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年表
大事記
1、古登堡返回故鄉美因茨,籌措資金再作試驗,並於1448年基本解決了
金屬活字的鑄造和印刷的技術問題。
2、韓國電影《
神機箭》中偽造歷史情節:1448年韓國發明火箭
《神機箭》由
安聖基、
鄭在泳和
韓恩貞等多位著名演員聯袂主演,該片主要講述
朝鮮世宗時期(公元1448年),朝鮮王朝上下齊心打造神秘武器"神計箭"的故事。 “神機箭”被韓國人(也只是他們自己)號稱是世界上最早的連發火箭炮,當時在世宗的全力支持下民間開發這種秘密武器,以抵禦明朝軍隊。通觀全片,都充斥著對中華的刻骨仇恨。然而即便拋開“胡編歷史”的問題不談,以古裝大片的標準來衡量,《
神機箭》從內在結構到外在形式的各方面都顯得粗糙平庸、水準低下。
逝世
1、約翰八世·帕里奧洛格斯 (1390年-1448年10月31日)從1421年開始為
拜占庭帝國的共同統治者,1425年至1448年為帝國唯一的皇帝。
約翰八世出生於
君士坦丁堡,是
曼努埃爾二世皇帝的長子,1421年被他父親任命為共同在位者。1425年曼努埃爾二世死後,他成為拜占庭帝國唯一的
皇帝。 約翰八世結過兩次婚,第一次是1414年娶
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一世的女兒安娜,第二次是1421年娶法國蒙
福爾的貴族之女
索菲亞。但是兩次婚姻均無後代。 1432年,約翰八世成功地抵禦了
奧斯曼帝國蘇丹穆拉德二世對君士坦丁堡的圍攻。為了抵抗
奧斯曼帝國的威脅,約翰八世親赴羅馬與教宗會晤試圖達到
東正教與天主教的統一。
1439年兩人在
佛羅倫斯就此簽署了一份協定,但是最後統一
基督教的試圖還是失敗了。隨
約翰八世同赴義大利的學者對歐洲正在開始的文藝復興有一定的影響。最後約翰八世在位期間還是基本上抵擋住了奧斯曼帝國的入侵。
朱權多才善謀,雄心遠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歲的他被封為寧王,二年後到北方邊境的軍事重鎮
大寧(今內蒙古寧城)就藩,“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
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
朱棣起兵反叛,建文帝
朱允炆害怕
朱權投向朱棣,召朱權至京師,朱權抗命不至,對南京朝廷持觀望態度,被詔削三護衛。另一方面朱棣也想取得大寧騎兵助戰。同年朱棣率兵至大寧,朱權準他入城見面。朱棣暗中派人交結朵顏三衛首領及大寧駐軍。朱棣趁朱權出城為他送行時出伏兵挾持朱權,把朱權與其家人帶回北平,同時收納大寧諸軍及三衛騎兵為己用,實力大增。
歷史大事
正統十年(1445)十二月,雲南千戶王政奉敕幣諭
緬甸宣慰使索
思任發,未即遣,緬甸以天變生懼,以思任發及妻孥部屬三十二人交付王政。王政斬思任發,函獻京師。思任發之
子思機發仍占據
孟養,屢諭不從。
正統十三年三月十七日,
英宗命
都督同知聚佩平蠻將軍印,充
總兵官,率南京、雲南、
湖廣、四川、貴州官軍士十五萬人往討思機發,復命靖遠伯王驥總督軍務,
侍郎焦弘督餉。十月,師抵金沙江,渡江直抵孟養,斬殺無數,思機發死於亂兵之中。南部諸部落皆震驚說:自古漢人無渡金沙江者,今
王師至此,真是天威。王驥與思任發子思祿約定,許其以土目統轄各部,居孟養如故。復與立石金沙江為界,誓曰:“石爛江枯,爾乃得渡。”思祿畏懼,聽從朝命。
王驥等班師回朝。
其時鈔既通行,而市廛仍以銅錢交易。每鈔一貫折銅錢五文。於是
正統十三年(1448)五月初六日,監察御史蔡愈濟為此
奏言:請出榜禁約,仍令
錦衣衛、
五城兵馬司巡視,有以銅錢交易的擒治其罪,罰以十倍。
英宗從其請,禁用銅錢交易。然而明朝廷令禁用銅錢,而鈔法仍不通行,商民益以為不便,其後此禁亦漸弛。
罷大臣保舉之法
宣宗時為搜羅賢才,命大臣旁求俊人,布按二司知府有缺,令京官三品以上者保舉。其初意未嘗不善,但法行既久,多有弊病:先所薦舉,後有過惡則力加掩覆,賢否混淆,保舉不公。
正統十三年(1448)七月二十日,巡按河南監察御史塗謙言:薦舉
賢才,就任內外官員。初任之時,莫不砥礪束修,及得授地方知府,不過一二年,遂改常態,往往累及薦舉之大臣。乞請該部暫停保舉之例,仍遵洪武、永樂舊制,凡方面知府,從吏部於內外九年
考滿官內,選其才識優長、志行卓異者升授。或者由皇上親擢朝臣才德素著者任用為便。
英宗允準。遂詔罷大臣舉官之例。當時,尚書
王直稍收其權於
吏部,加之
給事中余汴、御史塗謙屢以為言,於是罷之,使選舉之權悉歸吏部。
正統十三年(1448)八月二十四日,吏部言:近者方面知府缺員,停罷會官保舉之例,其郎中、
員外郎任滿九年,亦宜免會官考試。仍遵舊制,從本衙門堂上官並
都察院考核,本部覆考,奏請升黜。英宗採納其議,遂罷各部郎中員外九載會考制度。
正統十三年(1448)八月二十八日,巡撫大同右
副都御史羅亨信奏陳:永樂時詔邊卒盡力開墾,不征其稅。皇上即位之初,亦遵舊制。今戶部遣官於大同、
宣府,經量新墾之地,每人除八十畝外,餘地每畝徵稅五升。而塞北軍士守邊效勞,歲無寧日,其餘丁無他生業,惟事田作。每年自正月伺候接送北虜使臣,至二月出境,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得采草,八月以後修關務邊,十月又將迎接使臣。計一歲之中,不得盡力于田畝者常十之,六七。況邊境之地,沙鹼磽瘠,霜早雨遲,收穫甚微。聽其自食、方能勉強自給。若征其稅,則人人畏難,不敢耕種,衣食不足,必致逃竄。戶部官只知積粟,不知守邊得人。人心不固,雖有粟誰與共守?且今邊警頻至,正宜布恩信以結人心,豈可生事,乞罷經量徵稅。
英宗允準。
慶壽寺在
紫禁城西,金章宗時建立。太監王振媚佛,數言寺之弊陋。英宗於
正統十三年(1448)二月初三日,命重新修葺。凡役軍民萬餘人,費物料巨萬。同年十月修成,壯麗甲京師,英宗臨幸,並賜名“大興隆寺”,
王振延聘
崇國寺僧作佛事。英宗幸寺中,親自傳法稱弟子,公候以下趨走如行童。
王卺(?-1463),
郿縣人。永樂中
鄉薦,歷山東左布政使,所至有惠政、政績頗著。
正統六年(1441)工部左右
侍郎,
正統七年七月任
工部尚書。因性狷介,為王振所侮,遂於正統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致仕歸里,天順七年(1463)七月十三日卒。
鄧茂七(?-1449),江西
建昌(今
永修)人,與其弟茂八為避仇走福建,投奔
寧化縣豪民陳政景,為眾所推重。御史
柳華編里甲,茂七兄弟皆為甲長。當地
佃農向來須將租米送往地主家中,
正租之外,又多勒索。鄧茂七號召佃農拒絕送租,由田主自來收取。田主遂告訟縣官,縣官不巡檢緝捕,茂七拒捕,殺弓兵數人。官軍三百人前往鎮壓,茂七率眾殺死官兵、巡檢、知縣,於
正統十三年(1448)四月與陳政景舉兵起義。先後攻取了
沙縣、
尤溪等處,推官
王得仁與守將及知府鎮壓,陳政景犧牲。而
鄧茂七起義軍則聲盛益大。當時有尤溪爐王蔣福成於旬日之內得萬餘之眾,占據尤溪,與茂七互為聲援。加之,福建兵衛久馳,又苦於布政使宋彰虐政,爭相投奔起義軍的農民竟達數萬人。鄧茂七於沙縣
陳山寨建立政權,稱“剷平王”。義軍圍延平(今福建
南平),破泉州,攻占二十餘縣,與浙江
葉宗留起義軍相呼應。明政府派僉都御史
張楷、寧陽候
陳懋以及
梁珤、
陳豫等率京軍二萬人江浙
漕運二萬七千人,利用蒙古族、回族組成的精兵前往鎮壓。
正統十四年,羅汝先、黃琴勾通官軍,願殺茂七以贖罪,鄧茂七中計遇伏,起義軍傷亡慘重,鄧茂七遇難。其餘部林子得、鄧永祖等擁立茂七兄子
鄧伯孫以九華為根據地,繼續鬥爭。同年五月,鄧伯孫中計,殺大將
張留孫,復遭官軍襲擊,鄧伯孫被俘犧牲。部將羅丕、廖寧等率餘部,轉移到深山之中伺機出擊。次年,為官軍誘殺,起義遂告失敗。
劉永(?-1448),字克修,江西
大庾縣人。由進士任刑部主事,歷工、刑二部郎中。曾從
工部侍郎羅汝敬巡歷陝西,又從刑部尚書
魏源巡視口北,多有贊畫之功。楊溥薦之任荊州知府,劉永愛民如子,
正統十三年(1448)六月卒。荊州民哭拜於門者甚眾,時人以為劉永有古
循吏之風。
申嚴越訴誣告之罪
正統十三年(1448)六月二十一日,四川
按察司副史
李匡奏陳:四川軍民爭訟,不自下而上,往往至京師,駕虛詞煩瀆聖聽。及遣人遞迴,中途又脫逃,負累遞送之人,又有擅自拆動
實封等。請嚴禁重處。
英宗命
都察院集議,重申今後四川軍民人等果系擅動實封及僱人遞狀,驀越訴告,並主使教唆、捏詞寫本狀者,決杖一百,改發鬆潘衛充軍。其軍餘人丁驀越赴京誣告十人以上,並原告發回,中途在逃的,改發壘溪千戶所充軍,民人仍發口外為民。
丁璿(1382-1448),
應天府上元縣人。田進士選庶吉士,授工部主事,
坐事摘戍。以薦授
山西道監察御史,巡按徐州、陝西、雲南,升為左
僉都御史。奉命於大同、
宣府督運糧儲。雲南
麓川思任發叛,官軍征討失利,召丁璿馳傳往視,丁璿陳言用兵便利十餘事,遂任為
雲南巡撫兼督饋餉,麓川平定,召還升
左副都御史。正統十三年(1448)十二月致仕,未及行而卒於京。年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