿海經濟帶大發展。每個縣區至少建成1個產值超100億元的產業園區,其中3個超300億元。
——縣區經濟跨上新台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實施新一輪“三年倍增計畫”,構築城鄉共同發展新格局。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產業,到2015年,旅遊總收入實現220億元,年均增長20%,把旅遊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擴大縣域和城區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支持綏中縣進入“全國百強縣”。
——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體系,增強社會保障能力。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各位代表,藍圖鼓舞鬥志,信心凝聚力量。我們堅信,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市人民五年的團結奮鬥,我市綜合競爭力一定會顯著增強,葫蘆島一定能夠在遼寧沿海經濟帶上振翅騰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
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外貿出口分別增長3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5%。這些都是必保目標,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力爭上遊,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2011年,要重點抓好9個方面的工作:
1、推進沿海經濟帶建設
完善基礎,強化招商。12個主題概念產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0億元,增長100%,逐步形成年銷售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創新重點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增加園區發展活力。提升葫蘆島港開放水平,完成石河港通用泊位主體工程,啟動興城港建設。以港帶區,以港興市,加速“港區一體化”進程。同步推進疏港鐵路和錫綏鐵路建設,打造“遼冀蒙能源重要出海口”。
提高招商引資水平。“走出去、請進來”,深化區域經濟合作,抓好產業集群招商,引進內資增長50%。實施“引進重大項目攻堅計畫”,引進世界500強或行業內世界100強投資項目2個以上;每個省級重點園區都要爭取新上投資2億元以上項目30個。
2、加快重點項目建設
規劃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350個,總投資4354億元。以更大的熱情、更高的幹勁,實施“項目牽動”戰略,務必在行業旗艦項目建設上實現新突破。3萬噸鎳、6000噸鈷、渤船核電裝備、30萬噸鋁型材、15萬噸電解銅、TDI二期等項目,都要開工建設。青山水庫、猴山水庫、建興高速要加快建設速度。綏電三期、南電三期、大唐熱電、國電熱電等項目,全面啟動前期工作。投資1000億元的徐大堡核電、投資200億元的1000萬噸煉油等重大項目,已經列入全省重點項目,對我市未來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我們要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速度,積聚發展後勁,讓葫蘆島在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中脫穎而出!
深入實施“工業五項工程”,加快重點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實施海外併購工程,推動產業升級,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增長20%以上。加強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確保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用水量下降4%以上。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妥善處理改制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完成錦化集團破產重組後續工作。
3、發展縣域和城區經濟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啟動縣域經濟新一輪“三年倍增計畫”。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16個。加快種植業、養殖業產業結構調整,新建省級設施蔬菜小區4300個、標準化畜牧養殖小區100個,建設前所“現代生態農業園區”。糧食總產量穩定在90萬噸以上。抓好縣域產業集群,做大興城泳裝品牌。深化“擴權強縣”工作,確保綏中縣按照新的管理體制機制高效運行;積極推進建昌雨潤食品、匯源果蔬和嘉泰葡萄酒“三大項目”投產,建設亞洲最大的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全力扶持革命老區建昌脫貧致富奔小康!
全面完成城區經濟“三年倍增計畫”任務。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打出以“溫泉和大海”為主題的旅遊名片,加快興城濱海溫泉城建設,全面啟動興城古城和覺華島開發,發展旅遊文化產業,旅遊總收入增長20%以上。推進龍灣CBD和連山、龍港“兩大商貿集聚區”建設,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規範房地產開發秩序,房地產開發面積580萬平方米,增長14%。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增強城區經濟發展活力。積極推進龍港區“全域城市化”,支持南票區建設國家煤炭儲配基地;用好用足國家扶持政策,加快南票和楊家杖子地區產業轉型步伐。
4、發展壯大民營經濟
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進入國家準許的所有領域,增強發展活力。加大信貸扶持力度,引進股權投資基金,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完善政策激勵機制,推進企業上市。努力為民營企業“走出去”創造條件,幫助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堅決治亂減負,改善營商環境,一定要在全市形成支持、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
5、推進生態宜居濱城建設
進一步完善城市規劃,以龍灣CBD為核心,加快高橋至曹莊的百平方公里沿海城市帶和綏中濱海新城建設;規劃建設人口超5萬的濱海風情新市鎮,最佳化沿海城鎮布局。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實施錦葫路改造,完成興化熱源供熱工程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擴大城市美化亮化綠化範圍,完成茨山河、月亮河治理。加強城市管理,改善市容市貌,整治市場秩序,提升城市品位。
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積極通過填海和整理荒灘造地,用好“增減掛鈎”政策,解決土地“瓶頸問題”。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落實“三同時”制度,SO2和COD排放量分別下降1.5%。推進“遼西綠化生態長廊建設工程”,開展建設綠色村莊活動,全年植樹造林68.5萬畝;創新河道管理體制,下決心整治河流,修復生態,控制污染,保護水源。
6、全力抓好系列“民生工程”
繼續鞏固民生成果,實名制就業、普惠制就業培訓和有組織勞務輸出,分別新增4萬人、4.5萬人和5萬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管理為零。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低保和在鄉復員軍人生活補助標準。實施“整村脫貧行動計畫”,推進70個整村扶貧項目,實現10萬民眾穩定脫貧。
2011年,要集中力量抓好7件實事:一是建立全程資助、全面覆蓋的助學保障政策體系,決不讓城鄉貧困家庭子女因貧困而失學。二是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調整學前教育布局,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三是提高“新農合”保障標準,最高支付限額達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四是新建飲水安全工程280處,解決11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完成市區自來水管網改造,讓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五是新增廉租住房3400戶、建設經濟適用住房300套,確保困難群體“住有所居”。六是優先發展城市公交,推進公共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堅決依法取締中心城區營運三輪車,營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環境。七是力爭三年內完成市區“城中村”改造,徹底解決“城中村”道路泥濘、污水橫流、垃圾成堆的問題,改善民眾居住環境和住房條件,讓濱城面貌煥然一新!
7、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推進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探索“國中向縣城集中,國小向中心鄉鎮集中”的辦學模式;積極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加強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社區和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覆蓋率。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完成“一場五館”建設,做好第十二屆全運會分賽區籌備工作。全面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1‰以內。提高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工作水平。做好檔案史志工作,關心支持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和紅十字會工作,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
8、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設
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和工作監督,堅持向人大報告工作制度,認真落實人大的各項決議、決定,保持與人大代表聯繫常態化。主動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深化民主監督員制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徵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主動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種犯罪活動;認真做好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建設“平安葫蘆島”。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行為,保持物價穩定。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著力構建現代人防體系,增強整體防護能力。加強國防教育,支持部隊建設,鞏固新時期軍政軍民關係,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
9、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葫蘆島加速發展的美好畫卷已經展開,迫切需要我們改善發展環境,加強政風建設,提高行政能力。要改進工作作風,滿懷激情,敢於擔當,奮發有為,建設務實政府;要提高工作效率,樹立責任意識,簡化辦事程式,雷厲風行,建設高效政府;要強化廉潔自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樹正氣,壓歪風,做表率,建設廉潔政府;要嚴格依法行政,嚴肅查處工作中不作為、亂作為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點,攀登新高峰!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心,奮力拚搏,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用實際行動創造“十二五”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