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縣2005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及2006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

我受縣人民政府委託,向大會報告2005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06年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並請列席會議的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同志提出寶貴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餘慶縣2005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及2006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
  • 委託:人民政府
  • 時間:2006年2月8日
  • 地點: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主要內容,前言,“十五”工作簡要回顧,2005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2005年預算收支執行情況,2005年全縣綜合財政收支總體執行情況,2005年財政主要工作,2006年財政預算草案,2006年財政一般預算收支編制情況,2006年工作意見,

主要內容

前言

——2006年2月8日在縣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餘慶縣財政局局長 田洪明

“十五”工作簡要回顧

“十五”以來,我縣財政工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財政的大力關心幫助下,在人大、政協的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下,在各級各部門的理解支持下,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餘慶財政無“銀牌”(即餘慶不是貧困縣、不是以獎代補縣、不是少數民族縣、不是邊遠山區縣)的實際,緊緊圍繞“發展興財源、爭取增財力、節支保平衡、和諧共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抓住構皮灘電站建設和中央財政“三獎一補”機遇期,努力實施積極穩健的財政政策,嚴格執行“消化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十六字方針;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圍繞“大農業+小工業+窮財政=餘慶經濟”的特色,做好“服務+學習+創新=財政發展”與“基礎好+機遇好+狀態好=餘慶發展”兩篇文章,建立健全財政“六大機制”(即財源建設培育機制、財政收入增長機制、財政支出控管機制、財政資金運籌機制、財政債務償還機制、縣鄉財政調節機制),全力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四項改革,做大做強財政經濟蛋糕;加大全縣“兩個文明”建設的財政投入,著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有“金牌”目標進程,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為我縣獲14項全國性先進和10餘項省級先進,做出了較大的、積極的貢獻,實現了財政“用財有效”的最終工作目標,推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和諧共發展”的進程。
(一)立足“生財有道”,加強財源建設,增加收入總量,穩定收入質量。 2005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0130萬元、一般預算收入7813萬元,分別比2000年(“九五”時期最後一年下同)增加4521萬元、3751萬元,年均增加904萬元、750萬元,同比年均增長11.6%、14%。稅收收入比重為85.8%;非稅收入比重為14.2%,遠低於省定合理水平20%近6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結構最佳化,收入質量穩定提高。
(二)立足“聚財有方”,爭取財力補助,增加財力總量,化解收支矛盾。2005年爭取上級財力補助11422萬元、比2000年1734萬元、增加9688萬元、年均增加1938萬元,年均增長45.8%;預算外收入3890萬元,比2000年2103萬元、增加1787萬元、年均增加357萬元,年均增長13.1%;財政綜合財力26570萬元,比2000年9801萬元、增加16769萬元、年均增加3354萬元,年均增長22.1%;累計財政收支結餘48萬元,比2000年-285萬元、增加結餘333萬元。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略有結餘,財政實力顯著增強。
(三)立足“管財有法”,推進財政改革,規範財政管理,構建公共財政框架。實現了會計委派制到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跨越,推進了綜合預算到部門預算改革的深化,完成了預算外資金管理到政府非稅收入收繳改革的過渡,全面實施和深化政府採購和農村稅費改革,縣鄉財政體制不斷完善。
(四)立足“用財有效”,最佳化支出結構,增加支出總量,促進改革發展。2005年完成一般預算總支出24106萬元、個人工資性支出13412萬元,事業發展性支出10694萬元,分別比2000年8340萬元、4595萬元、3745萬元,增加支出15766萬元、8817萬元、6949萬元,年均增加3153萬元、1763萬元、1390萬元,年均增長分別為23.6%、23.9%、23.3%。實現個人工資性支出與事業發展性支出均衡高增長,既保證重點,又兼顧一般,促進了全縣的改革發展和穩定。

2005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05年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一)預算收入執行情況
2005年全縣財政預算總收入(含所得稅60%上劃中央部分)完成10130萬元,占調整預算10073萬元的100.6%,比上年實績增長13.6%,其中上劃中央、省級增消兩稅收入完成1459萬元,占調整預算1453萬元的100.4%,上劃中央所得稅60%完成858萬元,占調整預算840萬元的10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813萬元,占調整預算7780萬元的100.4%,比上年實績增長13.5%(扣除免徵農業稅減收586萬元後,同比增長24.1%)。
分部門執行情況:國稅部門地方收入完成642萬元,占調整預算655萬元的98%,其中增值稅15%部分完成256萬元,占調整預算255萬元的100.4%;企業所得稅40%部分完成386萬元,占調整預算400萬元的96.5%。地稅部門完成4279萬元,占調整預算4200萬元的101.9%,比上年實績增長28.3%。財政部門完成2892萬元,占調整預算2925萬元的98.9%,比上年實績下降4.7%,扣除免徵農業稅因素後實際增長18%。
(二)一般預算支出執行情況
2005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24106萬元(含上級專項補助支出3445萬元),占調整預算的100%,比上年實績增加支出5628萬元,增長30.5%,主要是剛性支出增長較快。扣除上級專項3445萬元後本級完成20661萬元,同比增加支出5726萬元,同比增長38.3%,其中人員及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完成13412萬元,占64.9%,增加支出3882萬元,增長40.7%;公用及項目經費支出完成7249萬元,占35.1%,增加支出1844萬元,增長34.1%。
支出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嚴格按照上級的統一要求,增加了對幹部職工的待遇支出,兌現職務崗位津貼同比增加3000餘萬元、兌現交通費增加180萬元、兌現高原津貼增加280餘萬元;二是04年和05年考核調資提前兌現、5年一次調資、年終一次性獎勵工資、取消農業稅後村幹部工資等項目總計增加支出420餘萬元;三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大了對“三農”的投入力度,農業支出比上年增長56%,其中:“四在農家”活動300萬元,農業產業化建設財政貼息100萬元、縣鄉公路建設投入185萬元、村級辦公陣地建設130萬元、烤菸生產獎勵60萬元;四是按照省委省政府6月份會議要求,加大對貧困學生、貧困農民的補助支出力度同比增加支出300餘萬元;四是招商引資增加支出470萬元;五是電子政務、政務中心、辦公樓維修增加支出350餘萬元。
(三)2005年地方財力及預算平衡情況
2005年我縣當年地方可用財力為22745萬元,其組成是: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813萬元,上級專項補助收入3445萬元,調整預算安排上級轉移支付補助收入8952萬元(含增消兩稅返還補助757、所得稅返還補助137萬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補助1172萬元、中央增資補助3123萬元、革命老區轉移支付補助148萬元、取消農業稅零星特產稅停徵補助751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2864萬元),年終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補助收入2535萬元(增消兩稅返還補助2萬元,年終一次性困難補助1915萬元、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補助505萬元、革命老區轉移支付補助25萬元、天然林減收補助23萬元、退耕還林減收補助32萬元、投資方向調節稅停徵補助32萬元、取消農業稅零星特產稅停徵補助1萬元)。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24106萬元,上解上級支出272萬元,收支相抵當年財政結餘-1633萬元,加上上年財政結餘收入1501萬元,市決算批覆增加2004年補助收入180萬元(兩保一掛等補助),全縣財政滾存結餘48萬元。

2005年全縣綜合財政收支總體執行情況

(一)收入執行情況:2005年全縣行政事業類收入完成29575萬元,同比增加6001萬元,增長25.4%,其中:財政撥款收入(含基金)24332萬元,行政單位預算外資金收入32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25萬元(直接撥到單位)、事業收入4494萬元、事業單位經營收入39萬元、其他收入553萬元。
(二)支出執行情況:行政事業類支出完成29428萬元,同比增加6033萬元,增長25.8%,其中:基本支出24680萬元、項目支出4638萬元、上繳上級支出29萬元、事業單位經營支出38萬元、結轉自籌基建43萬元。其中:人員方面支出15503萬元,占總支出的比重為52.7%,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增加支出4075萬元,增長35.7%;公用及項目經費支出13925萬元,占總支出的比重為48.3%,比上年下降4個百分點,增加支出2046萬元,增長17.2%,支出金額較大的項目有:辦公費1050萬元、交通費783萬元、培訓費405萬元、招待費808萬元、維修費1945萬元(含上級各種辦公樓、教學樓專項補助)、專用材料費1712萬元、設備購置費1148萬元等。

2005年財政主要工作

2005年,為全面完成財政各項工作任務,結合中央、省市財政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分析形勢,及時調整思路,將“十六字”方針細化為“123456”方針目標, 即:堅持一個中心(加強財源建設,增加財政收入);抓好二個重點(專項資金和非稅收入監管);貫徹三項政策(全部免徵農業稅,取消除菸葉以外的特產稅,兌現糧食直補和優質稻補助);推進四項改革(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完成五大任務(財源建設、財政改革、債務清償、財政平衡、廉政建設);建立六大機制(即財源建設培育機制、財政收入增長機制、財政支出控管機制、財政資金運籌機制、財政債務償還機制、縣鄉財政調節機制)。認真開展增收節支工作,促進公共財政框架的建立和完善,確保全縣幹部職工工資、津貼及補貼的及時足額發放,機構的正常運轉,為全縣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有效推進和各項事業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一)以推進改革為重點,促進公共財政框架的建立和完善。
1、部門預算改革全面推開。圍繞《餘慶縣部門預算實施方案》(余府發[2004]63號檔案),嚴格按照日常公用經費壓縮30%、政府非稅收入集中30-40%的要求在縣直單位全面推行部門預算。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制定了初步定額標準和初步方案。從執行情況看,除剛性支出和重點項目增加支出外,公業務費與上年基本持平。
2、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成功啟動。圍繞《餘慶縣縣級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制定了《餘慶縣縣級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資金支付管理暫行辦法》、《餘慶縣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預算單位會計核算暫行辦法》等改革相關配套檔案,開展了集中收付業務培訓,確定了三家代理銀行,10月8日,我縣縣級財政國庫集中收付正式啟動運行,通過3個多月的操作運行,網路系統運行正常,操作流程規範有序,資金清算方便快捷,收支行為更加規範,資金使用合理有效,財政收支公開透明,初步實現了改革預期目標。截至12月31日止,政府非稅收入收繳總額1088萬元,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支付資金總額5574萬元,占全年縣級支出的35%。
3、政府非稅收入改革穩步推進。圍繞《財政部關於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與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有機結合,制定了《餘慶縣政府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暫行辦法》,嚴格按照“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啟動了政府非稅收入改革;到11月30日止,全縣共完成政府非稅收入3512萬元,占年初計畫3518萬元的99.82%。全縣財政專戶核撥支出 2991萬元,占年初計畫3517萬元的85.04%。
4、政府採購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全縣總計審批政府採購項目70個,項目計畫審批1149萬元,通過嚴格執行政府採購程式,實際支付採購資金1095萬元,節約採購資金54萬元,節約率為4.69%。
5、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深入,“三農”投入顯著增加。一是全部免徵農業稅增加農民收入900萬元;二是兌現各項補貼政策1275萬元(糧食直補86.6萬元,雜交水稻補貼83.6萬元,退耕還林補貼911萬元,農業產業化和“四在農家”活動財政貼息83.7萬元,農村計畫生育獎勵扶助110萬元);三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總計投入資金600萬元,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6、“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即將啟動。2005年10月25日組織有關人員對安徽省無為縣推行的“鄉財縣管鄉用”改革進行了認真的考察學習,充分結合我縣當前財政狀況草擬我縣鄉財縣管鄉用改革的初步方案,待認真修改完善後於2006年正式推行。
(二)以增收節支為主線,狠抓財政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是圍繞財源建設培育機制,進一步完善《鄉鎮新增財源建設稅收返還補助辦法》和《全縣產業化建設項目貼息資金補助辦法》,2005年兌現鄉鎮新增財源建設補助527萬元,促進了鄉鎮發展財源建設的積極性,增強財政收入增長後勁,財源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二是圍繞財政收入增長機制,進一步完善《財政收入考核辦法》、認真貫徹落實《稅收征管法》,嚴格兌現獎懲,做到應收盡收,努力做大財政收入蛋糕。 2005年全面實現了均衡入庫,提前兩個月完成了市下達財政收入任務,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比省定上台階目標任務8950萬元超收118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比省定上台階目標任務6850萬元超收963萬元。
三是圍繞財政支出控管機制,認真開展增收節支工作,確保2005年全縣增發第二輪50%的崗位津貼和兌現高原津貼政策的落實和到位,並實現財政滾存結餘48萬元。
四是圍繞財政資金運籌機制,制定《財政轉移支付補助資金管理和使用辦法》、《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辦法》、《餘慶縣縣級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資金支付管理暫行辦法》,加強支出監管,增強調控能力,爭取上級財政資金調度支持15000餘萬元,確保了全縣人員經費的正常發放、機構的正常運轉,確保了“三農”、社會保障、救災救濟、 “四在農家”、計畫生育、教育、縣鄉公路、村級陣地建設等重點支出的需要。
五是圍繞財政債務償還機制,建立和完善《餘慶縣財政債務管理辦法》,在今年的預算編制原則中充分體現了償債支出原則,縣鄉財政和有債務的單位,在保運轉的前提下,都安排了一定財力用於償還債務,減輕政府償債壓力和防範財政風險。全年縣鄉財政及各單位已償還債務逾千萬元(農發280萬元、國債轉貸及世行貸款100萬元、銀行貸款400萬元、工程建設清欠600萬元)。
六是圍繞縣鄉財政調節機制,進一步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制定了《鄉鎮人均財力困難補助辦法》,完善《鄉鎮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補助辦法》,細化了《鄉鎮財政預算平衡和消赤減負激勵辦法》,加大對鄉鎮轉移支付補助的力度,2005年十個鄉鎮全面實收支平衡並結餘700餘萬元,六個鄉鎮實現消赤減負300萬元的目標任務。
(三)以財政監督為突破,有效推進財政職能的完善和發揮。
一是加強對專項資金的追蹤問效,確保救災救濟、社會保障、農業綜合開發等專項資金的專款專用和及時到位。二是嚴格基建項目的申報和審批,強化基建項目的決算審查,全年審核28個項目,決算金額1489萬元,審減節約金額29.28萬元。三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制。認真開展“三清”工作,摸清家底,全縣資產總額為21968萬元;強化國有資產處置的監督,參與處置國有資產30件,總計價值1640萬元,防止了國有資產流失;積極參與企業改革改制,推進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和管理體制創新,完成企業改制任務6戶。
各位代表: “十五”期間,我縣財政工作已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實現了“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管財有法、用財有效”的四大工作目標,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但仍有許多新的問題和矛盾擺在我們面前,還需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和解決。

2006年財政預算草案

2006年財政工作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繼續圍繞“發展興財源、爭取增財力、節支保平衡、和諧共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完善財政“六大機制”;以組織收入為中心,調整和最佳化支出結構,切實保障重點支出需要,努力增加幹部職工待遇;繼續鞏固和完善財政“四大”改革,穩步推進“鄉財縣管鄉用”體制改革;著力應對上級財政轉移支付補助政策,提高財政工作整體水平;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順利實現“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2006年財政一般預算收支編制情況

(一)預算收入草案編制情況
2006年全縣一般預算總收入(含上劃中央所得稅60%部分)11360萬元,比上年完成數(下同)10130萬元增長12.1%。其中上劃中央及省級收入2460萬元,比上年增長6.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900萬元,增長13.9%。分部門計畫為:國稅部門地方收入700萬元,比上年增長9%,其中增值稅15%部分320萬元,與上年增長25%,企業所得稅380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地稅部門收入4980萬元,比上年增長16.4%;財政部門收入3220萬元,比上年增長1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項目情況是:
1.工商稅收(含增值稅15%部分)預算5123萬元,增長20.5%,其增長重點放在營業稅上,安排預算4228萬元,增長18.2%。
2.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收入預算分別為397萬元和30萬元,分別下降8.1%、78.6%,個人所得稅下降的主要元因為起征點調高。
3.農業三稅收入預算2045萬元,增長8.8%。其中菸葉特產稅預算1749萬元(按16.5萬擔,均價5.3元計算),下降3.4%;耕地占用稅預算236萬元,增長11.4倍;契稅60萬元,增長17.6%。
4.非稅收入預算1305萬元,增長17.5%。其中:國有資產經營收益345萬元,增長12.4%;行政性收費、罰沒收入分別安排預算350萬元和380萬元,分別增長9%和14.5%;專項收入預算200萬元(其中:城市教育附加收入130萬元),增長72.4%;其他收入預算30萬元,下降14.3%。
(二)一般預算支出草案編制情況
按照上級關於增加幹部職工個人待遇的有關要求,2006年財政一般預算總支出安排21223萬元,其構成情況是:人員支出14694萬元(含在職人員經費10610萬元、離退休費3784萬元、預留調資支出300萬元),比上年實績13412萬元增加支出1282萬元,增長9.5%,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69.2%,與上年基本持平;公用及專項支出安排5964萬元,比上年實績7249萬元減少支出1286萬元,減少17.8%,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30.8%,與上年基本持平;總預備費200萬元,占0.9%;上解上級支出安排365萬元,占1.7%。
從整個支出看,人員支出增加的主要因素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兌現高原津貼,比上年增加900餘萬元;二是新分大中專畢業生增支100餘萬元;三是正常晉升工資增支250萬元。公用及專項支出嚴格圍繞2005年增收節支工作意見進行編制,在上年實績的基礎上減少1286萬元。
2006年按照財政部規定的政府預算收支科目編報的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不含上解支出)具體項目是:科技三項費用25萬元;農業支出2063萬元;林業支出379萬元;水利和氣象支出284萬元;工業交通等部門事業費496萬元;流通部門事業費103萬元;文體廣播事業費978萬元;教育支出6257萬元;醫療衛生支出1744萬元;其他部門的事業費510萬元;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307萬元;社會保障補助支出133萬元;行政管理費4649萬元;公檢法司支出1182萬元;城市維護費126萬元;政策性補貼支出50萬元;支援不發達地區支出12萬元;債務利息支出50萬元;專項支出140萬元;其他支出870萬元(主要是村組幹部工資225萬元、村級運轉50萬元、各種考核兌現530萬元,招商引資50萬元);總預備費500萬元(含預留人員調資300萬元)。
(三)地方可用財力及預算平衡情況
當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90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9624萬元(其中:增消兩稅返還收入759萬元、所得稅基數返還收入137萬元、中央增資補助收入3123萬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補助收入1172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2864萬元、取消農業稅及零星特產稅減收補助1140萬元、邊區補貼市級補助131萬元、革命老區轉移支付補助148萬元、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補助150萬元),當年全縣地方可安排總財力為18524萬元,全年財政總支出安排21223萬元,收支相抵當年財政結餘-2699萬元,加上年結餘48萬元,財政滾存結餘-2651萬元。

2006年工作意見

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行穩健的財政政策,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發展興財源、爭取增財力、節支保平衡、和諧共發展”工作思路,進一步促進公共財政框架的建立和完善,確保全縣幹部職工工資、津貼及補貼的足額發放,機構的正常運轉,全縣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有效推進和各項事業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一)狠抓措施落實和收入征管,確保財政收入任務完成。
從今年的任務分析,目標任務是在上年剔除政策性減收因素高增長的情況下下達的高指標,再加上個人所得稅政策性減收因素影響,任務非常艱巨。要加強協調配合,盡力克服困難,細化任務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做到應收盡收,確保第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即:同比增長20%)。一抓烤菸支柱產業不放,確保收入及時足額入庫;二抓重點工程項目不放,力爭工商稅收有較大幅度增長;三抓財稅法規宣不放,杜絕先征後返、包稅、買稅、賣稅和亂開減免口子。四抓稅收專項整治不放,嚴厲打擊偷、逃、抗、騙稅等違法活動,做到應收盡收。五抓收入調度不放,確保財政收入實現均衡入庫和穩定增長。
(二)繼續調整和最佳化支出結構,努力增加幹部職工待遇。
進一步貫徹落實全縣增收節支工作意見,努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確保人員工資、津貼補貼正常發放,機構正常運轉和重點支出的必須投入。從嚴壓縮非生產性支出,確保幹部職工待遇得到逐步增加。
(三)繼續深化和推進財政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財政的步伐。
繼續完善和深化財政國庫管理制度、部門預算、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規範財政收支行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強財政資金透明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繼續完善政府債務償債機制,建立規範的政府債務償債準備制度,促進政府債務管理規範化、制度化,努力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
繼續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積極籌備和推進“鄉財縣管鄉用”改革,規範鄉鎮支出管理,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
(四)認真研究和吃透上級政策,爭取更多轉移支付補助。
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是我們最大的財源,2005年我縣得到上級各項轉移支付補助14867萬元,是我縣財政總收入的1.5倍,是地方財政收入的近2倍。今後中央還將加大對西部的轉移支付補助力度,為此我們要更加吃透政策,重點把握好轉移支付政策要素,即:財政供養人員(年均增長比例3%核定)、人均財力、稅收收入比重、財政收入結構等因素;積極加大協調力度,努力爭取更多的資金補助,促進我縣改革發展和穩定。
各位代表:今年我縣的財稅工作任務十分艱巨,財政預算綜合平衡的壓力繼續增大,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一如既往地在縣委的領導下,在縣人大的監督指導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的財稅工作任務,為實現“興余富民”目標,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