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6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拼搏,開拓進取,全面超額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06.47億元,增長14.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0.15億元,增長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8.05億元,增長2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8.27億元,增長14.6%;實際利用外資完成2.4億美元,增長7.1%;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億美元,其中出口完成3.98億美元,增長33.4%;財政收入完成41.33億元,增長30.3%,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5.33億元,增長2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472元,增長11.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82元,增長13.3%;新增就業人數4.9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4.19‰,均控制在年初預期目標之內。與此同時,市政府承諾的十件實事均已完成或基本完成。
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培育有競爭力的產業、企業和品牌。堅持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一手抓傳統產業做強做大,一手抓替代產業培育發展,著力打造產業發展新優勢。通過技術改造,擴能上檔,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科技含量,使傳統產業優勢進一步得到發揮。全年完成工業投資67.2億元,實施華新水泥陽新二期、有色3號轉爐、新冶鋼鋼管及高合金鋼生產線等116個技改項目和10萬噸銅板帶、6000萬套精密軸承等40多個延伸加工項目,全市鋼鐵、有色、建材工業實現產值317.3億元,增長35.92%,占全市工業產值比重達59.96%,比上年提高1.02個百分點。加快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商貿流通、旅遊和房地產等替代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31億元,增長25%;全市營業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零售店發展到10家;實現旅遊總收入8.97億元,房地產竣工面積87.9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50%和31%。堅持扶優扶強,安排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重點扶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解決了一批制約企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掌握了一批能占領行業制高點的核心技術;進一步加強對經濟運行的調控和服務,著力抓好生產要素的協調;出台了《關於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的意見》,設立200萬元專項基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全年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2家。年銷售收入過80億元的企業新增1家,達到2家,過10億元的企業新增2家,達到9家,過億元的企業新增15家,達到71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增長53.1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86.9,比上年提高23.2個百分點。大力實施精品名牌工程,東貝壓縮機被評為“中國名牌”,寶鋼黃石塗鍍板等19項產品被評為“湖北名牌”,名牌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50%以上。同時,堅持以工業化為龍頭,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大冶、陽新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43.6%、42.2%,分別比上年提高2.5和2.4個百分點。
(二)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制定和實施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啟動了試點工作,完成40個村莊整治規劃編制工作。堅持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村經濟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來抓,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農業產業化項目,安排160萬元資金實施“星火富民”工程。爭取國家資金1億多元,整理高產農田7萬畝。全年糧食總產64.9萬噸,增長1.8%;新增優質農產品板塊面積23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品牌8個、綠色農產品25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不斷壯大,雨潤集團年加工3000萬隻家禽、遠東麻業二期等一批產業化項目開工和投產,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7家,龍頭企業網路農戶10.8萬戶,占全市農戶總數的35%。投入專項資金1.5億元,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和農村生態家園建設,新建沼氣池1500口,解決了3.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富河下游防洪滅螺和小青山水庫整險加固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深入推進,森林覆蓋率明顯提高。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戰略,農村貧困人口減少3.2萬人。
(三)堅持在改革開放和項目建設中找出路、求發展。
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冶鋼集團繼鋼鐵板塊出售後,部分非鋼板塊又與香港中信泰富公司正式簽訂轉讓協定,華新水泥定向增發A股工作啟動;加大企業社會職能剝離力度,分離中央和省屬企業輔體5家。深入推進中小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完成中小企業二次改制49家,投入扶持資金7500萬元,安置職工1.37萬人。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鄉鎮事業單位“以錢養事”新機制初步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投融資管理體制、行政管理體制以及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等各項改革取得新的進展。堅持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措施來抓,組織開展了香港、溫州等大型招商活動。積極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出口規模穩步擴大,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一般貿易出口占出口總額比重由上年的51.8%提高到66.2%。進一步完善項目建設責任機制和工作推進機制,對54個重點項目實行領導掛點制度,定期召開項目進度協調會,加強協調服務,全年共實施各類建設項目770個,其中投資過5000萬元以上項目122個,有437個項目竣工使用,投資拉動經濟成長6.7個百分點。通過土地復墾整理,新增“占一補一”指標1.79萬畝。著力打造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新平台,對黃金山地區順利實施託管,初步完成工業區總體規劃的編制,新區建設拆遷工作有序推進,金山大道已經開工,大棋路、站前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
(四)努力做好城鄉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
堅持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統籌考慮、整體推進,積極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磁湖水環境治理項目獲國家人居環境範例獎,黃石被評為全國水環境治理優秀城市,公交集團一路車被評為全國文明線路。進一步強化規劃的龍頭作用,較好滿足了重點工程和城市建設的需要。大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20項重點工程,沿湖路四期、天津路刷黑等5項工程全面完工,文化宮、聯合村、東風路片改造順利推進。修復破損路面和改造背街小巷道路11萬平方米,改造公廁26座,新增城市綠地面積87.38公頃。同時,加大對城建專項資金的歸集和管理力度,對城投公司實施重組。積極推行城市土地收購儲備,實物儲備土地4840畝,依法出讓儲備和舊城改造用地705畝,籌措城市建設資金4.65億元。城鄉交通建設方面,鄂東長江大橋已開工建設,實施外貿碼頭擴能改造,完成一、二級公路路基改造29.5公里,改造縣鄉公路37公里,連線省際出口及斷頭路45.8公里,建成通村油路316.3公里,新建農村五級客運站3座,農村候車棚134個。切實抓好環境保護,對21家企業的污染源實施限期治理,關停了華新1、2、3號窯,搬遷了位於中心城區的26家鋼材經營網點、沿江5個散裝碼頭和10多家污染嚴重的企業,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總量。全市空氣品質主要指標好於二級標準的天數達290天。飲用水源得到有效保護,長江黃石段斷面水質達到國家二類標準。進一步加大磁湖治理力度,基本完成27個排污口截流,青山湖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基本完工。
(五)紮實推進和諧黃石建設。
堅持從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手,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切實維護民眾利益。科技方面,確立了建設創新型黃石發展戰略,不斷最佳化科技創新環境,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建設,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市共登記省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42項,有19個項目獲得省級科技獎勵,我市被評為全國“星火富民”工作先進集體。教育方面,積極鞏固基礎教育,大力加強職業教育,穩步發展高等教育,各類各級教育健康發展。對農村學生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10萬人,市城區資助貧困生9700人次,資助中職貧困生1800多人。衛生方面,進一步強化了愛滋病、血吸蟲病、結核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控,實施“惠民”醫院建設試點,積極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農民105.5萬人,參合率達72.5%。文化方面,認真抓好“八藝節”場館、博物館等設施建設,著力打造文化精品。數位電視整體平移工作全面啟動。體育方面,民眾體育健康開展,競技體育取得新的成績,黃石籍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中,再獲5項(次)世界冠軍和3項(次)亞運會冠軍。人口計生方面,狠抓出生人口性別比專項整治,人口自然增長率低於控制目標。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積極完善和落實再就業政策,大力開發新的就業崗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和適齡勞動力就業率進一步提高,培訓農村勞動力2.4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跨地區就業3.6萬人。提高社會保障標準,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月增加165元,城鎮低保補助標準由人均月156元提高到180元。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籌措資金3000萬元,解決困難企業及已破產改制的原國有企業歷史遺留的退休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問題;歸僑醫保做到了應保盡保;對城鄉1500多名貧困民眾進行大病醫療救助;建設和購買廉租房126套,為城區1488戶住房困難家庭發放租賃住房補貼。加強安全生產監管,依法關閉小煤礦13家、非煤礦山71家,重特大事故明顯減少。認真處理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切實加強矛盾糾紛調處工作。深入推進平安黃石建設,積極預防、控制、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全面構築和完善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持了社會穩定。
(六)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廣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黃石榮獲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創新品牌獎,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進一步繁榮活躍。深入推進依法治市,認真開展“五五”普法,公民法制意識得到增強。積極開展“雙擁”活動,紮實抓好國防動員和國防教育工作,支持部隊建設,做好軍隊轉業幹部、復員退伍軍人接收安置和優撫工作,軍政軍民關係進一步密切。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定期向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民主監督。全年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和建議141件、政協委員提案164件,辦復率、見面率均達100%。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群團組織的聯繫,廣泛聽取各方面對政府工作的意見,科學化、民主化決策機制不斷完善。深入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我市成為湖北省首個全轄金融信用區域。積極開展反商業賄賂工作,經濟秩序進一步規範。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出台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聯合審批若干規定》,變串聯審批為並聯審批;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全面推行了財政與編制公開;著力最佳化發展環境,對企業和民眾投訴的損害經濟環境的行為進行了追究處理;大力開展行政效能建設,切實加強目標管理,促進工作落實。此外,人事、審計、統計、外事、僑務、對台、保密、國家安全、編制、民族宗教、婦女、兒童、科普、老齡、助殘、防震減災、人防、水文、氣象、檔案、史志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市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的確來之不易。這是市委正確領導、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努力的結果,是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廣泛參與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為黃石發展做出無私奉獻、付出辛勤勞動的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團體,向人民解放軍駐黃部隊和武警官兵,向中央和省駐黃單位,向所有關心和支持黃石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經濟社會生活中還有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產業結構調整進展不快,增長方式粗放。傳統產業比重過大,一些落後生產能力沒有及時淘汰退出市場,經濟效益低,資源環境壓力大。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發展能力不強,替代產業發展不快。農業基礎比較薄弱,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農村服務組織不健全,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大,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部分城鄉居民生活仍然比較困難。城市基礎設施不完善,管理機制不健全。一些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解決得不夠好,教育、衛生、飲水、行路等方面還存在民眾不滿意的問題。有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辦事效率不高,服務意識不強,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