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體育強省建設規劃(2020—2030年)

《湖南體育強省建設規劃(2020—2030年)》已經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年7月12日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體育強省建設規劃(2020—2030年)
  • 頒布時間:2020年7月12日
  • 發布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全文,解讀,

全文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要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國辦發〔2019〕40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基本形勢
  當前,我省體育工作以體育強省和健康湖南建設為主線,深化體育領域改革。民眾體育堅持“大群體”工作格局,以活動和場地建設為驅動,全民健身計畫深入實施,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競技體育堅持走集約發展、精兵之路,以轉型發展和項目結構最佳化為驅動,綜合實力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青少年體育堅持辦樣板工程、特色項目,通過持續實施湖南省體育後備人才“四強”(強縣、強校、強項、強人)工程,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成效明顯,青少年體育活動蓬勃開展。體育產業堅持融合發展,以壯大規模、提高總量、豐富供給、完善市場為驅動,逐步形成以體育本體產業為主、多業並舉的發展格局,近幾年體育產業總規模以年均13%左右的速度增長,體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現。體育文化堅持以新時代新思想為引領,通過打造精品文化工程,將體育文化與體育旅遊、全民健身、體育宣傳相融合,推動湖南體育文化繁榮興盛。
  但總體上看,我省體育事業發展與建設體育強省的戰略指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還不完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和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仍處在較低水平;體育訓練設施條件落後,優勢項目偏少,競爭面較窄,後備人才建設渠道匱乏,高水平教練員短缺,三大球水平低,體育職業化程度不高;體育產業總體規模不大,融合推進不夠,配套扶持政策沒有跟上,刺激體育消費的動能不足,制約了體育市場主體發展;體育文化傳播與參與不足、大眾對體育文化普遍認識不足。這都是制約體育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也是建設體育強省要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國家建設體育強國的總體要求,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充分彰顯體育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提供強大正能量的綜合功能與多元價值。深化體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以建設體育強省為目標,推進湖南體育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對體育工作的領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發展體育事業的精神和要求,對標對表國家建設體育強國的總體要求,把湖南體育的發展規劃統一到黨和國家有關體育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上。
  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把滿足人民民眾多元化的體育需求作為體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擴大公共體育服務有效供給,激發民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著力解決體育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民體質,增進人民福祉,提高生活品質。
  堅持改革創新。從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破解發展難題,補強薄弱環節,創新發展模式,破解制約湖南體育事業發展的瓶頸難題。深化體育改革,加快轉變體育發展方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培育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發展。
  堅持統籌推進。準確把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體育提出的新要求。堅持推進民眾體育、競技體育、青少年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協調發展;堅持推進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加強欠發達地區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體育協調發展;堅持推進體育產業各業態全面發展、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體育產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30年,我省體育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中西部地區前列,具有湖南特色的體育強省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完善。民眾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0%,民眾身體素質穩步提高,符合《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標準以上人數比例達到92.17%。構建“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3平方米以上。符合省情、特色鮮明、覆蓋城鄉、功能完備、惠及全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格局更加明晰。
  競技體育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體教融合持續推進,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業餘訓練質量明顯提高。項目結構不斷最佳化,參加全運會決賽階段比賽的項目數量由目前的16個左右提升至21個左右,職業體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爭取10名以上運動員參加奧運會4—8個項目的比賽,在奧運會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全運會保持中西部地區領先位置。競技體育綜合實力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體育產業市場活力充分釋放。進入體育產業的社會資本顯著增加,體育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體育產業總體規模不斷提升,體育消費水平明顯提高,體育產業布局進一步成型。到2030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2500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同期經濟成長速度,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8%—2%,實現2家以上體育企業上市,體育產業從業人員數量達50萬人。
  體育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保護傳承優秀體育傳統文化,培育運動項目文化,打造一批社會效益顯著的體育文化品牌活動,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體育精神,傳播奧林匹克文化,把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理念融入到體育事業發展的各個環節。
  體育改革保障和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以市場化、社會化為導向的體育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競技體育職業化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體育法治建設進一步加強,逐步完善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體制機制創新取得新成果。全社會重視支持體育發展的氛圍濃厚,體育發展科學評估機制進一步完善,切實加強黨對體育工作的領導,全面落實主體責任,體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四、主要任務
  (一)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推動民眾體育發展。
  1.不斷完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創新公共體育服務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公共體育服務新方式,加快建設構建標準較高、內容完備、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制定我省公共體育服務標準,支持各市州制定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且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標準,建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積極開展體育強省、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和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三級聯創活動,逐步推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在地區、城鄉、行業和人群間的均等化。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線、可持續的原則,提高我省公共體育服務水平,加快發展全民健身事業。統籌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布局,均衡配置公共體育資源,實現農村、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資源互聯互通。推進“全民健身行動”,助力健康湖南建設。全面落實《湖南省全民健身條例》,把全民健身事業納入省、市州、縣市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全民健身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全民健身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全民健身經費隨國民經濟水平提升逐步增長。推進政府購買體育健身服務,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與全民健身相關的保險業務。依託專業體育醫療機構和運動休閒基地探索建立運動康復產業園。積極探索建立政府與民間、專業與業餘相結合的戶外運動求助體系。
  2.加快推進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與管理。按照“分級負責、配置均衡、規模適當、方便實用、安全合理”和“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著力構建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全民健身設施網路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科學編制體育場地設施專項規劃,將用地布局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畫,並在詳細規劃中予以落實。新建居民小區和社區嚴格落實“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的標準,結合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配建全民健身設施,確保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使用。加強縣級全民健身中心和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建設,完善城市社區全民健身室外路徑和農村行政村(社區)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確保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逐步推動符合開放條件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有序向社會開放,實現體育資源共享。各類公共體育設施根據其功能、特點在一定範圍內向社會低收費或免費開放,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逐年提升。加強全民健身設施管理,利用“網際網路+”等信息化手段監管體育設施,不斷提高全民健身設施管理和服務水平
3.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堅持因時、因地、因需開展經常性、普遍性、趣味性的全民健身活動,豐富活動供給。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拓展全民健身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大力開展健身走(跑)、工間操、騎行、登山、徒步、游泳、球類、廣場舞等民眾喜聞樂見、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積極培育擊劍、汽摩、馬術、網球、射擊、攀岩、射箭、電子競技、輪滑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健身休閒體育運動項目。大力扶持和推廣武術、太極拳、健身氣功、龍舟等民間民俗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
  創建“一縣一品”全民健身主題特色品牌活動。打造“江(湘、資、沅、澧等)、湖(洞庭湖、東江湖、柳葉湖、清江湖等)、山(武陵山脈、雪峰山脈、崀山、衡山等)、道(瀟湘健身步道、茶馬古道、岩道水道驛道等)”四個具有湖南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動品牌。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國家體育總局實施“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和“北冰南展西擴東進”計畫為契機,推動湖南百萬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
 4.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加強全省各級體育總會建設,積極發揮體育總會在指導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方面的作用。規範體育社會組織管理,加強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體育社會組織網路在全民健身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健全體育社會組織,力爭縣級以上地區體育總會覆蓋率達到100%,100%的城市街道和農村鄉鎮建有體育社會組織,100%的社區建有體育健身站(點),形成覆蓋面廣、包容量大的社會化全民健身組織網路。
  5.提高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倡導科學健身理念,通過多種模式、多種載體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開展科學健身知識宣傳,指導民眾進行科學健身活動。推進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常態化,將國民體質監測指標納入社會發展綜合統計指標體系。積極推廣“運動處方”,注重促進科學健身成果的轉化和套用性研究,研製推廣體育健身新項目、新方法,不斷提高全民健身科學化水平。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最佳化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結構。到2030年,每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23人。加快網際網路技術在全民健身領域的套用,進一步推進覆蓋體育場地設施開放、健身互動社交、健身諮詢指導、國民體質監測常態化等服務的全民健身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以信息化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
  6.保障特殊群體基本體育權利。構建政府主導、多元主體參與的特殊群體參加體育活動的保障體系,擴大有效供給,提高精準化服務水平。加強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展體育活動的組織與領導,研製與推廣適合特殊群體的日常健身活動項目、體育器材、科學健身方法。廣泛調動社會力量,為特殊群體參加體育活動提供場地設施、科學指導等保障服務。
  (二)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保持中西部地區領先地位。
  1.轉變競技體育發展方式。樹立正確政績觀,充分認識競技體育多元功能和社會綜合價值。堅持和完善競技體育舉國體制,逐步形成國家辦與社會辦相結合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對競技體育發展理論、訓練理念、技戰術、組織管理等研究和經驗總結,推動創新成為競技體育發展的強大驅動力。完善全省綜合性運動會和單項比賽競賽組織與管理辦法,發揮競賽的槓桿作用,調動社會資源參與辦賽積極性,建設品牌賽事,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融合統一。
  2.最佳化運動隊項目結構布局。動態調整奧運爭光項目、全運奪牌項目和集體球類項目的組成,明確優勢與潛優勢項目、重點與一般項目,實施分類指導。在項目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項目發展的方向和思路,做大做強奧運爭光項目,保持和鞏固優勢項目地位,促進潛優勢項目向優勢項目轉化,不斷增強奧運爭光項目的核心競爭力。重視訓練理論建設和實踐創新,堅持人才自主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不斷提高教練員的業務能力和執教水平,著力培養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的優秀尖子人才。強化競爭機制,加強訓練創新,做強做實舉重、水上、摔柔跆、田徑等優勢項目(群),制定羽毛球、體操、射擊、游泳項目振興計畫,增加適合湖南開展的競技體育項目。採取跨界跨項選拔人才的方式輸送人才,通過聯合培養、委託培養、聯合組隊的方式參與冰雪項目賽事,逐步提高競技水平。
  3.推進職業體育改革發展。積極探索符合湖南實際的職業體育發展模式。按照管理有序、服務全運、持續發展的原則,鼓勵和支持足球、籃球、羽毛球、桌球、網球、高爾夫球等項目成立職業俱樂部並逐步發展壯大,重點扶持1—2個高水平職業俱樂部,積極參與國際國內職業體育競賽。開展以足球、籃球為主的各項賽事活動,提升其綜合競技實力。最佳化和規範職業體育發展環境,形成政府引導、規劃科學、依託市場、管理規範、產權清晰、運轉高效的職業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我省職業體育有序發展。
  4.提高運動隊保障服務水平。緊密結合重大賽事備戰參賽需求,加強體育科研基礎條件建設,最佳化科研服務功能。加強對科學選材和基礎訓練的研究,著力解決重點運動項目關鍵技術難題。繼續做好重點項目、重點運動員生物檔案建立工作,建立反興奮劑工作長效機制,堅決反對和杜絕使用興奮劑。加強專業運動員的醫療保障,主動與專業院校、專科醫院進行合作交流,全面提升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實力。加強體育後備人才和專業運動隊運動員文化教育,完善運動員文化教育培養體系,全面提高運動員綜合素質。認真做好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工作,進一步健全運動員收入分配等各項保障和激勵機制。
  (三)增強青少年體質,加強後備人才培養。
  1.以學校為重點,深入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深化體教融合,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廣泛開展豐富多樣的青少年公益體育活動和運動項目技能培訓,促進青少年養成良好體育習慣,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加大青少年體育活動場地設施建設力度,開發適合青少年特點的運動器械、鍛鍊項目和健身方法。打造全國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樣板工程,廣泛開展“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系列活動,切實保障中國小體育課課時,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一小時。對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推行測試報告書制度和公告制度。因地施教開展各類體育活動,大力推廣足球、籃球、排球等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擴大校園覆蓋面,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廣泛開展學校體育賽事活動,探索利用學校資源承辦高水平青少年體育競賽。
  2.以各級各類體校為重點,加強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大力構建以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特色學校、體育後備人才基地、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為重點,以學校體育場館、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為載體,以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完善青少年體育競賽平台、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為手段的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探索培養青少年校外體育輔導員隊伍,推進青少年體育志願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青少年體育評價機制。加強和促進青少年體育組織建設,增加數量,擴大覆蓋面,深化體育俱樂部創建工作。
  加強和鞏固青少年訓練基礎,制定湖南體育後備人才培養中長期發展規劃,合理規劃重點項目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布局。加強縣級青少年業餘訓練工作,做大做強省級體校,支持發展市州體校,扶持縣級特色體校。健全教練員培訓制度,完善教練員準入制度,逐步建立基層體校教練員到優秀運動隊跟隊和省優秀運動隊教練員到基層體校掛職任教等制度,加強各級各類體校教練員的培訓。
 3.以改革、完善青少年體育競賽制度為重點,促進體育後備人才培養輸送渠道暢通。逐步完善以培養、輸送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為目的的青少年體育競賽體制,改革創新省級青少年體育錦標賽競賽辦法,推動形成更多青少年體育競賽平台。規範青少年運動員註冊和交流管理工作,完善青少年運動員信息資料庫,嚴格青少年運動員資格審查,加強參賽資格管理,有效杜絕青少年體育競賽中各種弄虛作假行為。組織好省運會和省中學生運動會。
  (四)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升級。
  1.打造完備的體育產業體系。加快形成“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產品豐富、服務優質、具有湖南特色”的體育產業體系,實現體育產業提檔升級。大力開發競賽表演市場,培育若干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本土化國際國內品牌體育賽事,重視職業體育賽事的品牌運營;大力發展傳統型體育運動項目和具有消費引領型的新興體育健身項目,有效擴大體育健身休閒產業市場供給;大力發展運動員經紀、賽事組織、體育信息諮詢等中介服務業,培育一批運作規範、信譽好、競爭力強的體育中介服務機構。培育一批以生產戶外體育用品、體育服裝、體育健身器械為主的體育用品製造企業,樹立“湖南製造”“湖南智造”品牌形象。
  2.促進體育消費升級。加強體育文化宣傳,培育體育消費觀念,營造良好的體育消費氛圍。打造各類體育綜合服務體,加強便民體育設施建設,拓寬體育消費空間和維度。探索體育場館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提高體育場館社會效益和運營效益,擴大體育消費。積極實施“體育+”工程,利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提供體育消費服務,進一步豐富體育消費業態。
  3.合理布局體育產業。加強我省體育產業發展頂層設計,鼓勵各地依託城市形態、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規劃體育產業空間布局,集合優勢資源打造助力“智慧城市”“宜居城市”建設的體育綜合服務產業集群和體育裝備智慧型製造產業集群,打造展現自然風光、歷史人文的體育旅遊產業和戶外運動產業集群,打造具有消費引領帶動作用的體育競賽表演產業集群。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少數民族特色體育產業。
  4.促進體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加強網際網路新技術的套用,實現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協同增效。鼓勵體育與健康、文化、旅遊、製造、農業、傳媒等產業融合,促進健身康養、體育文化、體育旅遊、體育高科技高智慧型製造、體育休閒農業、體育食品、體育傳媒、體育保險等相關業態的發展。加快推進體育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深度融合,創新生產方式、服務方式和商業模式,促進體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擴容。
 (五)加強宣傳推廣,提升體育文化影響力。
  1.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和體育湘軍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線,大力弘揚“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發掘湖湘文化的體育元素,將體育湘軍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結合,面向未成年人開展包括體育精神在內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2.傳承發展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和推廣優秀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保護和開發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傳統體育文化中蘊含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充分吸收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加強民族體育、民間體育、民俗體育的保護、推廣和創新,重視對武術、氣功、體育養生、龍舟、棋牌等傳統體育項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積極傳承優秀中華文化和文明成果。加強體育史料和書籍的編撰工作,編寫《湖南體育大辭典》《湖南體育志》《湖南體育年鑑》。
  3.加強運動項目文化建設。挖掘提煉運動項目特色、企業文化和團隊精神,講好以運動員為核心的項目文化故事,形成具有不同運動項目特點的精神氣質和文化符號。樹立具有優秀品質和優異運動成績的體育明星形象,組織運動隊和體育明星開展各類公益活動,傳播運動項目文化,樹立正面、積極、向上的社會形象。以各類體育賽事活動為平台,舉辦以運動項目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活動、文化展示,營造體育賽事活動的文化氛圍,推廣運動項目文化。開展以運動項目歷史、運動訓練競賽、民眾健身活動為主題的文學、攝影、視頻創作,推出一批民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文化產品。
  4.傳播體育正能量。加強宣傳引導,提升城鄉居民的健康意識和體育參與意識。大力塑造先進典型,講好湖南體育故事,傳播湖南體育聲音。進一步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加強新媒體建設,提高輿情應對和突發事件處理能力,構建體育宣傳大格局。加強和擴大對外體育文化交流,組織優秀運動隊伍和知名體育人物參加社會活動,提升湖南體育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五、政策措施與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機制,加強體育與發展改革、教育、科技、工業和信息化、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文化和旅遊、衛生健康等部門的溝通,積極推動建立跨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定期研究體育強省規劃實施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提出政策舉措,落實責任分工,各盡其責,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體育強省建設。積極支持群團組織開展體育活動,加強協調領導,推進體育工作開展。加強民眾體育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體育總會、協會、俱樂部等社會組織作用,推動體育活動向基層延伸、向末端拓展。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化體育部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體育機構職能體系,推進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加快構建行政監管、信用監管、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相結合的綜合監管體系。大力推進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完善購買服務內容、標準、方式和程式,建立健全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績效評估體系。
  (三)全面深化依法治體。充分發揮信用管理在事中事後監管中的作用,將重大體育違法違規行為納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大力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提高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職責履行、權力運行的透明度,積極配合健全綜合行政執法工作推進機制,不斷提升體育執法工作水平。加大體育立法和政策研究力度,完善體育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完善體育統計制度、標準和體系,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以公共體育服務和體育產業發展為重點,加快地方體育標準的制定,完善地方標準體系。
  (四)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體育領域資源全面開放,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體育發展。加快推進體育系統政府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逐步把社會能自行解決、行業組織能自律管理的職能轉移給體育社會組織,充分發揮體育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作用。推動體育社會組織社會化、實體化發展,鼓勵社會組織在競賽組織、技能培訓、健身指導等方面參與市場運作,發揮體育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
  (五)落實體育相關政策。將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各級政府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城鎮建設規劃,落實項目用地和建設資金。落實體育稅收政策,加大體育融資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體育企業股權融資和發行債券,建立體育企業上市掛牌儲備庫。加大政府對體育公共服務資金投入,安排體育專項引導資金推進體育產業和事業發展。加大體育龍頭企業資金扶持。深化體育“放管服”改革,加強體育行業規範和監管措施,促進體育事業健康發展。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年增加體育事業發展經費。

解讀

《湖南體育強省建設規劃(2020—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的制定是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發展體育事業的精神和要求,把湖南體育發展規劃統一到黨和國家有關體育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上,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部署體育強省和健康湖南建設目標的總體規劃和具體舉措,充分發揮體育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中重要作用的需要。
  一、《規劃》的起草背景和過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精進謀劃,狠抓落實,不斷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國辦發〔2019〕40號)。
  近年來,湖南體育改革全面深化,體育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民健身蓬勃發展,競技體育成績顯著,體育產業日益壯大,全省體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但是,與建設體育強省的要求相比,我省體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地域間、城鄉間、行業間、人群間體育發展不平衡,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發展不協調,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體育促進全民健康的作用發揮不充分,體育社會組織發展不規範,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不充足,全社會興辦體育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不能滿足人民民眾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需求。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制定出台反映民眾意願、符合我省實際、適應發展需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規劃尤為緊迫和必要。面對新時代體育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必須把體育事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規劃總體布局,讓體育強省建設成為全省人民意願和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體育發展新局面,開啟建設體育強省新征程。加快推進體育強省建設,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現,也是更好發揮體育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充分彰顯體育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提供強大正能量的綜合功能與多元價值的需要。
  二、《規劃》起草的思路
  在《規劃》起草過程中,我們著重把握了以下六個原則: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建設體育強省的堅強政治保障。在起草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發展體育事業的精神和要求,把湖南體育的發展規劃統一到黨和國家有關體育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上,實施我省體育強省戰略。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緊緊圍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把滿足人民民眾多元化的體育需要作為體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擴大公共體育服務有效供給,激發民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著力解決體育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民體質、增進人民福祉,提高生活品質。
  三是突出改革創新。從湖南體育事業發展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破解發展難題,補強薄弱環節,創新體制機制和發展模式,破解制約湖南體育事業發展的瓶頸難題。深化體育改革,加快轉變體育發展方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培養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發展。
  四是注重統籌推進。準確把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體育提出的新要求,實施體育強省戰略。注重推進民眾體育、競技體育、青少年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協調發展。
  五是做好政策銜接。《規劃》起草進程中,注意與國家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全民健身條例》以及《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等檔案內容的銜接,對標對表國家建設體育強國的總體要求,實施我省體育強省戰略。
  六是強化政策保障。為確保體育強省建設目標任務順利實現,《規劃》提出了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建立工作機制,各盡其責,形成合力,提出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化依法治體,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落實體育相關政策,確保規劃目標如期完成。
  三、《規劃》的主要內容
  《規劃》從四個方面對湖南體育強省建設進行了系統設計:
  一是明確了湖南體育強省建設發展目標。到2030年,我省體育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中西部地區前列,具有湖南特色的體育強省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提出了湖南體育強省建設的五大戰略任務。包括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推動民眾體育發展;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保持中西部地區領先地位;增強青少年體質,加強後備人才培養;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升級;加強宣傳推廣,提升體育文化影響力度。其中:
  在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上,《規劃》提出通過完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與管理,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提高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保障特殊群體基本體育權利等,助力健康湖南建設。
  在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上,《規劃》提出通過轉變競技體育發展方式,最佳化運動項目結構布局,推進職業體育改革發展,提高運動隊保障服務水平等,增強為國爭光能力。
  在增強青少年體質上,《規劃》提出通過深入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加強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完善青少年體育競賽制度等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
  在發展體育產業上,《規劃》提出通過打造完備的體育產業體系,促進體育消費升級,合理布局體育產業,促進體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使體育產業市場活力充分釋放。
  在提升體育文化的影響力上,《規劃》提出通過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和體育湘軍精神,繼承發展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加強運動項目文化建設,傳播體育正能量等,豐富人民的體育文化生活。
  三是確定了湖南體育強省建設的六大工程項目。包括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工程,“一縣一品”、“江湖山道”創建計畫,競技體育實力提升工程,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湖南體育產業促進計畫,體育文化精品建設工程。
  四是提供了湖南體育強省建設的五大政策措施和保障。包括加強組織領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深化依法治體,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落實體育相關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