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大事記
4月19日—在神聖羅馬
帝國舉行的
帝國議會中,少數反對派諸侯對於會議多數派通過的支持
天主教壓制宗教改革運動的決議提出抗議,從此產生了“抗議宗”或“更正宗”(Protestant),即
新教。
1529年喬治·阿格瑞克拉發現氟。
卡佩爾戰爭爆發
邦結成聯盟,阻止
蘇黎世邦在共管領地上傳布
新教。因此,1529年6月8日
蘇黎世邦對這一聯盟討伐,但交戰不久即於1529年6月26日在卡佩爾修道院達成停火協定。根據協定,信奉
天主教各邦承認共管領地有信教自由。
但是後來他們發現
蘇黎世邦正在共管領地的圖爾高強制推行
新教,於是就在1531年10月突然向蘇黎世邦發動戰爭。10月11日,他們在卡佩爾打敗
蘇黎世邦的軍隊,新教領袖
茨溫利戰死。
世界歷史名人的出生年份
王圻(1529年-1612年),字元翰,號普始,
明朝上海市江橋人(今屬嘉定)。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授清江知縣、
萬安縣,後擢為御史,以敢於直言,與首輔
張居正意見不合,出為福建僉事、邛州判官、進賢縣令。官至陝西布政使參議。後來辭官歸隱,專事寫作。在村里植梅萬株,謂之“梅花源”,自號“梅源居士”。是當時松江府四大藏書家之一。“年逾耄耋,猶篝燈帳中,丙夜不輟”。著有《續文獻通考》254卷、《洪洲類稿》4卷、《三才圖會》105卷、《兩浙鹽志》、《海防志》、《諡法通考》、《稗史類編》等。
最初是
武田信玄的小姓,1552年信玄被升格為侍大將。與虎昌的武勇非常相近,發揮了武者的實力,曾言“當源四郎去到的時候,已經再沒有敵人了”。其後,以大將身份參戰在武田軍團非常活躍。1568年,當信玄長子
武田義信謀反失敗。他阻止了事情,最後繼承了虎昌的赤備隊,並給予在
武田信虎時代絕後的山縣姓。
宇喜多直家,出生於享祿2年(1529年)卒於天正10年陰曆1月9日(1582年2月1日),是
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通稱三郎右衛門尉、之後因其官位又稱為和泉守。豐臣五大老
宇喜多秀家之父。父親是宇喜多興家、祖父是能家。其妻正室為阿福之方(圓融院)。
龍造寺隆信,出生於享祿2年陰曆2月15日(1529年3月24日),卒於天正12年陰曆3月24日 (1584年5月4日),是日本
戰國時代
九州肥前國的
戰國大名。有五州太守之稱、人們多稱他為肥前之熊。還俗前法號“円月坊”、還俗後改名“胤信”。正式姓名為
藤原隆信。
世界歷史名人的逝世年份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封新建伯,諡文成,人稱王陽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
餘姚市)人。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之一,官至南京
兵部尚書、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
宸濠之亂等軍功而被封為
新建伯,隆慶年間追封侯爵。王陽明不僅是宋明
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因此,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和
孔子(儒學創始人)、
孟子(儒學集大成者)、
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大內義興 文明年(1477年)-享祿元年12月20日(1529年1月29日)是室町時代的武將,周防的
戰國大名。大內館主。父親為周防守護代
大內政弘。兄弟大內隆弘。正室為長門守護代內藤弘矩的女兒。兒子大內義隆。小名龍童丸。
李夢陽(1472年-1529年),又名獻吉,字
天賜,號
空同子,中國
明朝慶陽(今甘肅)人。李夢陽為
弘治年間的進士,作過戶部主事,後升遷為郎中。他為人剛毅,不畏權勢。鞭打壽寧侯張鶴齡,反對宦官劉瑾,數次下獄,堅強不屈。著有《空同集》。
身為
明朝文壇前七子之一的
李夢陽為明朝初年研究唐詩的重要學者,他主要貢獻在於詩歌理論批評,他所提出的“古體學習漢魏,近體學唐詩”的觀念,相當具有指標性。
謝迪,(1467年—1529年),字于吉,號石崖,
浙江餘姚人。
明朝政治人物,
謝遷之弟,
弘治十二年舉進士第,歷職兵部主事、武選司
員外郎、江西布政司右參議、江西按察副使,兵備九江,官至廣東左布政使,為當時廣東的最高行政長官。
謝遷任閣老之時,曾彈劾宦官
劉瑾,遭劉瑾忌恨。
劉瑾遂串通當時閣臣
焦芳,糾結人馬,罷斥
謝迪的兵部主事職務。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舍米亞契奇是
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公爵伊凡·德米特里耶維奇之子,
加利奇公爵德米特里·尤里耶維奇·舍米亞卡的孫子。伊凡·德米特里耶維奇於1454年逃亡
立陶宛,在那裡從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卡齊米日四世處獲得
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古羅斯一公國,後被立陶宛吞併)作為封地。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在其父去世,後繼承了這塊領地。
楊廷和
(1459年-1529年),字介夫,號
石齋,四川新都人,祖籍江西廬陵。父
楊春,官至提學僉事。
廷和十二歲舉於鄉,明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進士及第。
弘治二年(1489年)進修撰,與修《憲宗實錄》、《會典》,擢左春坊大學士,因忤
劉瑾,遭謫官,三個月後瑾伏誅,廷和拜
華蓋殿大學士。廷和為首輔,
明武宗朱厚照死後無子,
楊廷和草擬遺詔,立武宗叔父興獻王長子
朱厚熜為帝。
朱厚熜未至北京前,廷和總攬朝政三十七天,
明朝中葉多項改革都是廷和以詔書頒布,“相兩朝,有除難定策之功”,人稱“救時宰相”。
但大禮議事件爆發,中斷了
楊廷和在
明武宗去世後推行的政經改革。嘉靖三年(1524年)廷和辭官,七年削職為民,八年卒。
楊廷和之子,狀元
楊慎,是大禮議事件的首要人物。
歷史記載
縱放鷹犬
嘉靖八年(1529)二月初八日,鷹房內臣以太廟獻藝為由,乞留鷹犬。
禮部官奏言:奉先殿每年薦鹿、雁、雉、兔、豬、鵝、雞、鴨等,《會典》有明確記載,早有定例。請全部縱放鷹犬。世宗命按《會典》所定施行。同月二十日,又籍鷹房田,召民佃種。
嘉靖八年(1529)二月十一日,河南襄陽大飢。巡按湖廣御史
張祿繪圖以獻,世宗詔令地方有司賑濟。廣東僉事
林希元輯《救荒書》,指陳救荒有二難:得人難,審戶難;有三便:極貧便賑米,次貧便賑錢,稍貧便轉貸;有六急:垂死急羹粥,疾病急醫藥,病起急湯米,既死急募瘞,遺棄孩稚急收養,輕重繫囚急寬恤;有三權:借官錢以糶糴,興工作以助賑,借牛種以通變;有
六禁:禁侵洹,禁攘盜,禁遏糴,禁抑價,禁宰牛,禁度僧;有三戒:戒遲緩,戒拘文,戒遣使。此書備載救荒大政要旨,是
明朝關於荒政的重要著作。條論諸事,皆詔有司施行。
吳一鵬(1460-1542),字南夫,號白樓,長洲人。
弘治六年進士,改
庶吉士,授編修。正德初,進侍講,充經筵講官。因忤權閹
劉瑾,出為南京刑部
員外郎。瑾誅,累遷至太常卿。世宗即位,召拜
禮部左侍郎。數與尚書
毛澄、
汪俊力爭“大禮”。
汪俊去,一鵬署部事。後以本官入內閣,專典誥敕兼掌詹事府事。因參與修《武宗實錄》,被
張璁、
桂萼視為異己。書成,出為南京
吏部尚書,加
太子太保。居二年,南京官劾王瓊不職,一鵬遂於嘉靖八年(1529)三月二十日致仕。嘉靖二十一年二月初一日卒,年八十三。贈太子太保,諡文端。有《吳文端集》。
伍文定(1470-1530),字時泰,號松月,
松滋人。
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常州推官。精敏善決獄,被稱為強吏。
魏國公徐俌奪占民田,文定勘歸於民。
劉瑾受
徐俌重賄,興大獄,文定遂入詔獄,斥為民。瑾敗,起補嘉興。
寧王宸濠反,他迎王守仁軍入城。丙辰之戰,身犯矢石不動。中官
張忠、
許泰至南昌,欲冒其功,而守仁已系宸濠赴
浙江,張忠大恨,文定出謁,遂綁縛,文定大罵不已。以平宸濠功最為卓著,擢江西
按察使,不久遷廣東右布政使,未赴,而世宗嗣位。上
張忠、
許泰罪狀;又請發宸濠資財,還江西,以資經費;並矜恤因彈劾張忠而陷囹圄,以及寧王府宗人不預謀者,以清冤獄。世宗嘉納,進右副都睋史,
提督操江。嘉靖三年(1524),討獲海盜董效等二百餘人。嘉靖六年,召拜兵部右侍郎,其年冬擢
右都御史,代
胡世寧掌院事。雲南安銓、鳳朝文起事,詔進文定為
兵部尚書,
提督雲南、四川、貴州、湖廣軍務,督軍討伐。嘉靖八年,四川
巡按御史戴金疏劾文定,尚書
方獻夫、
李承勛亦詆文定好大喜功,傷財動眾。文定遂於同年三月二十四日致仕。嘉靖九年七月卒於家。年六十一。天啟初,追謚忠襄。
禁京師佛會
嘉靖八年(1529)三月二十九日,禮部尚書
李時上言:每年四月,京師諸寺有參禪禮佛之會,男女雜處,大敗風俗,宜行禁諭。世宗以其言有禆風化,即命有司巡視逮治,都察院榜示中外,嚴為禁革。
嘉靖年間,天下歲用日繁,
戶部尚書梁材等於嘉靖八年(1529)四月十四日議天下歲用。其中涉及宗室俸祿,提出嚴妾媵之限,收山場湖陂稅課河泊之利,裁旗校軍匠之食。于軍職之費提出:清屯田,嚴比試,定法令。世宗允準。
張琮(1463-1530),字廷獻,號惕庵,江寧人。
弘治三年(1490)進士,授工部主事,改
禮部,歷遷郎中,升陝西參議。時劉瑾專權,以事摘知
寧州。後擢監察御史,歷四川、廣西布政使,擢南京工部、
刑部侍郎。嘉靖五年(1526)四月遷南京
右都御史。嘉靖八年五月初三日致仕,九年九月三十日卒,年六十八。
何瑭(1474-1543),字粹夫,號柏齋,武陟人。
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初授翰林院修撰,以不屈以
劉瑾,出任開州知府。後歷遷工、戶、禮三部侍郎。嘉靖八年(1529)五月二十日遷南京
右都御史,不久即致仕。二十年九月三十日卒,年七十。贈禮部尚書,諡文定。有《醫學窺見》、《柏齋三書》、《何文定公集》。
頒新定銅衡
嘉靖八年(1529)六月三十日,世宗根據
都給事中蔡經條議,詔天下司府州縣起解管銀,但照欽定天平銅法,不得妄增耗銀,違者撫按官治罪。其兩京內外各衙門聽科道查參。又敕內府將舊用銅法送工部改造如制。
嘉靖八年(1529)八月初二日,提督兩廣軍務
兵部侍郎林富上言,極言採珠之害,乞請停止。他在奏疏中說:近來詔下廣東採珠,而祖宗時一般數十年一采,未有隔兩年一采的。珠之為物,一采之後,數年始生,數年始長,又數年始老。因此禁私采、數采,以使之生養。自天順年間采後至
弘治十二年(1499)方采,珠已成老,所以得之頗多;至正德九年(1514)又采,珠只半老,所以得之稍多;至嘉靖五年(1526)又采,珠尚嫩小,得之甚少。今距前采僅二年,珠尚未生,不僅少甚至不可得珠。在五年採珠之時,病死、溺死的就有五十餘人,而得珠僅八千零八十餘兩。論者即謂以人命易珠。今年再采,恐雖易以人命,而珠亦不可得。何況廣東饑民告急,申訴紛紛,盜賊乘間竊發,若再以採珠坐派,耽心百姓愈窮愈急,生意外之變。乞請稍緩數年,池蚌漸老,民困少蘇,徐取而用。世宗得疏,不予考慮,仍申明前旨採辦進用,無得遲誤。
楊一清(1454-1530),字應寧,號邃庵,又號
石淙,鎮江
丹徒(今屬江蘇)人。
成化進士,授
中書舍人。遷山西
按察僉事,以副使督學陝西。
弘治十五年(1502),以薦擢
都察院左
副都御史,督理陝西
馬政。武宗初立,命總制延綏、寧夏、甘肅三鎮軍務,不久進
左都御史,疏請修築邊牆。後為
劉瑾誣陷,下錦衣獄,大學士
李東陽、
王鰲諸人力救,方得免罪。安化王朱寘鐳叛,復起總制軍務,以中官張永監其軍。叛平,激張永揭
劉瑾罪惡,瑾被誅,擢
戶部尚書,又改吏部,兼
武英殿大學士,參預機務。嘉靖三年(1524),以他熟悉邊務,改
兵部尚書、
左都御史,總制三邊軍務。不久改吏部。
費宏被斥去職後,遂為首輔。嘉靖八年九月,復召
張璁入閣,他為張璁、
桂萼相軋,
霍韜上疏力詆,嘉靖八年九月十九日遂致仕。嘉靖九年四月,
張璁又坐他受賕罪,奪其官職。一清大恨,疽發背而死,年七十七。追謚
文襄。有《關中奏議》、《石淙類稿》。
停外戚世封
嘉靖八年(1529)十月初七日,府部科道等官奉旨會議外戚封爵事宜上言:祖宗之制,非軍功不封。後循習洪熙舊例,封爵日濫,以至爵賞無章,轉相承襲,祿米歲增,國用愈詘。建議遵祖宗舊制,毋得夤緣請封,有出特恩一時賞齎的第如故事,量授指揮、
千戶、百戶等官終其身。世宗覽奏說:外戚封爵,既無古典,原非祖制。若有軍功,襲封如故。其餘以戚親濫膺封爵,名器既輕,人不知勸,固當裁革。念系先朝恩命及今,已封姑與終身,子孫俱不許承襲。著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