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黃石市政府工作報告

一、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本屆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戰勝和克服了各種自然災害和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困難,完成了市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奮鬥目標和工作任務。
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市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地方生產總值由1998年的160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2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0.7%;人均地方生產總值由6620元增加到10946元,年均增長10.6%;三次產業結構由10.8:51.0:38.2調整到8.2:53.2:38.6。大力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工業保持較快增長,2003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90.6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3.6%,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8%,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比1998年提高10.6個百分點。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2003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16.19億元,年均增長14.1%,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繼2002年突破100點大關後,2003年達到113點,比1998年提高了38.5個百分點;財政收入2003年達到19.05億元,年均增長14.4%。投資建設力度加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4.8%,2003年達到69.06億元,比上年增長26.83%,其中技術改造完成29.93億元,增長55%。實施了150多個重點技改項目,發展後勁明顯增強。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結構調整,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業總產值2003年達到19.02億元,年均增長6.8%。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積極發展旅遊、房地產、社區服務等第三產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3年達到94.12億元,年均增長9.8%,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比1998年增長1.93倍和1.28倍。
改革開放出現新局面。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順利實現三年改革脫困目標。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體制創新取得明顯成效。在全省率先推進中小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採取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全市592戶國有中小企業成功進行了產權置換,市屬中小企業和縣(區)企業基本退出國有序列。冶鋼、華新、鍛壓、黃棉、勁牌和一批中小企業通過改革改組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探索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經營體制和方式,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得到加強。民營經濟加快發展,2003年民營經濟占地方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8%,比1998年提高11個百分點。積極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農民負擔明顯減輕,2003年全市農民負擔人平53.3元、畝平67.47元,分別比1999年減少52.31元和73.34元。市縣鄉三級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實施,財稅、金融、糧食、住房體制改革和城建管理體制及科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廣電等事業單位的改革穩步推進。對內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拓展,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9.1億美元,年均增長10.9%,新批外商投資企業78家;2003年引進國內資金32.34億元;對外貿易在結構調整中保持增長,累計出口8.2億美元,兩次被評為湖北省外貿出口先進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投資環境明顯改善,成為我市新的經濟成長極和外向型經濟與高新技術產業的示範區。口岸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過去五年城市建設共投入資金24億元,新建、改建一大批城市主次幹道、廣場、綠化帶,先後實施了花湖水廠、磁湖污水截流、城市區間快速幹道等30多項重點工程,城市基礎設施得到明顯加強。新修編的城市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准,完成全市土地利用規劃修編。深入實施“潔綠亮美”工程,新增綠化面積50多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1998年的4.2平方米提高到10.16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7.12%,獲省級園林城市稱號。穩步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城市管理進一步加強。長江乾堤全面實現建設達標,城鄉防洪抗災能力進一步增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加大,33座病險水庫完成整險加固。解決了8萬多人飲水困難。完成四期移民建鎮工作,14919戶移民住進新居。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山南鐵路、黃石新火車站等項目相繼開工,106國道、界浮路和大金、鐵賀等省道改造順利完成,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城鎮化率由1998年的35%提高到2003年的49.7%。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對污染源達標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定指標以內,大氣環境質量主要指標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整頓關閉國家產業政策限制的小礦山、小企業,黃荊山23個開山塘口全部按期關閉,對磁湖、青山湖進行初步綜合整治。植樹造林取得新的成績。礦產資源和耕地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