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20年1月18日,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出台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導意見。
2020年1月19日,山東省委書記
劉家義在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臨沂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
臨沂市要勇當魯南經濟圈發展排頭兵。
2020年6月8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臨沂市政府負責同志解讀《關於加快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方案, 標誌著魯南經濟圈正式成立。
2020年,臨沂市擔任魯南經濟圈首任輪值推進市。
2020年7月2日,魯南經濟圈公立醫療機構藥品(耗材)採購聯盟在
臨沂市成立,魯南四市簽署《魯南經濟圈衛生健康一體化發展框架協定》。
2020年7月23日,魯南經濟圈文化旅遊聯盟在
臨沂市成立,魯南四市簽訂了《魯南經濟圈紅色文化旅遊合作框架協定》。
2020年8月7日,魯南經濟圈科創聯盟在
棗莊市成立。
2020年9月9日,魯南經濟圈黨媒聯盟在
臨沂市成立。
2020年10月20日,魯南經濟圈政務數據共享協定簽署儀式暨區塊鏈聯盟在
臨沂市成立。魯南四市簽署了《魯南經濟圈政務數據共享協定》。
2020年12月11日,《魯南經濟圈衛生健康一體化發展框架協定》在
臨沂市簽署,成立腦血管病、心臟大血管外科兩個專科聯盟。
2020年12月18日,魯南教育聯盟在
臨沂市成立。
2020年12月25日,魯南經濟圈建築業發展聯盟、魯南經濟圈房地產業發展聯盟、魯南經濟圈物業管理髮展聯盟、魯南經濟圈市政行業發展聯盟、魯南經濟圈村鎮建設發展聯盟、魯南經濟圈城鄉建設綠色發展聯盟在
臨沂市成立並揭牌。
2021年1月4日,廣東大灣區與魯南經濟圈設計創新合作對話在臨沂市舉行。
2021年2月2日,山東省委書記
劉家義在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臨沂代表團參加審議強調,臨沂要攻堅克難、狠抓落實,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突破,在魯南經濟圈發展中勇當
排頭兵。
2021年5月13日,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推進會暨第二次聯席會議在
臨沂市召開,審議《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2021年工作要點》,舉行魯南經濟圈輪值城市交接儀式。
成立背景
在推進機制方面,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指導和推進“三圈”一體化發展。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分別由濟南市、青島市牽頭建立
議事協調機構的推進機制。魯南經濟圈由四市市委書記依次輪任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聯席會議召集人,每次任期一年,2020年臨沂市首先輪值。
經濟圈職責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網路。加快魯南高鐵曲阜至菏澤至蘭考段、京雄商高鐵山東段、京滬高鐵二通道濰坊至新沂段、濱淄臨高鐵、濟棗高鐵等項目建設。建設臨淄至沂南延至魯蘇界高速、濟南至微山高速、日照(嵐山)至菏澤公路棗莊至菏澤段工程等高速公路項目。實施京杭運河主航道升級工程。加快菏澤機場、棗莊機場新建和濟寧機場遷建、臨沂機場改擴建等項目建設。
統籌重大水利設施建設。實施淮河流域南四湖片等重點平原窪地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加快推進魏樓水庫、田集水庫等平原水庫建設,實施岩馬水庫增容等調蓄水源工程,論證推進黃山水庫、濟寧引黃西線等重點工程,加快閆潭灌區等現代化改造。
強化能源協同保障。規劃建設大唐鄆城國家電力示範項目,開展棗莊
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加快山東管網南幹線天然氣管道等能源輸送管道建設,推進菏澤單縣鹽穴地下儲氣庫前期研究論證。推動濟寧建設新能源研發和氫能製取儲運基地。
打造“數字魯南”。布局建設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推進魯南(棗莊)、魯西南(菏澤)大數據中心和濟寧、臨沂華為雲大數據中心建設,規劃建設魯南經濟圈分散式共享資料庫。依託中科院計算機所臨沂、濟寧分所等開展大數據套用研究,打造魯南“新型智慧城市群”。
統籌城鄉發展互促互進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支持4市率先打造形成一批鄉村振興示範樣板,建設全省“三生三美”先行區。推進棗莊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牡丹區國家牡丹農業科技園區、金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等建設,提升濟寧禮饗、臨沂果蔬、棗莊石榴、
菏澤牡丹等
品牌影響力,協同打造魯南特色農產品示範基地。探索創新欠發達區域和革命老區轉型發展的路徑模式,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加快推進人的城鎮化。落實好
財政轉移支付、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等“掛鈎”政策,推進外來務工人員、城中村城邊村原有居民和其他農村地區就地轉移就業人口市民化。鼓勵4市積極培育住房租賃市場,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支持符合條件的縣改市、鎮改街道。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大資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護機制。支持4市建立城鄉教育聯合體,鼓勵城鄉校長、優秀教師掛職交流。推動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等省、市級醫院與縣級醫院建立跨區域對口幫扶制度,建設縣域內醫共體。
推進產業協同創新發展
推動製造業錯位布局協同發展。統籌實施製造業發展五大工程,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先進制造業基地。實施傳統產業提升工程,推動4市化工建材、紡織服裝等產業整合最佳化和“進區入園”,做大做強臨沂、菏澤現代高效農業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加快棗莊、濟寧等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主導產業壯大工程,省里在土地供應、資金安排、能耗指標、項目布局等方面,重點支持臨沂市培育壯大生物醫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發展養老、體育等產業,打造國內知名的醫養健康產業基地;棗莊市發展以高端
數控工具機為主的智慧型製造業;濟寧市發展以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為主的裝備製造業;菏澤市發展以現代中藥、抗病毒系列新藥、靶向藥物為主的生物醫藥產業。實施未來產業孕育工程,抓住全球產業鏈重構機遇,謀劃布局
新一代信息技術、
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培育一批“瞪羚”企業,力爭點上有所突破。實施強鏈補鏈工程,聚焦主導產業、協同開展招商引資,提升產業集群集聚集約發展水平。實施開發區升級工程,全面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支持兗州工業園區、滕州經濟開發區、菏澤經濟開發區等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合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商貿物流、醫養健康、電子商務、家政服務等服務業,聯合打造一批高水平服務業聚集區,共同培育高端服務品牌。高水平建設
臨沂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濟寧省級醫養結合示範先行市、菏澤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支持臨沂、濟寧兩市申報全國家政服務業“領跑者”試點。
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推動4市工程研究中心、
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台共建共用,牽頭或參與實施大科學計畫和大科學工程,在裝備製造、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領域開展協同創新,建設魯南高鐵沿線科技創新走廊。加快山東無機功能材料與智慧型製造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規劃建設臨沂現代物流、濟寧工程機械智慧型裝備、菏澤生物醫藥等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
加快重大載體平台建設。鼓勵4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強交流合作,引導行業骨幹企業聯合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產教融合聯盟。依託魯南技術產權交易中心、中原技術市場、臨沂國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魯南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平台,聯合打造以對接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為重點的區域技術轉移中心。支持4市共建
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聯合設立創業投資基金。
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建設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提升國際
孔子文化節、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等影響力,高質量規劃建設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深入挖掘伏羲祖源文化、墨子創新文化、魯班工匠文化等特色資源。協同推進齊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傳承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齊魯文化品牌。
打造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組建魯南旅遊聯盟,依託“三孔兩孟”、台兒莊古城等歷史文化資源和沂蒙革命老區、
孟良崮戰役、
台兒莊大戰等紅色資源,打響東方聖地、魯風運河、水滸故里、親情沂蒙等旅遊品牌,建設全國知名研學旅遊目的地。挖掘鼓吹樂、柳琴戲、山東梆子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創建曹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國家級實驗區。支持濟寧微山湖旅遊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實行4市居民旅遊同城化待遇。
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
加強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協同推進“四減四增”行動,倒逼4市煤炭、化工、冶金、建材、木業等行業提質升級,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減少,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升。建立區域環評會商機制,協同實施重大項目環評。
推進環境污染聯防聯治。加強與京津冀通道城市、魯蘇豫皖交界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強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協調和綜合管理,根據各市地表
水環境質量同比變化情況和水質達標情況,開展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實施區域污染應急聯動,開展聯合執法、交叉執法。
強化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啟動實施南四湖保護整治利用工程,統籌做好省級自然保護區、沿湖污染防治、生態修復、漁民安居上岸等工作。實施沭河、蟠龍河、泗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強大運河通航河道生態保護,確保南水北調沿線水質。推進微山湖等國家級濕地提升改造,支持濟寧市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加大棗莊抱犢崮和嶧城石榴園、山東南四湖、臨沂大青山等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力度。
持續深化區域開放合作
積極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開展灘區土地和採煤塌陷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重點河道防洪綜合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科學利用黃河水,支持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協作發展先行示範區。主動融入淮河生態經濟帶、中原經濟區建設,打造鄰邊經濟高地。積極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承接優質產業、科技資源、人才資金轉移。加強與
膠東經濟圈、省會經濟圈合作,鼓勵濟南、青島市加大對臨沂、菏澤市幫扶力度。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毗鄰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優勢,開展經貿投資、人文交流、國際產能等領域合作。鼓勵紡織、機械、化肥、木業、造紙等行業骨幹企業聯合建設境外生產基地。提高“齊魯號”歐亞班列開行密度和“重去重回”比例,做大做強中歐商貿物流園等
海外臨沂商城,推進
臨沂“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
搭建對外開放平台。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高質量建設中日韓(濟寧)國際合作項目試驗區、國家中印科技國際創新園等園區。支持設立菏澤內陸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濟寧申建綜合保稅區。推進臨沂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濟寧梁山全國首批二手車出口試點。支持臨沂創建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促進社會事業共建共享
統籌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支持4市建立公共衛生現代化信息系統,推動醫療信息電子檔案共享和疾病監測、病毒溯源等信息資源共享共用,完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醫學檢驗結果互認和雙向轉診合作機制。實施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工程,縣疾控中心全部建成
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推進省傳染病防治菏澤分中心、魯南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救治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建設。加快補齊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短板,按照日均消耗上限,確保傳染病防護物資儲備不少於1個月。4市聯合組建區域專科醫療聯盟,鼓勵醫療衛生人才跨市多點執業,支持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到上級醫療機構研修。鼓勵共建醫養機構,支持創建全國城企聯動普惠養老試點城市。
加強教育合作交流。加大省級教師培訓向4市傾斜力度。建立魯南高校聯盟,加強菏澤學院、棗莊學院等內涵建設,提升辦學水平。建立魯南職業教育聯盟,鼓勵聯盟內院校和企業共建共營實訓基地。提升沂蒙幹部學院、
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學院水平,打造高質量、高標準黨性教育基地。4市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等逐步免費開放。
聯合開發人力資源。建立區域人才需求摸排發布機制,聚焦主導產業定期聯合發布急需緊缺人才需求,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強化企業職工在崗教育培訓,推廣“網際網路+職業培訓”等模式,依託現有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公共實訓基地等培訓資源,共建一批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推廣菏澤“歸雁經濟”經驗,加大對在外人才返鄉創業扶持力度。
組織實施
加強組織領導。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以下簡稱“省領導小組”)強化對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領導,研究審議重大事項。建立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由臨沂、棗莊、濟寧、菏澤等4市市委書記依次輪任召集人,每次任期一年,聯席會議每半年向省領導小組報告一次工作。4市抽調人員組成聯席會議辦公室,在輪值市集中辦公,辦公室主任由輪值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擔任。省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具體可操作的支持措施。4市要切實扛起一體化發展主體責任,研究有關事項,可邀請日照市參加。
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革命老區、資源枯竭城市等轉移支付資金辦法,統籌考慮4市人口、財力等因素,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從2020年起,將魯政辦發〔2019〕13號中支持魯西崛起的政策實施範圍擴大至臨沂、濟寧兩市。省有關部門認定省級各類創新平台,適當對4市降低門檻。支持4市依託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等省級重點人才工程,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進培養力度。確定省級重點項目和省級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等重大項目,安排能耗、土地、資金等要素,向4市重點傾斜,需要市、縣(市、區)配套資金的,降低配套比例。支持4市爭創國家改革試點,優先安排省級改革試點。
鼓勵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支持4市在區域一體化發展方面大膽創新、先行先試。重點探索在毗鄰市(縣)共建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建立資源共用、成本共擔、項目共促、利益共享合作機制;共建共享“雙招雙引”平台,協同開展“雙招雙引”,聯合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組團赴國(境)外開展招商推介活動;開展農村金融改革,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成果在土地經營權融資擔保、農業保險、農業補貼等多領域套用。完善
容錯糾錯機制,對執行聯席會議決定的、不違背法律法規的行政行為實行盡職免責。大張旗鼓褒獎激勵改革者,對先行先試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實行重獎。
持續推動實施。4市要加強規劃銜接,探索共同編制產業發展、文化旅遊、生態環境等一體化專項規劃。聯合擬定年度工作計畫,對年度合作事項實行“清單制+責任制”管理。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要做好重大事項的跟蹤評估和督促檢查,重大問題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