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鵟屬的鳥是一類中等體型的
猛禽,擁有有力的身軀和寬廣的翅膀。寬翅膀,寬尾巴。一般是上體呈褐色,下體顏色稍淡,尾巴呈紅褐色。赤肩鵟在北美東部的太平洋沿岸比較常見,體毛呈紅褐色,下部有較密的條紋。棕尾鵟屬中型猛禽,體色變化比較大,有淡色型和暗色型等,但體羽的顏色均比其他 類的顏色淺淡。通常上體為淡褐色到淡沙褐色,具有暗色的中央紋。而
普通鵟也體色變化較大,上體主要為暗褐色,下體主要為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棕色橫斑或縱紋,尾淡灰褐色,具多道暗色橫斑。飛翔時兩翼寬闊,初級飛羽基部有明顯的白斑,翼下白色,僅
翼尖、
翼角和
飛羽外緣黑色或全為黑褐色,尾散開呈扇形。翱翔時兩翅微向上舉成淺‘V’字形。
棲息環境
喜歡乾燥環境的荒原猛禽,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從海平面的山腳闊葉林到2000米的混交林和針葉林地帶均有分布,有時甚至出現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頂苔原帶上空,秋冬季節則多出現在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棲息於荒漠、半荒漠、草原、無樹的平原和山地平原,垂直分布的高度可達海拔2000-4000米的高原地區。
生活習性
部分
遷徙,部分
留鳥。例如普通鵟,有的個體的遷徙旅程達16,000公里,有的卻終年停留在兩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活動。不過,就遷徙的距離而言,猛禽可以稱得上是整個鳥類中遷徙路線最長的類群之一。猛禽遷徙的距離一般到達400公里以上,而有些種類甚至幾乎能從地球的一極遷飛到另一極。例如普通鵟能從俄羅斯的
西伯利亞遷徙到非洲的
好望角。
冬季有時也到農田地區活動,但較少活動於森林地帶,常單獨或成群活動在開闊、多石而又乾燥的不毛之地。
主要以森林鼠類為食,食量甚大,除嚙齒類外,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鳥和大型昆蟲等動物性食物,有時亦到村莊捕食雞等家禽。捕食方式主要通過在空中盤旋飛翔,通過銳利的眼睛觀察和尋覓,一旦發現地面獵物,突然快速俯衝而下,用利爪抓捕。此外也棲息於樹枝或電線桿上等高處等待獵物,當獵物出現在眼前時才突襲捕獵。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巴貝多、貝里斯、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家、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庫拉索島、多米尼加共和國、厄瓜多、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瓜德羅普、瓜地馬拉、蓋亞那、宏都拉斯、茅利塔尼亞、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馬丁島(荷屬)、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安哥拉、蒲隆地、剛果民主共和國、厄利垂亞、衣索比亞、肯亞、馬拉威、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盧安達、索馬里、南蘇丹、蘇丹、
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智利、貝寧、布吉納法索、喀麥隆、
中非共和國、查德、象牙海岸、赤道幾內亞、衣索比亞、加彭、加納、幾內亞、賴比瑞亞、馬里、茅利塔尼亞、尼日、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獅子山、多哥、烏干達、 馬達加斯加、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安哥拉、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札那、保加利亞、蒲隆地、高棉、中非共和國、
中國、象牙海岸、克羅地亞、賽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吉布地、埃及、厄利垂亞、愛沙尼亞、衣索比亞、芬蘭、
法國、加彭、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肯亞、大韓民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賴索托、賴比瑞亞、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拉威、馬爾他、茅利塔尼亞、摩爾多瓦、摩納哥、蒙古、黑山、摩洛哥、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荷蘭、北馬里亞納群島、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南非、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斯里蘭卡、蘇丹、史瓦濟蘭、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西撒哈拉。
鵟屬分布圖該屬種類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英文名稱
|
---|
1 | | Buteo albigula | White-throated Hawk
|
---|
2 | | Buteo augur
| Augur Buzzard
|
---|
3 | | Buteo auguralis
| Red-necked Buzzard
|
---|
4 | | Buteo brachypterus
| Madagascar Buzzard
|
---|
5 | | Buteo brachyurus
| Short-tailed Hawk
|
---|
6 | | Buteo buteo
| Eurasian Buzzard
|
---|
7 | | Buteo galapagoensis
| Galapagos Hawk
|
---|
8 | | Buteo hemilasius
| Upland Buzzard
|
---|
9 | | Buteo jamaicensis
| Red-tailed Hawk
|
---|
10 | | Buteo japonicus | Japanese Buzzard |
---|
11 | | Buteo lagopus
| Rough-legged Buzzard
|
---|
12 | | Buteo lineatus | Red-shouldered Hawk
|
---|
13 | | Buteo nitidus | Grey Hawk
|
---|
14 | | Buteo oreophilus
| Mountain Buzzard
|
---|
15 | | Buteo plagiatus | Grey Hawk |
---|
16 | | Buteo platypterus
| Broad-winged Hawk
|
---|
17 | | Buteo refectus | Himalayan Buzzard |
---|
18 | | Buteo regalis
| Ferruginous Hawk
|
---|
19 | | Buteo ridgwayi
| Ridgway's Hawk
|
---|
20 | | Buteo rufinus
| Long-legged Buzzard
|
---|
21 | | Buteo rufofuscus
| Jackal Buzzard
|
---|
22 | | Buteo socotraensis
| Socotra Buzzard
|
---|
23 | | Buteo solitarius
| Hawaiian Hawk
|
---|
24 | | Buteo swainsoni
| Swainson's Hawk
|
---|
25 | | Buteo trizonatus | Forest Buzzard |
---|
26 | | Buteo ventralis
| Rufous-tailed Hawk
|
---|
繁殖方式
猛禽的
求偶炫耀有起伏式、螺旋式和搖擺式等技藝高超的
婚飛和空中炫耀。當繁殖期到來的時候,雄鳥便在自己的巢域上空所作的各種體態的飛行,同時發出大聲鳴叫,以博取異性的愛慕。有的種類常常飛到30~90米的高處,垂直衝下,急劇地旋轉著,發出警報似的叫聲,似乎已經失去了控制,馬上就要摔在地上。但在接近地面只有1米左右時,卻又靈巧地恢復常態,振翅飛起,直上高空。這樣的表演有時可以反覆100多次。大多數種類則是反覆地呈波浪狀不斷起伏的飛行,進行空中炫耀。當這種空中炫耀由雄鳥和雌鳥共同進行時,更是扣人心弦。開始是雄鳥在雌鳥的上空作水平翱翔,接著徑直向雌鳥俯衝過去,當雄鳥臨近,雌鳥突然翻過身來,把腳爪伸向雄鳥,於是兩雙腳抓在一一起,翻著筋斗象兩片落葉似的一起跌落下去,有時一直跌到臨近地面或水面的千鈞一髮之際,才突然分開,騰空飛起。隼形目猛禽的交配主要在樹上或地面上進行,一般每天交配多次,但一到產卵期即停止。
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於林緣或森林中高大的樹上,尤喜針葉樹。通常置巢於樹冠上部近主幹的枝椏上,距地高7-15米。也有營巢於懸岩上的,有時也侵占烏鴉巢。巢結構較簡單,主要由枯樹枝堆集而成,內墊有松針及細枝條和枯葉,有時也墊有羽毛和獸毛。每窩產卵2-3枚,偶爾也有多至6枚和少至1枚的,卵為青白色或皮黃白色,被有栗褐色、黃色、紅褐色或紫褐色斑點和斑紋,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約28-35天。雛鳥晚成性,滿被白色絨羽,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經過20-50天的巢期生活後,雛鳥即能飛翔和離巢。壽命較長,在野外可存活25-30年。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