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信息
省體育局關於印發《體育強省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的通知
蘇體辦〔2023〕57號
各設區市體育局,南京體育學院,局直屬各單位、機關各處室: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體育強國建設的部署安排,全面落實《江蘇省貫徹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體育強省建設,按照省委有關部署要求,省體育局制定了《體育強省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現將行動計畫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江蘇省體育局
2023年9月1日
計畫全文
體育強省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體育強國建設的部署安排,全面落實《江蘇省貫徹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體育強省建設,按照省委有關部署要求,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的重要論述,聚焦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範”的重大要求和“四個走在前”“四個新”的重大任務,圍繞更好地發揮體育“四個重要作用”,堅持人民至上、服務大局,堅持為國爭光、奮力爭先,堅持開放融合、創新驅動,推動體育事業產業全面進步、精神物質同步增強、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為推進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和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貢獻力量。
二、重點任務
1.統籌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與管理。全面落實《江蘇省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修訂《江蘇省公共體育設施基本標準》。加強場地設施規劃布局,持續完善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農村鄉鎮“15分鐘體育健身圈”,合理利用城鄉邊角地以及交通、商業、文旅等場所附屬空間嵌入健身設施,增加球類等功能性體育場所供給;結合大運河文化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戰略,沿江、河、湖、海建設臨水步道和帆船、皮划艇等水上運動場地設施,彰顯“水韻江蘇”特色;對接國家戶外運動“三縱四橫”空間布局,推動分級多類、各具特色的省內步道體系建設;到2025年,新增體育公園(廣場)130個、步道2000公里、室外燈光球場1000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4.2平方米。提高場地設施保障效能,推動具備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全部向社會開放,鼓勵企事業單位健身場地設施服務周邊民眾;繼續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加快數位化升級和綠色節能改造,落實面向老年人、殘疾人、青少年等人群的優惠政策。完善室外健身設施器材管理平台功能,推動全省室外公共健身設施器材全部實現閉環管理。
2.完善多層次多樣化的賽事活動體系。強化政策引導,最佳化賽事管理,健全上下銜接聯動、多元主體辦賽、線上線下結合、民眾廣泛參與的賽事活動體系,讓賽事活動帶動全民健身、激發城鄉活力。堅持城市主體主創,支持各地申辦承辦國際國內高端體育賽事,辦好南京世界田聯室內錦標賽、中國羽毛球公開賽、世界跆拳道錦標賽等重大國際賽事,做大做強世界跆拳道大滿貫冠軍系列賽、“貝貝杯”青少年足球賽等自主品牌賽事。培育富有地域人文特色的精品賽事,提升大運河、長三角、“一帶一路”等體育系列賽影響力,支持各地打造“體育名城”“賽事之都”、建設運動友好型城市,到2025年,每個設區市培育1-2個特色品牌賽事,每個縣市區培育1個特色賽事活動。豐富民眾身邊的賽事活動,組織開展各類項目業餘聯賽、俱樂部聯賽和惠民賽事,鼓勵各地舉辦村界比賽、校際競賽、企業聯賽等民眾喜聞樂見的賽事活動。引導支持各級各類體育組織舉辦賽事活動,每年由各級體育組織牽頭舉辦的50人(含)以上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不少於1萬項次。繼續辦好省全民健身運動會,持續擴大社區運動會覆蓋面、提高參與度,提升“魅力江蘇 最美體育”、“全民健身周”、“大眾冰雪季”、老年人體育節、農民豐收節等主題品牌賽事活動影響力。制定體育特色品牌賽事標準,加大省級獎補力度。進一步規範賽事運行,實施高危險性體育賽事活動許可,加強賽事安全監管。
3.構建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倡導“運動是良醫”“運動生活化”理念,健全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科學健身服務網路,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進省市縣鄉村五級運動促進健康機構和“體育雲醫院”建設,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拓展國民體質監測功能。加大體衛融合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探索推廣科學健身指導、運動健康干預等“點單式”簽約服務項目,為民眾提供健康干預、運動傷病防治等指導服務。強化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開展“全民健身你點我送”“體育明星進校園”“廣場舞培訓進基層”“科學健身知識進社區”等活動,把相關理念和知識融入義務教育、社區服務、志願服務內容,到2025年,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達到93.8%,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43%。支持體育社團開展業餘運動等級評定。辦好中國(常州)國際運動康復大會。
4.提升競技體育為國爭光貢獻度。全面對標對表奧運爭光計畫,提升體操、羽毛球、射擊、擊劍等傳統優勢項目核心競爭力,提高田徑、游泳、水上項目競技水平,加大舉重、桌球、跳水、柔道、摔跤等項目尖子人才培養力度。紮實做好巴黎奧運會備戰參賽和服務保障工作,確保對國家貢獻度位居前列。加強備戰工作督導評估,最佳化項目編制、經費投向,確保第十五屆全運會參賽成績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取得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堅持開放競爭辦隊,深化省市、省企、省校聯辦共建工作,最佳化全國比賽組隊參賽模式。創新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選拔、激勵保障機制,加大高水平運動員、教練員引進和培養力度。加強科技助力,發揮全省科教優勢,加快科技手段在備戰訓練參賽中的套用,持續推進“訓科醫教服”一體化系統和數據中心建設,加強訓練場地器材設施智慧型化改造升級,支持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創建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體育道德紀律教育,深入開展專項治理,狠抓賽風賽紀,確保興奮劑問題“零出現”。
5.振興發展“三大球”。全面推動足球、籃球、排球運動普及和提高。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三大球”訓練競賽和後備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健全校園、專業、職業、社會“四位一體”的青訓機制,鼓勵地方、高校、俱樂部、社會機構聯辦省優秀運動隊,承擔綜合性運動會參賽任務。選送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到國家隊訓練、執教,加強複合型教練團隊建設,提升省優秀運動隊備戰參賽綜合實力。制定江蘇女子足球改革發展實施方案。指導南京市、蘇州市推進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建設。落實籃球振興重點措施,力爭第十五屆全運會籃球項目競技水平顯著提高。制定實施職業俱樂部服務監管辦法。
6.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深入實施青少年體育“5621”計畫,最佳化運動項目布局,創新項目共同體學校協同合作機制,到2025年所有布局學校均有項目代表隊,開展常態化業餘訓練。持續抓好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建設,鼓勵和支持“市隊校辦”、“縣隊校辦”,建立高中校與義務教育學校相互銜接的系統化培養模式,暢通青少年運動員對口升學渠道。開展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行動,豐富“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內涵,加大對青少年近視、肥胖和脊柱側彎等問題干預方法的研究推廣力度。組織開展陽光體育、親子體育、冬夏令營等面向青少年學生的常態化體育賽事活動。推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體校“雙進”校園,提供運動技能輔導、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推進各級各類學校設定教練員崗位,吸納優秀退役運動員到學校工作。做好第一屆學生(青年)運動會組隊參賽工作,確保我省參賽成績位居全國前列。
7.推進各級各類體校建設發展。認真落實《江蘇省中等體育運動學校建設標準及評估細則》,全面改善各級各類體校辦學條件,到2025年全省中等體育運動學校全部達到基本評估標準。圍繞有組織機構、有教練隊伍、有場館設施、有經費保障、有訓練競賽、有人才輸送“六有”目標思路,加快推進少年兒童體育學校建設發展,到2025年參與縣級體育督查的64個縣(市、區)少年兒童體育學校全部達到“六有”標準。著力提高體校辦學質量和效益,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實現全省青少年運動員義務教育在普通中國小就讀全覆蓋;加大基層教練員培訓鍛鍊力度,完善基層教練員執教資格、職稱晉升、崗位管理等考核評估制度。推動體校轉型發展,在青少年運動技能培訓、學校體育服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健全學校、體校、俱樂部資源共享、協同育人的青訓體系。
8.最佳化體育產業發展環境。深化實施服務體育企業最佳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畫,出台《關於進一步恢復和擴大體育休閒服務消費的措施》,健全體育產業扶持政策協同落實機制,用好惠企稅收等幫扶政策,支持金融機構最佳化服務,依託“蘇企通”平台促進惠企政策直達體育市場主體,助力體育企業加快發展。發揮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導向作用,引導提升體育產業數位化水平,擴大體育休閒服務業比重。加強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培育一批領軍體育企業、“專精特新”體育企業和品牌體育產品。支持蘇州市辦好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依託各類展會、體育產業大會等平台,強化供需對接與資源推介。完善體育產業和體育消費統計調查制度,依託體育產業政企溝通聯繫點,開展重點領域調查監測。到2025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720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70%。
9.引導擴大體育休閒消費。推動體育產業載體提檔升級,打造升級體育消費新場景,到2025年動態創建100個以上體育產業基地,新增30個以上體育服務綜合體,拓展一批業態複合、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高質量載體。支持南京、常州、蘇州創建國家級體育消費活力城市,擇優推薦具備條件的城市申報新一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大力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延伸擴大相關消費規模。促進體育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水上、戶外、露營等時尚體育休閒項目,定期舉辦運動休閒體驗季活動,認定一批體旅融合發展示範基地,推介一批高品質體育旅遊攻略。推動體育元素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推廣“體育+農業”鄉村旅遊路線。推動各地開展體育消費季、體育嘉年華、體育夜市、運動市集、體育大賣場等活動拉動消費,推介發布100個體育消費創新場景典型案例。推動數字人民幣在體育消費領域的套用。到2025年,全省城鄉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
10.培育發展數字型育經濟。加快推進體育產業數位化轉型,強化數位技術在競賽表演、健身休閒、教育培訓、用品製造、設施建設等細分領域的深度套用。對在數位化發展領域正在起步、成長快速、極具潛力的體育企業,從公共資源配套、科研投入轉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勵體育製造業加快“智改數轉”,提高企業生產過程數控化、系統服務集成化水平,認定一批體育企業智慧型車間、智慧體育場館示範項目。推動體育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培育服務型製造新模式,發展“網際網路+體育”服務新模式,引導線上消費、定製消費、智慧型消費,培育發展雲健身、雲賽事、線上培訓等新業態。支持線上體育產品創作與生產,鼓勵發展虛擬運動和相關賽事。支持無錫市開展智慧體育產業城市建設試點,探索數字型育經濟發展新模式。定期評選公布智慧體育產業典型示範項目。
11.提升體育服務和治理水平。服務國家總體外交,進一步加強江蘇體育對外和與港澳台地區交流合作。強化公共體育信息化服務,推動體育公共服務模式創新。最佳化整合體育場館、國民體質監測、體育賽事活動、體育社會指導員、體育社會組織、全民健身設施等管理和服務系統,接入“蘇服辦”“江蘇體育小程式”,打造一體化體育服務數位化新模式。修訂《江蘇省全民健身條例》《江蘇省體育經營活動監督管理規定》,進一步最佳化體育營商環境,維護民眾和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深入推進體育領域法治和行業作風建設。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監督體系,強化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發行預付卡健身企業監管。動態調整“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清單,將更多事項納入部門聯合雙隨機監管範圍。健全體育組織網路體系,重點扶持基層俱樂部、民間健身團隊等基層民眾自治性體育組織發展,更好發揮其在提供體育志願服務和參與社會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體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決貫徹黨的體育工作方針和決策部署。各級政府要強化責任落實,積極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奧運爭光計畫,完善體育部門牽頭、政府多部門協同合作、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體育發展工作機制,推進重大體育發展任務落地落實。
(二)落實支持政策。完善公共財政體育投入機制,切實落實國家和省支持體育發展的稅費政策。加強體育場地設施用地供給,加大公益性體育設施和相關產業新增建設用地保障力度。
(三)鼓勵社會參與。完善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目錄和標準,推動各地每年向社會發布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目錄、場地設施運營管理服務目錄、數位化服務目錄以及社會體育指導員志願服務、體衛融合等服務項目採購目錄,發揮市場機制和行業自律作用,調動社會力量提供多元體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