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氏鵟(學名:Buteo ridgwayi):是中型猛禽,體長36-41厘米。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適於撕裂獵物吞食;基部具蠟膜或須狀羽;翅強健,翅寬圓而鈍,扇翅及翱翔飛行,扇翅節奏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對較長,約等於脛部長度。雌鳥顯著大於雄鳥。翅強而有力,善疾飛及翱翔。索齶型頭骨。眼球較大,視野寬闊,視覺敏銳;聽覺發達。通常上體體羽是棕灰色,下體灰白色,有紅褐色斑紋 。
棲息於潮濕的森林,喜歡低地和丘陵地帶的原始森林,分布高度從海平面至海拔2,000米。非遷移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在開闊、多石而又乾燥的不毛之地。主要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蜥蜴和蛇為食。分布於多米尼加共和國、海地和鄰近的小島。
此鳥的名字是為紀念美國鳥類學家羅伯特·里奇韋(Robert Ridgway)。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里氏鵟是一種中小型的鵟,體長36-41厘米,翼展69 -81厘米。雄鵟頭頂部灰棕色,肩膀鮮紅色。頭和脖子灰色,喉白色。成鳥上半身灰黑,下半身灰色帶白色條紋並有細碎紅棕色斑。淡赤褐色的大腿及黑白條紋的尾羽。雙翅深棕色有斑駁的花紋,腳爪金黃色,鳥喙上部喙基黃色,喙尖黑色;下部鳥喙灰色。虹膜琥珀色,有白眼圈。
雌雄相似,但雄性的體羽比雌鳥更灰暗一些,它在腹部和肛門部位有一點粉紅色。幼鳥肩膀上沒有粉紅色的斑點。下體羽淡黃至白色,腹部微弱地裝飾著黃褐色的條紋。
棲息環境
主要生活在潮濕的有石灰岩覆蓋的森林裡。喜歡低地和丘陵地帶的原始森林,實際上已經被報導可以棲息各種各樣環境,其中包括熱帶雨林、亞熱帶乾燥和潮濕的森林、松樹林、石灰岩喀斯特森林、甚至在次生林地和農業用地。分布高度從海平面至海拔2,000米。
生活習性
非遷移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在開闊、多石而又乾燥的不毛之地。多單獨活動,有時亦見2-4隻在天空盤旋。活動主要在白天。經常棲息在懸崖上的岩壁上。性機警,視覺敏銳。善飛翔,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空中盤旋滑翔,寬闊的兩翅左右伸開,並稍向上抬起成淺‘V’字形,短而圓的尾成‘扇’形展開,姿態極為優美。
主要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蜥蜴和蛇為食。捕食方式主要通過在空中盤旋飛翔,通過銳利的眼睛觀察和尋覓,一旦發現地面獵物,突然快速俯衝而下,用利爪抓捕。此外也棲息於樹枝或電線桿上等高處等待獵物,當獵物出現在眼前時才突襲捕獵。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在繁殖季節,里氏鵟的求偶炫耀有起伏式、螺旋式和搖擺式等技藝高超的婚飛和空中炫耀。當繁殖期到來的時候,雄鳥便在自己的巢域上空所作的各種體態的飛行,同時發出大聲鳴叫,以博取異性的愛慕。它們常常飛到30-90米的高處,垂直衝下,急劇地旋轉著,發出警報似的叫聲,似乎已經失去了控制,馬上就要摔在地上。但在接近地面只有1米左右時,卻又靈巧地恢復常態,振翅飛起,直上高空。這樣的表演有時可以反覆100多次。會反覆地呈波浪狀不斷起伏的飛行,進行空中炫耀。當這種空中炫耀由雄鳥和雌鳥共同進行時,更是扣人心弦。開始是雄鳥在雌鳥的上空作水平翱翔,接著徑直向雌鳥俯衝過去,當雄鳥臨近,雌鳥突然翻過身來,把腳爪伸向雄鳥,於是兩雙腳抓在一一起,翻著筋斗象兩片落葉似的一起跌落下去,有時一直跌到臨近地面或水面的千鈞一髮之際,才突然分開,騰空飛起。隼形目猛禽的交配主要在樹上或地面上進行,一般每天交配多次,但一到產卵期即停止。
里氏鵟2-5月築巢,3-4月產卵。通常營巢於林緣或森林中高大的樹上,置巢於樹冠上部近主幹的枝椏上,距地高10-15米巢結構較簡單,主要由枯樹枝堆集而成,內墊有松針及細枝條和枯葉,有時也墊有羽毛和獸毛。每窩產卵1-3枚,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以雌鳥為主,雛鳥晚成性。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被認為是極度瀕危的,因為它們的數量非常少,分布分散,還將繼續下降。唯一有效的保護是在多米尼加Los Haitises National Park國家公園,這裡進行人工繁殖和放歸野外來保存這個行將滅絕的物種。因為它們的森林棲息地被嚴重破壞,根據2002-2005年間的調查,數量估計在200-250。是伊斯帕尼奧拉島的最受威脅的鳥類。
2007年有74對在洛杉磯Haitises國家公園發現,大多數鳥類在棲息地發生森林退化和碎片化會改變其生存方式而進入森林邊緣,再生次生林,被遺棄的農業區種植園和牧場。這表明它們具有更大的適應性以超出以前人們對這個物種的了解,只要有足夠的獵物存在,它們就可以生存。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