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夏威夷鵟體長46厘米,翼展87-101厘米,體重441克。是一種小型的寬翅猛禽,尾巴相對較短,與大多數猛禽一樣,雌性的體型明顯大於雄性。 這個物種有兩個不同的色形和種類,一種是深色型,一種是淺色型,以及大量的中間羽色和個體差異。 深色型的夏威夷鵟,上體和下體是均勻黑暗色,但未成熟的亞成鳥在腹部和背部區域通常具有更多的棕色、白色和白色的斑塊。 淺色型的成鳥具有蒼白的頭部,小小的彩色胸部以及浸染的體側,少數淺色型有“V”形圖案來區分。蠟膜藍色,腿部呈綠黃色。
棲息環境
夏威夷鵟一般依靠本地森林進行築巢。它們生活在密集的多型鐵心木林、金合歡森林或桉樹林,從海平面到大約海拔2000米的高度。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棲息地,包括木瓜或澳洲堅果種植園、農耕區、稀樹草原。夏威夷鵟對於棲息地的變更具有顯著的適應能力,只要那裡具有適合棲息和築巢的地點以及足夠的獵物來源(大鼠)。對其原有棲息地的變更及其轉變為或多或少精耕細作的區域,至少暫時不構成其維護或發展的障礙。
生活習性
夏威夷鵟在求愛期間,兩個夥伴一起飛翔、徘徊、下潛,產生起伏的飛行並溫柔的觸碰對方。 在繁殖季節具有領地性和攻擊性,特別是在築巢期間,對於進入其區域的任何入侵者(包括人類訪客),會猛烈的驅逐攻擊入侵者。
鳥類是夏威夷鵟的主要食物來源,夏威夷灰蓬毛蝠是生活在島嶼上的唯一原生哺乳動物,也是占據群島的夏威夷鵟的食物。因為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淡水魚的缺乏大大限制了它們的飲食。然而,隨著玻里尼西亞人和歐洲殖民者的到來,引入了潛在的掠食的新可能性。所以,夏威夷鵟在獵食方面非常機會主義,並且能夠根據資源的可用性進行調整。它們的食譜包括23種鳥類,6種哺乳動物,7種昆蟲或蛛形綱動物,一種甲殼類動物和一種兩棲動物。選單組成根據經常出現的築巢棲息地的類型而有所不同。在低海拔地區,當巢穴位於森林或耕地地區時,小型鳥類占捕獲的大部分獵物(約64%)。在海拔中部,哺乳動物幾乎占所有捕獲量(84%)。在低地,根據掠食者的性別,掠食行為也有所不同;雄鳥比雌鳥食用更多比例的鳥類。在分布的中等高度沒有區別。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大多數夏威夷鵟全年都在各自的領地活動。它們是一夫一妻制。築巢持續時間3-9月,深色型夏威夷鵟在4月下旬或5月初。儘管年降水量有很大差異,但季節總是在同時定期變更的。巢位於地面以上3.5-18米之間的一棵大樹中,巢寬50厘米左右,通常呈杯狀放置在大樹的分枝杈上。雌性通常只產1枚卵,孵化期大部分持續38天。與此同時,雄性負責打獵,一旦雛鳥孵出,雌性接納雄鳥探訪巢穴以提供食物。幼鳥在7-8周后飛行。育雛成功率為50-70%。整個築巢期從產卵到成熟,持續154天。一對夏威夷鵟不會每年都繁殖。那些在去年成功繁殖的鳥往往會跳過第二年,一般隔年繁殖。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對夏威夷鵟持續的威脅包括農業開發,森林砍伐、引入有蹄類動物的行為,這些行為導致原生森林退化並抑制其再生,道路的修建和車輛行駛對巢穴的反覆干擾以及可能的殺害,特別是築巢棲息地已經減少,在某些地區原有的植被多樣性受到南苜蓿等外來植物競爭的限制。該物種生存的環境受到用於牧草和甘蔗的土地轉化為桉樹種植園的威脅,以及主要位於普納區(Puna District)的大面積原野被開發為住宅區,及曾經遭受獵殺的廣泛衝擊,並可能與正在努力重新引入極端瀕危的夏威夷烏鴉的烏鴉群在夏威夷群島的食物競爭相牴觸。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夏威夷鵟數量下降的原因。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