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廉

高維廉

高維廉,京劇小生。原系梅蘭芳余叔岩等創辦的“國劇學會”傳習所培育出的維字輩人才,後來成為金仲仁大弟子,得其真傳,頗有金的儒雅風範,先後曾佐李少春程硯秋言慧珠張君秋等演出,與荀慧生演《紅娘》時首創小生矮子步,之後演張生都是按他的路子走。解放時曾任中南聯誼京劇團長,成員有馬連良張君秋等。劇團北上後,與張君秋分手,即參加武漢京劇團並與高盛麟高百歲在武漢有“三名三高”之稱。為武漢京劇團當年之唯一文武全能當家小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維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1976年
  • 職業:京劇小生
  • 代表作品:《戰太平》,《三娘教子》,《蘇武牧羊》
人物簡介,人生經歷,活動年表,演出劇目,

人物簡介

高維廉,男,京劇小生,為名小生陸華雲之孫女婿,笛師陸寶林之門婿。
因病逝於1976年,享年62歲。
出生:1914年,農曆甲寅年
逝世:1976年,農曆丙辰年

人生經歷

周信芳要提攜總掛“特別牌”的高盛麟,決定接下來由當年32歲的高來挑班頭牌唱大軸。當時上海由於有麒老牌、李玉茹掛頭、二牌,每每演出,高只能“名列前茅”。當時高在京劇界也有一定影響,但不是太大。再者當時北京正紅的兩大名角正在上海演出,一台是譚富英、王玉蓉在皇后大戲院,一台是李少春、袁世海在天蟾舞台。高對此信心不足,而周信芳則慧眼獨居,為高拍胸:一切有我!這樣,高在芙蓉草、苗盛春二位先生鼓勵才下頂下這個“雷”。
經過他們一番策劃,以武生聞名的高盛麟出其不意,以文武老生戲打炮:頭天《戰太平》,二天《打棍出箱》,三天《定軍山》,頭天打炮,高盛麟飾花雲,芙蓉草的二夫人,苗盛春的花安,姜妙香的王子,李克昌的北漢王。當天傾盆大雨而劇場觀眾爆滿,台前台後水泄不通,劇場氣氛熱烈,效果極好。當天李少春也唱《戰太平》,侯玉蘭的二夫人,孫盛武的花安,高維廉的王子,袁世海的北漢王,陣容頗佳,一時觀眾真有顧此失彼之感。
高頭天滿堂,下兩場《打棍出箱》、《定軍山》又座無虛席,三天過後,高換戲歸行,大演楊派武生戲和蓋派武生戲,戲碼不斷翻新,觀眾處之若騖。又演過了半個多月,高又出新裁:每天一文一武雙出,前演《戰長沙》、《定軍山》、《捉放曹》、《武家坡》、《逍遙津》等,後就演《一箭仇》、《四傑村》、《洗浮山》、《鐵籠山》、《挑華車》、《四平山》、《長坂坡》等。就這樣,高盛麟和譚富英、李少春三人,足足唱了近兩月的對台戲,上座始終不衰,天天爆滿,皆大歡喜。奠定了高的大武生地位。
1949年1月,農曆戊子年:秋聲社重組
北平和平解放。程硯秋的秋聲社成員除原有的老夥伴張春彥高維廉、盧邦彥、孫甫亭慈少泉李四廣林秋雯、蘇連漢外,新加入的有杜穎陶李丹林、賈松齡、李盛芳,司鼓白登雲琴師鐘世章,二胡由夏奎連代任志林,三弦高文誠,月琴吳玉文,大小鑼劉奎海、陳文榮,大部為秋聲社老班底。
1949年7月28日,農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時: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大會舉行
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大會在北京飯店舉行。
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名單(以姓氏筆劃為序):丁聰、丁國岑、丁濤、于山、於伶、於宗昆、方華王一達、王聰文、王學民、王頡竹王瑤卿、王亞平、王諭、王鐵夫、王元和、王若愚王金璐、王少芳、王瑞林、王敏六歲紅、尤金圭、石小英、尹月樵、仇戴天、田漢、白雲峰、白家麟巴南岡、史曼尼、史若虛江新熔、伍月華、沙可夫、沙梅任桂林、任均、任開民、阿英、阿甲、何海生、何遲李伯釗、李一氓、李和曾李桂雲李金鴻李紫貴李雲、李綸、李長山、李瑞來李少春、李碧岩、李仲英、李永華、李桐森、李鐵英、李實、宋之的、邱玉成、呂君樵、杜雲振、沈金波沈雲陔沈知白、沈傅斤、吳天寶、吳寶華、吳幻蓀郭沫若郭蘭英、郭硯芳、柯仲平、茅盾、林岩、林秋雯、林鵬程、金素雯金素琴孟麗君、武幗英、周揚、周巍峙、周亞川周璣璋周正、周奇之、周信芳、周達仁、周天棟周嘯天洪深、哈鴻濱、南鐵生、侯相林、荒煤、梁一鳴、栗金池、梁小鸞唐遠之孫盛武翁偶虹范季高范瑞娟、徐平羽、徐繼聲、徐特、徐玉蘭徐菊華徐一鳴、袁世海、袁雪芬袁靈雲、袁廣和、秦友梅、夏衍、夏青、馬義蘭、馬少波、馬齡童、馬茂嶺、馬健翎、馬彥祥、張致祥、許萬恆、張凌霄、張國礎、張春山張青張一然張文俊張夢庚張庚張和元張東川、張僖、張革非、張忠民、張魯、高玉倩高連榮高維廉高步雲、陶鈍、陸定一、崔嵬、崔炳玉、崔東升、崔克、陳伯達、陳山、陳綺霞、陳其通、陳梅森、陳德明、曹禺、曹克英、曹慕髡、陽翰笙、雲燕銘、湯增桐、康生、康農、程硯秋梅蘭芳、焦菊隱、楊紹萱、楊韻甫、楊菊萍、姜椿芳、景孤血喜彩蓮、董大民、郭玉昆、黃松齡、黃韋、馮玉昆、葉盛蘭葉盛章、虞棘、趙樹理、趙子岳、趙毅敏、趙更生、趙光、趙奎英、筱文艷熊佛西、管韻華、管韻聲、魯誥、劉芝明、劉沛、劉子西、劉小雲、劉乃崇、劉念渠、齊燕銘、齊濟民、蓋玉亭、蘇恩厚、潘之汀、潘喜雲、鄭振鐸、裴東籬、魏靜生、魏晨旭、關鳳奎、鄧澤、歐陽予倩應雲衛、韓世昌、羅合如、蘇堃、蘇世明、蕭長華、蕭盛萱蕭慎、嚴朴、蕭三、欒少山、顧仲彝
1951年11月,農曆辛卯年:高維廉任中南實驗京劇團團長
中南實驗京劇團改由高維廉任團長,赴北京、天津演出。由於北京市文化部門的挽留,馬連良張君秋和實驗劇團多數人員留在北京,另組劇團,幾年後成為北京京劇團的一部分。
1952年,農曆壬辰年:武漢市京劇團成立
中南軍政委員會撤銷,中南京劇工作團歸屬武漢市文化局領導,改名武漢市京劇團。中南京劇院同時改名武漢京劇院,從民眾樂園劃出來,專供武漢市京劇團演出和排練。
武漢市京劇團首任團長高百歲,副團長為陳鶴峰高盛麟、郭玉昆、於宗昆、李福德(專職幹部)。當時名家雲集:老生有:高百歲、陳鶴峰、董少英關正明;武生有:高盛麟、郭玉昆、賀玉欽倪海天小生有:高維廉、楊玉華;旦角有:楊菊萍、李薔華陳瑤華王婉華淨角有:葉盛茂、張宏奎、董俊峰;丑角有:高世泰、李正福、張嘯莊.此外還有不少二路硬里子演員,完全可用“行當齊全、文武兼備、名家雲集、流派紛呈”來形容,堪稱國內的一流劇團。梅蘭芳曾不無讚嘆的說:武漢和北京上海是京劇的三大碼頭。
1955年7月,農曆乙未年:武漢市京劇團1955年赴華北演出
武漢市京劇團高百歲、郭玉昆、楊菊萍、陳瑤華高維廉一行對北方10個市作了7個多月的旅途公演。
1962年3月,農曆壬寅年:張君秋高盛麟“走馬換將”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漢高盛麟和北京張君秋兩人為主,各帶一個演出小組進行了一次難得的交流演出,當時《人民日報》在報導中將這種演出形式稱之為“走馬換將”。張君秋為北京京劇團頭牌旦角演員,高盛麟則為武漢京劇團武生台柱,論名氣,二人在全國京劇舞台皆享有盛譽,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時,張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僅有陳少霖劉雪濤李四廣鈕榮亮等幾人隨同,演出班底則為武漢京劇團。他來漢為武漢京劇團作助演,武漢文藝界齊到車站歡迎,演出中一票難求,場場演出爆滿,掌聲經久不衰。武漢京劇名家高百歲、關正明、王婉華等均配合演出,亦轟動三鎮。除了拿手戲《望江亭》、《狀元媒》、《詩文會》等代表作外,還演出了《玉堂春》、《鳳還巢》、《秦香蓮》等劇目。其中與武漢市京劇團聯合合演《四郎探母》,關正明、高百歲分飾前後楊四郎,楊菊萍飾蕭太后,高維廉飾楊宗保,董少英飾佘太君。聯合演出《紅鬃烈馬》,張君秋李薔華陳瑤華分飾王寶釧,高百歲、郭玉昆、關正明分飾薛平貴,王婉華飾代戰公主。此二場戲連團體票也不出售,個人限購2張,最高票價為1元8角。
武漢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僅帶倪海天、朱寶康、陳鴻鈞、楊正義等人,其餘由北京京劇團配演,其中有裘盛戎譚元壽馬長禮張洪祥李世濟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圓滿返漢。其間場場暴滿,轟動京師,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戲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別是形成了街談巷議楊派武生藝術氛圍,北京藝術界的名家和理論家還召開了研討會,對高的武生藝術進行了藝術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師蕭長華老先生親自為高先生配戲演出贊高的《挑滑車》,稱其撲、跌、騰、翻,整場步伐一步不亂。在北京先後演出了《挑華車》、《英雄義》、《鐵籠山》、《洗浮山》、《走麥城》、《連環套》、《長坂坡》等戲,頗受好評,特別是《鐵籠山》一劇,被楊派專家朱家溍列為榜首。期間周總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觀看演出並與高親切會見,而以蕭長華以及侯喜瑞為首的富連成科班在京之喜、連、富、盛、世、元、韻,各科師兄弟場場不拉,京劇武生名家孫毓堃、李少春張雲溪厲慧良王金璐等先後或多次到場,台上觀摩,台下切磋,交流氣氛極為熱烈,在京掀起了熱議楊派武生藝術的熱朝。
1962年6月22日,農曆壬寅年五月廿一日:武漢市京劇團1962年赴滬演出
武漢市京劇團在人民大舞台公演。主要演員有高盛麟高百歲、郭玉昆、關正明、楊菊萍、李薔華高維廉、張宏奎、董少英、高世泰等。

活動年表

1929年4月,農曆己巳年言菊朋演出全部《龍風呈祥》首次“一趕三”。
言菊朋應恆大同之請,為某校募捐演出全部《龍風呈祥》,言菊朋“一趕三”,前演喬玄,中演劉備,後演魯肅,劉宗楊演趙雲,新艷秋演孫尚香,高維廉演周瑜等。
1938年7月,農曆戊寅年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辦“夏季遊藝會”。
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夏季遊藝會”,不僅有露天電影,還有露天雜耍,榮劍塵、小彩舞、小蘑菇參加演出,樓底下大戲院是京劇,李少春、袁世海、李寶奎、高維廉閻世善李幼春於蓮仙、新麗琴、艾世菊等演出。
1938年10月7日,農曆戊寅年八月十四日李少春首次赴北京演出。
李少春首次赴北京演出,在新新大戲院打泡,門前有“歡迎上海新到文武老生李少春”字樣。

演出劇目

《兩將軍》(李少春飾馬超,袁世海、張連庭分飾張飛,高維廉飾馬岱,李寶奎飾劉備)
《擊鼓罵曹》(李少春飾禰衡,袁世海飾曹操)
1938年10月19日,農曆戊寅年八月廿六日李少春余叔岩為師。
李少春在泰豐樓拜余叔岩為師,所授第一劇戲為《戰太平》。出席的有高慶奎、李菊笙、王鳳卿譚小培郝壽臣李洪春金仲仁鮑吉祥馬德成慈瑞泉吳彥衡、王福山、葉龍章、袁世海、李寶奎、閻世善高維廉李桂春等。
1938年12月3日,農曆戊寅年十月十二日李少春首演《戰太平》。
李少春余叔岩後,所學第一齣戲乃《戰太平》。在新新大戲院首演,配演有袁世海、沈曼華、高維廉慈瑞泉陳富康高富遠。當日北京車水馬龍,萬人空巷,從北新華街的中央電影院,汽車一輛接一輛,一直排到西單。余叔岩也親自到場觀看。
1940年8月11日,農曆庚辰年七月初八日言慧珠首次挑班。
言慧珠挑班演於新新大戲院,角色有安舒元朱桂芳周瑞安、蕭長華、李多奎等,小生特請高維廉
1945年8月15日,農曆乙酉年七月初八日,程硯秋宣布結束“三閉主義”。
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程硯秋亦興奮地宣布結束“三閉主義”,從此實行“三開主義”(開眼、開口、開心),準備再次出山演戲,遂重組“秋聲社”班底。其成員除老夥伴張春彥李四廣慈少泉孫甫亭高登甲、蘇連漢外,新加入的有高維廉小生)、儲金鵬(小生)、蘇盛貴(老生)、貫盛習(老生)、盧邦彥(老生)、林秋雯(二旦)、賈松齡(醜),琴師鐘世璋、任志林、司鼓白登雲、月琴吳玉文、三弦高文誠、大小鑼王富貴、陳文星等。重組後的“秋聲社”為東北難民還鄉籌款首演六場義務戲於北京長安大戲院。
1946年6月20日,農曆丙戌年五月廿一日1946年6月20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首演,三千觀眾座無虛席。
演出劇目
全本《四進士》,1946年6月21日,農曆丙戌年五月廿二日1946年6月21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演出劇目
全部《蘇武牧羊》1946年6月22日,農曆丙戌年五月廿三日1946年6月22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黃桂秋馬連良芙蓉草高盛麟、袁世海、高維廉等受邀在天蟾舞台合作演出一期,三千觀眾座無虛席。
演出劇目
全部《三娘教子》
1947年5月,農曆丁亥年高盛麟李少春、譚富英在滬打擂台演出。
高維廉京劇小生高維廉京劇小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