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評選,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在內19個常規獎項和2個榮譽獎項,一般於每年3月至4月在中國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分為兩輪,第一輪由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及第一輪專業評審團投票選出所有獎項的提名名單;第二輪由第二輪專業評審團,以及金像獎14個屬會,和香港電影副導演會、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協會、及香港影視聲畫製作協會的會員,共同選出得獎者。
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於2024年4月14日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電影金像獎
- 外文名:Hong Kong Film Awards
- 創辦時間:1982年
- 類型:華語電影獎項
-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 主辦單位: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
- 頒獎地點:中國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頒獎周期:每年3月至4月
- 獎項性質:華語電影三大獎之一
- 簡稱:香港金像獎
獎項沿革
創辦之初
- 艱難起步
- 評選風氣改變
日臻成熟
- 評審機制逐漸完善
- 面臨經濟危機
輝煌過後
- 中國內地女演員多次封后
- 延期舉辦
獎項文化
獎項名稱
獎項宗旨
主題音樂
獎項海報
獎盃獎座
獎項設定
類別 | 獎項 | 備註 |
---|---|---|
影片類 | 最佳電影 | 1982年設定 |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 2002年設定“最佳亞洲電影” 2012年更名為“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2020年更名為“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 |
個人類 | 最佳導演 | 1982年設定 |
最佳編劇 | ||
最佳男主角 | ||
最佳女主角 | ||
最佳男配角 | 1985年設定 | |
最佳女配角 | ||
最佳新演員 | 1983年設定“最有前途新人” 1984年更名為“最佳新人” 1990年更名 | |
最佳攝影 | 1983年設定 | |
最佳剪接 | ||
最佳美術指導 | ||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 1993年設定 | |
最佳動作設計 | 1983年設定 |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2001年設定 |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1983年設定 | |
最佳音響效果 | 1998年設定 | |
最佳視覺效果 | 2002年設定 | |
新晉導演 | 2004年設定 | |
非常設獎項 | 終身成就獎 | 1990年設定 |
專業精神獎 | ||
以上“獎項設定”統計截至2024年 |
評選規則
參選資格
- 影片參選資格
- 香港戲院商會其下會員的電影院
- 持有香港政府發出有效之戲院牌照,以公開售票作商業及常規電影放映的戲院,並獲本會邀請的戲院。
- 導演皆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
- 出品公司(最少一間)是香港合法註冊公司;
- 最少有六個工作項目的主創人員須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每個工作項目只計算一位,依據十五個獎項計算,包括: 監製、編劇、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攝影、 動作設計、美術指導、服裝造型、剪接、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音響效果及視覺效果。(若原創電影歌曲的作曲、填詞及主唱多於一位香港工作人員,亦只會計算其中一位)
- 獎項參選資格
評選方法
- 第一輪評選
- 由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及第一輪專業評審團投票選出所有獎項的提名名單,票份各占第一輪總積分50%。在各獎項中得票最高首五名可獲進入第二輪評選。
- 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是指符合金像獎選民資格及已獲本會確認接納其申請之人士。
- 第一輪專業評審團(共120人)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
- 每個獎項提名以不超過五個為原則,若有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可增加至六個提名名額;若有超過兩名候選者分數相同而名列第五位,則提名名額只有四個。
- 如在提名名單內發現有不符合資格的候選者,其提名資格會被取消,空缺由下一位得分最高者補上。
- 第一輪專業評審團不能以金像獎選民身份在第一輪中投票,亦不可重疊為第二輪專業評審團,但可於第二輪以屬會會員身份投票。
第一輪投票:提名名單(100%) | ||
---|---|---|
獎項/輪選票份 | 金像獎選民票份 | 專業評審團票份 |
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 最佳編劇 最佳男、女主角 最佳男、女配角 最佳新演員 最佳攝影 最佳剪接 最佳美術指導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最佳動作設計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最佳音響效果 最佳視覺效果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 50% | 50% |
新晉導演 | 由香港電影導演會會員 + 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 (只限影評人、電影文化及教育工作者界別)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提名名單 |
- 第二輪評選
- 由第二輪專業評審團(共75人),以及金像獎14個屬會,和香港電影副導演會、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協會、及香港影視聲畫製作協會的會員,共同選出得獎者。
- 第二輪專業評審團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共70位電影工作者和電影相關專業人士,以及5位非香港電影從業員的電影專業人士組成。評審可於第一輪投票時以金像獎選民身份投票,但不能以屬會會員身份於第二輪投票。第二輪專業評審團占第二輪投票總積分55%。
- 金像獎14個屬會,以及香港電影副導演會、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協會、和香港影視聲畫製作協會的會員可於第二輪中投選其專業獎項(占總積分25%)及其他獎項(占總積分20%),所有會員可以用多於一個會藉投票,但每個獎項只能投選一次,詳情請看下列附表。
- 若有任何第二輪專業評審榮獲提名,包括入圍最佳電影及最佳亞洲華語電影的出品人(包括聯合出品人等)、監製(包括聯合監製、執行監製等)、攝製及發行範疇者,則會由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另行邀請相同界別的電影工作者代替其評審職位。
- 每個獎項得分最高為得獎者。若在同一獎項中有兩名候選者獲得相同的最高分數,該兩名候選者可一起獲得該獎項;若超過兩名候選者獲得相同的最高分數,則會以第二輪專業評審團投票中最高分者獲得該獎項。
第二輪投票:投選得獎名單 | |||||
---|---|---|---|---|---|
獎項/輪選票份 | 金像獎屬會會員及電影協會專業票份 | 金像獎其餘屬會及電影協會會員票份 | 專業評審團票份 (共75人) | 總積分 | |
最佳導演 新晉導演 最佳視覺效果 | 香港電影導演會 | 25% | 20% | 55% | 100% |
最佳編劇 | 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 | ||||
最佳男、女主角 最佳男、女配角 最佳新演員 | 香港演藝人協會 | ||||
最佳攝影 最佳視覺效果 | 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 | ||||
最佳動作設計 | 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 | ||||
最佳美術指導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最佳視覺效果 |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 ||||
最佳剪接 最佳視覺效果 | 香港電影剪輯協會 |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香港電影作曲家協會 | ||||
最佳視覺效果 最佳音響效果 | 香港電影后期專業人員協會 | ||||
最佳視覺效果 | 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協會 | ||||
最佳視覺效果 最佳音響效果 | 香港影視聲畫製作協會 | ||||
最佳電影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 由金像獎14個屬會及電影協會會員以一人一票方式投票 | 45% | 55% | 100% | |
①金像獎14個屬會包括: 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影業協會、香港電影商協會、香港電影剪輯協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 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香港戲院商會、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香港電影燈光協會、香港電影后期專業人員協會、香港電影作曲家協會 ②電影協會包括:香港電影副導演會、香港電影視覺特效協會、香港影視聲畫製作協會 |
歷屆回顧
歷屆司儀主題
年份 | 歷屆香港金像獎 | 司儀 | 頒獎禮主題 | 致敬榮譽 |
---|---|---|---|---|
2024 | / | / | (終身成就獎) | |
2023 | / | / | ||
2022 | 金像四十 不惑如初 | |||
2020 | / | / | ||
2019 | Keep Rolling | |||
2018 | 青春常駐 | |||
2017 | 戲法萬千 | |||
2016 | 童聲同戲 | |||
2015 | 電影狂想曲 | (專業精神獎) | ||
2014 | 時代光影 | (終身成就獎) | ||
2013 | 向“菲林”致敬 | |||
2012 | 電影新勢力 | |||
2011 | / | |||
2010 | / | |||
2009 | 港片100年 | |||
2008 | / | |||
2007 | 薪火相傳 承先啟後 | |||
2006 | / | / | ||
2005 | / | |||
2004 | / | |||
2003 | / | |||
2002 | / | (終身成就獎) | ||
2001 | / | |||
2000 | / | / | ||
1999 | / | / | ||
1998 | / | (專業精神獎) | ||
1997 | / | / | ||
1996 | / | / | ||
1995 | / | |||
1994 | / | |||
1993 | / | (中聯電影發起人紀念獎) | ||
1992 | / | |||
1991 | / | (專業精神獎) | ||
1990 | / | (專業精神獎) | ||
1989 | / | / | ||
1988 | / | / | ||
1987 | / | / | ||
1986 | / | / | ||
1985 | / | / | ||
1984 | / | / | ||
1983 | / | / | ||
1982 | 伍家廉、詹小萍 | / | / | |
以上信息來源 |
歷屆獲獎名單
年份 | 屆次 | 獲獎名單 |
---|---|---|
2024 | 第42屆 | |
2023 | 第41屆 | |
2022 | 第40屆 | |
2020 | 第39屆 | |
2019 | 第38屆 | |
2018 | 第37屆 | |
2017 | 第36屆 | 最佳電影:《樹大招風》 最佳視覺效果:Luke Sungjin Jung、Sanghoon Kim、Kim Chan Soo、Kim Chlu Min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一路順風》 專業精神獎:阮大勇 終身成就獎:芳艷芬 |
2016 | 第35屆 | |
2015 | 第34屆 | |
2014 | 第33屆 | 最佳影片:《一代宗師》 最佳視覺效果:Enoch Chan《殭屍》 最佳音響效果:Robert Mackenzie、Traithep Wongpaiboon《一代宗師》 終身成就獎:張鑫炎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
2013 | 第32屆 | |
2012 | 第31屆 | |
2011 | 第30屆 | |
2010 | 第29屆 | |
2009 | 第28屆 | |
2008 | 第27屆 | |
2007 | 第26屆 | |
2006 | 第25屆 | |
2005 | 第24屆 | |
2004 | 第23屆 | |
2003 | 第22屆 | |
2002 | 第21屆 | |
2001 | 第20屆 | |
2000 | 第19屆 | |
1999 | 第18屆 | |
1998 | 第17屆 | |
1997 | 第16屆 | |
1996 | 第15屆 | |
1995 | 第14屆 | |
1994 | 第13屆 | |
1993 | 第12屆 | |
1992 | 第11屆 | |
1991 | 第10屆 | |
1990 | 第9屆 | |
1989 | 第8屆 | |
1988 | 第7屆 | |
1987 | 第6屆 | |
1986 | 第5屆 | |
1985 | 第4屆 | |
1984 | 第3屆 | |
1983 | 第2屆 | |
1982 | 第1屆 | |
以上信息來源 |
影片導演帝後
年份 | 屆次 | 最佳影片 | 最佳導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
2024 | 42 | 《毒舌律師》 | |||
2023 | 41 | 《給十九歲的我》 | |||
2022 | 40 | 《怒火·重案》 | |||
2020 | 39 | 《少年的你》 | |||
2019 | 38 | 《無雙》 | |||
2018 | 37 | 《明月幾時有》 | |||
2017 | 36 | 《樹大招風》 | |||
2016 | 35 | 《十年》 | |||
2015 | 34 | 《黃金時代》 | |||
2014 | 33 | 《一代宗師》 | |||
2013 | 32 | 《寒戰》 | |||
2012 | 31 | 《桃姐》 | |||
2011 | 30 | 《打擂台》 | |||
2010 | 29 | 《十月圍城》 | |||
2009 | 28 | 《葉問》 | |||
2008 | 27 | 《投名狀》 | |||
2007 | 26 | 《父子》 | |||
2006 | 25 | 《黑社會》 | |||
2005 | 24 | 《功夫》 | |||
2004 | 23 | 《大塊頭有大智慧》 | |||
2003 | 22 | 《無間道》 | |||
2002 | 21 | 《少林足球》 | |||
2001 | 20 | 《臥虎藏龍》 | |||
2000 | 19 | 《千言萬語》 | |||
1999 | 18 | 《野獸刑警》 | |||
1998 | 17 | 《香港製造》 | |||
1997 | 16 | 《甜蜜蜜》 | |||
1996 | 15 | 《女人,四十》 | |||
1995 | 14 | 《重慶森林》 | |||
1994 | 13 | 《新不了情》 | |||
1993 | 12 | 《籠民》 | |||
1992 | 11 | 《跛豪》 | |||
1991 | 10 | 《阿飛正傳》 | |||
1990 | 9 | 《飛越黃昏》 | |||
1989 | 8 | 《胭脂扣》 | |||
1988 | 7 | 《秋天的童話》 | |||
1987 | 6 | 《英雄本色》 | |||
1986 | 5 | 《警察故事》 | |||
1985 | 4 | 《似水流年》 | |||
1984 | 3 | 《半邊人》 | |||
1983 | 2 | 《投奔怒海》 | |||
1982 | 1 | 《父子情》 | |||
以上信息來源 |
歷屆配角新人
年份 | 屆次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演員 | 新晉導演 |
---|---|---|---|---|---|
2024 | 42 | 《但願人長久》 | |||
2023 | 41 | ||||
2022 | 40 | ||||
2020 | 39 | ||||
2019 | 38 | ||||
2018 | 37 | ||||
2017 | 36 | ||||
2016 | 35 | ||||
2015 | 34 | ||||
2014 | 33 | ||||
2013 | 32 | 徐家傑 《寒戰》 | |||
2012 | 31 | ||||
2011 | 30 | ||||
2010 | 29 | ||||
2009 | 28 | ||||
2008 | 27 | ||||
2007 | 26 | ||||
2006 | 25 | ||||
2005 | 24 | ||||
2004 | 23 | ||||
2003 | 22 | 未設 | |||
2002 | 21 | ||||
2001 | 20 | ||||
2000 | 19 | ||||
1999 | 18 | ||||
1998 | 17 | ||||
1997 | 16 | ||||
1996 | 15 | ||||
1995 | 14 | ||||
1994 | 13 | ||||
1993 | 12 | ||||
1992 | 11 | ||||
1991 | 10 | ||||
1990 | 9 | ||||
1989 | 8 | ||||
1988 | 7 | ||||
1987 | 6 | ||||
1986 | 5 | ||||
1985 | 4 | ||||
1984 | 3 | 未設 | 未設 | ||
1983 | 2 | ||||
1982 | 1 | 未設 | |||
以上信息來源 |
獎項之最
影片獎項
個人獎項
獎項 | 獲獎者 | 獲獎情況 |
---|---|---|
獲獎最多的個人 | (18次) | |
獲最佳導演獎最多的導演 | (6次) | |
獲得最多次男主角的演員 | (6次) | |
獲得最多次女主角的演員 | (5次) | |
獲得最佳男主角第二多的演員 | (4次) | |
獲得最佳女主角第二多的演員 | (3次) | |
獲得最多次女配角的演員 | (4次) | |
表演獎項大滿貫 | ||
“帽子戲法”的最佳導演 | ||
連續三年獲獎的演員 | ||
同時獲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演員 | 2002年第21屆憑《少林足球》提名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並同時獲獎(其中還包括傑出青年導演獎) | |
單屆提名最多的演員 | ||
第一位連莊影后 | ||
第一位70後影帝 | 2018年第37屆憑《殺破狼·貪狼》獲得最佳男主角 | |
第一位70後影后 | 1994年第13屆憑《新不了情》獲最佳女主角 | |
第一位80後影帝 | 2011年第30屆憑《線人》獲得最佳男主角 | |
第一位80後影后 | 2004年第23屆憑《忘不了》獲得最佳女主角 | |
第一位90後影后 | 2016年第35屆憑《踏血尋梅》獲得最佳女主角 | |
最年長男主角 | 2022年40屆憑《殺出個黃昏》獲最佳男主角獎,時年86歲 | |
最年長女主角 | 2000年第19屆憑《爆裂刑警》獲最佳女主角,時年66歲 | |
男主角父子檔 | ||
第一位獲提名的中國內地女演員 | 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 | |
第一位獲提名的中國內地男演員 | 1988年第7屆憑《書劍恩仇錄》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 |
最年輕的男主角 | 1984年第3屆憑《垂簾聽政》獲最佳男主角,時年26歲 | |
最年輕的女主角 | 1983年第2屆憑藉《靚妹仔》獲最佳女主角,時年17歲 | |
蟬聯兩屆男/女主角/配角的演員 | ||
1994年第13屆《新不了情》、1995年第14屆《金枝玉葉》蟬聯最佳女主角 | ||
提名最多次最佳男主角 | 第13、16、17、18、19、23、26、27、29、31、32、33、34、41屆共17次獲最佳男主角提名 | |
連續提名最佳男/女主角最多的演員 | 第19-23屆連續5年提名最佳男主角 | |
第22-25屆,28屆,35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 | ||
第30、31屆,33-36屆連續4年提名最佳女主角 | ||
第一位大陸女主角 | 1985年第4屆憑《似水流年》獲得最佳女主角 | |
兩次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大陸演員 | ||
單屆憑三部電影獲三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員 | ||
最年輕的男/女配角 | 2007年第26屆憑《父子》獲得最佳男配角 | |
1997年第16屆憑《色情男女》獲最佳女配角,時年20歲 | ||
最年長的男/女配角 | 2015年第34屆憑《竊聽風雲3》獲最佳男配角,時年80歲 | |
2018年第37屆憑《明月幾時有》獲最佳女配角,時年71歲 | ||
最年輕的最佳新演員 | 2007年第26屆憑藉《父子》獲最佳新演員,時年10歲 | |
最年長的新人及提名 | 徐家傑 | 2013年第32屆憑藉《寒戰》獲最佳新人,時年66歲 |
2001年第20屆憑《花樣年華》獲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已年過六旬 | ||
最年輕新人提名 | 2007年第26屆憑《寶貝計畫》獲最佳新人獎提名,時年還未滿一歲 | |
最令人可惜的“男主角” | ||
初次接演電影並獲三項提名 | ||
第一位獲歌曲獎的大陸歌手 | ||
最大倒熱灶的女主角 | 1991年第10屆憑《表姐,你好嘢!》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屆最大大熱門為劉嘉玲,她本人都未預料本屆能獲獎,從而並未出席本次頒獎典禮 | |
最遺憾落選“女主角” | ||
最霸氣的男主角候選人 | 向華強為中國星電影公司老闆,經典角色“龍五”,1993年第12屆憑《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 |
最具爭議性的新人 | 1984年第3屆憑《花城》獲得最佳新人獎,當時引起巨大爭議,因為當時她已是劇集主持紅人 | |
第一位獲得提名的外國人 | 來自於日本的喜多郎於1985年憑《似水流年》提名電影配樂獎,這是最早提名金像獎的外國人 | |
拒絕金像獎第一人 | 1986年第5屆憑《殭屍先生》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因為覺得是主角,拒絕男配提名 | |
第一位獲獎的外國人 | ||
分量最重男主角 | ||
獲獎最多的攝影師 | (9次) | |
獲獎第二多的攝影師 | (7次) | |
獲獎第二多的個人 | (10次) | |
獲獎最多的剪接 | (8次) | |
獲得最多次最佳電影歌曲的主唱者 | (3次/7次提名) | |
同時以製片人和導演身份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的導演 | ||
最年輕的導演 | 1989年第8屆憑藉《胭脂扣》獲得最佳導演獎,時年31歲 | |
最年長的導演 | ||
獲獎第二多的導演 | (3次) | |
(3次) | ||
(3次) | ||
(3次) | ||
憑藉處女作獲得最佳導演獎的導演 | ||
憑藉2013年第32屆《寒戰》獲獎,同時他們又獲得最佳編劇獎 | ||
同一年度憑兩部影片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導演 | ||
幕後製作
協會董事局
職位 | 姓名 | 所屬協會 |
---|---|---|
主席 | 香港電影導演會 | |
副主席 | 香港電影商協會 | |
副主席 | 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 | |
司庫 | 香港電影剪接協會 | |
董事 | 香港影業協會 | |
董事 | 香港演藝人協會 | |
董事 | 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 | |
董事 | 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 | |
董事 | 香港戲院商會 | |
董事 |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 |
董事 | 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 | |
董事 | 王文彬 | 香港電影燈光協會 |
董事 | 香港電影后期專業人員協會 | |
董事 | 香港電影作曲家協會 | |
以上信息來源 |
評選事務組
協會名稱 | 代表 |
---|---|
組長 | |
副組長 | |
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 | 陳大利、鐘偉雄 |
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 | 黃東花、梁佩怡 |
香港電影導演會 | 羅永昌、陳健朗 |
香港演藝人協會 | 余安安、鹹旦 |
香港影業協會 | 葉瑞微、譚碧君 |
香港電影商協會 | 劉艷娥、單睿婷 |
香港電影剪輯協會 | 黃海、侯綺琪 |
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 陳七、郭碧茵 |
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 | 關智耀、李偉雄 |
香港戲院商會 | 楊雪雯、黎美玉 |
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 | 陳俊峰、鄧瑞華 |
香港電影燈光協會 | 卓曉詩、蔡家祥 |
香港電影后期專業人員協會 | 江星如、朱漢威 |
香港電影作曲家協會 | 陳玉彬、林鈞暉 |
以上信息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