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宮城南門遺址

龍城宮城南門遺址

龍城宮城南門遺址位於朝陽市老城區的南北軸線上,門址有三個門道。按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規定,只有都城的城門才允許開設三門道,據此確定,這段城門是前燕始建龍城時修築的宮城(和龍宮)南門(弘光門)。

遼寧文物考古研究所集中對朝陽北大街西側進行了勘探和發掘,除了這段城門遺址外,還發現1000多年前的建築址、道路、水渠、水井等重要遺蹟,出土遺物1000餘件。

2004年,該遺址入選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2014年,該遺址入選為遼寧省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由該遺址以及龍騰苑遺址等組成的三燕龍城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門址結構,門道等級,文物遺存,價值意義,文物保護,地理信息,

歷史沿革

龍城(又名黃龍城)始建於公元341年,為前燕王慕容皝所建,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統稱“三燕”)的都城。自建城起一千年來一直是東北地區的軍事重鎮與中心城市之一。
唐朝時設營州,為上都督府
遼朝時設興中府,為南面大蕃府
元代設興中州
明初曾置營州衛
清代設三座塔廳(今雙塔區),後改置朝陽縣

遺址特點

門址結構

通過考古發掘,發現“龍城宮城”正門先後經過前燕、後燕、北魏、唐、遼五個時代的建設。
前燕門址:公元341年,前燕王慕容皝將都城從大棘城遷到龍城。在修建都城時首次修建了城門,城門坐北朝南,有三個門道。在門址東西兩側發掘出當時的城牆,其中東城牆發現50米,西城牆發現10餘米。門址和城牆全部為黃土夯築,夯層厚度8-10厘米。
後燕門址:第二期門址修築於後燕時期,為慕容熙在位時所建。通過考古發掘看到,第二次修築門址是在第一次基礎上改、擴建而成。位置與前者重疊,也是三門道。在門道內設定有磚和木柱等。到北燕時繼續沿用此門。
北魏門址:考古發掘發現,到了第三期門址,其形制發生較大變化。最明顯的是把東西兩門道堵死,只留中門通行。兩側門道未堵的空間填滿了堆積土,出土有北魏蓮花瓦當和隋五銖錢。據史料記載,北魏熙平二年即公元517年曾重建龍城,故第三期門址當為北魏時期所建,沿用到隋代。
唐代門址:第四期門址為單門道,在北魏門址基礎之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根據夯土外包磚的形制和層位關係判斷當建於唐代,門墩的南北兩端和城牆南端都進行了增補。門墩平面呈長方形,底部東西長34米,南北寬23米,門墩南北兩側均有包磚。門道長4米,其北部發現一條南北走向磚道,殘存25米。在史料中有唐開元五年“更於柳城營州城,興役三旬而畢”的記載,故專家推斷第四期門址建於唐開元五年。
遼代門址:遼代門址疊壓在唐代門址上,方向和格局都相似於唐代,但規模有所減小。門墩底部以大塊條石為基礎,門道寬5米、長20.5米。地表用巨大的石板鋪就。門墩外圍均用磚石包砌。兩壁包鑲木板,其下置礎石,上承木柱,門道內堆積了大量的被燒成木炭的粗大立柱和紅燒土塊等,表明此建築最終毀於一場大火。從此這座門址徹底廢棄,未再重建。

門道等級

三門道證明這是座都城。
中國古代建築等級制度規定,只有都城的城門才允許開設三門道。龍城宮城南門遺址的第一期門址與第二期門址均為三門道。三門道始建於前燕,經後燕擴建,沿用至北燕滅亡。自此,龍城不再作為都城,三門道亦改為單門道。
令人驚奇的是,作為“三燕古都”的內城門道,修築已相當講究。早期的門道地面鋪一層黃沙土;中期唐代的門道又發展了一步,道中間鋪設2米寬的磚路;而晚期的門道路寬拓展到5米,以200厘米長、80厘米寬的長方形大石塊對縫鋪設,排列整齊。當時這座城市的繁華,由此可見一斑。

文物遺存

眾多文物顯示古城的繁華。
此次考古還發掘出多組隋唐時期的建築和大型遼金時期建築址、遼代以前的城市排水系統,出土了建築構件、陶器、瓷器、骨器、石佛造像、陶佛造像、石夯錘、玉器、鐵器、銅器、銅錢等遺物,還有一些如骨梳、石圍棋、網墜、銅剪、各種人頭像等反映當時社會文化生活的文物。在七號地點發現了多件刻有北燕“太平”年款和製作工匠姓名的陶瓮。
此外,在朝陽南塔北側50米、雙塔街南口還發現了一座遼代藏佛舍利石宮。石宮平面呈長方形,由大石板砌成石室,外面包磚。石室內藏一長方形石函,石函內外均施彩繪,函內藏有佛舍利、鎏金佛像、銀缽、銀菩提樹、白瓷淨瓶、白瓷香爐等物。石函旁立一長方形石碑,刻《佛舍利銘記》,時為遼聖宗統和二年,即公元984年。

價值意義

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認為,朝陽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考古發現的三燕龍城遺址極為重要,屬都城級別,現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六國時期整箇中國北半部都為鮮卑族所統治,當屬民族大融合時期,至唐代達到一個高峰,成為世界頂尖級文化。從公元3世紀到8世紀的500多年間,朝陽一直為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所在。中原王朝經營東北地區,聯繫、安撫東北少數民族都是以朝陽為重心和中介實現的。因此對三燕都城遺址考古,價值非同一般。原有文獻對龍城載之甚少,2004年發現的龍城宮城遺址,使人們看到了三燕都城的規格,意義重大。
更值得關注的是,歷史上的龍城,曾是中原文化、東北亞文化、草原絲綢之路的匯聚之地。因此,如果能把這部分資源發掘出來,其文化價值非常高。專家認為,此次突破性的考古發現,即使在國際考古界也將產生深遠影響。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著名考古專家郭大順認為,根據龍城在當時的位置,中原文化正是通過這裡向東北及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進行傳播。他表示,此次新發現涉及到中國東北邊疆歷史的主線,事關重大。
三燕時期的城門是首次在朝陽城內發現,其門道結構保存完好,建築風貌獨特,為研究十六國時期北方城市的城門形制提供了實物資料。更重要的是,這座城門遺址位於朝陽老城區的中軸線上偏北處,根據其位置判斷,應為三燕龍城宮城的南門,這為研究三燕龍城的布局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坐標點。尋找和確定三燕都城龍城遺址,是十六國時期考古的重大課題,也是遼寧西部地區歷史時期考古的一項主要任務,雖不斷有有關遺蹟現象顯露,但都較為零散。此次考古發掘有較好的解決,為遼寧城市考古積累了經驗,是學術上的一次突破。龍城遺址所處朝陽盆地中的大凌河谷從紅山文化開始就是人類活動最頻繁、最集中的地區。龍城的布局具有一定的特點,其宮城南門不在宮城的正中,而是與外城北門、南門在一條直線上,其原因推測與龍城從建國都城到軍事重鎮,再到普通州府三個連續性的發展階段,導致其功能、地位、作用隨之發生變化有關,門道的數量變化也可以進行佐證。

文物保護

2004年,龍城宮城南門遺址入選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
2014年,龍城宮城南門遺址入選為遼寧省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列第49號。
2019年,由龍城宮城南門遺址以及龍騰苑遺址等組成的三燕龍城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古遺址第20號,編號8-0020-1-020。

地理信息

龍城宮城南門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北大街西側。
龍城宮城南門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